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十)

 

【原文】
 3·13 王孙贾(1)问曰:与其媚(2)于奥(3),宁媚于灶(4),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5),无所祷也。

【注释】
 (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2)媚:谄媚、巴结、奉承。
 (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评析】
     从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孙贾的有关拜神的问题,实际上讲出了一个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地方上的官员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但在内廷的官员与君主往来密切,是得罪不得的。



 【原文】
 3·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评析】
     孔了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都应有所损益。


 【原文】
 3·15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原文】
 3·16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释】
 (1)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2)科:等级。

 【译文】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评析】
     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原文】
 3·17 子贡欲去告朔(1)之饩羊(2)。子曰:赐也!尔爱(3)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
 (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原文】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原文】
 3·19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原文】
 3·20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睢》:睢,音jū。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评析】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全文翻译 3
《论语》导读(六)——八佾第三(14-26)
国学共读《论语》复习——第三篇“八佾”
《论语》学习一八佾篇第三则
《论语》卷3八佾篇第三诗解2祭神如在事君尽礼
《论语译注》杨伯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