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家庄子大宗师之道 | 打坐境界详解,为什么一打坐就会杂念纷飞?

道家庄子大宗师之道

中国古代有三个道。其一,道德经的道,第二,道家的道,第三,道教的道。这里有三个道字,也就是三个道。何为道德经的道?请看道德经里的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何为道教的道?阴阳之道,语出《易经系辞上》。文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何为道家的道?先说道家。所谓的道家,就是中国古代以“道”为核心,一些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其中代表人物庄子,当然还有其他人,这里只研究做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何为庄子?所谓的庄子,姓庄,名周,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何为道家的道?道家的道,在这里也就是指庄子的道,庄子本人对于什么是道,也是有自己的理解与论述。他在《庄子-大宗师》一文中对于道有这样的描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三个道。(1)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2) 一阴一阳之谓道。(3) 夫道有情有信,生天生地。关于道教之道,已经在其它文章中有相应的描述,这里不讨论了。总之,道教之道非道德经的道,道德经的道非道教之道。那么道德经的道与庄子的道有什么区别呢?他们是一个道吗?也就是前面所说的(1)与(3)的区别在那里呢?

(1)道,先天地生。(3)道,生天生地。在(1)里面,道与天地的关系,在时间来说是先后的关系。在(3)里面,道与天地的关系是母子关系,道生天地,道是母,天地是道之子。显然,庄子自己理解,也就是庄子自认为道是天地的之母。所以,庄子的道与道德经的道有着根本的不同。道德经的道与庄子的道还有区别吗?有的。

道德经的道,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庄子的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两个道比较一下,读者就会发现。道德经的道,无非一个字,一个名。谁之名?道德经里有这样的描述,道之为物,有物混成。有物混成之名。庄子的道,道本非名,而是由名化实,自古就存在了。道,一个是虚名,道,一个是实根。这里的差别显然是太大了。道德经的道与庄子的道,还有区别吗?有的。

道德经里有这样的描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道,无为无形。前面说无为,这里庄子的道与道德经的道是一致的。后面,庄子把道描述为无形。道德经里有把道描述为无形吗?在道德经里查找无形两个字,只出现一次。道德经里是这样的描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显然,道德经里的道,不是无形的,至少道德经里没有把道描述为无形。庄子在这里把道描述成无为无形,画蛇添足了。道德经的道与庄子的道,还有区别吗?有的。

庄子对于道的理解,他把道描述为,可传而不可受, 可以感知却不可以口授。道德经里的道也是可传而不可受吗?不是的。请看道德经里的描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吾言甚易知。这些说明道德经的道可传也可受。否则,道德经的五千字显然也就没有意义了。道德经的道与庄子的道,还有区别吗?有的。

庄子对于道的理解,可得而不可见,可以领悟却不可以面见。道可得,这个当然是对的。关于道是否不可见?这个就不好说了。在道德经的经文中查找见字,共有14处。其中关于不可见的有一处。道德经里有这样的描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但是,关于道可见的也有一处,道德经里也有这样的描述,不窥牖,见天道。显然,如果把道理解为绝对的不可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见的,庄子这样的理解描述道,也只能是他自己个人脑子的一点想法。更何况,道德经里还有这样的描述,道法自然。道德经的道,究竟是否可见,显然也不是庄子自己说了就算的。当然,对于庄子自己的道,他说不可见也是无可非议的。

最后,来看看庄子在大宗师这篇文章中关于得道的描述,(1)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2)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3)维斗得之,终古不忒;(4)日月得之,终古不息;(5)勘坏得之,以袭昆仑;(6)冯夷得之,以游大川;(7)肩吾得之,以处大山;(8)黄帝得之,以登云天;(9)颛顼得之,以处玄宫;(10)禺强得之,立乎北极;(11)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12)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13)傅说得之,以相武丁,(14)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庄子的关于道的理解,显然与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描述是有些差异的。那么关于得道又如何呢?在庄子看来,有十四个得道的。这里有十四个得之,也就有了十四个得道的。这十四个得道的,究竟是得了谁的道呢?请看道德经里关于道的描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显然,庄子描述的十四个得道的,肯定不是一个道字。而道德经里的道,确实就是一个道字,一个名而已。只能说,庄子在大宗师描述的十四个得道,只能是得了庄子自己的道。那么,到底何为庄子自己的道呢?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打坐境界详解,为什么一打坐就会杂念纷飞?

01

修行本没有境界之化分 ,为方便教引,我将我所修分为当下六境:第一境界是身安静 第二境界是识神安静,第三境界是心神安静,第四境界是身心安静,第五境界就是身心静,第六境界就是入静步虚。

人有三神:一是元神,二是心神(平时所说的潜意识),三是后天意识(后天的知识大脑意识)。这三神是互相缠绕,互相影响的,但平常最起做用的是后天识神,关键时刻起做用的是心神,最终升天的是元神,但在平时这元神基本上就是你感觉不到的,也用不起来的。打坐时,我们是用后天的意识,也就是后天的识神,后天的学到的知识,去引导安排我们的打坐内容,但正好相反的是,我们所安排的打坐内容,正是要去掉后天识神的。后天意识后天知识太多太杂,会影响人的心神四处乱想,而不能专一,使心神不能出现。

当我们用数吸或守一的方式来打坐时,就会让后天意识进入到专一或象刚清理完的磁盘一样,当清理完成后,后天意识所在的大脑就会有一种非常清亮的感觉,这种感觉出现时,就是后天意识最弱的时候,此时心神就能在后天意识最弱的时候出现,但由于后天意识是能影响心神的,所以在心神出现时,就已经带着前面后天意识所种下的守一或数吸的惯性思维了,所以此时出现的心神,同时也是具有专一属性的。

换句话讲,也就是心神出现时不带有各种乱七八糙的想法,它也只有一个想法,当心神带着专一的想法或空无所有的思法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心空的感觉,此感觉同上,和大脑的那种清亮空明的感觉是一样的,但发生的位置不同,心神的这个感觉发生的位置就是心脏,此时会感觉心脏也会发生清亮空明的感觉。

02

入身心安静的境界时 会有两个静,一个静是你的思想意识 识神静下来了 才会出现脑袋位置里面的空灵,一个静是你的潜意识 心神静下来了 才会出现心脏位置里面的空灵感,但是用身空法也罢 守一法也罢 多数都是只入了身心安静境界中的第一个静 思想意识之静,仅出现了脑袋空明的修感,很多人都只是思想意识静下来,虽然自己也觉得很静了 但实际上潜意识没有静下来,所以就只能达到脑袋位置的空灵感 而始终修不到心脏位置的空明感,这个静 就是两个静 一个是思想意识 一个潜意识。

这两个都静了 就都静了,你可以试试修空法,修空法是最为快速的进入身心安静境界的了,先修到身心安静,体悟一下,身心安静境界及之前境界的修行感悟,然后再去破空 或转修守一 ,由其是转修守一 也比平常人要快的多的,潜意识不需要知道,潜意识就是一个小孩子 ,你的思想意识教他什么 他就学什么,如果你的思想意识一直不停的在教他 这人是好人啊 这人是好人啊!时间长了 潜意识被洗脑了,那么你一遇到这人 或一想到这人你的潜意识就会觉得这人是好人啊,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讲修行是由我们的识神来操控的。

03

所以有时候我也讲,修行就象剥熟鸡蛋,用鸡蛋皮剥鸡蛋皮和鸡蛋清,其实就是一个用后天意识他自己来清理自己,同时去清理心神的一个过程。如果达到了心神空明的这个过程时,你就以经能进入到身心安静的打坐境界了。那么接下来就要不断的重复这个身心安静的打坐境界,为什么要重复这个境界呢?

因为要用这个境界和这个境界带来的感悟感受,来不断的清洗、影响、改变你的后天意识和心神的主思维状态,让你在这个境界中,不断的去感受感悟这种清亮空明给你带来的这种心身愉快的感觉,同时去体会这种象在空灵的大山中的这种离世的感觉,来不断的改变你,从后天意识和后天心神上改变你的心性。这就是我常说的,一个人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性,那么不用去管他怎么吹,他一定不曾很好的打坐修行过,同样这句话也只有修行过的人才会认同,才会理解,之所以会认同,会理解,是因为他经历过。

大家多看看以上我写的这些,然后就会在打坐入静中一一印证,即时,你的心性就会和打坐同时变化。每天只需要拿出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去修习一打坐入静。坐姿是外物,心静是根本。如果坐不好,就去象上学时坐在椅子上正坐即可。只要能心静即可,但心静先需身静,所以什么样的坐姿不会很影响你的心静,就是有利于你的坐姿。也就是说,如果你很胖就是盘不上腿,硬是去盘会很痛苦且不舒服,身体不舒服,这痛那痒的,心怎么能够静下来呢?

隐仙派金丹大道面授班·2019年2月16日

一日一道|时间的渡口, 我们皆是过客!

时间的渡口,我们皆是过客。

无论我们怎样珍惜与挽留,

抑或怎样荒废与抛弃,

生命的田地终将是一片寂静荒芜,

我们无力留下什么。

看看身边人流如织,

可真正驻足的又有多少?

你就是再成功,

光阴的橡皮也会慢慢擦去你的名字。

不是世道无情,不是自己薄幸,

人生本来苦短,不必诸事计较,

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回首,留不住岁月。

凝眸,牵不住时光。

于是,我们淡然微笑,释然。

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人生,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多一些勇气,

去坚定自己的选择。

我们时常仰望别人的欢乐,

咀嚼自己的痛苦;

仰望别人的幸福,舔舐自己的伤口

仰望别人的成就,郁积自己的平凡

于是,

美丽总是别处,灰暗皆在心头。

其实,

你仰望别人的时候,

也有人在仰望你。

与其仰望,不如珍视。

我们唯有感恩生活的赐予,

感谢人生的丰足,

芬芳的花朵才能长开不败。

以清净心看世界,用欢喜心过生活。

再美的花园,都有不洁净的东西;

再幸福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事情。

世界总是优劣并存,

注意力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

以清净心看世界,

红尘的喧嚣就无法动摇你的心;

用欢喜心过生活,

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影响不了你的心情。

天堂与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花开一春,人活一世,

有许多东西,

你可能说不太清楚

为什么与到底怎么了。

然而,

人不是因为弄清了一切的原委才生活的,

人是因为询问着、体察着、感受着,

才享受了生活的滋味的。

不知,不尽知,有所期待,有所失望,

所以一切才这样迷人。

生活总是起伏跌荡,不要抱怨什么,

你就是再快乐,也会有烦忧;

你就算再倒霉,亦会有幸运。

我们以为人生是出悲剧或者喜剧,

其实不然,

你能走出悲剧,最终往往是喜剧;

你若沉湎喜剧,结局又常常是悲剧。

哭笑犬牙交错,悲喜时刻轮回,

哭的时候,学会遗忘,

笑的时候,与人分享,

没人愿意哭,没人拒绝笑。

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

求而不得,我亦无忧。

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

苦乐随缘,得失随缘,

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

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

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生活常和我们开着玩笑,

你期待谁,谁就会离你越远;

你执着谁,谁就会伤你最深。

一场花开,一场故事。

遇见的时候,

记取多一些,心就淡静一些;

怨愁少一些,心就明媚一些。

有些时候,想起就想起,

不能忘记,就好好记得。

《修道秘籍》,有缘得此书者可成大道!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福慧增长吉祥安康!


动手指转发、点赞收藏和留言都是善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读后感
陈鼓应:庄子论人性的真与美
古籍名著《庄子》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坐而论道:老子与庄子,谁的哲学境界高?
揭秘《庄子》中失传的修行功法
庄子之道:大宗师的逍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