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徽天柱山:名气不大,但李白、苏东坡、黄庭坚都想在此安家

天柱山,号称“小黄山”

一、

抵达天柱山下的潜山县城已是黄昏,但暑气依然很盛,片刻停留之后,便搭车往山中去。汽车绕着盘山公路行驶,周遭是茫茫竹海,车上稀疏坐着的数人,沿途陆续下了车,一看原来都是山民,散落在山间便杳无踪影了,到最后竟只剩下我独自一人。

清风满谷,山色青黛,气温一层层降下来,到山中的一座客栈时,已感觉不到一丝暑热,便决定住下。登记时随口问老板,住宿的人多吗?老板笑笑,你是今天的第一位客人。我顿时感到寂寞起来,为自己,也为天柱山。

也许是黄山与九华山名头太响,提起安徽,很少有人会想到天柱山。

天柱山不会很热闹,这是早料到了的,却没想到寂寥如此。客栈窗临青山,有流泉一条,自山顶奔腾而下,至此水势变缓,水清见底,游鱼无数。我盘腿坐在窗前,静默地看山,听水。山间的清凉,自然的宁和,会轻易让人产生一种避到了红尘之外的感觉。

山间清溪

比起现今的清寂,古时的天柱山,一定畅快得多。公元574年,当北方中原的佛教正遭遇一场周武帝灭佛的浩劫,当无数经卷被毁,庙宇被占,百万僧尼被迫还俗时,后来成为了禅宗三祖的僧璀,却与他的一群道友隐于天柱山中,诗文唱和,品茗抚琴,谈玄论道,过着宁静的禅者生活。

因远离中原王朝,灭佛运动并没能影响江淮之间的这一方土地,况且僧璀与道友们并不着僧衣,与樵夫猎人为伍,毗山民农家而居,吃自己种的粮食蔬菜,担水劈柴,谁能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份呢?如何辨别他们是僧是俗?

这也许正接近了禅的本质,平常朴实,修的是心,过的是生活。

几乎在同一时期,与僧璀的悠静形成对比的,是慧可大师的逃亡之路。慧可大师为求证悟,在达摩祖师身旁朝夕侍奉,长达六年。最后达摩将慧可立为自己法系的继承人,授其四卷《楞伽经》。面对沸沸扬扬的废佛运动,慧可为续禅宗一脉,只能选择出逃。

荒莽的北方山道上,他神色疲惫,情形很明了,前面是一条未卜之路,后面是来势汹汹的追杀者,他只能慌不择路地逃生,怀揣着达摩作为衣钵而传授的信物和《楞伽经》,一路向南,终于在途中失去了一条胳膊。

幸好他来到了临近天柱山的司空山,在隐蔽的山林里,身心得到了休憩,开始在江淮大地上传播他自达摩祖师那儿继承来的禅法。

天柱山云海

近邻有高人,僧璀当然不久便会听闻。《五灯会元》卷一称"三祖僧璨大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因此关于其前半生的生平事迹,并不明了,对其明确的记载,始于他去拜谒慧可大师。

这一年的3月18日,僧璨受足具戒。受北周武帝废佛影响,僧璨随二祖慧可隐居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之间,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莫能识。后承二祖衣钵,是为禅宗三祖。

天柱山不仅仅拥有三祖僧璀,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无数禅僧,除了僧璀的道友,皖山神定禅师与西山宝月禅师,还有后来的崇慧禅师和本净禅师,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云游天下时,也曾在天柱山南门参禅习静。当佛教兴废完全掌握在统治者手里时,禅师们选择了远离政治的山林间,培育正在成长的禅宗,北方的废佛大潮和慧可大师的到来,更让他们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这些禅僧相伴,天柱山当然不会像今天一样寂寞。更何况不止是僧客,历代的许多大文豪也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并表示要在此安家,作终老之计。

李白乘舟

唐天宝七年,李白乘船经过天柱山,只在江面远远看了几眼,便心发感慨地吟道:"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等我修炼好了,就来这儿住。

更钟情于天柱山的,是大文豪苏东坡。老人晚年初到天柱山,便欣然写道:"青山只在古城隅,万里归来卜筑居。"初到此地,却言"万里归来",显是早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家"。

而与天柱山感情最深的诗人,大概要数黄庭坚。他本是自汴京到江南赴任的,路过天柱山,游览完三祖寺,干脆不走了,在寺旁的山谷结庐读书,很是过了一段如痴如醉的日子,赞曰,"吾家潜山,实为名山福地。"更从此以"山谷道人"自号,其实他是江西人,家乡离这里还远得很。

禅者云集,雅士流连,天柱山魅力何在?想解开这个谜团的话,且让我们上山。

巨石青松,风景类黄山

二、

天柱山景区大门在山间,距我所住的客栈不远。天明后陆陆续续从山下上来几批游客,也不多,只有百十来人。进山门便有两条索道,游客们纷纷坐索道上山了。

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独自从侧面山间的一条山道,一级一级地往上爬去。

我总认为,山是有生命的,且奇景常在僻远处,不经一番艰难跋涉,是难得一见的,即便见到了,也多半是走马观花地看看,再随口冒一句赞叹的话,除此不会更有深切的体会。只有在登山时,在你气喘吁吁,筋疲力尽时,才能与这个伟大的生命进行一次心的交流,每次剧烈的喘息,每次咬紧牙关,都是一次对生命最原始的体验,是一次心无杂念的回归。

天柱山开始的一段山道不算陡,道旁皆是笔直的青松,一股清澈的山溪欢欢地流淌。空寂的山间,除了远处隐隐可见两个人影外,剩下的就是松林里上下乱窜的松鼠,以及清脆的鸟鸣。

山路曲曲折折,爬完一段,接着另一段,转过一个弯,现出另一个弯,渐渐开始筋疲力尽,最后只剩下麻木地抬腿放腿了。终于翻过一座山头时,茂密的森林不见了,无数奇丽的石头突然涌现出来,不给你一丝准备,一下子收服了人的全部感官。抬头是更高更壮丽的山峰,模糊可以看到天柱山著名的飞来石了。

天柱山奇石

事实上,天柱山到处是这种奇观。山上随便一块石头的形状都是奇特的,而更奇特的是他们的叠放组合,常常是一组庞大高耸的石体顶端,突兀地叠着一块独立的石头,这石头从何而来,实在无法有个合理的解释,因此天柱山有了"飞来石"的奇景。

飞来石

走到中途,累得快散架了,于是找一块陡峭的山石,坐下来粗重地喘气。往上看是一排擎天巨柱,烟云缭绕;往下看遍山松柏,满谷松涛。而自己身处其间,只觉天地旋转,目不暇接,想吼一嗓子,张了几次口,却出不得声,索性闭了眼,作一次想象中的逍遥游。

山风拂面,呼吸慢慢均匀下来,心里越来越静,静到极致时,顿觉山不再是一个一个的景点,我不再是独立一人,山,人,天地,一切都融而为一了。

想让身子再舒坦一点,便平躺下去,仰看湛蓝的天,飘着的云,山顶飞流直下的瀑布,这时悠悠想起一句禅诗:水流云自在,去住各无心。

天柱山云海奇松

惦着前面未尽的漫漫山道,爬起身又预备上路,转过山石,却见一位穿着灰衣僧服,四十岁上下的僧人盘腿坐在一块松下的石头上,身旁放着一根竹杖。我见了他有一点微微惊讶,他却只对我微微一笑。这一笑,顿时消除了我对陌生人常有的隔阂,便走近去,开始一问一答:

师父是三祖寺的?不是。那从哪里来呢?在各处云游。后面准备去哪里?前面。前面山道还很远呢?和尚不答,指着来时的山路,反问道,你没选择坐索道上山,爬了这么半天,后悔吗?我答:年轻,还经得住。你现在在想什么?在想前面的山道,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爬到山顶。和尚说,你既然没有为走过的路后悔,也不应为后面的路担忧,你应该想的是现在,现在在休息,现在很轻松。

说完问我:一个人出来玩?

嗯。

山道上都没人走呢,怎么不坐索道上去?

山嘛,当然要爬上去了。我笑说,这么长的路,一个人走,师父不会觉得无聊吗?

不是一个人,一路有松柏,流水,清风,松鼠等等很多东西啊。再说,这不遇见你了。师父说完笑笑。

我提议说,那我们一起走吧。和尚说,好。于是他拄上竹杖,与我结伴往山顶去。山势越发高峭,山道越来越窄,自侧面看山,壁立千仞,奇松附崖,让人心生敬畏。到后面我越走越慢,腿脚都有些不听使唤了。

终于来到天柱山著名的百步云梯时,见几位游客踌躇不前,我向上一看,也不由得抽一口凉气。

百步云梯

百步云梯近乎笔直,是在峭壁中硬凿出的一条道。只差这一段就到山顶了,总不能放弃。大家于是巍巍颤颤地开始向上爬,却见和尚呼一口气,飘然而上。终于爬完云梯,回头看看仍然后怕。

终于上了山顶,首先感受到的是凉爽。清风习习,张开双臂,好似四面八方都有风来。再看景,天柱峰正如其名,擎天一柱,顶天立地,周边云海翻腾,万千气象。

除了感叹"鬼斧神工",我几乎找不到另外的词来形容天柱山。

擎天一柱,天柱山

突然想起黄庭坚的游览天柱山时写的两句诗: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

到了天柱山,就会发现,这绝不是诗人矫情。天柱孤峰突起,顶天立地;山外是山,层层叠叠,云翻雾涌。我站在山顶,没有一丝征服的感觉。登上一座山,并不是征服了一座山,试想,一个人怎么可能征服一座山呢?这只是一次你感受她的过程。

站在山顶天池看天柱峰,运气好的话,据说能看到云雾里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层层相套,仿若佛光。想着下山还得去访三祖寺,佛光是来不及等了,再说也不是等就能看到的,这完全要靠缘分。既然未见,不需强求,这样一想,便信步下山去了。


本文为张小渔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千古名刹三祖禅寺应该看哪些景点?
那些优美诗句里的安徽,你知道几句?
黄庭坚《山预帖》,瘦劲健雅,奇逸洒脱
禅诗之理
潜山县天柱山三祖寺
跑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