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终于知道《道德经》里的“天地不仁”是什么意思了

《道德经》第五段: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天地是没有仁慈之心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刍狗是什么呢?就是用草扎成狗的形状,祈祷求雨时当做祭祀贡品用的。祭祀完了便被丢弃或烧掉,不再有一丝顾惜之心。

尽管21世纪的今天,有神论仍旧存在于某些族群,但千年前,老子便已有无神论的思想,而无神论思想无疑是更具科学性的。回溯到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有神论仍旧是主流思想。抬头仰望天空,高远而不可及的地方,是不是存在着主宰生灵万物的天神呢?大旱时,供奉祭品,巫师与天神对话,代表百姓祈求天神的怜悯,为苍生施云布雨,让干涸的土地得以灌溉,让禾苗庄稼得以生长。

倘若,天神真的存在,他会有怜悯之心吗?他会和人类一样有情感吗?天神高高在上俯瞰苍生,他眼中的我们,和我们眼中的蝼蚁又有何分别呢?我们不会在乎蝼蚁的生死,正如天地不会在乎我们的生死一样,任其自生自灭罢了。

我们低头看脚下的蝼蚁,它是如此渺小,以至于我们听不见它的诉求,也看不见它的悲欢,我们对此也漠不关心。 天地之间,我们何其渺小,天地对待我们也同样毫不在乎。

圣人也是没有仁慈之心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其生息自然,不加干涉。似乎圣人也是取法于自然,明智的统治者对待百姓也是一样平等相待,而不应该有所喜恶,有所偏私之心。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句很经典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国家的兴亡,乃至整个王朝的命运掌握在统治者个人喜恶之间,统治者的喜恶与偏私,直接导致了历史朝代更迭多舛的国家命运。

我们在学历史的时候,老师总是以各种历史事件作为变革的导火索,好像整个王朝,惊天动地的剧变,都是由突发事件或小偶然造成的。这样很容易误导我们,历史的进程似乎都是有偶发性的,如果没有发生这些偶发性事件,那么历史就不会被改写,或许就是另一番模样。

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历数中国王朝,都是以人治天下。遇到好皇帝就是百姓之福,天下太平;遇到坏皇帝就是百姓之苦,社会混乱。夏桀、商纣、周幽王,这些亡国之君都没有遵行天道,顺应自然规律。他们任由自己的性子去劳役荼毒百姓,去征战消耗国力,最终落得一个亡国下场。

天与地之间,难道不正像一个风箱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越发使人困惑,也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天地之间无限辽阔,就像一个巨大的风箱,源源不断地鼓动空气,这就是自然造化的力量,永不枯竭的生命之力。

如果统治者施行的政令太多,处处对百姓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就会使百姓愈发困惑,越发束手束脚,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行止。反而使统治者的政令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也不利于百姓生计。

倒不如,让统治者坚守住内心的虚静,顺应天道自然的规律。那么,百姓也能休养生息,自由行止。只要不违背自然规律,不违背道德伦理,天下自然就会长治久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解读:第五章:天地不仁
戏说老子第二十三集:道之希言自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到底讲了什么?
《老子》评析——道经之第五章
第五章
道德经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