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这封160年前的信札,我不得不施展了『钞能力』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封清代文人薛时雨写给何栻的信札。薛、何两人在当时颇有诗名,但现在名气不大,也正因此这封信札的价格不算很高。信札字数不多,我全文照录于下——

廉翁郡伯大人阁下:

立秋泐覆,芜函计已早登签掌,嗣因家门多故,又抱幽忧之疾,以致笺候久疏,曷胜歉仄。比惟勋祺吟祉,壹是均佳,为颂无量。

雨迭遭颠沛,万念俱灰,自客冬小妾亡后,心境更加郁结,功名之念早已淡如。近来柔翰亦不复弄,终朝兀坐,书空咄咄而已。

亡妾浙之平湖人,聪慧婉淑,侍雨三载有奇,艰苦备历。亡后思以笔墨寿之,心枯肠断,不能成章。阁下当代词宗,鄙人钦佩之忱不啻五体投地。若以生花之笔写坠絮之哀,九原人定当衔结。

原作祭文,附当节略,其体制未敢擅拟。雨最爱读大著骈文,惟无甚事实可叙,未知能空中起步作一小传否?

上年承序拙诗,业经付梓,又于敝簏中搜得旧作词稿,一并灾梨,恭呈钧政。词稿无序,发棠之请,先生其许我乎?专此布达,藉请台安,诸惟蔼照。不庄。

薛时雨顿首谨启

三月初一日

薛时雨和何栻均为对联大家,各举一联于下:

薛时雨题元武湖

三百年方册安存,剩凫渚鸥汀,时有烟云入图绘;

四十里昆明依旧,听菱歌渔唱,不须鼓角演楼船。

题扬州何园蝴蝶厅

种邵平瓜,栽陶令菊,补处士梅花,不管他紫姹红嫣,但求四季常新,野老得许多闲趣;

放孤山鹤,观濠上鱼,狎沙边鸥鸟,值此际星移物换,推愿数椽足托,晚年养未尽余光。

对于喜欢对联之人而言,两个对联大家的通信自然意义非凡。于是我咬牙跺脚勒紧裤腰带,施展“钞能力”拍下了这封信札,正可谓“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友人兰台兄,于薛时雨生平、作品颇有研究,见信心喜,竟然顺藤摸瓜、抽丝剥茧,将薛时雨人生中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呈现出来,写成《薛时雨那些事儿——一封信札的前身后世》一文。薛时雨一生几经沉浮,于信中所言略窥一斑,兰台兄考证梳理之功,亦足见深厚。

缘  起

近闻白藏阁主人新获墨宝,是薛时雨在同治元年致何栻的一封信札。于是笔者仔细观赏了一番,发现信札是写在青云阁监制的“捷书夜到甘泉宫”笺纸之上,品相完好,字迹清雅,读之可亲。这样的笺纸加上薛时雨的书法,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藏品了。而笔者仔细阅读信札内容,更是惊叹不已,这是目前能够获得的为数不多的研究薛时雨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把这封信札的故事写出来的想法。故事很长,里面涉及官场、战乱、爱情、友情、苦难,但尤为重要的是从里面可以看到希望,看到一个文人怎样从高峰落入低谷,然后又重新振作起来的轨迹,这个要是能拍成电视剧,起码比《琅琊榜》之类的要更真实感人。

战乱时代的爱情

薛时雨,于《清史稿》未见本传和附传,仅在艺文志中提及,关于他的生平事迹,虽然大致可知,但是很多地方仍是模糊。而这封信札的内容,是薛时雨托何栻为他死去的姬妾沈氏写传。信札是同治元年写的,但是这个故事却要从咸丰八年说起,这一年薛时雨是41岁,在浙江任嘉善知县。

薛时雨的原配妻子为杨氏,无所出,因此薛时雨纳了一房姬妾,就是沈姬。沈氏为平湖人,被薛时雨纳为侧室时只有15岁,三年后也就是咸丰十一年,沈氏即病逝,死的时候才18岁。她死后,薛时雨作了挽联,还做了多首诗词悼念她,有《惆怅行悼沈姬作》《舟中追悼沈姬四首》《薄幸·追悼沈姬》《金缕曲·舟抵章门书痛》等,对一个姬妾能写那么多诗词悼念,足见其情深。

41岁的薛时雨和15岁的沈氏,虽然他们的年龄差与苏轼和朝云相仿,但是在一起的时间却短得多,只有三年时间,薛时雨为什么会对沈姬这么情深呢?通过薛时雨的诗文以及这封信札的内容,我们今天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薄命女子。

沈氏为平湖人,家贫,聪慧婉淑,在过门之后谨守妇道,礼奉正妻杨氏。沈氏本来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毕竟薛时雨是大诗人,沈氏也开始学习起作诗来。咸丰九年,薛时雨患病,沈氏亲奉汤药,对其照顾得无微不至。咸丰十年,浙江已经完全暴露在太平军的战火之下,薛时雨带着沈姬流寓南昌,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其他的病症,这样一个乖巧灵性的女子于咸丰十一年病故,并且葬于南昌,这正应了那句话“情深不寿”。

薛时雨在悼念沈氏的诗中,无比痛心地把她比作苏轼的小妾朝云,“苏堤偶说朝云墓,灵心慧舌工参悟”,又把她比作白居易的家姬樊素,“宦迹相传并乐天,香魂何处栖樊素”。沈氏死时薛时雨正44岁,痛心之余更写下“重泉若解韦皋痛,再世因缘续玉箫”,愿于来世再结姻缘。而其词中,更有“料泉下、浣纱旧伴,话乡情、形影永相怜。可叹韦皋渐老,重侍无缘”和“哀思欲诉。伤玉瘗香埋,墓门深护”等句,令人读之哀思不已。

诗词如此悲痛,挽联更有甚之。笔者一直有一个观点,挽联如果写得类似于炫技,那固然是好联,但是作者并不十分悲痛;而真正在悲痛中写下的挽联,大抵以平实为主。这里,我们拿两副挽联来做一个小小的PK:

薛时雨挽曾文正公联

一个臣休休有容,频年燮理馀闲,小队出郊坰,惯向山中招魏野;

万户侯绵绵弗替,当代元勋佐命,大名垂宇宙,岂徒江左颂夷吾。

薛时雨挽沈姬联

助簉仅三年,可怜萍梗飘流,巾栉相随,细数欢娱曾有几;

和颜承大妇,才到荔枝年纪,么弦忽断,伤心病状竟无名。

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虽然都是好联,但挽曾文正公其实不怎么哀痛。而薛时雨挽沈姬联用的基本上就是写实的手法,没有太多的技巧可言。上联写沈氏做妾三年,跟随自己行止无定,却一直在认真地服侍自己,薛时雨感叹二人在一起的欢娱的时间实在太少;下联写沈氏谨守妇德礼奉正室,却在十八岁这个年纪骤然离去,而更令人伤心的是病状的名称都不知道。此挽联之哀皆出于作者本心,写得也都是毫无夸张的实事,这样的挽联和其他为了人情交往而作的挽联完全不同,读之犹觉作者哀痛之甚。

人生的低谷

这封信写于同治元年,即沈氏死后的第二年。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薛时雨的人生低谷的一年。

薛时雨纳沈氏为妾的咸丰八年,他还是嘉善知县,然后咸丰九年薛时雨染病,咸丰十年太平军东征二破江南大营,攻占了嘉善,最后攻克了杭州,薛时雨无奈带着沈氏流寓在余姚金华一带,然后又去了南昌。更为诡谲的是,太平军东征期间,两江总督何桂清和湘军曾国藩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直接影响了清军的防御能力,造成浙江大批官吏殉难,其中包括前后两任浙江巡抚罗遵殿和王有龄,前者是曾国藩的人,后者是何桂清的人。

薛时雨出身浙江官场,很容易被认为是两江总督何桂清的人,再加上城池陷落而又未能殉国,能够做一个平民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再次返回官场的难度对他来说确实太高了。就连两江总督何桂清,也因为弃城逃跑被问罪,正在讨论该不该处以极刑的时候,曾国藩一纸疏奏直接要了他的命,何桂清于同治元年十二月于北京菜市口弃市。这场斗争以湘军势力的完胜而告终。

那么在同治元年之初,薛时雨的心情自然是极为沉重的,而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薛时雨的仲兄去世了。薛时雨出生于安徽全椒的一个清贫的家庭,父亲薛鑫以教书为业,薛家有兄弟三人,伯喧黍、仲春黎、叔时雨。父亲在薛时雨十五岁时就死了,长兄薛喧黍虽举乡试,却不得不放弃功名,抚养两位弟弟成就学业,而薛春黎和薛时雨确实也争气,两人同年考上进士,此后双双外出做官。薛时雨在浙江做地方官,而薛春黎先是做编修,后改山东道监察御史,敢于进谏。同治元年,薛春黎主持江西的科考,却死于贡院的客房之中。一方面是嫡亲兄长的过世,另一方面也使得薛时雨少了一个在官场上的倚仗,所以这件事对薛时雨的打击,也不亚于前一年的沈姬去世。

自己的宦途陷入低谷,爱妾前一年去世,仲兄又刚刚去世,这几件事使得薛时雨万念俱灰。他在这封信札中写道:“雨迭遭颠沛,万念俱灰,自客冬小妾亡后心境更加郁结,功名之念早已淡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虽然很想为小妾写一篇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想到了向朋友求助,这个人就是何栻。

何栻,字廉昉,号悔馀,比薛时雨大两岁,道光二十五年进士,江阴人士。咸丰六年何栻出任建昌知府,以城陷夺职。之后入曾国藩幕,颇得赏识,有“才人之笔,人人叹之”语。同治元年在曾国藩力助之下,得以复官吉州知府。这封信,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所以薛时雨称何栻为“廉翁郡伯大人阁下”。

那么为什么会写给何栻呢?这里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何栻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写赋的大家,有《悔馀庵赋稿》《又廉赋钞》等作品,请他写赋当然是非常光彩的事情,薛时雨在信里说“阁下当代词宗,鄙人钦佩之忱不啻五体投地”;二是何栻是薛时雨的好朋友,曾经为薛时雨的诗集做序,薛时雨还请他为自己的词集也做一篇序;三是何栻的人生经历几乎和薛时雨一模一样,都是做地方官城池沦陷而离开官场,虽然何栻此时已经得以复官,但也应该能够理解薛时雨当时的心情。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两人离得挺近,薛时雨在南昌而何栻在吉州(即现在的吉安),毕竟当时还没有电报或者电子邮件,他也没有什么“八百里加急”的金匮,所以距离近一些写信回信也方便。

毕竟薛时雨是求人办事,当然这封信就写得非常谦卑,在信的后面还把自己的词稿一并奉上,请何栻帮忙作序。当然,何栻收到之后有没有回信,这篇《沈姬传》到底有没有作出来,笔者目前还不得而知,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讲述后面的故事,而目前还是先回到薛时雨的故事。

薛时雨回来了

前面说到,何栻有着几乎和薛时雨一模一样的经历,都是做地方官城池沦陷而离开官场,那么为什么何栻此时得以复官呢?这里面最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曾国藩。何栻在罢官之后入曾国藩幕,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曾对他的评价有“才人之笔,人人叹之”语。同治元年,在曾国藩力助之下,何栻得以复官吉州知府。

这段时间正是清廷和太平军激战之际,湘军作为清廷最重要的倚仗力量,使得曾国藩成为了整个政局的焦点人物。毫不夸张地说,曾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举国形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薛时雨想要重新崛起,去加入曾国藩的湘军势力是一条可行之路。而曾国藩这时也急需补充湘军的各类人材,因此公开招贤。

曾的手下不缺悍将,但是文人出身的人材却还是不够,因此对这一类人材尤为重视。就在这一年,薛时雨收拾起了悲伤的心情,从新踏上了奋斗之路。薛时雨从南昌出发,在九江度过长江去了安庆,谒见曾国藩,慷慨论兵事,得到了曾国藩的青眼。早在两年前,太平军想要攻取上海,上海士绅官员向曾国藩求助,而曾国藩就让自己的弟子李鸿章组建淮军,去协防上海。到了同治元年,淮军的前十四营已经招募训练完成,开赴上海,而李鸿章也正好需要组建自己的幕僚团队,于是薛时雨就加入了这个团队。顺便说一下,薛时雨就在这个团队中认识了刘铭传,最后结为儿女亲家。

作为李鸿章的幕僚,薛时雨表现得非常出色,因为整个江浙沪包邮区一带,都是他非常熟悉的土地,尤其是嘉兴、嘉善等地他还当过地方长官。而他立下的最大功劳,就是只身前往嘉兴,说降驻守嘉兴太平军守军投清。

功劳大,回报当然也来的快,到了同治二年,经左宗棠奏请,薛时雨补授杭州知府,兼掌浙江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使两司事,并赏赐顶戴花翎。这个可比他原来的嘉善知县高了不少。此后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了,薛时雨在两年后也就是同治四年,再次离开官场,然后应马新贻之邀请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薛时雨的人生在走出了谷底之后,又再一次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而这个走出谷底的关键,就在于他和原两江总督势力的决裂,加入湘军势力(包括后来的淮军)。当然后来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其实也是湘军势力的对头,甚至传马新贻被刺杀是湘军搞的鬼,但是这时候薛时雨已经有了高超的情商,既和马新贻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又和湘军势力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结 束 语

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最后引用一副对联作为这个故事的结尾,这是薛时雨挽何栻联:

翰墨中人,诗酒中人,江山花月中人,薄宦岂能羁,从兹摆脱风尘,逸兴豪情,跨鹤占维扬胜迹;

循吏一传,文苑一传,货殖游侠一传,通才无不可,平昔服膺师训,感恩知己,骑鲸为上相先驱。

何栻是同治十一年去世的,在这副挽联里面,薛时雨对他极尽褒扬。除了没有像何栻那样成为大商人以外,薛时雨的其他的行为都有着追随何栻的痕迹。而这封薛时雨写给何栻的信札,必然成为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阁主曰

一个

认真文艺的

公众号

公众号ID:baicangge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沈谦的《胜常·再过薛姬》词作
从十副对联认识清末楹联名家薛时雨
明沈度信札
这个世界上,曾国藩最对不住的人,就是李元度
广西巡抚严树森简介
【篆 刻】赵之谦与沈树镛碑帖鉴藏印 ■桑 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