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神卫生
精神卫生又称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的定义和内容大致分为两种。即狭义和广义。
狭义精神卫生,是指研究精神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即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使慢性精神病者的康复,重归社会。
广义精神卫生,是指研究健康者增进和提高精神健康、精神医学的咨询。
从上述精神卫生定义和内容看来,精神卫生的对象、范围和任务,一方是精神疾病者的预防、医疗和康复,一方面是健康者的提高和维护精神健康和精神医学咨询。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含义,包括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三方面完全安宁幸福状态。
精神卫生活动领域和对象,一般可归纳以下几种:

儿童期的精神卫生

儿童期是正常心理开始成长和发育阶段,正处于正常发育时期。在父母、教师正确教育和引导有规律的健康发展。不可违反正常心理发育规律。此期儿童可有说谎、逃学、斗殴、甚至吸烟、盗窃等行为和异常行为,且易患儿童期精神疾病,这个时期可能由于儿童心理活动开始发育和精神状态还未达到成熟阶段,往往缺乏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对各种事物过于敏感。因此急需父母、教师等进行心理、道德、品质和行为的引导和教育。父母对子女不可过于溺爱,但也不要使其压抑、粗暴、过于严苛、更不可挫伤其自尊心。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综合征、神经症要进行特殊教育、训练和治疗。

青少年期精神卫生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是活跃而波动的阶段,是精神卫生保健最关键时刻。由于青少年期处于发育前后时期,内分泌生理改变突出、植物神经不稳定、情绪易波动。这个时期易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可出现放荡、出走、流浪、饮酒、吸烟、斗殴、行凶、欺骗和色情行为等。也易患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等疾病。在这关键时期父母、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注视其行为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指导、心理卫生保健和性的教导等。在方法上、应以诱导、劝解、说服、疏通、纠正等耐心教育。不可歧视和用粗暴手段管教。

中年期精神卫生

中年期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发育是稳定的阶段。正处于脑力和体力充沛、心理活动活跃和思维丰富较多的时期。日常工作、思考问题和生活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在家庭、夫妻、子女、父母、工作、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诸问题上,易发生矛盾和冲击,这时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可出现紧张或焦虑、抑郁、恐惧兴奋等状态。可有的诱发抑郁症、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其他精神病。偶可有饮酒、离婚、药物依赖或有消极、厌世、甚至自杀企图。如发生上述各种异常行为或精神病态,急需进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如心理咨询、个别心理治疗等。以防止精神疾病的发生。

更年期的精神卫生

更年期由于机体生理机能,特别是内分泌系统机能变动,心理活动不稳定、情绪易脆弱、易伤感、易于敏感、激动等,如有子女、婆媳、经济、生活、配偶死亡和其他意外事故等生活事件,最易表现出焦虑、消极、抑郁、哭泣、紧张、惊恐等情感、甚至可有妄想、自伤等行为。有的可患更年期综合征、忧郁症偏执症和心身疾病等。这些表现都需要在不同的症状要早期进行精神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早期心理咨询、早期心理医疗等。

老年期的精神卫生

老龄期躯体的生理衰老、内分泌系统机能衰退,随着心理活动也逐步减弱或改变,如遇某些生活事件时,如家庭成员分居,经济困难、配偶疾病或死亡和子女诸问题等,常感孤独、寂寞、悲观、失望、消极、或表现为沉默、少动、怪僻、空想等。智力也可逐渐下降,近事遗忘、思考贫乏等。容易产生老年精神障碍。如老年性偏执症,老年期忧郁症,脑动脉硬化症精神障碍和阿尔采末病。现在欧美、日本和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高龄社会化。因此,老年期精神卫生是当前重大问题之一。因而精神卫生保健措施需要加强。要从预防着手,减少发病率,也要增设老年精神卫生机构。

家庭的精神卫生

家庭的精神卫生是精神健康最基本的群体的精神卫生。家庭中父母、子女、同胞、夫妻等相处较为复杂。常因思想矛盾、经济问题、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家庭问题引起感情不睦,对心理活动、精神健康有着不良影响。甚至产生精神疾病的危险。往往可诱发心身疾病、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因而家庭的精神卫生工作越来越重要。因为家庭是群体的精神卫生最重要的一环,增强个体和家庭精神健康,最为重要。

学校的精神卫生

学校的精神卫生包括教育者的精神卫生。因而学术精神卫生不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而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和教师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如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精神文明、生活作风等表率作用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有的学校对学生偏重智的教育,重视升学率,放松德的教导,忽视纪律管教,往往引起心理活动障碍。有的同学放任自流,纪律松懈、道德败坏,混放社会中滋长不良思想恶习,甚至触法等。且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协调,也可导致心理活动异常。因此,学校和教师以及家庭除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文明礼貌、更需要率先加强精神卫生的教育。

工矿企业的精神卫生

目的是为了增进工人精神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劳动力、防止心理活动障碍。在场矿中可有空气污染、嘈杂声音、环境卫生不良等公害和机械操作、仪表、信号、高温等对工人群众的心身健康常有影响。另一方面,人际关系,进级升职、工资调整、工种转换、频繁调动、集体生活、干扰和违犯场矿规则等,也可引起心理活动障碍。这些可能有的旷工、缺勤等现象。甚至饮酒、斗殴、伤害等行为。有的可患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其他精神病。因此,工矿企业的工人群体也要进行精神教育。如精神医学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同是时要劳逸结合,保证安全,减少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照顾生活。
精神疾病治疗基本上可以分为躯体治疗和精神治疗,躯体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而精神治疗则包括心理治疗(个体、集体、家庭),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以及催眠治疗。许多精神障碍都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联合使用。事实上,很多研究均证实,对于重型精神病,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联合应用,比单一治疗的效果要好得多。

药物治疗

近40年来,有大量精神药物问世,这些药物疗效肯定,已广泛被精神科和其他科医生接受。精神药物常是根据其所治疗精神疾病的性质进行分类的。例如,抗抑郁药,包括丙咪嗪、氟西汀、丁螺环酮等,常用来治疗抑郁症;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氨砜噻吨,可以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新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和利培酮,对那些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能奏效;抗焦虑药,如氯硝西泮和安定可以治疗惊恐障碍恐怖症;心境稳定剂,如锂盐,卡马西平治疗躁狂抑郁性疾病有效。

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是用电极贴紧头部,使病人颅部接受短暂电休克而造成抽搐发作。这种治疗对严重抑郁症有非常好的效果。和普通人群理解的相反,电抽搐治疗是安全的,很少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现代改良电抽搐治疗使用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更很少对病人造成危险。

心理治疗

近年来,心理治疗领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心理治疗是治疗家运用心理技术并与患者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的过程。在精神卫生服务领域,不仅精神科医生,还有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以及很多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均参与了心理治疗的实践,但只有精神科医生可以开出处方和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虽然个体心理治疗在实践中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其中大多数都可归属下列四种治疗之一,即动力学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行为治疗。动力学心理治疗来源于精神分析,其目标是帮助病人理解无意识冲突,领悟陷入人际困境和出现症状的心理学机制。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纠正病人的思维和认知方面障碍。人际关系治疗强调人际关系的改变对病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过程。行为治疗的重点是帮助病人摆脱对周围事件产生不良的条件化反射。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心理治疗家可以根据病人的需要,联合应用多种心理治疗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抑郁症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我们病了?还是世界病了?
精神分裂症没那么可怕
40%~92%失眠由精神疾病引发!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
如何护理经期精神病人
世界精神卫生日: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沉到基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