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情绪已经找到了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已经慢慢的成为了普遍性的一个疾病,它不再仅仅局限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了,此类疾病的涵盖范围也慢慢趋于小龄化。孩子们也正在成为此类疾病的受害者。

【典型案例】

    患者马某,女性,14岁8月,因“少语少动与兴奋话多交替发作近2年,再发少语2周”在家人陪同下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诊。

    病历介绍:1、患者青少年女性,间歇性病程;2、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缘于2013年4月份就读小学六年级期间无明显诱因影响下发病,初起表现睡眠差,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睡后梦多、易醒,时有早醒,凌晨2~3点醒后无法再次入睡,曾求治于当地私人诊所及镇龙镇精神病院,具体诊疗方案无法提供,未服用任何药物,1周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期间能正常完成学习任务,生活同常。2014年5月27日患者病情出现反复,表现少语少动,终日待在家中、垂头丧气,不愿主动帮家人分担家务,不愿外出上学,且夜间睡眠差,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睡后梦多、易醒,时有早醒,凌晨2~3点醒后无法入睡;遂于2014年5月29日至2014年6月19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就诊,诊断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2014年6月23日患者规律服药期间逐渐变得兴奋话多,见到熟人主动打招呼,主动寻找话题聊天,且四处挥霍,主动请同学吃零食,伴有情绪易激惹,稍不顺其意则发脾气,时有冲动行为;遂于2014年6月26日至2014年8月7日再次入住我院,诊断为“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给予药物治疗,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患者出院后长期随诊于我院门诊,规律服药期间病情控制平稳、能完成学习任务;2015年1月11日至我院门诊取药后拒绝服用,近2周以来病情出现反复,再次变得少语少动,整天待在家中、不愿上学,时常唉声叹气,日常家务不愿料理,且情绪易激惹,稍不顺其意则发脾气大吼大叫。今患者家属觉得其病情有反复,遂再次带其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双相障碍”收住入科。患者此次发病以来睡眠、进食量可,大小便未见异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3、体格检查:未见异常。4、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被动,服饰整齐,年貌相称,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检查不合作,注意力不集中,周围稍有动静则东张西望,问话不答,内心体验不愿暴露,检查欠合作,低垂着头,情绪稍显低落,对治疗、护理被动合作,意志活动减退,对自身情况无认识及批判能力,自知力缺乏。

【专家分析】

    心理行为科王德民主任在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后,表示:小孩子现在存在着明显的情绪低落,个人对于周围的事物的兴趣下降,与人的沟通也慢慢的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周围稍有动静则东张西望,问话不答,内心体验不愿暴露,检查欠合作,低垂着头,对治疗、护理被动合作,意志活动减退,对自身情况无认识及批判能力,自知力缺乏。结合病史,故可诊断为: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给予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结合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协助其恢复社会和认知功能。

【专家意见】

    心理行为科王主任介绍到:现如今,小孩子患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加,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有的是因为和周围老师、朋友接触的原因。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异常表现,没能及时地发现,从而导致小孩的病情日益加重,严重的影响到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故家长平常要多给孩子关注,多和孩子沟通,做一个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不要总是责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和环境,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但是一旦出现了异常情况,早日带孩子就医,如需要服药,家长还需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因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药物的使用,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要和医生做好沟通,不要擅自的更改药物的剂量以及擅自停止药物的使用,避免疾病的反复,从而导致疾病的加重,给孩子以及家庭带来更大的伤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是“眩晕”?小心身体正在向你发送信号!
癔症患者康复出院,家属送锦旗点赞医护专业治疗和精心护理
老年痴呆的十大信号 早查早治有助延缓病情
我讲一点关于抑郁症的事吧
多病共存,小技巧助您有尊严地活
妇科就诊前需注意啥-搜狐母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