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与《风·雅·颂》


 

 

现在的情形,什么都不想讲了。只是脸上长有一张嘴,总不能只吃饭,不讲话。读了一辈子书,也终归不能什么都不做。所以,我决定开始讲讲传统文化,或者说讲讲所谓国学。

我在前面讲过《孔子与春秋》、《文明的冲突与包容》等,比较宏观。从现在开始,我打算讲讲具体的国学经典著作。从《诗经》开始讲起,看能否在有生之年把国学(主要是儒学)经典通讲一遍。

今天先谈《诗经》与《风··颂》。就算是讲诗经的序曲吧,后面我将逐一讲解诗经的具体篇章。《风》、》、《颂》共305篇,分305次讲解,耗时会很长,预计要讲几年时间。时间长也挺好,我可以边学习研究边讲解,不至于讲得太疏浅。

1 “诗经”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诗经》的“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看目前学界对“诗”的解释,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学者们多数说,“诗”就是一个“言”字旁边加一个“寺”字,本义就是在祭祀神灵或先王时,歌舞颂唱所使用的赞语和颂词。其理由是“寺”就是寺庙,寺庙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地方,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只要我们细究一下汉字的发展史,就能够发现,在诗经的时代,“诗”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

“寺”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没有出现,只在金文和篆文中有。上面是一个“止”,下面是一只手加一点,意思是停下来,守护和控制城邑(有些金文中的“寺”字就加了表示城邑的符号,见下图)。

我们知道,在商周时期,“寺”的本义是指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那时,官员一般都有自己的方国或封国,在都城只是暂住。秦代前后,也一直是称都城里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到了汉代,“寺”开始成为政府机构或官员的官署,比如太常寺、大理寺、御史大夫寺等。也是在汉代,由于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开始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也称为“寺”。此后,“寺”既指行政机构,也指寺院,比如大理寺就一直沿用,佛教的道场被称为“寺”也流行开来。

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地方称为“庙”而非“寺”。“庙”这个字,本义是指清晨太阳升起,这代表上天开始执掌大地万物,所以第一件事是要在大厅里祭祀上天或祖先。今天的人把“庙”和“寺”混为一谈,其实是不对的。“寺”是佛教道场,是供佛的地方,“庙”才是祭祀神灵或祖先之地。

在诗经的时代,并没有出现祭祀或供佛的“寺”,说“诗”与寺庙有关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诗经那个时代,“寺”专指行政机构或行政场所,与祭祀根本没什么关系。从“寺”这个本义出发来理解“诗”,“诗”就不应该是祭祀时的颂词,而应该是与王室、朝廷行为有关的颂词才对。从《诗经》的内容看,主要的篇幅是记述和描写西周时期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与生活形态的,描写西周时期15个诸侯国老百姓生活状况的《风》占最大篇幅,有160篇,主要关系贵族的《雅》有105篇,主要关系王室的《颂》只有40篇。读《诗经》,我们能够读出的,主要还是关于西周时期世俗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并不是关乎其宗教和祭祀活动。

当然,从《诗经》的《风··颂》三个部分的内容看,确实有许多内容是关于祭祀的颂词,比如《雅》和《颂》,就主要是祭祀的颂词。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还得从“诗”这个字的本义上去寻找根源。“诗”由“言”旁加一个“寺”字,这其实是秦统一文字之后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诗”字并不统一,许多“诗”字还真就是专指祭祀活动的。比如如下这些写法就体现了祭祀的鲜明特色。

  

可见,《诗经》之诗,或许既与行政事务有关,也与祭祀活动有关。只不过,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地以“言”加“寺”的方式去简单理解而已。

《诗经》本为《诗》,没有经字,叫《诗经》是汉代为迎合所谓《五经》之说而改称的。

《诗经》的经字,本义是指织机上的纵线,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有。“经”字后来引申为“经典”、“依据”、“规则”的意义,这就是《诗经》之“经”的含义。

2 什么是“风”

风这个字好理解,就是指描述风土人情的民歌。从“风”字的本义出发,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风是太阳升起引起气流变化的产物,其本质特征是自然、不确定和自由。用“风”这个字来描述民间的社会生态,多少有强调自然和自由的意味。

《诗经》中收录的15国国风,主要包括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四篇,豳(bīn)风7篇。

很有意思的是,这15国基本上都是周王朝的姬姓宗室国,甚至包括“汉阳诸姬”中的小国唐国,也包括在西周时期还根本不是诸侯国的秦国,却不包括当时最强大的楚国。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讲《孔子与春秋》时讲过,楚国在楚庄王以前,虽然强大,但属于野蛮的“蛮夷”,是不被中原文明所认同的。楚国的文化与中原文明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当时的中原人看来,楚国人“不知雅言”,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文明和文化了,不收录其民谣也就理所当然。

160篇《风》也没有收录代表商代文明的“宋风”,作为宋人后裔的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一个迷,或许是因为真正的《诗经》已经失传,许多篇章已经失轶的缘故吧。

我们读《风》160篇,就基本上能够对西周时期这15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态有个大概的了解。

3 什么是“雅”

自汉以来,学者对“雅”的解释都是“正”的意思。可是,“雅”本身是没有“正”的意思的。“雅”的本义是看到有漂亮羽毛的鸟而发出惊叹,引申出“漂亮”、“优美”、“风度”等含义是可以理解的,怎么会同“正”字扯是关系呢?

其实,在早期的《读经》版本中,《雅》通常写的是《疋》,这两个字尽管读音相同,但意思却不同。“疋”的甲骨文本义是足,而甲骨文“足”字与“正”字本是同一个字,其本义是出征得胜归来。由于“疋”与“足”太相似(见下图),在知识分子不多的时代,很容易误将“疋”、“足”、“正”混淆,使得“足”变成了专指脚的“疋”,而“疋”则变成了与“正”同义的“足”。

甲骨文的“正”与“足”都是出军讨伐,得胜归来的意思。可见汉字“正”所具有的“正确”、“正义”之类的意思,最早是与讨伐和取胜有关的。

在很长时间内,“疋”与“雅”通用,可见“疋”的“正”义也包含有漂亮、优美、风度等含义。久而久之,这“疋”与“雅”就都有了“正”的含义了。

今天我们在给朋友赠送自己的著作时,通常会写上请某某“雅正”的字样,这里用的“雅正”二字,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正”,即指正或斧正。

《诗经》中的《雅》主要是关于周王朝京畿的事件,分“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主要关系周王朝普通士兵的征战与劳役,时间大约在西周晚期。大雅31篇,主要是周王室贵族的作品,关涉其政治言论和祭祀,时间大约在西周早期的文王、武文时代,描述早期的辉煌盛世。

4 什么是“颂”

“颂”这个字,在金文中是左边是“公”,表示分配吃的东西(甲骨文中八不是数字,而是切分的意思,下面的“口”指吃的东西)。右边是“页”,表示人头。合起来的本义应该是指按人头公平地分配。

按人头公平地分配食物为什么就是“颂”?可见古人对公平的诉求还是很看重的。王或诸侯贵族,公平、公正才会被“颂”。可见“颂”这个字本与神灵或祭祀没有关系,只与执政的美德有关系。只不过在祭祀时要歌颂先王或先祖的美德,所以就与祭祀有关系了。

《说文解字》及后世学者都将“颂”解释为舞姿、舞貌,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如果与舞蹈有关,完全可以使用与“舞”有关的字来造字,不至于用表示分配的“公”和表示人头的“页”来造这个颂字,这是讲不通的。

《诗经》中关于颂的篇幅不多,只有40篇,主要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其中《周颂》诞生于西周早期,《鲁颂》和《商颂》则诞生于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

5 《诗经》与孔子的价值诉求

孔子整理《诗经》是有价值倾向和取舍的,这从《诗经》的内容上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在篇幅上,孔子更多地收录了反映各诸侯国普通百姓生活及社会生态的《风》,收录内容最多,共160篇,占了《诗经》内容的一多半。其次是收录了关于周王室京畿的《雅》105篇,占三分之一。再次是收录关于周王室的《周颂》31篇,同时还收录了东周早期流行的《鲁颂》4篇和《商颂》5篇,篇幅只有40篇。这多少体现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即所谓“民贵君轻”的思想。

在内容编排上,先《风》后《雅》,最后是《颂》,分别关乎百姓、贵族与战士、王室与诸侯,而且所使用的“风”、“雅”、“颂”分别代表“自由”、“正确”或“正义”、“公平公正的美德”这样的意思,可见孔子弘扬的礼制思想的精髓。这个礼制思想的精髓就是,对人民要强调“自然”和“自由”,对贵族士大夫和士兵要强调“正”,对王室和诸侯要强调“美德”。

在收录的时间上,《风》主要是西周早期的“风”,《雅》则既有西周早期的“大雅”,也有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的“小雅”,《颂》也是既有西周早期的《周颂》,也有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的《鲁颂》和《商颂》。这说明孔子看重的东西有三:一是西周早期的王室美德思想,二是西周早期、东周早期的诸侯和商代早期商王室的美德思想,三是西周早期的民风及其所思所想。

有意思的是,在西周晚期和东周早期,社会上出现了《商颂》,而孔子居然也收录了商颂。这既反映了自西周向东周过度时期,人们对当时动荡和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不满,开始怀念和歌颂商代,也说明孔子在弘扬礼乐文明时,并不排斥商代文明。我在讲《孔子与春秋》时说过,孔子弘扬的礼乐文明是商周礼乐文明,是有传承的一种礼乐文明,由此可见一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里的华夏酒文化
探析'诗经'中的周代祭祀制度及其变迁
毛天哲:“毛国”破灭与周典籍入楚
田厚嘉 | 释“未央”
斋字
“诗词名家讲”之《诗经译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