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味 ▏成都,那些摆起来口水滴答的味道

昨天晚上那场雨确实来的陡,刚和几个朋友在南门嘞平舍坐下,雨就齐刷刷下起来了,弄得跑都跑不赢,衣服裤儿焦湿。

平舍这边原先是一片田坝,这几年成都规模弄得越来越大,水泥碉堡修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说实在嘞,我不多于好喜欢。虽然成都越来越洋盘,但内心深处还是喜欢过去那种田园风光模样的小成都。

小成都有一种老味道。

成都的老味道只有老成都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那种不急不躁,那种随心随意,那种慢条斯理,那种在安逸中才能体会到的巴适的味道。

成都人嘴馋,但只馋味道不馋名气。哪怕你名头再大,只要不合胃口,下盘哪个虾子再去!

说起成都的吃,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过去的成都味道。太多的味道是在不经意中就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待你哪天突然想起它,却早已没了记忆的味道或干脆无影无踪了。

现的的饭馆餐厅之多,老成都是没得法比,但老成都的老味道,也没得哪个整的出来了,一是可能原料不对,二是手艺真得失传了,饮食这个东西都是师父带徒弟,手把手教出来的,过筋过脉嘞地方没得真传是绝对莫眼火了。

就拿现在的龙抄手、担担面来说,味道完全垮方。龙抄手的抄手咋个做先不说,光是那碗原汤就要见功夫。担担面现在遍街都是,地道的几乎难找。担担面从面条到调料,十分讲究,啥子冬菜、芽菜、麻酱、肉臊、花椒面、蒜末、豌豆尖儿、葱花、红酱油以及红油辣子,缺一就少了地道少了专业、

成都以前的馆子并不太多,通常分三类,一类就是面馆,这个面馆主要卖素面、杂酱面,三鲜面,清汤面。素面放油炸海椒面,一角二一碗,收二两粮票;杂酱面、三鲜面一角五一碗,收二两粮票;清汤面最相因,八分一碗,还是收二两粮票。奢华的就是素椒杂酱、鳝鱼面,一角八一碗。

以前老文化宫那边吃的多,从西头往东数:耗子洞樟茶鸭,担担面,三六九(上海菜)大肉面,钟水饺,夫妻肺片等等。

成都老馆子几乎都有自己的特色,像走马街口子上的荣盛(糖醋里脊)、香风味(广味香肠),暑袜街口子的实时(兔儿脑壳),提督街的齐鲁(溜黄菜、银丝卷),努力餐(烧什锦),锦江剧场旁边的盘飧市(卤菜)等等,想起都口水滴答。

这些面馆满街都是,品种也差不多,但是味道有差别。

记得西御街有个“王胖鸭”,是卖烤鸭的回民店,也卖面,他的那个素椒杂酱用牛肉,味道就非同一般。

还有像盐市口晋阳楼的炒面、北门大桥的师友面。师友面过去就是麻婆豆腐老店,后来搬到现在的西玉龙街,听说又要搬家了。

还有人民南路新华书店旁边,有一家卖凉面、甜水面的,那个甜水面味道可能是成都最好的了。

再有就是“张老五”凉粉,现在都是四川名小吃了,但最老派、地道的是文殊院斜对门的“张老二”凉粉。从前也是“张老五”,现在挂“张老二”招牌,但店面、陈设和几十年前差不多,我每次转到北边,都会去整一晚甜水面和米凉粉,味道口感有点颓废,闭到眼睛吃还是找不回过去的感觉。

文殊院出来口子上有家麦秋,特色就是水晶烧麦和原汤抄手,相当不摆了。

麦秋对面就是郭汤圆。

成都名气最大的汤圆就是郭汤圆和赖汤圆,以前郭汤圆生意比赖汤圆好,后来传说有麻风病人进去吃过,就此生意就冷清了许多,不知是不是对手下药。

除了面馆,就是甜食店,哪条街上都有,一直从早上6点开到晚上11、12点。清早就卖绿豆稀饭、馒头花卷,花卷分椒盐和甜的,甜花卷上还戳个红点点,好辨认。

另外就是豆酱、油条、粉子醪糟。到中午、晚上,主要就是卖酸辣挂面和鸡蛋西红柿挂面。早些年青年路口子上有家卖酸辣西红柿煎蛋面的,门面不大生意爆好,鸡蛋不是一个一个的煎,而是全部打到一个洗脸盆里面,再用瓢瓢挖到油锅里面,炸的焦酥焦酥嘞。同时还卖粽子和汤圆。

有个段子,说的是某人早上进成都剧场街斜对门的甜食店,要了一碗酸辣挂面,吃不完了,推给门边边站到的叫化子。那个叫化子轻蔑地看了一眼,说到:“我们内江人,早上一般吃甜食”。

除了甜食店,还有就是饭店些了,最相因的就是羊肉汤馆和豆花店。

卖羊肉汤的,门口都支个大锅,羊肉羊杂煮在里头,热气腾腾的,一碗羊肉汤用个不大的碗装点羊肉羊杂,撒点盐须,六分钱一碗,添肉加钱,汤随便加,盐放到桌子上,咸淡自己掌握。米饭算一两二分钱,收一两粮票,算下来,一角多钱吃顿饱饭。

羊肉汤店原来在老文化门口有一家,草市街有一家,我都进去吃过,现在全部成了马路了。

再有就是豆花店,一碗豆花6分钱,饭钱另算,和吃羊杂差不多。这个最出名的就是盐市口的谭豆花。

中档的就是满街都有的普通饭店了,素菜8分;麻婆豆腐一角二;翘荤一角五;炒猪肝二角;红烧肉、回锅肉、粉蒸肉,盐煎肉、咸烧白就是二角五。

记得北门一环路和人民北路交界处有个嘉兴饭馆,除了各种炒菜,还有卤菜特别好吃,还可以自己拿肉来他们帮你卤,但得给点卤水钱,要是卤鸡就免费了。

其实这种馆子,也不是一般人天天进得起的,去得最多嘞就是拉架架车、蹬三轮的,平时几乎都在这档饭店吃饭。问他们,说是太累了,就想弄点好点有油水的,不然整不动。靠体力挣钱的他们一个月可能差不多挣得到80元钱,除了养家,都吃了。

祠堂街有个少城小餐,印象中档次也不低;西御街街头头上有个粤香春,是家清真馆子,堂子很大,常常人多闹麻了。

最高档就是耀华餐厅和芙蓉餐厅了。耀华餐厅卖西餐,毛主席到四川去吃过,文革就改名东方红餐厅。在春熙路到青年路的那条路上,一楼大厅平时卖冷饮冰琪淋,进去一个小天井,围到天井的二楼就是雅间,吃西餐通常在二楼雅间。门口有好多擦皮鞋的,经过就盯到你脚看,嘴里念叨:伙子,你这个皮鞋擦得了。

芙蓉餐厅在人民南路和红照壁交界处,南边是四川剧场,北边就是芙蓉餐厅。里面店面很大,圆桌摆了几十张。现在包席都没得问题,但那个年代你找不到包席的。老百姓不时兴,也包不起,当官的不敢包,多半也包不起。

川菜江湖地位最高的应该是荣乐园,从一个巷子进去,园林式布局,有点庭院深深的感觉,就在骡马市大概现在罗兰宾馆的位置。

许多比较精细的川菜都只有这里才做的地道,记得有一道菜叫桂花蹄筋,蹄筋剁成小颗粒状,在油锅里炸泡,一颗颗黄色的蹄筋真的犹如桂花一样,好看好吃,功夫菜啊!

荣乐园旁边有家古月胡三合泥,门面不大,小时候打进打出没问题,个子长高了就得低头进去。

现在没了。

成都也有许多卖包子的,像太升路的痣胡子龙眼包、春熙路的小笼汤包。

记得七十年代在铁二局沙湾附近,几个家属老孃儿开了家三八食堂,早上就卖包子,大葱肉馅味道不错。

纱帽街也有一家包子店,名字忘了,是两口子开得,有时候通宵打挤死(扑克),就早早地到他家,包一笼,蒸一笼,吃一笼。

最倒饭的是韩包子,好好的一个包子,硬是给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稀撇!有家小笼蒸牛肉不错,叫治德号,也是老字号,不知还有没有。

好了,写得口水滴答嘞,几乎湿了我半边衣衫,就此放下。

老成都老味道,绝非这一篇所能概括。而且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味道,像四中门口的贺记蛋烘糕,公园里的糖饼,以前过街串巷卖辣菜的,如今遍地皆是的签签麻辣烫,也是一种城市味道,一种变迁中的城市味道。

下篇再见。

下面进入广告界面,可以不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闲谭 ▏回味成都老味道
厨神级担担面,一碗12元,酸辣过瘾,就藏在“绝版老成都”十一街
成都这些地道老面馆,用岁月鉴证好味道!
什么样的面馆才是好面馆 成都人这样告诉你
青菠担担面,老成都的味道
舌尖上的记忆——老东单担担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