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曾研究》举办看《范曾》电影有大奖征文活动
                           

             


                     《范曾》电影纪录片宣传海报



     中央电视台《范曾》摄制组拍摄现场:范曾在作画

《范曾研究》举办看《范曾》电影有大奖征文活动

 

                                    范曾研究编辑部

 

 

 

   得范曾研究真道者,必得天下艺术精髓。“范曾研究”走过六年的风风雨雨,从诞生到被今天民众的支持与热推。我们的口号是:“关注范曾研究,就是关注中国书画的睛雨表。”范曾研究,助推书画宣传;范曾的范,中国渐渐崛起的书画领头雁……《范曾研究》在进入新的一年2016重磅推出一个特别栏目,将和你一起寻找属于喜欢范曾研究身边的范曾红粉“范曾的范(粉)”。无论是让你心动的女孩,还是自己感觉可以让范曾心动的范粉,只要你喜欢范曾先生,都可以参加范粉特别栏目“看《范曾》电影圆我的梦想”,有奖征文,诗歌除外。字数不限。被选上的稿件,一篇一万元。陆续在《范曾研究》纸刊与范曾研究网同步刊登。

特注:《范曾》新闻纪录片是中央电视台“人物频道”推出的一个栏目,你可在“百度视频”查阅“范曾电影”即可收看。

 

网址:http://blog.sina.com.cn/u/3549390463 

 

征文寄达邮箱:1912182336@qq.com
        

附:《范曾》纪录片编导王一岩谈“范曾”

 

                             立足现实 回归古典

                     ——人文纪录电影《范曾》导演阐述

 

                                    王一岩

 

范曾,中国画坛之大家。对他,世间毁誉参半。爱他的人,酷爱;恨他的人,痛恨。他说,爱我的不一定是好人,但恨我的必定是坏人!范曾对自己有着这样的评价:“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史书,略通古今之变。”那么,范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画家?诗人?学者?还是……也许可以这样说,范曾是一位中国文人,一位伴随着中国二十世纪风云变幻而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人生传承了中国文化之精髓,更生发了中国文化的新生命。

    伴随着对范曾艺术人生的纵向探寻勾勒和对其艺术精神的领会把握,纪录片《范曾》的叙述意图与脉络也在逐渐清晰浮现。



《范曾》纪录片编导王一岩

 


《范曾》中的范曾图一

 

 一、思想:现实与文化意义的双重表达

 

 

    范曾是一位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他擅长泼墨人物画,绘画题材主要取自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老子、庄子、屈原、李白等。这使得他的作品格外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味。正因为他的绘画中所蕴含的东方传统文化的气质,使得他成为中国现代画家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人。1984年日本就建立了“范曾美术馆”,在此之前,只有毕加索享有如此殊荣。同时,范曾还是最早进入世界两大拍卖行的中国中年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拍卖会上也屡创价格神话。《丽人行》1998年在香港拍出1800万港币的高价。

   范曾还是一位书法家、诗人、学者。他出生于南通一个诗文世家,其先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的曾祖、祖父以及父亲都文才出众,堪称一时才俊。诗文传家的家世为范曾深厚的国学功底打下了基础,以绘画闻名于世的范曾对诗歌、书法、历史、中国古典哲学都有独特的认识。家世和学养造就了范曾始终坚守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格。《范曾》这部影片的主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范曾是一个画家、书法家、诗人、学者,更是一位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拍《范曾》不仅仅是拍范曾。他的名望已不需要更多的宣传,但对外介绍中国文化需要这样一个载体。我们在法国拍摄时,密特朗图书馆馆长这样评价范曾:“他是纯正的中国文化最好的传承者。”在日趋现代和西化的时代潮流中,范曾每一次艺术与精神的提升,总是逆潮流而动,回归古典,回归东方。以世人的眼光看来,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勇气、胆识与智慧,而范曾恰恰是一个具备这样品质的大丈夫。他做到了!因此,本片的范曾不仅是一个东方古典主义人物画大师,更是一位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时代英雄。正是基于上述丰富的现实与文化意义,本片在主题上深刻发掘素材本身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既充分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自觉传承者的由衷的敬意,又力图在喧嚣浮躁的当下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守望。

 



《范曾》中的范曾图二



《范曾》中的范曾图三

 

 

 二、结构:简笔与泼墨的有机结合

 

 

模仿范曾先生的简笔与泼墨,本片将借用简笔、泼墨的手法完成结构。简笔和泼墨的相互补充和糅合,将形成一部充满人文意向、令人耳目一新的影像作品,一部真正与艺术家相匹配的纪录电影。

 “简笔”,即影片的叙事线和时空结构;“泼墨”,即人物故事、生活细节、历史情境与范曾的艺术展示。

影片在大的主线上首先做到清晰纯粹,以范曾走过的人生历程作为贯穿,从诗文相伴、天真烂漫的童年、少年,到思想日趋成熟不断收获硕果的青年、中年,再到力图超越自我保持旺盛艺术生命力的老年,以此为主线梳理出全片的叙述脉络。在纵向的时间链条上,影片侧重于两重时间的有机结合,一重是人物个体所经历的具体时间,一重是人物所处的客观变迁的时代,目的是既发掘人物个体生命征程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又探寻时代环境的变化对人物思想、情感乃至艺术追求的复杂影响。同时,在时间上作进一步的延续和链接,诸如诗书世家的范氏家族史、中国画的传承史等等作为范曾成才的“沃壤”,都有机地参与到影片的时间架构中。

影片除了对时间因素的有意识安排运用外,还侧重对空间的立体架构和延展。追随范曾生活、创作和作品流传的空间,影片自然地完成空间的不断转移,从古朴宁静的南通老家到充满人文气息的南开大学,从日本的范曾美术馆到作为西方艺术之都的巴黎……在空间的限制与突破之中,可以看到范曾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影响:探索进取的精神,坚守传统文化的精神,慈悲为怀的奉献精神,以及范曾超出绘画领域、跨越国界的影响。电影一方面着力刻画出范曾所在不同空间的特色,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表现出在这些不同空间中范曾不同的精神状态,让观众感觉到范曾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泼墨”方面,影片重点捕捉人物故事、具体历史情境、生活细节以及范曾的艺术展示,以丰盈影片的血肉与情感质素。影片有意寻找一些生动的故事,比如以“鸡冠花”作诗的故事、郭沫若为《文姬归汉图》题诗的故事、病中为鲁迅小说绘制插图的故事等等,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讲述将人物当时的思想与情感予以形象化的“还原”。除了强调故事元素外,影片还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具体历史情境,往往借助于一些特定的物件、景物将过去与现在勾连起来,一封悬挂在南通范宅里范母的庚帖见证了范曾父母的爱情,见证着范曾生命的由来;院里的一口井,窗外的一座塔,仿佛一砚一笔,“有如此笔砚还愁写不出大块文章吗”,成为范氏家族勉励后人的话语,是范氏家族文化理想的形象化表达,也是范氏家族13代诗书传家的秘密所在。

同时,范曾的艺术展示亦成为影片重点表现的对象。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不仅代表着范曾取得的阶段性的艺术成就,而且也标示出其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从泼墨写意的“钟馗”系列(《钟馗凝视图》《泼墨钟馗》《钟馗神威》等),确定范曾独特的绘画风格,到更加注重内在精神和力量的《广陵散》《竹林七贤》《秋风之歌》,再到简笔泼墨的《简笔老子》《泼墨钟馗》《屈原》《李白》《杜甫》《陶渊明》,每一次画风的转变都使范曾的绘画进入到更加深邃的艺术境地。因此,影片将对这些重要作品进行详尽展示。在《庄子显灵记》里,范曾将屈骚汉赋、唐诗宋词、戏剧套曲及自由体新诗等熔铸一炉,通过虚拟庄子与太始、爱因斯坦、海德格尔、毕加索、柏拉图及范伯子的辩难,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诸多观点。从这部《庄子显灵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范曾对于诗歌体裁惊人的驾驭能力、恣肆汪洋的想象力和高瞻远瞩的思辨力。其他,如《炎黄赋》,如《警世钟——写在世纪末》《沙尘,我奉上永恒的诅咒》《和谐,宇宙的大智慧》等作为展露范曾才情、显示其雄厚的思辨能力和深情的忧患意识的作品亦需在片中突出强化。

 

三、表现手法:诗意与纪实的风格追求

 

 

从人物个性与题材本身出发,影片追求浪漫,作诗意的处理。

1)诗意的表达:如故宅的拍摄届很重要,这是对范曾的童年与少年时期生活作一种诗意的表达;必要的抒情段落,如《炎黄赋》气势磅礴。

2)生活纪实段落:刻画出一位真实平凡充满亲和力的大师形象。将时间和空间因素糅合其中,有意识地运用。

范曾极富个人魅力。他的狂放、他的慷慨、他的天真、他生活中的“无知”,都可以作为影片的细节加以展现,使得影片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非常鲜明生动的人物。因为范曾是一个行为上洒脱狂放、精神上天马行空的人,为了能够真正深入的展现这个人物,影片将努力跳出“纪录片”、“专题片”这些概念,甚至不排除采用故事片的表现手法,以期给观众一个真实、全面、深刻的范曾。

这部片子有范曾及相关人士的口述,范曾日常生活的片段,展示范曾的代表画作,某些重要段落还会通过搬演的方式再现,但是总体而言,这部影片无论是具体的影像还是整体的叙述方式都将非常新颖,不拘一格。

我们可以这样说,范曾不但在精神层面上坚守中国传统,而且在生活方式上也努力寻找某种复归,他与仙鹤做伴,与友人诗文应和。在中国当前的时代风貌的映衬之下,范曾理想化地、甚至是偏执地追求传统文化的生存境界,非常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这种行为方式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必推广的,但是它的偏激却可以让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它的未来。

就范曾人生经历而言,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精彩经历和瞬间,这些在当代中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范曾身上还有深刻的时代印迹,他是在中国文化断层时期出生的,经历过“文革”、改革开放。历史和时代这两个方面矛盾而又统一地影响着范曾的一生。因此通过范曾这个人物,可以了解一代人,也可以窥见中国的历史进程。所以这部影片虽然名为《范曾》,却不仅仅是为他一个人而作的,不同的观众也会从中得到不同的共鸣和启示。

我们还希望能够用最现代的方式来展现这样一个带有古典气质的人物,让观众在充分享受形式美感的同时,深入了解到这个人物的精神实质。

国学大师季羡林对范曾有极高的评价:“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只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谓予不信,请阅读范曾的著作。”(见《庄子显灵记》序)

范曾的画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他的文化传承,他的人生历练,他对历史、对人生在哲学层面的思考……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这也是《范曾》将要告诉人们的。

无论是作为画家、诗人还是思想家,范曾的思想是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是这个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自己产生、发展、完善、丰富的过程,其中甚至还有怀疑、论争、徘徊、折返等复杂的过程,唯有如此,独特的思想才能够真正确立。

范曾思想成长的过程是内向化的,是他个人的精神行为,但是通过电影手法一定程度的外向化的展现这个过程,不但对于世人了解范曾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的文化传承、人的自我完善和发现也具有启发意义。电影将范曾思想成长的脉络同其人生经历的脉络相交织来表现。电影还结合范曾的绘画、诗歌、书法、著作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见证范曾思想成长的脉络。而范曾本人的口述将引导观众直接进入其思想成长过程这一隐秘的精神活动。

一个大家的思想是丰富、高深、抽象的,但是电影将着力寻找具体、细致的着眼点,让一代大家的思想成长过程和他的思想特色成为一个可观、可感、可惊、可叹,可再三思之的观影体验。

 

 

 

                                (本文作者:中央电视台文化节目部主任 纪录片《范曾》编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干货 | 安迪·沃霍尔关于电影制作的6招法宝
关东军“文化殖民”的野望:“满映”的前世今生
范曾 纪录片
纪录片 范曾
纪录片《范曾》2007(新影)全
【转】重温国学,安放心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