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源散章

文作者/高伟俊

龙天塔

浙源乡的路口,一座古塔拔地而起,耸立在一方形的平地上。古塔俗称“浮屠”,塔高七层,高十几米,是浙源乡的标的性建筑物。

俗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据传,在宋朝时期,凤山经常发生大火,为了镇压火神,当地人就建造了此塔,镇住了火神,保护了一方平安。从此,人们就取塔名为龙天塔,暗含“天龙佑民,龙凤呈祥”之意。

古老的龙天塔似一位安详的老人,他安静地守候在浙源乡的村口,无论是春暖花开、夏日炎炎,还是秋高气爽、寒冬腊月,他都忠诚地守护着这一方的黎民百姓。他见证了浙源乡千百年来艰难奋斗的历史,他目睹了这片黑色土地上春夏秋冬四季飘荡的风雨霜雪;他保佑着这里的安静和谐,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

在微风中,龙天塔上古老的铜铃发出了“叮当叮当”响声,这响声与他身边岚溪的潺潺流水声一起飘得很远很远。我仿佛看到一只金色的凤凰从远方飞来,她飞到这座古塔的塔尖,倾听着龙天塔的铜铃和岚溪水一起唱出的悦耳的歌谣……

 

拱秀桥

无水不成桥,桥与水是相随相靠的;桥是水的骨肉,水是桥的灵魂。

   一座石桥与一条溪水如相伴到永远的夫妻,始终坚守着岁月不渝的爱情。

    在浙源乡有一座古桥称为“拱秀桥”,我走近它的时刻,它正沐浴着晨雾。桥身披满了爬山虎的劲藤,在初冬之际绿意依然盎然。半圆形的桥拱在溪水中的倒影隐约可见,倒影与桥拱完全愈合成一个半虚半实的圆形。它饱满、圆润,似妇女的乳房,桥下的溪水正如乳汁一般滋润着这片安静的土地。

其实这座桥又名“寡妇桥”,据说此桥因年久失修而陈旧破烂,后由当地一名寡妇捐资重修而成。“拱秀”的名称,也不知道是否是那早已千古了的寡妇之名。一座古桥由古代的妇女独力捐资修造,在历史上也是少之又少的。

桥边有几棵粗大的樟树,它们长得茂密繁盛,枝桠高耸,绿色的叶子散发出青春一般的气息。这些樟树也是村子里最古老的生命之一,它们也许见证了拱秀桥建设的历史,成为拱秀桥最忠实最亲近的朋友。

这察关水口的拱秀桥日夜坚守在这潺潺的岚溪上,它是坚守着一份远古流逝了的亲情,还是坚守着一份对这片宁静土地的厚爱?我站在桥头,久久地徘徊、沉思着。

 

                  徽州村

走进浙源乡的村中,你会感觉进入了一片桃花源的园地中;虽无桃花飘红,但溪水潺潺、鸡鸣狗吠更显宁静安谧。

灰白色的马头墙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铺洒在雾气缭绕的天空中,像一个个昂首的古马在仰天长嘶。历史的烟云在古老的徽式屋瓦上翻滚着、飘摇着,让我们感觉进入了一个古朴安宁的田园世界中。

随意推开一扇没有关闭的民宅大门,村民毫无惊讶和设防之心,他会微笑着把你迎接到他家的堂屋中,你会看到四厢式的堂屋中那粗壮古雅的房柱,还有他家祖传下来的带有山木香气的明清家具;我最喜欢仰望着他们正厅上方那飘着一方白云的天空。长方形的天空,四角飘着黑色的瓦檐,站在里面看天空,会自然地萌生一种向往外面世界的情感。

穿行在徽舍的巷子里,如果天上正好下起微雨,就可以撑一把油纸伞,踩在光滑透亮的石板上,与一位穿着旗袍的美女相遇,就会进入戴望舒的《雨巷》,走进江南的诗画意境。

浙源的村落中,徽式民居的小巷中,有一块镶嵌在每个古老墙上的“削棱麻石”最让我们惊讶。村人告诉我们,这是为了让行走在小巷子里的挑担的人,能够在相遇或者转换扁担时不让墙角碰着扁担。这种“谦让”的美德就在这块“削去棱角”的石头上显示出来了。这里削去了棱角的麻石块闪耀着《道德经》中的“谦受益,满招损”的哲理之光,那光芒将永远照耀这古朴明净的村庄,那光芒也将永远留在当地人民的心中。

 

盘山道

浙源乡,这个美丽的山乡,得名于婺源北部有一座浙源山。这山却是安徽休宁县与江西婺源县的交界处,它是战国时期的吴国与楚国的分界线,故此山上有一块石碑刻有“吴楚分源”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

顺着弯弯曲曲的盘山道路,我们驾驶着轿车在山道上缓慢地穿行,那一棵棵粗壮的杉树屹立在山坡上,人一样高的杂草在山道两边随风飘摆着。当我们到达山顶时,山路豁然开朗,山顶水泥山路的右边建立一个碑廊,碑文上书此山路的修建历史。原来这条水泥盘山道是浙源乡的侨胞捐献巨资,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共同建设而成的。这条盘山的道路,凝集着浙源人民的血汗,带来了江西和安徽山区人民的生活往来之便利。

顺着山道边的功德碑文廊,再往右行走,就能够发现一条用漆黑石板铺就的古驿道。原来没有修建此水泥山道之前,居住在此处的安徽和江西老百姓就为了进行相互的经济与商业的往来,他们就修建了这条漆黑的石板道。

漆黑的石板道上留残着古代人行走脚步的印记。冬季的暖阳照耀在光滑古拙的黑石板道上,散发出古雅而沧桑的光辉。我坐在这些漆黑的石板上静默得望着远方,我仿佛听到这条古旧的山路上:远古的浙源乡民的马队驮着婺源的香茗前往安徽贩卖而发出的“叮当叮当”的驼铃声;也听到一位人称方婆的老妪在此石板道边设摊免费供茶水给行人解渴的喝茶声和谈话声……

祖祠堂

祠堂,是同宗同祖的人们供奉祖先的地方。中国有百家姓,每个姓氏都有自己流传下来的千年历史,历史的记载都是以宗谱的形式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而祠堂一般就是存放宗谱的地方,所以你要了解一个乡村的历史,就可以进入它的祠堂或者翻开它的宗谱.

浙源乡是查氏、詹氏两个中华大姓氏的发源地。当我们走进浙源乡查氏大祠堂时,我们看到了查氏大祠堂的宏大规模和沧桑的外貌。这个大祠堂已经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但是那古老的白果树所建造的祠堂屋梁依然白里透亮,依然焕发着清新古雅的历史气息。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他原名查良镛)的祖先就发源于此。这座大祠堂将来会因查氏后人的巨资修缮而迎来一个宏大巍峨的面貌。

浙源乡庐坑村诞生了一位被称为“铁路之父”的著名历史人物詹天佑,当地的詹氏人联合从此地发源出去的其它分支的全国各省份的詹氏,一起在此村中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华詹氏大祠堂”。这座詹氏大祠堂屋檐高翘、门立鼓石,堂内宽大,一派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样子。在祠堂右边就是“詹天佑纪念馆”,馆分两层,设有现代著名“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生平事迹。

浙源乡不愧是人杰地灵之地,它拥有特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在历史上,这宁静美丽的山乡之地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山川一起同放光彩。“吴楚分源地,徽饶第一乡”这个美誉,将吸引着众多的中国游客来这边“览浙源诗画般的风光,悟浙源徽州古雅的文化”。2600来源:上饶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山水乡西浦村
浙源龙天塔
千岛湖•芹川古民居
走进安徽,探访泾县的千年村落查济古镇
拾遗之拜师曾壁臣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___浙源龙天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