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匡庐乱云渡 险峰劲松苍

1190

匡庐乱云渡 

险峰劲松苍

                                                刘正平/文       

        昨天(2019年12月4 日 ),张政烺所书条屏《暮色苍茫》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上拍。

        看到张政烺此作非常感动。一是感动于他作为一个古文字研究大家,有如此深厚的书法修养。可以说这种书法修养在当代古文字研究家中算得上是绝品。其落款楷书可以看得出来,是从苏轼的行楷演化而来。二是感动于张先生所书题材的“与时俱进”。书法内容为那位老先生的名篇,其气势宏大,对于律诗规则来说,则是可以忽略。胡适对那位老先生诗词平仄指指点点,本博客就不以为然。而对于张先生来说,书写的那个时间段,题材也别无选择。

        张政烺所书条屏没有题款说明,《暮色苍茫》 之名为本博客所加。并非对原作者不敬。原诗名就不用去介绍了,现在70岁上下的人都耳熟能详。正是从那位先生此诗所产生年代开始,历史偏离了自有的轨道。张先生身为从事历史研究的大家,内心的空灵,由此可见。

       张政烺(1912年-2005年),是我国著名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已故历史学家杨向奎曾对听他讲课的研究生说:“在中国,听过张政烺先生的古文献课,别人的文献课就不必听了。” 现在知道张先生的人已经很少了。现在活跃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的北大教授李零是张先生在社科院工作时的研究生。

       张政烺6岁开始上学,小学毕业后随族伯张俊采(瑞三)读过3年私塾,兼学篆书,凡读过的书均能逐篇背诵。所谓“童子功”,莫过如此。

       张政烺14岁就离乡到青岛礼贤中学读书(旧日制4年),18岁入北京弘达中学读高中。1932年,他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张先生在北京大学这几年,在刊物上发表了几篇学术论文,颇受师长们的青睐。

     《猎碣考释初稿》是张先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石鼓文是传世的中国最古的碑碣,自唐代发现后,千余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张先生所作的考释,郭沫若同志曾摘抄于《石鼓文研究》的书眉。《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也是一篇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先秦陶器文字,自清末发现后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学者只注意考释其文字,而张先生的这篇文章,开拓了用陶文结合铜器铭文来考证历史的途径。

      1936年,张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由于对我国古代文献典籍(包括版本、目录)具有渊博的知识,张先生进入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图书管理员(曾编印方志目录一册)、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等职,抗日战争后期曾兼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委员。

       从1946年开始,张先生受聘到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同时在清华大学兼授中国文字学,还担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委员。195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张先生担任讲授。

      1954年,张先生参加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并兼任研究员。 1960年至1966年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1978年当选为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1979年当选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理事。1982年,兼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俯仰之间皆为陈迹。根据张先生篆书条屏《暮色苍茫 中诗的意境撰此联:匡庐乱云渡; 险峰劲松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政烺自述:我与古文字学
他的后半生,北大历史系容不下他,社科院没重视他的专长
考释古文字的基本方法
摄影:无限风光在险峰---庐山
现实版的“龙骨天书”是如何破译的
徐宝贵--从黑土地跨进古文字圣殿的农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