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安阳带给世界 | 这53处遗址有的仍在讲述两万多年的远古故事

郭沫若先生曾诗叹:“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一个城市就像一本书,安阳是一部厚重的、沉甸甸的人类发展历史书,不仅仅拥有多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主场舞台,而且拥有更多挖掘啃读不透的遗址古迹。我们之前介绍了一期安阳历史上影响人类进程的三种文化经典,又介绍了一期22座国家级文化遗址,堪称国宝。今天再介绍52处遗址,有的历经数万年的历史沉淀,至今仍然弱弱地讲述着远古的故事。也许,它们不久就会消失;也许,数万年后它们依然是人类的记忆宝库。

“春节回家,把安阳带给世界”特别策划,是黑狐“咱安阳”自媒体新春的公益呐喊!也许,安阳与世界,也就是您动动指尖的距离哦......1.南海洞穴遗址nanhaidongxueyizhi

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后驼村楼顶山东麓。该遗址为溶岩洞穴,距今约1.3-2.5万年,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小南海文化”。

1960年、1978年由中国社科院考古主持进行了两次试掘,出土石器7000多件以及各种动物化石和用火灰烬。石器一般器形较小,多数为人工打磨的石片,还有燧石、石英等,也有少数火石。2.大寒遗址dahanyizhi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楼上坡瓷窑遗址loushangpociyaoyizhi

位于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唐代创烧,元末停止烧造。地表发现有多处红烧土,散落窑具、瓷片等。瓷片质地粗糙,胎厚釉浓,色彩素净。还有少量米黄,紫红色及“冰裂纹”。器物大多上半釉,施釉不匀,属民间瓷窑。该窑址延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我国瓷器制作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刘次范遗址liucifanyizhi

位于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上世纪70-90年代文物工作者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有仰韶、龙山及商文化陶片,据此认定其为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商代第九帝太戊之陵园坐落在该遗址上。它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处历朝历代祭祀不绝的商代王陵。该遗址对探索文明起源和商夏周断代工程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5.长城遗址changchengyizhi

位于林州市西部的林虑山,始筑于春秋战国之际。在五龙镇城峪村与西城峪村之间,发现了夯土城墙遗迹及烽火台遗址,遗物有战国绳纹板瓦、筒瓦残片、铜箭镞等。从现存遗迹判断林州境内长城筑于战国时期,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6.正阳集冶铁遗址zhengyangjiyetieyizhi

位于林州市东岗镇正阳集风霜沟南半部,介于沟北老君庙与沟南三官庙之间。遗址炼炉建于河流旁边高台地,发现有炼渣、矿粉等遗存。史载西汉武帝时曾在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汉书·地理志》载:“林虑山有铁”;《后汉书·夏馥传》云:“林虑山出铁”。结合文献记载及现存遗迹、遗物,可知这是一处由冶炼到熔铸,汉至宋元的重要冶铁遗址,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申村冶铁遗址shencunyetieyizhi

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东北田地中,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的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谷,河谷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炉南地面铺着厚1米左右的矿粉。焦炉西边是冶铁中心区,这里古代冶炼已颇具规模。炼铁中心区南边地名瓦支坡应是生活区。该处散布的大量唐、宋、元时代的陶瓷片,当是古代利城遗存,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8.城峪古城chengyugucheng

位于林州市五龙镇城峪村与西城峪之间,为战国时期的生活、军事遗存。城址南有一小山丘,山上有三座土石堆砌的工事,当地人称“烽火台”,台内挖出过铁杆铜头的箭簇。该城址布局紧凑,为研究当地的军事、生产生活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永安寨遗址yonganzhaiyizhi

位于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南士旺村西,是一处龙山至西周、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址。遗址平面为椭圆形,地势东高西低,占地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5米。整个遗址内涵丰富,主要文物遗存有房基、石器、陶器、陶片等。该遗址为研究安阳地区史前及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提供了翔实的物质资料,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0.渔洋村遗址yuyangcunyizhi

位于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遗址现存面积约25000平方米。遗址较典型的有龙山到汉代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在村西北漳河沿岸。遗址与村内古渡口、明代券门遗址、传统民居等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6000多年的文明史,见证了渔洋村从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到上世纪70年代等各个时期文化的发展和演变,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1.颛顼帝喾陵zhuanxudikuling

俗称“二帝陵”,位于内黄县三杨庄村西。陵地坐北面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占地面积217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有御桥、山门、祭拜殿、陵冢等主体建筑。1986年,在陵墓区和祭祀区对沙丘进行了清理,发现元、明、清历代御祭碑碣100余通,唐至清代建筑基址10余座。经考古钻探在陵东南和陵北分别发现仰韶和龙山文化陶片、红烧土块、贝壳、灰坑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000年被公布为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画像石墓huaxiangshimu

位于内黄县汤濮铁路白条河火车站旁。墓葬平面呈十字形,座南面北,建于东汉晚期,砖石混合结构,汉画像刻于墓门和各室门楣。门扉刻铺首衔环,门楣刻伏羲、女娲、玄武、河伯等神话故事,雕刻技法为平面剔地浅浮雕与阴线雕刻相结合,刀法简练粗犷。墓葬早期被盗,出土有陶鼎、陶罐、陶圆盘、陶方盘、陶猪狗等,还有铁刀、铜铺首、五铢钱、石桌等器物。该墓葬造型独特,属豫北首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葬风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3.五里岗战国墓群wuligangzhanguomuqun

位于汤阴县城西五里岗东坡,该墓群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约有墓葬4000多座,分布密集,排列整齐,顺序井然。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水晶、玻璃球等,从地层及出土遗物分析,该处为一规模较大的战国墓群,对研究我国战国时期的军事、政治、生产、生活有十分重要价值,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岳飞先茔yuefeixianying

位于汤阴县东古贤乡南周流村,西距古贤1公里,北邻汤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是民族英雄岳飞先祖的茔地。现有墓冢3座,古柏9株,明、清碑刻9通,均是明清以来文武官员、故乡人士缅怀岳飞先人,重修先茔的碑记。岳飞祖籍山东聊城,父名和,祖名立,曾祖父名成。从其曾祖始,迁居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世代为农,由此推测,3墓冢当为岳飞之父、祖父、曾祖父的安葬处。现有建筑30余间,是后人为纪念岳飞先人所建,也是岳氏后裔凭吊先祖的场所,2008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15.扁鹊墓庙bianquemumiao

位于汤阴伏道乡岗阳村,是纪念战国名医扁鹊的圣地,占地16200平方米。扁鹊(公元前401至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邑(今河北省任丘市)人,精于望、闻、问、切。据《史记》载:“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使人刺杀之。”收买力氏伏于道侧谋而杀之,故该地名曰伏道。墓庙始建年代失考,据记载,金贞祐(1213-1216)毁于兵乱。元至大元年(1308)重修,明、清修葺,战争时和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后,为纪念神医扁鹊,后人在原有享堂,拜殿基础上,扩建山门、回春堂、正殿、厢房、石井房等, 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6.大缘禅师摩崖石塔dayuanchanshimoyashita

位于林州市合涧镇北庵沟村南洪峪沟口,凿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龛门两侧饰圆柱及柱础,龛上刻尖拱楣,楣两头为卷云饰。塔身上部雕刻6个翩翩起舞的伎乐,身姿各异,舞女上为塔檐华盖。塔北侧刻唐贞观二十年(648年)建塔题记,记述了大缘禅师生平及建塔经过。该塔雕刻精美,与“宝山塔林”的两百余座摩崖塔属同一类别,为研究唐代佛教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63年被给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7.小白塔xiaobaita

位于安阳市文峰区冠带巷九府幼儿园院内,建于元代,为喇嘛式白沙石塔。通高12.6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呈宝瓶状,塔门南向,门两侧为护法天王立像,塔腹中间有一龛,其间为释伽牟尼佛像,结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塔刹由5层八角须弥座叠涩而成,各层均有图案。佛像和力士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雕刻艺术中的珍品。该塔完整的保留了元代的建筑特征,是研究元代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8.理固石塔ligushita

位于内黄县井店镇理固村,系唐早期七级密檐式石塔,各层逐层收敛,塔身阴刻化佛二十九尊及缠枝牡丹图案。塔刹为桃形,该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我国唐早期的佛教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洪谷寺塔林honggusitalin

位于林州市合涧镇肖街村洪谷山中。塔林内尚存金、元、明三代石塔多座。其中最知名的为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宝公石塔、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敏庵慧公石塔、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广公石塔。塔林规模宏大、塔身图案雕刻工艺精湛,是研究佛教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1999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岳飞故里yuefeiguli

又名岳飞故宅,位于汤阴县菜元镇程岗村。始建于明代中叶,历代维修。现存建筑群座北朝南,外廓为正方形,分东、西两院。整座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反映了我国北方建筑风格和建筑水平,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是人们缅怀岳飞,弘场中华民族正气的胜地,200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1.崇善寺石塔chongshansishita

位于林州市河顺镇上庄村崇善寺旧址内,明成化年间建造,高18米,为喇嘛式石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青石砌建。塔身以上部分高约4.33米,各层束腰处皆雕刻佛、菩萨像。塔心室内壁东侧立有清顺治六年(1649年)《重修佛图石佛记》石碑一通。崇善寺石塔抗震性能极好,这对我们今天研究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200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2.双龙寺摩崖造像及双石塔shuanglongmoyazaoxiangjishuangshita

位于林州市北东岗镇万宝山北山坡半山腰。摩崖造像高7.95米,宽4.8米,自上而下分为十层,每层高0.4-0.58米不等。造像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及供养人。造像龛外侧下方多刻造像者题名,另有明嘉靖元年(1522年)十二月十五日“摩崖题记”。双石塔为喇嘛式塔,东塔内为作禅定的古镜禅师像,并刻文“亲教师明古镜宝塔”。西塔塔身刻文“同寂静海孤舟和尚生葬之墓”。双石塔保存完整,雕刻精丽,是豫北明代石构喇嘛塔的典型建筑,200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3.永和桥yongheqiao

位于安阳县永和乡永和集村洹河故道。该桥为三孔石拱桥,呈东西走向,全长39.5米,宽6.8米,高8米,青石砌筑,桥下部为宋金时代建筑,桥面系明代重铺。桥墩两侧镌刻有高浮雕龙头,拱券面石上雕刻有云龙、天马、海狮、牛、羊等吉祥图案,刀工粗放,线条苍劲。桥面由青条石铺成,两侧青石栏板上雕刻有历史故事和花卉图案等,望柱柱顶雕有雄狮和仙桃。该桥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早期桥梁之一,建筑装饰精湛独特,设计合理,砌造考究,建筑水平颇高,是研究古代桥梁建筑学的珍贵实物,1986年被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4.汤河桥tangheqiao

位于汤阴县城正北,横跨汤河之上,南北走向。建于明天顺年间,全长40.1米,宽7.9米,引桥宽9米,为五孔桥。桥面两侧栏板44架,柱高0.9米,栏距1.5米。中拱和两次拱龙门石上均有浮雕龙头,券面石上雕刻飞龙、祥云花草等图案。 该桥桥型稳重、外形美观、设计科学、做工细腻,在豫北地区实属罕见,对研究我国明代桥梁建筑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200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5.河顺桥heshunqiao

位于林州市河顺村东,桥长81米,宽6.85米,立面为三层九孔连拱式券。桥体除券面石采用单块券石横联砌筑外,均采用纵联式的拱券砌法。据桥上层券西壁上墨书题记,可知此桥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林县志》内“河顺集”中也留下了此桥的示意图,民国21年(1932年)《重修林县志建置、桥梁》载:“河顺桥,沟水,九孔,分上、中、下三层,高三丈余”。由此可知,该桥已历经500余年的风雨剥蚀、地震灾害和车马行人的负重考验,至今保存完好,为沟通林州至安阳交通起到了巨大作用,特别是桥券以三层叠砌九孔的砌筑法在河南省仅此一处,200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6.彰善桥zhangshanqiao

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大屯村南,横跨古防水(后改为新惠河),大屯村正中的吕祖祠为其附属建筑。该桥始建于宋代,明清曾多次维修,现基本保存完整。

该桥为单孔拱券桥,长48米,宽6.7米,高7.5米。呈南北走向,白沙石构筑,桥面沙石铺砌。桥券跨度9.8米,拱券雕饰丰富。券正中雕蛟头,须似剑、爪如矛,目喷怒,嘴欲噬,形态凶猛。两侧雕二龙戏珠、飞马等图案。桥栏由抱鼓石2个、望柱24根,装栏板18块。桥望柱顶端雕有石狮20个,形态各异,别具特色。桥栏板均有浮雕图案,形象逼真。该桥古代为交通的主要命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桥充分显示了我国古桥梁建筑的伟大智慧,具有极其宝贵的科学、历史、艺术、研究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7.玄武帝庙xuanwudimiao

也称无梁殿,位于内黄县高堤乡嘴头村。始建于元,明、清均有修葺。庙内其它建筑已损毁,今仅存大殿。大殿座西向东,面阔3间(6.9米),进深5米,高7米,砖石结构,密檐歇山顶。角梁处有石雕龟首,口衔环系风铃。正面门窗的石雕丰富多彩,人物、动物、植物、花卉雕刻细腻逼真,惟妙惟肖。门楣雕刻“玄武行宫”四字。该殿自修建以来,历经地震、洪水冲击多次,至今安然无恙。对研究建筑物的抗震、抗洪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第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8.孙氏旧宅sunshijiuzhai

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上毛仪涧村, 建于清末民初。孙氏旧宅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三处,现存楼房23座, 68间。村西一处为三进院落,主房座北朝南,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三处建筑群合并成为一处庞大、美丽、壮观的古建筑庄园。该建筑群地域特色明显,结构坚固,保修完整,规模宏大,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9.昊天观haotianguan

位于林州市任村镇任村,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四年、光绪三十四年重修。昊天观总计有房40余间,是林州境内一处较为完整的元至清代古建筑群体,在结构上使用了重唇板瓦、真昂、木柱与硕大斗拱,承袭了元代建筑的某些风格。院中碑刻文辞华美,书法隽永,反映了任村镇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的老宋体书法为碑刻中少见。昊天观与碑刻的存在,为研究任村镇古代文化,研究古建筑手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0.文庙大成殿wenmiaodachengdian

位于汤阴县实验中学院内,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重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座北向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五间(20.3米),进深三间(10.85米),通高11.2米,单檐歇山式减柱建筑,檐柱和金柱均为大型石柱,柱础为方形或圆形覆盆式,灰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檐下施五踩斗拱,大斗斗   较深。另有明嘉靖年间碑刻三通,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1.玄帝庙xuandimiao

位于汤阴县菜园镇东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历代修茸,形成现状。玄帝庙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座东朝西,二进院落,现存古建筑有大殿、玉皇阁。该建筑结构合理,造形美观,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2.林州文庙linzhouwenmiao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3.白龙庙bailongmiao

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白龙庙村,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崇祯及清雍正、乾隆年间均重修。现存二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戏楼、拜殿、大殿、寝殿。戏楼为悬山卷棚式建筑,二层,面阔三间,石柱,檐下施十字交麻叶斗拱。一层开拱券门。拜殿为卷棚式建筑,墀头有砖雕汉字。大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前檐柱为石质八棱柱,柱础为覆盆式,檐下施十字交麻叶斗拱,后门为拱券式,券上刻二龙戏珠图案,山墙有砖雕盘龙图案,拜殿与大殿形成勾连搭式建筑。该庙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雕饰精细,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4.慈源寺ciyuansi

位于林州市横水镇马店村西。始建于唐,寺院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105.3平方米,是林州目前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现存三进院落,院内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为大门(新建)、天王殿、大雄宝殿、后佛殿。天王殿东侧为钟楼,其余两侧为厢房和两座仿古建筑(祖师殿和关公殿)。寺院建筑结构形式众多,既有庑殿顶,又有硬山、悬山结构,特别是大雄宝殿,保存许多早期建筑的特点,其中没有推山的做法是国内现存庑殿建筑中很少见的。该寺于2006年由河南省古建研究所负责整体搬迁至现址,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5.奎光阁kuiguangge

位于汤阴县城东南旧城墙上,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建。奎光阁为楼阁式砖石建筑,高18米,连同基座五层。白石台基,青砖基座。一层南北辟拱形门,二、三、四层叠涩出檐,檐下饰云纹雕砖,中立木刹。上两层四面开窗,东北、西北、西南为真窗,东南是假窗,窗上饰有雕砖。顶为八角攒尖式顶,饰石宝珠。该建筑造型美观,古朴庄严、风格独特,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6.黄华塔林huanghuatalin

位于林州市城郊乡黄华风景名胜区内,塔林由下塔林和上塔林两部分组成。下塔林中共有石塔七座,有幢式,喇嘛式等造型。其中有著名的“菊庵长老照公石塔”和“契此和尚石塔”。上塔林位于下塔林西300余米处,这里存有喇嘛式,八角、六角的经幢式、球形、柱形石塔9座,从其造型分析,时代也当属元代。黄华塔林是豫北地区数量较多的一处墓塔林,为研究佛教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7.智全石塔zhiquanshita

位于林州市横水镇九家庄村南,金代建筑,座北朝南,通高4.10米,为幢式塔。塔基为圆形青石,其上为一层束腰须弥座构成的基座,下枭为覆盆形,刻双层大莲瓣,上枭雕单层仰莲,上仿素面,束腰为一鼓形石。塔身为小八角形,塔身南面刻发愿文,左右刻缠枝莲花,余壁面无饰。塔铭楷书,书法工整,记述了当地的一些佛教活动。塔身之上为覆钵形华盖、鼓形石、仰斗形绶花、葫芦状宝瓶组成。该塔为研究金代石塔造型,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38.文笔塔wenbita

又称文峰塔,位于汤阴县城东南旧城墙遗址上,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喇嘛式塔,砖石结构。塔建于一个高5米,边长为7.5米的正方形石台基上,高13米,加上台基和城墙地面高度,总高度约20余米。塔身呈图锥形,形似毛笔头,实心,共九层。二层为八角形,并刻有八卦符号,第五层西北方向开壶门,楣题“俯视天中”,联文“甲子运四奎宿婺 ,文笔影入壁波澄”。上款为“乾隆甲子初夏”,下款字迹漫漶不清。塔外轮廓全用水磨砖面,气势雄伟,造形奇特美观,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9.林州文峰塔linzhouwenfengta

又名登龙宝塔,位于林州市区东南隅的龙头山顶西南端。初建于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时建三层。道光十七年(1837年)扩建为七层,现为七层密檐式塔。塔高19.15米,外观以密檐分作七层,塔檐用叠涩方法层层挑出短。层檐以下部分用青石垒砌,以上部分则以砖砌为主兼有少量青石。塔基为六角形,塔身一层门窗为拱券式,门窗之间的内壁镶嵌《新修龙头文峰塔碑记》,二层塔身镶嵌“登龙塔”石碣,均为道光年间林州知县袁明泰题并书丹。塔身逐层向内移置,形成向上递收的轮廓。塔尖作六角攒尖式。该塔历经数次地震仍屹然壁立,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智慧的体现,也是研究地震及古代建筑艺术的宝贵历史遗产。40.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sanzunzhenrongxiangtikanming

位于林州市合涧肖街南庵沟村北山坡上。通高1.84米,宽0.95米,厚0.2米,半圆首,雕刻于唐开元十九年。碑文行书,共计20行,满行48字。碑首刻有释迦、文殊、普贤三像。碑身镌刻两篇文字,两文均为蔡景所撰。上部“三尊真容像支提龛铭”, 下部“述二大德道行记”,记载了主持凿龛僧人义泓、乾寿生平及主要事迹,碑文中还记载义泓曾是个孝子,提倡佛教弟子要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此碑文是佛教提倡孝亲的实物见证,为研究哲学史、佛教史、林州佛教文化提供了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1.佛说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幢boreboluomiduoxinjingchuang

又称花固双石塔,1940年出土于内黄县二安乡东花固西南,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东西并排的两经幢,形制大体相同,高3.3米,均为九级叠涩密檐式石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分别浮雕有乐伎、力士、怪兽、蹲狮、飞龙、莲花等图案。图案装饰精美,雕工细腻,颇具盛唐风采。两经幢南壁皆有楷书佛经,西壁有楷书发愿文,字体遒劲有力,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2.西门大夫庙记碑ximendafumiaojibei

位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北丰村东0.5公里处西门豹祠基址上,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立。碑高1.73米,宽0.8米,厚0.18米,圆额,篆书“西门大夫庙记”6字。碑文楷书,共22行,满行34字。由当时邺令马益之兄马需撰文,赞颂了西门豹的功绩。西门豹为战国时期魏国人,曾任邺县县令,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无神论者、水利专家,《史记》有传。西门大夫庙记碑碑文雕刻工整秀逸,语句通达而深妙,除个别字被毁及稍有风化外,保存完好,史料价值极高,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3.荒年志碑huangnianzhibei

位于内黄县井店镇小集王尉学校院内,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刻石。该碑为八字首,梯形基座。碑高1.85米,宽0.70米,厚0.20米。碑文楷书,记载了明崇祯十二年至十七年(1639年—1644年)当地灾害频繁,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悲惨情景。该碑对研究明末政治、经济、民族矛盾、气候和自然灾害,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44.清净寺大像碑qingjingsidaxiangbei

位于内黄县二安乡刘小寨村西,唐仪风四年(679年)刻石。青石质,龙首,方形座,通高315厘米,宽100厘米,厚27厘米。碑文楷书,34行,满行62字,记载了修庙记事和本地隶属府县等内容。正、背两面碑首中央各雕一佛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主佛释迦牟尼,着袈裟结跏趺坐于方形须弥座上,两胁持菩萨各戴花冠,宝缯垂至肩下,穿僧支祇和长裙,二手合十立于莲台座上。碑身两侧各雕一佛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与碑首佛龛雕刻技法和内容十分相似,均采用了高浮雕、浅浮雕、剔地平面刻、阴线刻的手法,层次分明,栩栩如生。该碑对研究当地的历史沿革、地域风情,宗教、政治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5.四面佛造像碑simianfozaoxiangbei

位于汤阴县任固乡白龙寺村龙泉寺遗址内,由一整块青石四面雕刻而成,碑通高2.7米,阔0.75—0.85米,佛像高1.85米,脚踩方座,四面雕刻礼佛图形态各异。碑下为莲花基座,碑正面南向,在佛像右侧刻有题记“四面大像主汲郡刘树枝侍□□”,左侧文字漫漶不清。正面及东西两侧背光上饰一周佛光,内雕佛像19尊,后面背光外饰一周佛光,中间饰8尊飞天人像,内雕一周11尊小佛像,座四周有三层或站或坐小佛像约160尊,背光和佛身保存完好。根据佛身、线条、书体、刻工专家定为北魏石刻。该碑雕刻技艺精湛、形态逼真,价值较高,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6.赵窑石佛zhaoyaoshifo

位于汤阴县宜沟乡赵窑村北,1984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经调查,石佛原是石佛寺中主要造像。石佛寺旧有山门、大殿,1949年毁于战乱,仅存石佛。石佛为白石质地,保存较完整,通高1.5米,肩宽0.75米,底宽1.1米,头右上部已残。佛双脚盘座,身披袈裟,垂直脚上,面孔丰满,眼半睁半闭,慈祥安静,发髻低矮,身材比例恰当。该石佛雕刻刀法精细,形象逼真,经专家鉴定为宋代石刻造像,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7.三灵侯庙之碑sanlinghoumiaozhibei

位于内黄县城关镇内黄县人民医院院内,该碑为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成宗铁穆耳时刻立。通高3.8米、宽0.86米、厚0.25米,螭首龟趺,牛庭杰摹刊。正义大夫,前大名路总管兼府诸军奥鲁总管,内勤农张孔孙撰并书。额题楷书“创建三灵侯庙之碑”。两行八字,端题:“创建三灵侯庙之碑”。碑文楷书20行,满行57字,主要记述了“三灵侯”栾巴的史迹。栾巴字叔讥,东汉内黄人。汉顺帝时期为内黄门令,历沿屾。他早年好道,性耿直,学览经典,擢拜郎中,迁桂阳太守,历沛相。灵帝即位时拜议郎光禄大夫。“党锢之祸”上谏为陈蕃、窦武辩冤,下狱自杀,后追封“三灵侯”。该碑字体笔势俱佳,柔中寓刚,圆润俊逸,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为考察元代行政设施、地方管职名称,和东汉时期官职名称及东汉“党锢之变”提供了历史资料,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8.内黄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neihuangxiannongmingemingqiyijiuzhi

位于内黄县六村乡温邢堌村。1930年2月15日,中共濮阳县委、县农协在温邢堌温氏祠堂召开沙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时,因叛徒告密,会场被反动民团包围,与会群众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次革命斗争为以后沙区革命奠定了基础。旧址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南北宽长100米,东西宽105米,现保存有门楼、纪念碑、祠堂等。门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座北面南,匾额木刻楷书“温氏祠堂”,祠堂座北南向,硬山顶,面阔三间。

内黄县农民起义旧址是豫北地区农民革命运动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温氏祠堂作为革命纪念地,成为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4949.“四·一二”阵亡将士暨殉难同胞之公墓碑xunnantongbaogongmu

位于内黄县城南十七公里白条河林场,是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十二日,军政民各届联合为纪念抗日战争中死难同胞所立的公墓碑。碑通高3.35米。碑文记述了1941年4月,日寇向内黄沙区进行大扫荡,我主力部队在沙区游击队和民兵配合下,取得了反扫荡胜利的英勇事迹。

万人坑、血泪井位于河南省内黄县后河乡杨固村。1941年4月12日,日军侵华司令军冈村宁次率2万余人对沙区实行“三光”政策。抗日据点杨固村七眼水井被日寇用活人填满五眼,尸骨填平两条沟。群众把埋葬乡亲尸骨的地方称“万人坑”,把五眼井称“血泪井”,是日军侵华的罪证,1986年被公布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0.英烈楼旧址yinglieloujiuzhi

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英烈村。英烈村原名万感村。英烈楼,原名三节楼,现仅存房基及部分砖墙。1945年,万感村第一次解放。1946年国民党及地方还乡团反攻倒算,万感村成为游击区。1949年元月17日夜,磁县保安团等部1000余人突然包围了万感村,46名联防民兵集中在三节楼上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在疯狂向楼上发射炮弹的同时放火烧楼,最后除5人跳楼突围外,其余41名联防民兵壮烈牺牲。这一事件曾得到中共中央华北局,中共太行区党委以及中共太行五地委的大力表彰。《新华日报》还以《安阳四十余民兵抗击千余匪军,坚贞不屈壮烈牺牲》为题及时作了报道。为纪念死难烈士,1949年改万感村为英烈村,改三节楼为英烈楼,1950年建烈士碑,1970年建烈士亭,1986年英烈楼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1.跃进渠yuejinqu

位于安阳县西部山区,是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十年修筑成的引漳入安灌溉工程。该渠设计引水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0.5万亩,属全国大型灌区之一。主体工程包括:总干渠、东干渠、南干渠三条干渠,全长147公里。渠首位于林州古城西崭,经小王庄和河北省涉县槐丰村进入安阳县。干渠凿149个隧洞,全长37.6公里;建造桥、闸、涵洞、渡槽等各种建筑物572座,大型渡槽17座。总工程量为1008万立方米,投工3818万个,投资5300万元。灌区还建有池、塘、水库等各种蓄水配套工程400多处,蓄水能力4600多万立方米,支、斗、农渠840多公里,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52.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anyangxiankangriminzhuzhengfujiuzhi

位于安阳县磊口乡泉门村。抗日战争期间,泉门是豫北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1939年,在日寇入侵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八路军为了响应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更好地组织群众,打击敌人,解放全国人民,于1939年7月在目明村筹建安阳县抗日政府,1940年4 月将筹建好的抗日民主政府移至泉门,并对外宣布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其间,迁出迁入,共在泉门入驻了7年。当年的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明清建筑,主体现在保存基本完好。2016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53.司母戊大方鼎保护埋藏处(含吴家大院)simuwuding

位于洹水北岸武官村吴家前街吴家大院,因抗日战争其间(1939-1946年)被用作司母戊鼎保护埋藏地而闻名。吴家大院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其建筑形制为中国传统砖木结构。1939年春,在武官村西北岗柏树林整修祖坟时,发现了司母戊鼎。为免遭日本侵略者盗抢掠夺,吴培文带领众兄弟,于1939年3月19日晨,将司母戊鼎挖掘出土,埋藏于吴家焚书坑内,后因汉奸告密,日军多次到吴家大院搜查,吴家人又先后将鼎转移到西屋马棚、东屋草料房。1946年,国民政府将大鼎挖出,作为蒋介石的寿礼运往南京。至此,司母戊鼎在吴家大院埋藏保护历时达八年之久。吴家大院的特殊历史背景,赋予其重要的历史价值,2006年月被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阳市新增九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盘点揭秘辉县那些令人惊叹的遗迹遗址(组图)
邢台市一城五星区域的12大国保文物
河南内黄复兴庵双石塔(唐)
张骞的遗物和遗迹
安阳的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