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异地异版本教材同课异构纪实(上)

2015年11月,华东师大研究所组织了为期25天的湖北中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研究所给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教授讲座,另外,中间还带我们到上海两个初中学校参观并参与教学观摩,听课之后评课。11月20日,还安排我们到宝钢新世纪学校和该校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极好地提升了教师基于教研活动现场的学习能力,即现场学习力。尤其是同课异构活动,很能提升教师对自己课堂的反思力和对他人课堂的理解力。

下面仅从语文一科,从我的视角出发,试着例述对同课异构的研究尝试与反思。

11月16日,宝钢学校确定了同课异构的篇目,研修班定下了研修班的执教者。篇目沪教版七年级课文《卖油翁》,研修班语文一科的执教者是我,我来自湖北孝感地区,平时教学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卖油翁》是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

01.推估学情

接到安排后,我向宝钢学校的老师领取了本册的教材及教师参考用书,还有预备年级的教材(上海的初中是四年制,包括预备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六年级即预备年级)。结合教材及教师用书,我发现《卖油翁》是沪教版语文(试用本)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里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全是文言文,主题是“技艺超群”,五篇文言名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国民间艺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艺,表现了中华民族心灵手巧的特点。这一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我要预备年级的教材,是想了解,上海的七年级学生在预备年级学习了多少文言篇目,估测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基础。

宝钢新世纪学校的同课异构教师是尉媛媛老师。活动安排我们俩在16日有个短暂的对接。交流中获知,尉老师教两个班语文,七(2)班和七(5)班,她是七(5)班班主任。我将用七(2)班的学生上课,这里每个班学生人数在40人左右,七(2)班有42人。她将用七(5)班学生上课。她说七(2)班学生和七(5)班学生相比,整体成绩要好,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尉老师说,可以带我和学生见个面。我在想,短短10分钟的见面里,我做什么对我20日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有效的?了解学情吧,我决定。

互相问好之后,我问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老师想知道,我们宝钢七(2)班的同学们都是怎么预习文言文的?”

学生异口同声说:“把课文读三遍!”

我追问:“还有呢?”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把字音读准”、“把课下注释搞清楚”、“课下没注释的,自己也不会的,查古汉语词典搞清楚”、“老师,我会把课文背熟,因为课文很短”

……

我继续追问:“关于作者,同学们会做哪些课前预习?”

学生说:“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

第二个问题:“我想认识我的课代表,可以吗?”

四只小手立马在不同的方位举起来了。

我追问:“我想一下子就记住四个课代表的名字,你有什么法子能让我在短短的时间里很快记住你吗?”

其中一个男孩子迟疑了一下,举了手。他说:“您喜欢金子吗?金子很多,那就是我,我叫金多”……

另一个女生接着举手,她说:“老师,您看见墙上的国画了吗?”

我点头并称赞。她接着说:“我叫黄海云,您看到墙上的画,就会记起我这个人黄海云。”

另外两个课代表没那么主动,但在我的鼓励下,也大方地发言,试图让我一下子记住他们的名字。

下来,我根据刚才两个问题的互动来推估。

从第一个问题的互动来看,学生们很注重预习。

这里的老师每课课前发给学生教研组统一印发的预习单,使学生早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我从该组教研组长那里要了一份预习单来看,第一行就印着:“一、准确通顺朗读课文,家长签名 :( )”。

另外,还有默写课文重点句、给生字注音、解释加点词、句子解释、文学常识填空,等等。这一课还没有印发预习单,正是想着给来同课异构的老师留白,让其自己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

我给学生布置的预习是:“按你们刚才自己所说的去预习课文吧。”

我为何这样做?因为,我刚刚接到安排,这课文人教版里没有,我没教过,一时也没想到几天后我会怎样教授。于陌生的教材课文,既然老师都还没动,就让学生先按自己习惯的方式动起来吧。以什么方式预习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动起来了,预习了。

从第二个问题的互动来看,学生们思维比较活跃,能够跟老师即时互动。

02. 备课磨课

16日晚上7点,我开始备课,大约到12点30,我做出了一个教学设计,共四个板块,即三读——三问——两咀嚼——一发挥。

三读是:

展示读——经过预习,你读准字词了吗?

发现读——你发现本课有哪些新词,结合句子读一读,跟大家说说怎么读准怎么写对怎样理解。

表演读——选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读全文,读出人物的个性来。

三问是:

1、本文涉及哪两个人怎样的互动?

2、文中互动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如果给你一个穿越的机会,让你对互动中的某个人说一句话,你将对谁说?说一句什么话?

两咀嚼是:

1、原句:吾射不亦精乎?

改句:吾射不甚精乎?

2、原句:康肃笑而遣之

改句:康肃笑而拜之

改句:康肃笑而送之

(两咀嚼是引导学生品词,采取换词和对比读的方法,品味每个词所蕴含的情味意蕴,从而品悟原词用得准确传神。)

一发挥是:

对于本文,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或者,你能选一个有嚼头的词来品评一下吗?

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浮现三步台阶,第一步台阶是“三读”,第二步台阶是“三问”,第三步台阶是“两咀嚼”,挨着台阶有一棵树,树上有两个苹果,一个苹果是“自己思考”,另一个苹果是“学会品词”或者叫“学会炼字”,学生一步一步地上台阶,随心摘苹果,只要摘到一个,那就是学有所获了。

我在想,我来上海同课异构,对于宝钢新世纪学校的孩子,上一节什么样的课才叫一节好课?仅仅教给他们知识吗?于知识而言,多一节课少一节课,孩子的世界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我想向美国的肖恩·麦库姆学习,不仅仅教语文,更教学生。肖恩认为“学生就像一棵树,成绩只是暴露在地表外的枝桠,思维模式才是深埋地下的树之根本”。于学生的个体生命成长而言,“如何让其思考”比“思考什么”更为有意义。脑洞大开自己思考——引发学生自己思考,从前学生不思考只像容器一样装盛知识或者只知道跟着别人的思考而思考,现在自己的大脑轰然启动了,自己发现问题来思考了,这就叫好课。或者,退而求其次,学会一种思考方式——如“学会品词”(或曰“学会炼字”),按老师的教授学会一种思维方式。

我的想法似乎是好的,可行不可行,不知道。明天再说吧,培训班不是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吗?且明天向他们请教。

17日下午听完讲座后,语文备课组帮我集体听评备课。大家的意见是,设计不简洁,四读的板块和两咀嚼板块有重合部分,三问的“互动”一词学生可能不理解,而且用词也不够准确。

听完大家各种意见,我开始反思,归纳出三点:1、板块要简洁,简洁才能让自己思路更清晰,以使课堂流畅。2、但不流畅不等于无思维活动,要尊重静悄悄的思考,想想闵行四中马海涛老师班会课上给一个口吃孩子的两次等待。3、自己用语尽量贴近学生的理解。

17日晚上重新备课,改动很大。18日晚上,备课组再次听评备课,19日做了小的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我教学工作的得与失
读王敏勤教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访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 - 中国教师报(http://www...
正确预习的具体要求
预习的八个要求
如何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