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世上真的有统一答案


Joven,你如何看待孩子兴趣班的问题?


我可能不会太鼓励孩子去兴趣班。这个事要分年龄来谈。6岁之前,小朋友的生命使命只有一件事——活动身体。这个时期小朋友的感觉、情绪、心理、认知、精神与身体浑然一体,只能通过活动身体来获得看似“混乱”的全面心智成长。6岁以下的小朋友会表现出对所有事物的兴趣,这是探索外在世界的正常现象。世界那么大,一切都是新鲜的;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正是初期孩子探索世界的状态。面对这种广泛的兴趣,我们要允许孩子自由探索,给予孩子空间去做“无意义”的创造,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适当引导,表达出感同身受的喜悦即可。这个时候送去兴趣班,家长会发现孩子两天就没有兴趣了,便孩子扣上“做事没有长性”的帽子。


7岁开始,小朋友进入了第二个生命发展阶段,思维意识和身体基本分离。小朋友可以开始用意识支配身体的行为,这个年纪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教”,并试图协调自己的思维与身体,去执行“学习任务”。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去兴趣班。因为大部分兴趣班都“很无趣”。不仅无趣,还要学很多专业知识,有比赛,有考试,so so serious! 一旦家长或者老师把兴趣与考试、竞争、学习联系到一起,孩子就会立刻失去兴趣,因为孩子再也不可以自由地“品尝兴趣”, 而是被要求按照大人的方式来做。也是从这一刻起,孩子失去了做自己的自由。当一个生命不可以做自己,他的力量就随之消失。尤其是中国的兴趣班,少有欢声笑语,只见压力。7岁的孩子心理与身体的协调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压力的提早出现,只会阻碍接下来心理、认知、精神等部分的分离发展。


我认为12岁之前,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兴趣的时候,能够帮助她增长兴趣、更好探索的只有他自己。(家长如果能够时不时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研究感兴趣的事物当然更好。)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够充分的发展自我,才能充分去理解什么是学习,才能培养出学习能力,包括强大的意志力与专注力。


但是12岁以后就那不一样了。12岁以后孩子的认知与身体协调高速发展期,可以将内在丰富的情感世界与精神活动以各种创造的方式表达出来。内在的生命力会以多种艺术形式彰显,舞蹈、绘画、音乐、体育...... 孩子们已经完全具备了将生命力的激情以外在形式表达的能力,并十分享受这种自由创造的美好与惊喜。


所以先问问自己,去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让孩子在某个领域赢在起跑线上?培养孩子某个领域的特长?认为孩子有此天赋,所以大力发展?不想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比下去?...... 是不是身为父母有点望子成龙、太过功利化,希望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身上就已经背着什么光环,像谁谁家的孩子一样就已经有什么样的才艺?家长能不能看清楚自己的欲望,能不能觉察到这个欲望下自己内在的匮乏?有没有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


儿子小学一年级,每天给孩子辅导作业时看到孩子的错误经常发脾气,比如写字姿势不端正,写字速度太慢。


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啊,为什么要辅导作业呢?我不明白。如果我儿子上学了,我一定不会给他辅导作业。他有不懂来问我,我可以给他指点或启发,但是不会有一个专门的时间陪在那里辅导作业。


是孩子犯错你发脾气吗?犯错不是很正常吗?你发脾气的原因是不是觉得他就应该是正确的呢?就是不应该犯错呢?没有一个人在任何一点上是从来不犯错误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无数个错误的基石上,不是吗?写字姿势不端正?你去读读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里面有位家长提到因为“孩子拿笔姿势不正确”全家人都很苦恼,不就和你这个写字姿势不端正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写字姿势一定要端正呢?为什么你要把写字姿势不端正看成是那么大、那么严重的一件事情呢?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不断指出孩子的问题,说他错了,把问题看得那么的严重,然后就强化了“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评判“问题”。如果你觉得这个姿势可能对孩子的脊柱不好,对成长发育不利,对眼睛不好。那没有关系啊,当你坐在书桌前的时候,挺直腰板为孩子做出榜样。或者轻轻提醒,比如他现在的脊柱是弯的,那你就摸摸孩子的背说:“宝贝,你的腰疼不疼啊,这个姿势累不累呢?辛不辛苦呢?你眼睛累不累?有没有觉得很发干?因为通常这样的姿势会很累,妈妈关心你、心疼你。妈妈有个更好的方法,如果这样做就会好很多,你要不要试一试呀?” 是这样的口气跟孩子讲,而不是说:“你怎么又这个姿势呢?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这是错误的!说了多少遍了还不改!” 或者拍打孩子的背。这种方式对任何人,就是成年人也不会接受。


写字速度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小朋友写字都很慢的,长大之后这些能力都会发展好。这些担心的背后都是你在控制,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希望孩子能变成像你期待的那样,如果孩子都按照你说的来做,那他就是一个机器人。我觉得你对孩子的控制太多了,都是你自己的恐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吧。


儿子4岁,性子急,遇到问题不喜欢动脑筋,不喜欢学习,只喜欢求助或者发脾气。如果爸爸妈妈有一点没做好让他不高兴,就会说不要妈妈不要爸爸了。


孩子不喜欢动脑筋只喜欢求助家长或者让老师给出答案,说明孩子平日在学习或者玩玩具的过程中,家长参与过多,干扰的过多,破坏了孩子探索过程中的连贯性,剥夺了孩子主动学习探索的权利,使得孩子没有办法去体会学习之后的愉悦和成就感。


很多家长把学习和玩耍这两件事情分开来看。六岁之前,孩子玩的过程就是学习。所以其实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在很早之前,从玩玩具时就开始养成了。家长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喜欢参与,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应该这样玩,你不能那样......” 给孩子各种指导,却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破坏了孩子主动去探索的兴趣,最后孩子就没有办法具体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而得到的成就感。这样,孩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依赖他人的心理。


还有一点就是,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一定会犯些小错误。家长如果过于在意和纠结,甚至阻止孩子犯错,那么这些行为就会使得孩子由于害怕犯错而放弃主动探索。你的孩子现在才只有四岁不是吗?不要在意答案,不要在意结果,现在去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还来得及。建议多设计些有意思的游戏,激发起孩子对生活事物的兴趣,然后孩子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要让孩子享受这个过程。


至于你说,做爸爸妈妈的要是有一点让孩子不高兴,孩子就不要爸爸妈妈了。通常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是对爸爸妈妈的行为产生了抵触情绪,或者是焦虑、害怕。四岁的小朋友表达能力有限的,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所以只能说出不要爸爸不要妈妈这样的话。他想要通过说这样的话让爸爸妈妈心里感到难受,这时爸爸妈妈就会做出一些行为上的反应和言语上的反馈。爸爸妈妈如果反应越大,孩子就觉得效果越好,就越喜欢说这样的话。显而易见,你没有对孩子做出一个正确的情绪的认知和引导,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认识情绪,正确表达情绪。当这种情况再出现,妈妈应该跟孩子讲;“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妈妈知道你不会不要妈妈,就像妈妈也一定不会离开你,不会不要你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下次你再生气,你可以告诉我,妈妈我很生气,而不是说妈妈我不要你了。”


女儿三岁最近疯狂粘我,表现在每天去幼儿园哭扯着我衣服让我去送她,只要我在家穿衣服喂饭尿尿都要找我,老人帮忙会尖叫大声喊走开。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可以尽早走向独立,我们看到那种心理和行为上都很独立的孩子就很喜欢,希望自己的孩子会是那个样子的。一个孩子如果想真正走向独立,前提是要对爸爸妈妈的爱有把握。


如果平时孩子的需求总是不能得到满足,比如说想要亲近妈妈的时候没有能够及时得到妈妈的关怀和照顾,这样的话,她就会对妈妈的爱一直有匮乏感,格外的黏妈妈。如果妈妈能够及时的给予孩子关注与爱,孩子是不会很黏妈妈的,所以你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因为上班,平时陪孩子时间不够?


但其实我认为妈妈上不上班并不是问题,关键是妈妈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比如每天下班后,妈妈是不是第一时间进家门后立刻拥抱孩子,放下手机,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第一时间与孩子沟通,陪孩子玩耍,能够高效的没有手机心无旁骛的,至少陪孩子玩上一两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很享受,全神贯注地把所有的关注都给予孩子,那么然后再加上周末两天时间,其实妈妈上班孩子其实也一样可以得到足够的爱。


当然,三岁孩子对妈妈的爱就有强烈的需求也是正常表现。当孩子有需求,不要焦虑,妈妈给予满足就可以了。


我家女儿22个月,现在不喜欢穿衣服,裤子尿湿了脱了就不让穿了,夏天有时候就不给穿了,到秋天她已经形成习惯了,有一段时间是穿的,现在又不穿了,软硬兼施都没用,不喜欢穿衣服导致她现在断断续续的咳嗽都没好过。


虽然你描述的不是很详细,从你的描述猜测可能你和孩子为了穿衣服这件事情已经抗争很久、有一段时间了,孩子现在已经把穿衣服这事看成了与妈妈的对抗,或者是挑战,或者是很好玩的一件事儿。


如果说孩子对穿衣服这件事已经产生抵触情绪,那现在要做的就是不再把焦点放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不要再问孩子不穿衣服,该怎么办?而是要把穿衣服这件事情让孩子参与进来。小孩子之所以会抵触一件事情,起源非常简单,因为没有自主权。说明孩子在家里是不自由的,所以要让孩子有自主权,尤其是在穿衣服这件事情上。比如说,拿出几件衣服来让孩子来选择:“宝贝,你看一下这几件衣服,比较喜欢哪一个呢?你喜欢哪个颜色呢?喜欢哪个款式呢?” 选出2到3件让她自己挑,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选择上。你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服,22个月自己穿衣服应该问题不大,可能穿不好,但是没有关系啊。你跟她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啊,每次你穿衣服的时候妈妈给你记录一个时间,我们比较一下每次穿衣服的时间有什么样的一个变化,好吗?” 当你把穿衣服这件事情跟孩子自主权挂钩的时候,她就会对穿衣服这件事情积极性比较大。


虽然你讲得是穿衣服这一件事情,但是通过描述我能感觉到孩子在家里自主权非常少。22个月的小朋友自己已经能够做很多了,你们可以培养她自己去探索着做很多事情。孩子应该有权利,也有兴趣去参与到很多的事情当中,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可能这样的问题就会出现得少一些。


初二的孩子,爱玩儿手机游戏,家长如何把控?


我写过反对电子产品的文章,但我文章里强调的是七岁前的孩子,初二的孩子玩儿手机游戏,我不认为是一个问题。如果你去读尹建莉老师写的书,她的孩子也是整天玩游戏。我想说,首先游戏、手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但是对于学龄前孩子的早期发展是代价很大的。初中以后是孩子的思维高速发展时期,适当的玩游戏,对智力、思维都是有帮助的。


关键是家长的意识。好像玩了手机孩子就会失控,无法自控。当你想要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长短时,就意味着你的信念是“玩多了就无法自控”。这样的信念里没有信任,没有爱。那个失控的结果是你自己创造的,是你的控制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是我儿子玩游戏,我想我会这么做。你不是爱玩游戏吗?那我鼓励你啊,支持你玩游戏,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支持。我要让儿子敢当着我的面玩游戏,不恐惧,不觉得自己做错事。在他玩儿游戏的时候,送点水果,送杯水,不断表示出关怀,没有对游戏的质疑与评判。这是在做什么?无条件的爱啊!被无条件爱滋养的“玩游戏”,是不会上瘾的,是不会失控的。


为什么我家宝宝不爱笑?


宝宝的生命意志如果总是被家长满足的话,都是会爱笑的。我衡量一个小朋友快不快乐就看他有多爱笑。如果孩子不怎么笑,说明不快乐。自然是家长的养育方式不正确,平时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和约束,孩子内在的生命活力出不来,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开心、不满足,就不会很爱笑。“儿童的快乐必须依靠满足其自由使用身体的功能,由儿童按其自己的意愿,将生命力释放出来,其成长的生命能量和内在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 这句出自《完整的成长》孙瑞雪老师的书,好好读一读吧,答案都在里面。



你好,我是Joven。我的文章只写自己,不写别人(每周五更新)。如果你想认识我,可以选择【预约Joven】-加我微信,关于自我成长与育儿的事儿都可以聊,因为它们是一件事。你也可以点微信菜单-我要成长-预约Joven。我的新浪微博@Joven嬉游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不要上兴趣班,按孩子的年纪对号入座
资深幼儿园园长教你:如何为孩子做好身心准备,更快适应幼儿园
决定不让孩子上幼儿园
2岁的孩子都会经历的重要变化,你做好准备了吗?
三招激活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害羞内向?如何让孩子主动和他人交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