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探微(073):众盲摸象——释“象”(上)


朱英贵

一、“”字小引

“众盲摸象”这个成语源自《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畒,其触尾者言象如绳。”这一段讲的是许多盲人摸象的典故,摸到象牙的说像芦菔根,摸到象耳的说像簸箕,摸到象头的说像大石头,摸到象鼻的说像一根杵,摸到象脚的说像木臼,摸到象脊背的说像一张床,摸到象腹的说像田亩,摸到象尾的说像一根绳子……这个故事传到中国后又加以发挥,说摸到象腿的说像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说像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像一条蛇……以此隐喻看问题以偏概全,互相争论不休。

虽然“象”字的本义就是指动物大象,看似简单,然而它的引申义却众多,若仔细追究起来,“象”这个字真是博大精深,真乃大道无象,大象无形,观物取象,象以尽意。甚至有人说,中国人就因为一个“象”字,成就了几千年传承的不同于非汉字国度的思维方式。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度大多以抽象思维为主,理性之上;而使用汉字的国度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之上,莫非其根源就在一个“象”字上?

我在写此文的时候也如盲人摸象一般,因为许多义项之间的牵连自古以来也没有厘清,所以本文的说解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学界高士通观全局,高屋建瓴方可一目了然地看清真相,谨此抛砖引玉而已。

二、“”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先来看“象”字的甲骨文字形(参见下图前15个字形)和金文字形(参见下图后3个字形):

 “象”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体

由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的“象”字是个象形字,是一个竖写的鼻子很长、耳朵很大、肚子也很大、还有长牙、形体超大的动物形象,很是逼真传神,即使经过了几千年,现代人还是可以一眼就认识它就是象。

甲骨文中的一些表现动物形象的象形字大多取竖式描画,可能是为了节省空间,使画面或字符不致太宽,以至于造成文字布局的参差不齐和凌乱,也可能是为了刻写的方便,只要读者了解这一点,看字时和实物相吻合,那么许多动物象形字确实是很像实物的。

金文字形略有变异,上图第一个金文字形简直就是描画的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甚至于把鼻子尖上可以当手用的分叉部位都画了出来,后两个金文字形虽然忽略了大肚子,然而长鼻、大耳、长牙的形象仍然依稀可见。

 “象”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象”字的小篆字形是在上图的第二个金文字形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头部鼻、耳、牙的形象略有讹变,长鼻形象写得略似“人”形,似为了表现大象鼻子灵活可以曲卷到后面,但其象形的造字原理还是依稀可见。

现代隶书与楷书的“象”字是在小篆形体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形成的,其初文的形象特征已经发生了许多讹变,只能够隐约觉得它是一个独体象形字了。

《说文解字》卷九象部:“象,长鼻牙,南越大兽,三秊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凡象之屬皆从象。”

许慎所解释的意思大致为:象是具有长鼻与长牙的南越大兽,大约三年才能生一次小象(象的孕育时间实际上不到两年)它的字形就象大象的耳、牙、四足之形。大凡跟“象”字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象”作为表意偏旁。

三、“象”与“像”这两个字究竟是假借关系还是引申关系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解释《说文》的“三秊一乳”一句时写道:

《左传定四年》正义作“三年一乳字”。按:古书多假象为像。人部曰:“像者,似也。似者,像也。像从人象声。”许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当作像形。全书凡言象某形者,其字皆当作“像”。而今本皆从省作“象”。则学者不能通矣。《周易·系辞》曰:“象也者,像也。”此谓古周易“象”字即“像”字之假借。韩非曰:“人希见生象,而案其图以想其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以前,想象之义巳起,故《周易》用象为想象之义。如用“易”为简易变易之义,皆于声得义,非于字形得义也。韩非说同俚语,而非“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之恉。

上面一段《说文》段注的解说大致包含如下几层意思:

其一,认为“三年一乳”的说法是顺便提及,跟“象”的字形字义无关。段氏先引用《左传正义》指出,“三年一乳”原本作“三年一乳字”,“字”的原始意思就是生育繁殖,故许说“三年一乳”是说象的繁育时间。事实上大象怀孕的时间也确实不算短,大约需要将近两年的时间,“三年一乳”的说法未免还是有些夸张。现在中国的中原地区象早已绝迹,但是在甲骨文时代,应该说大象还是随处可见的,所以造字时对于象的形体的观察才会抓住特点。然而,到了许慎所处的东汉时代,可能中原地区就很难见到象了,因此才会有“三年一乳”的说法。

其二,是对“象”与“像”这两个字的使用加以辨析。先是用“古书多假象为像”指出“象”还有“像”的假借义。接着引用《说文解字·人部》对“像”字的解释:“像者,似也。似者,像也。像从人象声。”指出“像”字表示相似的意思,故《说文》所谓“象形”原本都应该写作“像形”,而后世学者不能够正确使用,说“相似”就用“像”,说“象形”就用“象”这是没有必要的。接着《段注》又引用《周易·系辞》曰:“象也者,像也。”此谓古周易“象”字即“像”字之假借。

其三,《段注》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上述“古书多假象为像”观点之正确,又辩驳了韩非所谓“象”有想象之义的说法。韩非认为“人希见生象,而案其图以想其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韩非这里是说,因为人们很少见到大象生小象,因而看到它的形体很大,就想到怕是要怀胎都要怀三年时间,所以众人便将“意想者皆谓之象”,也就是把想象的心理活动也都叫做“象”,而且“像”字是后造的,似古有“象”无“像”,“像”字未制以前,想象之义巳起,故《周易》用象为想象之义。《段注》认为,韩非的这种说法不一定靠得住,“韩非说同俚语”,最多只是一种民间说法而已,并不是许慎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用法。

那么,段玉裁的以上说法是否对呢?关键是“象”与“像”这两个字究竟是假借关系还是引申关系。愚以为韩非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韩非子·解老篇》的原文是这样的:“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段注》引文略有删节。另据《易·系辞》“象也者,像此者也。”《段注》的引文也略有不同。至于似古有“象”无“像”,这是真的,造字时代只造了“象”字,而“像”是一个后起字。“像”字未创制以前,想象之义巳起,这也是真的,然而若据此说“象”的想象义只能是假借,不可以是字义的引申,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对于“象”与“像”这两个字,拙文不取假借之说,而以字义引申对待之。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汉字:业
《说文解字》第217课:细说“歸(归)”字
汉字探源之“王”
【双法字理】衣:昃食宵衣
汉字趣谈: 次(318)
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革命莫过于“道义革命”(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