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史都邑《诗经》地理探微
userphoto

2023.03.21 海南

关注

作者:西周文化研究会秦岭人文保护研究基地曹云海

03-17 阅读2017

          中国,诗的国度;鄠邑,诗史的都邑。当你漫步鄠邑石井八号公路边,凝视那历史的天空,去观察诗画鄠邑,魅力石井乡间公路边那山、那水、那沿山公路边的一路风景,你的每一个回眸转身,都有可能触摸到诗画鄠邑《诗经》地理里,那如诗、如画一样的历史场景,山林记录自然,同时也书写历史。“秦岭天下第一好书”,诗仙李白游历鄠县终南山紫阁峪,《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云:“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在历史上,广义的终南山泛指秦岭,而狭义的终南山指的是陕西省境内西起武功,东至蓝田的秦岭中段;今人通常所说的终南山是陕西省户县境内的终南山中段山脉。终南山也称:中南山。晋代潘岳有云:“在天之中,在城之南。”这里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也奠定了诗画鄠邑,在《诗经》地理中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

        宋代大儒程灏在为元圣、文宪王周公鄠县后裔《姬宗世谱录》所作《序》中云:“孔子之道,学于文武,而文武之德,实惟周公成之。鄠为豐京旧都,周公退老告终之地。”周公作《周官》于五竹(吾周)之周贵坊(亦称:周官坊),汉代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为《周礼》,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核心。有一外国记者问著名历史学家钱穆,你研究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若用一个字去表达,会是什么字呢?钱宾四老先生铿镪有力回答说:“礼!”

       《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彼南山,有实有猗。”

       《诗经·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飘风发发。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诗经·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殷其雷、在南山之侧。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诗经·秦风·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南山有杞、南山有栲、南山有枸。”

       《诗经·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jiao)。陟彼高岗,析其柞薪。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诗经·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诗经·召南·草虫》“陟(Zhi)彼南山,言采其蕨(juo)。于彼言采其薇。”

        “一山一水皆有灵,一草一木皆有情。”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守鄠历史文脉,文艺赋能,以物说史,寻访《诗经》地理发生现场,助力乡村振兴,说说诗画鄠邑、魅力石井,沿山八号公路边蔡家坡将军山“大车辖”地名“高山景行”中国《诗经》故事。

       《诗经·小雅·车舝(xia)》云:“依彼平林,有集维鷮(jiao)。陟彼高岗,析其柞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首诗是写一位青年迎娶新娘的诗。此诗是诗人自道,还是出自朋友题贺而成,不得而知。但见其见解各有不同,全在乎阅读君子,仔细揣摩领会。舝(xia):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插在轴端孔内,以防车轮脱落。诗中描写自然环境有“依彼平林,有集维鷮(jiao)。”鷮,雉鸡,雉之长尾者。今人所见红腹绵鸡或野鸡或灰喜鹊之类型。柞木,栎类乔木,今青岗木是其类型。《诗》中言“薪”者,多与婚姻有关。诗中“高山仰止,景行(hang)行(Xing)止。”,此句为成语。意思是说:“高山崔嵬我仰望,大道平坦任我行。”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引用此来赞美孔子。高山,比喻道德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止,语气助词。“高山景行”常用来比喻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明崇祯十四年《增补鄠县志》卷之二:“谭峪山有关鸡台、锦鸡台。曲峪山内有莲花山班鸠岭。”民国时期《鄠县县志》载:“将军山山势雄伟迤逦,北出约五里许,崔巍独高因名。石门山两崖壁立形势天成。”民国二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制版《户县疆域全图》地图标注为“大车辖”。今坊间百姓称此地为石门(大石峡、小石峡)。

        笔者按:今人称将军山之名,乃“拟人化”而名之;而石门山”大车辖之名乃“拟物化”下的产物。依清代光绪《鄠县志》地图标识可知,以将军山为端点,平原地带,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空间上东西南北中,五方排列。分别建有朱雀寺(在炉西村西南)、玄武寺(在兆丰桥村)、青龙寺(在旧泉坊村)、白虎寺(在白虎村)、居中位置者,为灵山寺(在灵山寺村),建筑年代为隋唐时期或更早,部分遗存物尚在。2013~2018年,我曾在此处从事天然林保护工程,多次目见这些鸟类实际存在。又据此明、清、民国时期《鄠县志》记载与《诗经·车辖》自然环境描述,及实地考察情况推断,崔嵬独高的地名将军山和大车辖地名文化遗存,在客观上比较符合《诗经·车辖》所描述的地理环境。仰望的高山,若实指即今之将军山,应当是可信的。

       《诗经·小雅·天保》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成语“寿比南山”源于此。九华山下栗园坡,坡形浑圆如仙桃,有长寿之相,历来为仙道所重视。民间口口相传,老子曾从周至楼观赶青牛耱地于此。早在秦代,朝廷在涝河出山口东涝峪口一带就设有山川祠,《史记·封禅书》有其载。汉宣帝朝将此五床山(南山)列为国家祭祀地,是国家层面的山水崇拜。《汉书·郊祀志》载“京师近县鄠,则有劳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地位至尊,人神共仰。

       《诗经·大雅·泂酌》是歌颂周公的诗。“泂酌彼行潦”的“潦(lao)”,即今涝河。《釆蘋》诗中“南涧之滨”,即今石井东涝峪口至皂峪口之间山沟,此为战国秦甘泉宫苑囿之地。明崇祯十四年《增补鄠县志》载:“马峪山、栗峪山口头至黑龙大王岭约三十里秦府地。直峪山、皂峪山口头至上银洞三十里秦府地。”“于彼行潦”即此“涧”之溪流水,皆“流潦”而汇入涝河。《釆蘩》“于以釆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其宫即战国时期秦甘泉宫或其前身。出土文物证据与《诗经》诗史记载相合。其“涧”与“彼行潦”连带关系,证实其地为《采蘋》《采蘩》诗作地。

        有典籍才有中国,有文物才有底藴,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凡解读一个汉字,就是解读一部文明史。这每一幅图画,也是一部人类的思考史。”在此说鄠邑历史上,一些历史地名中,与“鸟名”有关的生态文明印记:鄠(扈、户)、䢸(昔阝、䣢、苴、鴡、雎)、鹞子头(摇指头)、鹡鴒原。再说说西周青铜铭文戈“飞”字的生态文明密码。

        守鄠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1876年在鄠邑石井东涝峪口一带,曾出土有春秋宗妇彝器22件。现分藏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地。诸器皆同文、有25字。曹云海研究员根据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愙斋集古录》,以及上海博物馆首任馆长、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古史探微·西周列国考》之研究,从昔阝(ji)国到䣢、苴、鴡、雎、䢸地名历史沿革、文字演进史,以及《说文》“䢸,鄠乡从邑”之记载,可以确定《诗经·周南·关睢》“在河之洲”,就是今天鄠邑涝渼之地。可知:朱熹《诗集传》此《关睢》篇注解有误。其说不是史学研究中的史源。又从雎鸠,就是今天人们通常所见到的班鸠。以“鳸”字从“鳸、扈、鄠、户”演进史来看,“鳸”鸟本义为农桑候鳥,是上古时鱼鸟自然崇拜下的产物。是以鳸鸟为图腾进而演化为姓氏的,鳸字是“扈、鄠、户”三字的前身。扈,相传为少皓时代主管农事的官员,以扈鸟名而名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九扈是主管九项农事的官,制约百姓不让放纵而荒废农田庄稼。”杜预注:“扈鄠有九种⋯⋯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班鸠为九扈鸟之一。

      《史记·夏本纪》”夏启即位有扈氏不服”句张守节《正义》引《训纂》曰”户、扈、鄠三字,一也,古今字不同耳。”《训纂》为西汉末年大文豪扬雄《仓颉训纂篇》。隋唐时期的姚察,在《汉书训纂》里重复了扬雄的说法,见唐代杜佑《通典》卷一百七十三、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字》。扬雄《训纂》之说可从。宝鸡石鼓镇石鼓村曾出土有商代户彜,现存于宝鸡青铜博物院,铭文中有一字为“户”。

        鹡鴒(脊令)原访古。《诗经·小雅·棠棣》有“鹡鴒(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诗句以鹡鴒振翅飞鸣,声如“急令,急令”,喻人之困境,以此劝喻兄弟之间应当友爱互助。

        清代大儒王丰川墓,在甘亭镇南河头村北西约300米处。民国二十二年《重修鄠县志》卷九古迹载:“王征士心敬墓在县城外西北隅三里许,南河头鹡鸰塬

。”今摇指头村名笔者考,是鹞子头之名的讹传。这里应当是汉上林苑宜春观众所在地。旧志云在涝渼二水旁,上林故地也。《水经注·渭水注》:“(涝)水出南山涝谷,北径汉宜春观东,又北径鄠县故城西。涝水际城北出,合美陂水。(渼陂)水出宜春观北,东北流注涝水,涝水北注甘水而乱流入渭,即上林故地。《十道志》曰:“汉武帝所造也。”宜春苑与宜春观等级不同,地域有别。前者是苑,苑中建有宜春宫,其地即今西安曲江池之地。宜春观在鄠县涝、渼二水旁上林故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黔首葬二世杜南宜春苑中。”此宜春苑即今曲江池之地。颜师古在为《汉书·东方朔传》作注时明确指出:宜春宫也,在长安东南⋯⋯在鄠者,自是宜春观耳,在长安城西。”

        钓台,汉代谓之曲逆侯陈平钓鱼台。《鄠县志》:县南十里许,涝水中起一洲,高二寻有奇,名曰钓台。建庙宇,缭以栏杆,堪登眺,不知起于何时。”1960年在其附近掘得一古砖。铭文有“鄠之钓台,汉陈平钓鱼处。”可知此钓台为汉曲逆侯陈平钓台。陈平墓在钓台正南八里石井曹家堡村北。石井藩家堡、朱家堡一带,其地又多为汉墓集中的区域。1956年国家建设鄠县热电厂,在曹家堡工地采集有西汉青龙纹瓦当,当径19.4厘米,轮宽2厘米,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其地并出土有白虎纹瓦当,当径20厘米,轮宽2厘米,其实称现藏于安康市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曹云海研究员根据此代表方位之青龙、白虎宫殿瓦当,判断此宫殿遗址,疑其为西汉时期,汉宣帝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在京师近县鄠,设立的五帝祠所在地。(《汉书·郊祀志》)

        今依《水经注》记载、明代解元富平刘士龙《游钓台记》曰:”钓台广不逾亩,高仅倍寻,屹立涝河中央。⋯⋯自渼陂而外,胜无逾此矣。台之西,稻畦相错,沿岸皆桃杏间植,春来花发,红霞烂漫。临风欲妖,照水增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吴廷芝《甘亭十二景》之三《钓台花浪》:“台环四面皆春水,花腻涟漪碧底飞。仙濑源流通渭水,灵岩石畔磅磴矶⋯⋯”等,及时钓台遗址考察,确定今瑶指头(摇指头)村,即在汉武帝时期,为汉上林苑宜春观所在地。

        瑶子头〈摇指头)本义是说鹞子这种鸟。又涝河河岸线在此似“鹞(yao)子”张开翅膀之形,“以形取胜”而得名。村边有高地,四面环水,谓之钓台,台上有观,即汉宜春现之地也。清人康弘祥有诗云:“十里洲前古钓台,睛霞霭霭远尘埃,水分人字围僧舍,山列银屏障殿苔。黄鸟能言留客语,青松作主劝人怀,垂纶高隐知谁是,尚有游鱼待饵来。”

      【笔者考】此诗中“十里洲”即《诗经·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即今之“十里桥腊家滩。”这里“水分人字围僧舍”与涝河河岸线相对应,若“鹞子”张开翅膀之状,“头”即钓台“广不逾亩,高仅倍寻,屹立涝河中央。”其“以形取胜”,是这一钓台水景景观“宜春”之观“钓台花浪”的显著特点。台西“稻畦相错,沿岸皆桃杏间植,春来花发,红霞烂漫,临风欲妖,照水增妍”,其美宛若“半点红尘飞不到,一曲绿水绕将来”之桃源仙境。汉武帝造此“宜春”观,盖或源于此。涝水绕宜春观东,又北经鄠县故城西。际城北出,合东北流渼陂水。涝水又北行“抢道”注入甘河后而乱流入渭。“环台四面皆春水”,似碧玉而谓之美好者“瑶”,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后居人成村,名瑶子头。清乾隆《鄠县新志》有其载,今误之为摇子头村。汉宜春观当其处也。清代大儒王豐川《和令公钓台作》:“谁氏钓沧州,结台傍水流。云山纷人望,凫鹭向人幽。应是逃名侣,非同钓渭滨钓。此间堪偃仰,何必事终南头。”

       (未完待续)

诗史都邑,魅力石井,高山景行:穿行在《诗经》字里行间⋯⋯

1.诗史都邑《诗经》地理溯源探微:将军山大车辖风光,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2.诗史都邑《诗经》地理溯源探微:寿比南山

3.诗史都邑《诗经》地理溯源探微:

2019年,笔者以鳸(扈)鸟为艺术原型,设计的鄠邑文旅标志草图

碧山秀水天桥湖,鹞翔蓝天美如画,

《诗经·召南·鹊巢》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成语“鸠占鹊巢”源于此。《说文》

诗史都邑《诗经》地理溯源探微:鸟铭天下,当惊世界殊!

汉宣帝冬至日朝觐汉代国家祭记地五床山,夜宿萯阳宫属玉观。今玉蝉街办刘海庙的前身为属玉观。其观以属玉鳥而命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诗经》中寻找古中国
“南山”在哪里?
“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到底是指哪座山?为何能象征长寿?
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南山”在哪里?
行走︱遥望南山
大秦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