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诗钟杂记

张建军

1、眼字。除平仄对仗外,评嵌字诗钟首看眼字。眼字须稳须巧。所谓稳,即“一字嵌进去,九牛拉不回”是也。稳到眼字与钟句血肉相连,血脉通畅,不能可有可无,不可能这能那,亦不得断前甩后,至一字不可改易方为上佳。故若非高手,切莫生造;若是高手,更应锤炼。所谓巧,不是说僻词怪语,而是说平常词能有“新巧”义,纵烂熟烂俗之“字”,一经配“眼”成为“眼字”,便足以成为钟句之“睛”之“魂”,能让钟句活起来灵起来雅起来。故善敲钟者,平常词不用平常义,普通词品出特别味,人易用之,我不用之,人少用之,我偏用之。那种随便组个词,然后依词造句,是断难有“新巧”钟句的。

2、运典。诗钟是游戏,是文化人的高雅游戏,比的就是学识和巧思。“文似看山不喜平”,诗钟呢?应是越重山而声愈宏。故诗钟应有緼藉,有内涵,得含蓄,得隽永,耐品耐嚼耐听。故运典是诗钟创作的常见手段。典故约定俗成,意在字外,一词足当千万语,典入句中,七个字才水曲觞流,摇曳生姿,柳暗花明,钟句才有文人气,才有厚重感,游戏才有趣味性,才有高雅性。之所以说“运典”而不说“用典”,乃是指钟句不能简单地去解说典故,叙述典故,而是要出典化典,有典故之皮毛,更有典故之肉之血之灵魂。典有事典、语典之分,但断非过往之人之事之语皆可为典,须得是有名之人、特殊之事、深邃之语,并形成固定之表述。切记运典不是造典,要忠实于典,不可离谱化典,一字之差,典即非典矣。

3、咏体。合咏分咏体诗钟与谜语有关系吗?答曰:没有。谜语是见谜面而猜谜底,谜面显,谜底隐,诗钟是由题而得句,题与句俱在眼前。故评审合咏分咏体诗钟,不能苛求由句子能猜出题目,不能苛求钟句指向的唯一性,须得二者结合起来看,若题与句能相关联即是合格的,是“稳”的,若能高度关联,指向具唯一性,则是“巧”的。故咏体诗钟,只需要择取对象的某一两个特别点即可,不需要面面俱到。若一定要咏成谜语,则恐怕钟句会高度雷同而变得没啥可读可比可游戏了。

4、意思。诗钟上下比需要一个统一的主题吗?答曰:不必,即使是合咏也不需要。《诗钟通则(修订稿)》对好的诗钟的标准是“工、稳、新、巧”,是“铢两相称”,没有说要主题鲜明。这是诗钟区别于诗、区别于联的地方。但上下比钟句须有“意思”,用《诗钟通则(修订稿)》中的话来说,就是要“言之有物”。但一联诗钟,完全可以上比有上比的“意思”,下比有下比的“意思”,上下比有两个“意思”,还可以是两个不相关的“意思”。可能正因为诗钟没有主题要求,所以不同词宗评同一批作品,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了,因为少了主题标准。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一联诗钟可以有两个不相关的“意思”,这两个“意思”还是需要有某种关联的,只是这种关联不是内容上的,而是形式上的,不可上比下比,一宏大一纤巧,一哲理一感情,一叙述一议论,一虚写一实写,一远古一当今,要做到“铢两相称”。

5、规则。但凡游戏,必有游戏规则,无规则不成方圆,无规则难分胜负。诗钟亦有响钟哑钟之分,标准就是规则,合规则响,失规则哑。诗钟由于是高雅的文人游戏,也被人当做国粹之一种。今天,国内钟社蜂起,赛事繁多,日敲一钟,宿构现拈,精彩纷呈。但勿庸讳言,也是乱象丛生,争吵不断。一些钟句在某个群或某个词宗眼中是哑钟,在另一个群或另一个词宗眼中可能是响钟甚至是元、殿、眼、花、胪、录、监、斗。这不能不说是与诗钟还缺少公认的规则有关。虽然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于2019年、2020年先后推出了《诗钟规则(征求意见稿)》和《诗钟通则(修订稿)》,但光从标题看,就知道这不是有强制效力的规则,《诗钟通则(修订稿)》最后一句话是“本《诗钟通则(修订稿)》从公布之日起,海内外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5日……)”,可见,这还是一个“征求意见稿”罢了。身为几个大群的词宗或评委,笔者深深感受到了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强制性规则的困惑与尴尬。《诗钟通则(修订稿)》载明的征求意见时间又过去五个多月了,何时才能有正式的、有效力的定稿呢?

6、升华。笔者是先习联,后学钟,在学钟过程中,也常感诗钟由于没有主题性要求,很难用诗钟来达我意,抒我情,所以笔者也是一直把诗钟当游戏,当“描红”当“临摹”的,所以才有了小文章《诗钟:对联学习的“魔鬼训练营”》(《中国楹联报》2020年7月17日第三版),以致敲钟日少,主要还是专注于写对联。前不久,在2020年第6期《对联》杂志上读到了刘锋先生评王贡南“白·胡”三唱钟作“可怜白柰花都落,安得胡麻饭再香”,文章说“其立意就是见花落而思美人”,还说“诗钟上下比之关系注重浑然一气”,这样才有“气韵和境界”。这才发现,优秀的钟句还是具有表情达意功能,完全可以“我手写我心”,只是在笔者评审的诗钟中,这样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甚至万无其一,因为这需要上乘功夫,非能者不能为。窃以为,既然我们把诗钟也列为国粹之一,那么我们这一代的作手们就有责任让其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并努力提升其“气韵和境界”,毕竟,将一种纯粹的“游戏”哪怕是高雅的“游戏”列为国粹还是不太说得过去的。

张建军,湖南邵东人,现工作生活于浙江宁波,国企公司律师,中国交通企事业单位十佳法律顾问,中交企协法律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钟社词宗,步莲诗钟社理事,联斋特邀联家。

    顾问:常   江

    主编:杨   旭

    编辑:李林森   徐文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楹联学会诗钟文化研究院发布《诗钟通则(修订稿)》
诗钟通则
​《诗钟通则》(试行)
张建军‖诗钟:对联学习的“魔鬼训练营”
《联律通则》(修订稿)解读(叶子彤)
第五讲:如何把诗钟的嵌字格玩活玩好(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