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文兵《知己》:蔽骨-护心镜

“心眼小”“不开窍”“猪油蒙心”的医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剑突:(蔽骨),作用在于庇护心神,也就是古书中记载的“𩩲骬”(音河鱼)。

《解体新书》里把胸骨柄下的剑突标识为蔽骨。中医称之为𩩲骬(音河鱼),西医称之为剑突。其实叫什么无所谓,对它的认识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西医仅仅从解剖上发现并命名了它,具体对它的功能作用语焉不详,而中医对它的认识就高明很多。

𩩲骬为骨骼名,出自《黄帝内经》的《灵枢·骨度》篇,指胸骨剑突。《释骨》中有:“蔽心者曰𩩲骬、曰鸠尾、曰心蔽骨、曰臆前蔽骨。”除了指有形的骨骼,𩩲骬还指能量(气)聚集的地方,是经穴的别名,即鸠尾,见《针灸甲乙经》。更重要的是,中医认为,𩩲骬的有无、大小、长短对人的情绪、心理、性格都会产生影响。

首先,有的人有蔽骨,而有的人就没有。

这就涉及蔽骨的功能和作用,自然或上帝为什么让人长蔽骨呢?

中医认为,蔽骨是用来遮蔽、隐蔽、保护心气和心神的,中医把心口窝看作心气和心神汇聚的地方。那么有蔽骨的人就如同有了护心镜,心理素质就好,脸皮就厚,不容易被外界琐事、悲情干扰。

相反,没有蔽骨的人就比较脆弱、敏感,容易受外界干扰,要么频频受伤害,要么就离群索居、孤芳自赏。所谓“𩩲骬无者心高”。

临床上碰到没有蔽骨的人往往是焦虑、抑郁、躁狂或失眠神志病患者,我多建议他们在胸前佩玉。后来发现,经过中医治疗以后,特别是通过针刺艾灸打通任脉以后,很多成年人会长出蔽骨,原来多疑、敏感、易激惹的性格也随之改变。这倒也省了买玉的钱。

同样是有蔽骨的人,性格也有不同。《黄帝内经》讲“𩩲骬长隘者心坚,𩩲骬弱薄者心脆。”用现代语言说就是“心如铁石”和“玻璃心”的区别。

“𩩲骬下直者心正,𩩲骬偏倾者心偏倾。”通过对蔽骨的探查,能发现患者的性格是否偏执,同样,通过对蔽骨调整,也能纠正患者人格和性格的缺陷。

有蔽骨的人,蔽骨下方就是鸠尾穴;没有蔽骨的人,外来邪气聚于心口窝。中医把胸骨柄末端称为鸠尾穴。《黄帝内经》的《素问·气府论》中王冰注:“鸠尾心前穴名也,其正当心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鸠鸟尾形,故以为名也。”

鸠即鸠鸟,尾即尾巴,胸骨剑突形如鸠鸟之尾,此穴在其下,故名鸠尾。

鸠为布谷鸟之别名,性喜聚居,故称多人施工为鸠工。古者仲春献鸠以养国老,仲秋授年老者以鸠杖,云鸠性不噎。穴在胸骨剑突下。肋骨分歧,如张两翼,剑突中垂,有如禽尾,不曰他鸟之尾,而必喻以鸠鸟之尾者,以鸠鸟之尾常垂善蔽也。中医称剑突为蔽骨,以其掩蔽膈肌也。

精气神是中医的基本概念。精泛指有形的物质,是构成血肉之躯的基础。最宝贵的是藏在骨子里的精髓,包括被头颅包裹的脑髓,被颈椎、胸椎、尾椎包裹的脊髓,被骨头包裹的骨髓,还有牙髓(中医认为牙为骨之余)。其次就是被骨头半包裹起来的五藏:肝、心、脾、肺、肾。“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所谓骨头半包裹的部位就是指胸膛。

人头颅的大小与脑容量成正比,脑髓量多藏精就多,先天底子好、本钱足。现代人偏听偏信,在婴儿囟门没有闭合以前就给孩子大量补钙,结果导致囟门提前闭合,脑髓容量偏低,制造出许多小头、锥子脸的孩子。胸腔也一样,在儿童发育期间喂养得当、营养充足的话,胸腔容积就大,肋条宽,肋间隙窄。否则孩子就会显得单薄、不厚实,显出一副病怏怏的芦柴棒样。

中医认为身心不二,性格、情绪的物质基础都是肉身,胸廓宽的人多性情豁达开朗,善于交际,精力充沛;胸廓极窄的人细腻、敏感、多疑,容易受伤害,但是有艺术天赋。胸廓的宽窄主要来自先天遗传,后天难以改变,最好是知天达命,顺应身体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当然,在少年儿童时,让男孩子多做俯卧撑和双杠的支撑动作,有利于扩展胸襟,提高胸腔的容量。

另外,人的胸骨柄下长着一截软骨,现代医学称为剑突,中医称为蔽骨——蔽是遮蔽、隐蔽、保护之意。中医认为蔽骨能保护心神,因为剑突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阙”,阙是门户、门洞之意,蔽骨如同影壁,可以阻挡煞气、邪气,保护心神不受干扰。不是人人都有蔽骨,心理素质差、敏感易受伤害的人往往没长蔽骨。反过来说也成立,就是没有长蔽骨的人往往容易受干扰、伤害。没有蔽骨的人,我一般建议在胸前佩玉,护养心神。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观察,我发现很多本来没有蔽骨的人,经过调养纷纷长出了蔽骨,同时心理素质也会变得强大,哪怕他们已经人到中年了。

胸膛的正中,两乳头中间,约第4肋和第5肋间的地方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膻中。它是心包的募穴。所谓“人活一口气”,膻中就是这口气的汇聚之处。中医和西医都认为,胸骨下是心脏搏出血液的主动脉弓,是人体“发动机”的出口。

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种情绪和情感发自内心,浅层次的情感发源于心包,高级的情感发源于心,来自灵魂深处。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绪过于亢进或过于压抑,最终往往蓄积在膻中。

人一旦负面能量积蓄过久,虽然没有产生器质性的病理问题,但会出现许多难以忍受的症状,比如胸闷、胸痛、心悸、惊恐、焦虑、自汗、盗汗、哮喘、濒死感等。到急诊室检查,心电图显示正常,患者却感觉被糊弄误诊,有的还情绪激动到打砸医院。

如果意识到这是非物质的能量积累,就能解决问题:想想大猩猩极端愤怒下的招牌动作,双手捶打膻中穴,就能释放蓄积的邪气。“捶胸顿足”就是这么来的,顿足的目的是鼓舞肾气,配合大呼小叫就更利于舒畅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字里藏医》之——胸膛
做梦都想长出一块护心镜?
每日一穴:鸠尾穴
《字裡藏醫》之──胸膛
你知道鸠尾穴,为什么叫“鸠”尾吗?胸骨剑...
人体穴位漫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