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赴沪学习之六:教育信息化中的人本思想

       现代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手段日新月异,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育信息化时代已来临。教育信息化(e-learning)是一种全新教育技术,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来增强教育的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高级研修班的上海学习之行,让我感到的是全方位的“震撼”,上海的信息化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信息化教育普及率高,技术先进,而此次学习班呈现给学员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员普遍觉得收获很大,感触很深。

       按照学习班的安排,我们参观了几所学校和教育研究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学习目的地,第一个就是沪江网,另一个就是上海市闵行区古美中学。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最深的感受,就是因为他们不仅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设备,他们更注重人的因素。沪江网吴虹女士提到不管教育技术和设备如何先进,都不能忽略人的创造性,都不能完全依赖技术的作用,人的创造性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所在。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如果缺少教师的不断创新,再美妙的教育变革也难以实现。未来,教师除了知识传授以外,还应担负起读懂学生、重组课程和联结世界的职责,这既是时代赋予教师的新使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摸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过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所以,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创造性显得更加重要。

       另一个让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上海古美中学郑校长的分享:《技术与教学融合,实施智慧教育》。古美中学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学校,在闵行区,古美中学是个三类学校,教学质量不突出,生源质量不高,但在在郑校长推行智慧课堂之后,仅仅三年时间,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高考上线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左右增长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

       在做了大量数据统计研究以后,可以找出学习进步慢的学生的问题症结,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课堂中缺乏参与,课后没有及时总结和提高。所谓的五步学习法很有建树:课前预习,课中带着问题学习,课后作业高质量完成,及时复习巩固,自我诊断及时解决。而智慧课堂系统的建立,为解决这些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推行智慧课堂,需要智慧。古美中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49岁,教师观念需要更新,信息化教育手段不熟悉。所以学校从实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智慧课堂系统建立,但不强迫教师不会做的事情,课件制作外包,作业讲解微课操作简约化,人性化,教室可以直接手写,边讲边写。制定骨干教师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老年教师多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一定要将老师解放出来,郑校长介绍说,古美中学的老师有大量时间锻炼和健身,有很多思考和提高的时间。教师不会被繁琐,重复的工作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保障。

        学校领导的政策设计,推行步骤,激励机制都是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不哗众取宠,不设过高的要求,体现了教育人本思想,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现在很多学校的“麻烦事”可不少:每节课要写不少于多少页的教案,每节课要编印学案;每节课要做课件;每天要进行课后反思(有的限定千字以上);学期初要制定计划,期末要有总结;每学期要上交论文或教学案例;不定期进行家访,写家访记录;每星期一次业务研究,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听课、评课和业务研究都要有记录;参加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改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辅导员培训、普通话达标培训等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继续教育培训,必须挣够职称评聘所需要的学分;期中、期末考后要写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每周要找学生谈话;每学期必须读规定的书目,写不少于10000字的业务读书笔记;每学期要写不少于10000字的政治学习笔记;还要应付上级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检查……。难怪他们慨叹:“我们每天都在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哪有精力成长?”。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焦点问题,是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提高到对“质”的需求的必然反映。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花票子、铺路子、压担子、搭台子、促尖子,多措并举;读专著、听评课、教学比赛、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及各类培训“遍地开花”,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也不少,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抄袭,拼凑,敷衍现象不少,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学校和教师似乎都形成了默契,只要教师完成了上面布置的任务,学校年终考核通过,教师的考核也合格,至于参与质量如何,便不管不顾了。

       正如吴虹女士所言,国家花了巨量资金投入到了教育领域,花巨资购买的电子白板,只是作为一张白色幕布在使用,很多高大上的录播教室也只是上公开课偶尔使用,远远没有发挥其价值。

       为什么会这样?教育行政部门要思考,教师自己也要反思,现代教育就是高档设备的堆砌?就是规定教师上传几个微课?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走出“打杂”困境
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制作微课该不该成为常态?
「深度」杨宗凯:信息技术如何“翻转”课堂?
案例共享I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的生态里实现专业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