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凝式《韭花帖》“二王”精神

文◎高雨嘉

作者简介:高雨嘉,1995年生,湖南益阳人,中共党员。201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2019年考入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攻读书法硕士研究生,师从向彬教授。书法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展览,并散见《书法教育》《书法报》《艺术中国》等刊物。论文《浅析杨凝式<韭花帖>》2020年发表于《艺术大观》,《论书法大众审美的几个误区》2021年发表于《大学书法》,并荣获湖南文艺评论优秀奖。

正文

唐末至五代时期,社会一片动荡,风云迭起,民不聊生,社会大环境尚且如此,书法领域更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文人士大夫对书法取士的制度失去了动力,从而导致了书法的整体水平严重下滑而走向衰微。但究其书法艺术本身而言,正因书法的实用功能减退,从而使其变得更加纯粹,进一步摆脱了前朝以来的束缚,转而成为艺术家们陶冶情操的精神寄托。杨凝式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走进了书法殿堂。

一、杨凝式生平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华州华阴人。因官至太子少师,故有“杨少师”之称,又因性格乖张古怪,时人称之为“杨风子(杨疯子)”。他在洛阳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故洛阳的很多寺庙墙壁上都有他的“大作”。然缺乏保护,故杨凝式流传下来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韭花帖》即是其中一则,笔者意从此帖入手分析其笔法中的二王精神。

图1 杨凝式《韭花帖》

二、《韭花帖》技法赏析

《韭花帖》(图1),墨迹麻纸本,属于书札一类。纵26厘米,横28厘米,凡7行,共计63字。此帖是一件小字真书作品,非常精致,有“天下第五行书”之美称。黄山谷《题杨凝式书》云:“俗书喜作《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却到乌丝栏。”这是说杨凝式的书法与《兰亭序》神似,一般人只是表面上学《兰亭序》,仅停留于形似,而《韭花帖》无论从丰富高超的笔法、左右欹侧的结构亦或是舒朗空灵的章法,都继承了“二王”精神。

1、“羲之尖锋落笔”。

横画的入笔方式是王羲之“新体”的表现之一,即笔锋入纸后呈现出多变的角度和不同的形态,入锋之后到行笔过程中间有着很明显的方向上的转换,即形成了笔锋的偃仰起倒。此种笔法是王羲之的“正格”用笔原则,在其手札《奉橘帖》(图2)中展现了此笔法的精髓。

图2《奉橘帖》

“三”“百”“枚”“未”等字的横画皆显示了此笔法的要旨,尖锋入纸后迅速将笔锋及笔腹绞至一起,利用笔毛的弹性和力度将笔画跃然纸上,尖笔的线型细致入微,“横画”整体又有和谐之美。王羲之的“尖峰”笔法充满骨力且适度和谐,为后世所学。杨凝式在《韭花帖》里“味”“乃”“羜”“花”(表1)几字中的横画将羲之的“尖峰”笔法运用得惟妙惟肖。

表1《韭花帖》单字

2、“羲之铺毫”。

“骨法用笔”是大王笔法的标志,但不乏饱满厚重的一面,如《孔侍中帖》里“十七日羲”几字(图3),将笔画的“厚实”展现得淋漓尽致,毛笔入纸后迅速压锋,致笔毛完全铺开,有“万毫齐力”之势,行笔过程也极为沉着,线型没有明显的变化,平实而大气。杨凝式学到了此拙朴的笔法,并在《韭花帖》中将之巧妙运用。如“修”字(图4)左边的单人旁,撇与竖分量感极强,用笔铺毫之深与中间的竖画形成了强烈的粗细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再如“其”字(图5),两竖铺毫厚重至极,如若再稍重一点,则空间上有“团块”之势,那更是密不透风。

图3《孔侍中帖》局部

图4《韭花帖》“修”

图5《韭花帖》“其”

3、“献之逆锋”。

“逆锋”顾名思义,意为与笔锋行进方向相反,这是汉隶中的典型笔法,即书写横画时,欲右先左,起笔时笔锋从左上方行进到更偏左的下方,从而形成一个钝角,而王献之的“逆锋”则不完全一致,他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献之《东山帖》里展现了不同形态的“逆锋”笔法,极尽变化,如“新”“到”“埭”字。而凝式在《韭花帖》里也用到了献之的“逆锋”笔法,且变幻万千。“谓”字的第一横下笔劲猛,而“载”字的第二横逆锋起笔,则显得含蓄很多,再如“报”字的长横则给人以大气潇洒之感。《韭花帖》用笔上精致细腻,丰富多变,牵丝连带自然,尽显二王风度。(表2)

表2

4、和谐自然之章法。

该帖的章法和《兰亭序》也相仿,可谓是同工异曲。《兰亭序》通篇从右致左共28行,长短错落有致,变化中富有和谐自然之美。杨氏的《韭花帖》自右向左共7行,亦是随意排布,没有刻意追求工整之意,随意却不显凌乱。作品的第二行、第三行和第五行下面是平齐的,而其他几行则是长短交错,这些细小的处理,给作品增加了一丝生动的变化。杨氏的《韭花帖》较羲之的《兰亭序》在字与字的间距上更是着重强化了“疏朗”的特点。其在空间上的处理可谓别出新意,第六行“伏惟”与“鉴察”、落款“七月十一日”与“状”之间皆被很夸张地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给人以从容淡雅、萧散平和之感。作品的右上到左下呈现出“发散之美”,作品的右上部分相对而言更为密集,尤其是“昼寝乍兴”四个字,几乎是字连着字近乎挤在一起。而作品写至左下,则逐渐稀疏,越来越宽阔,节奏也变得越来越舒缓轻松。巧妙处理字与字之间空间关系的技巧在《兰亭序》中比比皆是。《韭花帖》之所以受世人膜拜推崇,也许追求古法,直入“二王”精髓,是其重要原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兰亭序书法的精致,来自王羲之这种笔法的衬托,两个动作笔力十足
王羲之“尖锋”笔法,兰亭已被通俗化,只有这样写才正宗!
学书法不懂得运笔学一辈子也学不好,学会了受用一生
《兰亭序》中的侧锋、藏锋、露锋技法与应用
从圣教序看中国行书之美
“古体”与“俗书”《祭侄稿》与《兰亭序》的分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