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17
userphoto

2022.05.19 江西

关注

一、火邪火性燔灼是什么?

火性燔灼:燔即燃烧;灼,即烧烫。燔灼,是指火热邪气具有焚烧而熏灼的特性。 故火邪致病,机体以阳气过盛为其主要病理机制。

临床上表现出高热、恶热、脉洪数等热盛之征。总之,火热为病,热象显著,以 发热、脉数为其特征。

二、火性炎上是什么?

火性炎上:火为阳邪,其性升腾向上。故火邪致病具有明显的炎上特性,其病多表 现于上部。

如心火上炎,则见舌尖红赤疼痛,口舌糜烂、生疮;肝火上炎,则见头痛如裂、目 赤肿痛;胃火炽盛,可见齿龈肿痛、齿衄等。

三、火邪为什么伤津耗气?

伤津耗气:火热之邪,蒸腾于内,最易迫津外泄,消烁津液,使人体阴津耗伤。

四、火邪生风动血是什么?

4生风动血:火邪易于引起肝风内动和血液妄行。

 生风:火热之邪侵袭人体,往往燔灼肝经,劫耗津血,使筋脉失于濡养,而致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风火相煽,症状急迫,临床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 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等。

动血: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火热之邪,灼伤脉络,并使血行加速,迫血妄行, 易于引起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以及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 漏等。

火邪易致肿疡。

五、火邪为什么会扰心神?

易扰心神:火与心气相应,心主血脉而藏神。故火之邪伤于人体,最易扰乱 神明,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甚至神昏谵语等等症。

321

六、什么是疠气?

疠气的概念: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又名戾气、疫疠之气、毒气、乖戾 之气等。

七、疠气通过什么传播? 

 疠气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染。 

 八、疠气与六淫有什么不同?

疠气与六淫不同,不是由气候变化所形成的致病因素,而是一种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 观察到的微小的物质(病原微生物),即“毒”邪。疠气经过口鼻等途径,由外入内,故 属于外感病因。由疠气而致的具有剧烈流行性传染性的一类疾病,称之为疫、疫疠、瘟疫 (或温疫)等。温病与瘟疫不同,温病为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温病无传染性和流行 性。 

 九、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是什么?

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疫疠之气,其性急速、燔灼,且热 毒炽盛。故其致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变化多端、传变快的特点,且易 伤津、扰神、动血、生风。常挟有湿毒、毒雾、瘴气等秽浊之气,故其致病作用更为剧烈 险恶,死亡率也高。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疫疠之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可通过口鼻等多种途径 在人群中传播。疫疠之气致病可散在地发生,也可以大面积流行。

3.特适性与偏中性:特 适性指疠气致病的病位与病种的特异性。疠气作用何腑何脏,发为何病,具有特异性定位 的特点。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选择性,从而在不同部位上产生相应的病证。“一 气致一病”。或传人,或传动物。或人畜共患。

322

《病因》第九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今日【课程总结】 

【《病因》第九节:七情内伤1--伤及脏腑气血以及神经?】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心主喜,过喜则伤心。

肝主怒,过怒则伤肝。

脾主思,过思则伤脾。

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

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病因》第九节:课后思考题  

一、过惊过恐会伤那个脏器?

肾。

二、过喜会伤那个脏器?

心。

三、五志分别是?  

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四、七情是指什么?  

喜、怒、忧、思、悲、恐、惊。    323  

五、七情与脏腑的关系是什么?

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 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病因》第九节:知识点梳理  

一、七情内伤的概念是什么?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 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 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 为五志。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 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 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 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二、七情与脏腑的关系是什么?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 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 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三、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是什么?

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 用。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脏腑气血的变化, 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 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 气血关系密切。  

324

  四、七情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在 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

2.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 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 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3.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 七情。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气出入有序, 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而无病。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 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

4.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眩晕患者, 因阴虚阳亢,肝阳偏亢,若遇恼怒,可使肝阳暴张,气血并走于上,出现眩晕欲仆,甚则 突然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为中风。

《病因》第十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病因》第十节:七情内伤2--“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 气下,惊则气乱”你知多少?】

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

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

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 

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病因》第十节:课后思考题   

 325

一、气上什么意思?

气上,气机上逆之意  

二、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怒则气?,

上  

三、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喜则气?

缓  

四、过于恐怖,则什么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痿等症?

肾气不固  

五、气结,是什么郁结之意?

脾气  

六、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什么脏腑的病变?

七、暴怒会导致什么?

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 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飧泄又名水 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  

八、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会导致什么?    

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   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

《病因》第十节:知识点梳理  

326  

一、内伤病因七情损伤是什么?

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 表现也不尽相同。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内伤怒气上是为什么?

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 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肝气上逆, 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 飧泄。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  

三、内伤喜则气缓是为什么?

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喜为心之志。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 面。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  

四、内伤悲则气消是为什么?

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悲忧为肺之志。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 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 减,意志消沉。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

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悲哀过度,还可使心气内 伤,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悲忧伤脾则三焦气机滞塞,运化无权,可现脘腹胀满、四肢 痿弱等。  

五、内伤思则气结是为什么?

思则气结:气结,脾气郁结之意。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思虑 太过,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 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

327  

六、内伤恐则气下是为什么?

恐则气下:气下,精气下陷之意。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 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 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痿等症。恐惧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 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 

 七、内伤惊则气乱是为什么?

惊则气乱:气乱是指心气紊乱。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 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惊能动心,亦可损伤肝胆,使心胆乱,而致 神志昏乱,或影响胎儿,造成先天性癫痫。

总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 作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机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故 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机失 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的。  

《病因》第十一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今日【课程总结】 

【《病因》第十一节:饮食失宜,劳逸失度--你不了解的“病从口入”?】 过饥:明显低于本人的适度的饮食量,称为过饥。 过饱:明显超过本人的适度的饮食量,称为过饱。 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食类偏嗜、偏嗜饮酒。 过劳:劳力过度,伤气;劳神过度,伤心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  

328  

不当的生活习惯,也会将疾病从口引入。还有什么致病原因呢?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病因》第十一节:课后思考题  

一、饮食不节中明显低于本人的适度的饮食量,称为什么?

过饥  

二、摄食不足,化源缺乏,终致什么?

气血衰少  

三、婴幼儿食滞日久会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等症,称之为什么?

疳积  

四、饮食过多,则生积聚;渴饮过多,则聚湿生什么?

痰  

五、脚气病、夜盲症、瘿瘤等都是什么的结果?

五味偏嗜

六、过饱是指什么?  

明显超过本人的适度的饮食量,称为过饱。  

七、饮食不洁会导致什么?

进食不洁,会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寄生虫病,如 蛔虫、蛲虫、寸白虫等,临床表现为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若蛔虫窜进胆道, 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吐蛔,四肢厥冷的蛔厥证。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 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329 

《病因》第十一节:知识点梳理

一、饮食不节有哪些?

过饥:明显低于本人的适度的饮食量,称为过饥;摄食不足,化源缺乏,终致气血衰少。 气血不足,则形体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易于继发其他病症。

过饱:明显超过本人的适度的饮食量,称为过饱。暴饮暴食,过饱,超过脾胃的消化、 吸收功能,可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故 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

饥饱失常,在小儿尤为多见,因其脾胃较成人为弱,食滞日久,可以郁而化热;伤于 生冷寒凉,又可以聚湿、生痰。婴幼儿食滞日久还可以出现手足心热、心烦易哭、脘腹胀 满、面黄饥瘦等症,称之为“疳积”。成人如果久食过量,还常阻滞肠胃经脉的气血运行, 发生下利、便血,痔疮等。过食肥甘厚味,易于化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等。

总之,不宜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宜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生积 聚;渴饮过多,则聚湿生痰。

二、饮食不洁有哪些?

进食不洁,会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腹痛、吐泻、痢疾等;或引起寄生虫病, 如蛔虫、蛲虫、寸白虫等,临床表现为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等症。若蛔虫窜进胆道, 还可出现上腹部剧痛、时发时止,吐蛔,四肢厥冷的蛔厥证。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 可致食物中毒,常出现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

饮食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食类偏嗜、偏嗜饮酒。

 嗜好太过,可致营养不全,缺乏某些必要的营养,而殃及脏腑为病。例如,脚气病、夜盲症、瘿瘤等都是五味偏嗜的结果。所以,饮食五味应当适宜,平时饮食不要偏嗜,病 时应注意饮食宜忌,食与病变相宜,能辅助治疗,促进疾病好转,反之,疾病就会加重。 只有“谨和五味”才能“长有天命”。

三、劳逸失度有哪些?

(一)过劳:劳力过度,伤气;劳神过度,伤心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肾气。 330

(二)过逸:包括体力过逸和脑力过逸。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筋骨柔脆,脾胃呆滞, 体弱神倦,或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等,还可继发其他疾病。  

《病因》第十二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今日【课程总结】 

【《病因》第十二节:病理性病因--“痰饮”,小心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

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

 有形的痰饮: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而言。 

痰邪:阻碍经脉气血运行、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神明、症状复杂,变幻多端。

 痰饮滞留体内而不去,又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病因》第十二节:课后思考题

一、痰饮都有什么之分?  

 痰饮有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

二、有形的痰饮是什么?

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而言    

331  

三、痰饮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阻碍经脉气血运行、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神明、症状复杂, 变幻多端。

四、广义的痰饮是什么?

广义的痰饮泛指由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不 易被人察觉和理解,又称之为内痰

五、无形的痰饮是什么?

无形的痰饮是指由痰饮引起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看不到实 质性的痰饮,因无形可征,故称无形之痰饮。

六、怪病多由什么作祟?

痰  

七、痰饮随什么流行,机体内外无所不至?

《病因》第十二节:知识点梳理

一、病理性病因是什么?

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由原始致病因素所 引起的后果,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成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饮、 瘀血、结石都是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它们滞留体内而不去,又可成为新的致 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新的病理变化,因其常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故又 称“继发性病因”。

二、痰饮都有什么之分?  

 痰饮有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 

 332

三、有形的痰饮是什么?

有形的痰饮: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 而言。如咳咯而出的痰液,呕泄而出之水饮痰浊等。

四、无形的痰饮是什么?

无形的痰饮:无形的痰饮是指由痰饮引起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只见其症,不见其形, 看不到实质性的痰饮,因无形可征,故称无形之痰饮。其作用于人体,可表现出头晕目眩、 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神昏谵狂等,多以苔腻、脉滑为重要临床特征。

五、狭义的痰饮是什么?

狭义的痰饮:狭义的痰饮是指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咳吐而出,或呕恶而 出,易于被人们察觉和理解,又称之为外痰。

六、广义的痰饮是什么?

广义的痰饮:广义的痰饮泛指由水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 症状,不易被人察觉和理解,又称之为内痰。  

七、痰饮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1.阻碍经脉气血运行:痰饮随气流行,机体内外无所不至。若痰饮流注经络,易使经 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若结聚于局部,则 形成瘰疠、痰核,或形成阴疽、流注等。“瘰疠”是指发生于颈部、下颌部的淋巴结结核。 小者为瘰,大者为疠,以其形状累累如珠故名。

2.阻滞气机升降出入:痰饮为水湿所聚,停滞于中,易于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 失常。例如,肺以清肃下降为顺,痰饮停肺,使肺失宣肃,可出现胸闷、咳嗽、喘促等。 胃气宜降则和,痰饮停留于胃,使胃失和降,则出现恶心呕吐等。

3.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其一旦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 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如寒饮阻肺,可致 宣降失常,水道不通;痰湿困脾,可致水湿不运;饮停于下,影响肾阳的功能,可致蒸化333无力。从而影响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使水液进一步停聚于体内,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更 为严重。

4.易于蒙蔽神明:痰浊上扰,蒙蔽清阳,则会出现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痰迷心窍, 或痰火扰心、心神被蒙,则可导致胸闷心悸、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痈等疾病。

5.症状复杂,变幻多端:从发病部位言,饮多见于胸腹四肢,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 痰之为病,则全身各处均可出现,无处不到,与五脏之病均有关系,其临床表现也十分复 杂。  

《病因》第十三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病因》第十三节:病理性病因--“瘀血”,疾病久治不愈考虑有瘀血的存在”?】

 瘀乃血液停积,不能活动之意。

 情绪和生活失宜:情志内伤,亦可导致血瘀,多因气郁而致血瘀。

 因瘀致病的叫“血瘀”,因病致瘀的叫“瘀血” 

“初病在经,久病人络”,“初病在气,久病人血”,“气滞必血瘀”从而瘀滞得病。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病因》第十三节:课后思考题  

一、什么是瘀血最常见的。最敏感的指征。?舌质紫暗  

二、瘀血的致病特点: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什么的特征?昼轻夜重    

334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病程较?

长  

四、一般认为,因瘀致病的叫什么?

血瘀

五、因病致瘀的叫什么?

瘀血  

六、瘀血的形成,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

二是 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瘀血。

七、瘀血的致病特点?

疼痛、肿块、出血、紫绀、舌质紫暗、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此外,面色黧黑、肌肤甲 错、皮肤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也较为多见。  

八、临床上如何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

(1)凡有瘀血特征者;

(2)发病有外伤、出血、月经胎产史者:

(3)瘀血征象虽不 太明显,但屡治无效,或无瘀血证之前久治不愈者;

(4)根据“初病在经,久病人络”, “初病在气,久病人血”,“气滞必血瘀”等理论,疾病久治不愈虽无明显的瘀血也可考 虑有瘀血的存在。

《病因》第十三节:知识点梳理

一、瘀血的概念?

瘀乃血液停积,不能活动之意。所谓瘀血,是指因血行失度,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 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存在 于体内。故瘀血又是一种继发性的致病因素。瘀血证则是由瘀血而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 

 335

临床上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一般认为,因瘀致病的叫“血瘀”,因病致瘀的叫“瘀 血”;先瘀后病者为病因,先病后瘀者为病理。这种区别似无重要的意义,故统称“瘀血”。

二、瘀血形成的原因。

1.外伤:各种外伤,诸如跌打损伤、负重过度等,或外伤肌肤,或内伤脏腑,使血离 经脉,停留体内,不能及时消散或排出体外,或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形成瘀血。

2.出血:或因出血之后,离经之血未能排出体外而为瘀,所谓“离经之血为瘀血”。 或因出血之后,专事止涩,过用寒凉,使离经之血凝,未离经之血郁滞不畅而形成瘀血。

3.气虚:载气者为血,运血者为气。气行血行,气虚运血无力,血行迟滞致瘀。或气 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而为瘀,此为因虚致瘀。

4.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血亦滞,气滞必致血瘀。

5.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感受外寒,或阴寒内盛,使血液凝涩,运行不畅, 则成瘀血。

6.血热:热入营血,血热互结,或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血溢于脏腑 组织之间,亦可导致瘀血。可见,寒热伤及血脉均可致瘀。

7.情绪和生活失宜:情志内伤,亦可导致血瘀,多因气郁而致血瘀。此外,饮食起居 失宜也可导致血瘀而变生百病。综上所述,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 因素,导致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瘀血;

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等外伤因素,直接形成 瘀血。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一般多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昼轻夜重的特征,病程较长。

2.肿块:肿 块固定不移,在体表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症积,较硬或有压痛。

3.出血:血色紫暗或 夹有瘀块。

4.紫绀:面部、口唇、爪甲青紫。

5.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是瘀血最常 见的、最敏感的指征 

6.脉细涩沉弦或结代。此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癜、精神 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也较为多见。

336 

 四、临床上如何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临床上判断是否有瘀血存在,除掌握上述瘀血特征外,可从以下几点分析之: 

(1)凡有瘀血特征者;

(2)发病有外伤、出血、月经胎产史者;

(3)瘀血征象虽不太明显,但屡治无效,或无瘀血证之前久治不愈者;

(4)根据“初病在经,久病人络”, “初病在气,久病人血”,“气滞必血瘀”等理论,疾病久治不愈虽无明显的瘀血也可考 虑有瘀血的存在。  

《病因》第十四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今日【课程总结】

【《病因》第十四节:病理性病因--为什么会有结石?】

 结石停聚,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壅塞不通,而发生疼痛。 多发于胆、胃、肝、肾、膀胱等脏腑。

 结石的概念:是指停滞于脏腑管腔的坚硬如石的物质,是一种砂石样的病理产物。

 结石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停滞体内,又可成为继发的致病因素,引起一些疾病。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病因》第十四节:课后思考题 

 一、结石是指停滞于脏腑管腔的什么的物质?

坚硬如石 

 二、结石是一种什么的病理产物。?

砂石样   

 337 

 三、若空腹多吃柿子,影响胃的受纳通降,可形成什么?

胃柿石

四、结石的基本特征是?

结石停聚,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壅塞不通,而发生疼痛, 为其基本特征 

 五、结石多发于哪些脏腑?   

 多发于胆、胃、肝、肾、膀胱等脏腑。

六、结石的概念是什么?

结石的概念:是指停滞于脏腑管腔的坚硬如石的物质,是一种砂石样的病理产物。

《病因》第十四节:知识点梳理

一、结石的概念是什么?

结石的概念:是指停滞于脏腑管腔的坚硬如石的物质,是一种砂石样的病理产物。其 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停滞体内,又可成为继发的致病因素,引起一些疾病。

二、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结石的形成:结石的成因较为复杂,机制亦不甚清楚。下列一些因素可能起着较重要 的作用。

1.饮食不当:偏嗜肥甘厚味,影响脾胃运化,蕴生湿热,内结于胆,久则可形成胆结 石;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日久可形成肾结石或膀胱结石。若空腹多吃柿子,影响胃的 受纳通降,又可形成胃柿石。此外,某些地域的饮水中含有过量或异常的矿物及杂质等, 也可能是促使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2.情志内伤:情欲不遂,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气不达,胆汁郁结,排泄受阻,日 久可煎熬而成结石。

  338

3.服药不当:长期过量服用某些药物,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潴留残存体内,诱 使结石形成。

4.其他因素:外感六淫、过度安逸等,也可导致气机不利,湿热内生,形成结石。此 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和生活习惯有关。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结石停聚,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损伤脏腑,使脏腑气机壅塞不通,而发生疼痛, 为其基本特征。 

1.多发于胆、胃、肝、肾、膀胱等脏腑:肝气疏泄,关系着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肾的气化,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故肝肾功能失调易生成结石。且肝合胆,肾合膀胱,而胃、 胆、膀胱等均为空腔性器官,结石易于停留,故结石为病,多为肝、胆结石,肾、膀胱结 石和胃结石。也可发生于眼(角膜结石、前房结石)、鼻(鼻石)、耳(耳石)等部位。

2.病程较长,轻重不一:结石多半为湿热内蕴,日久煎熬而成,故大多数结石的形成 过程缓慢而漫长。结石的大小不等,停留部位不一,其临床表现各异。一般来说,结石小, 病情较轻,有的甚至无任何症状;结石过大,则病情较重,症状明显,发作频繁。

3.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实邪,停留体内,势必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 运行。可见局部胀闷酸痛等,程度不一,时轻时重。甚则结石损伤脉络而出血。

4.疼痛:结石引起的疼痛,以阵发性为多,亦呈持续性,或为隐痛、胀痛,甚或绞痛。 疼痛部位常固定不移,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有所变化。结石性疼痛具有间歇性特点,发作 时剧痛难忍,而缓解时一如常人。

四、其他病因外伤:外力损伤,烧烫伤,冻伤,虫兽所伤。诸虫:蛔虫、蛲虫、绦虫、钩虫、血吸虫。 药邪:药邪的形成和致病特点。医过:医过的形成和致病特点。先天因素:胎弱,胎毒。

339

《发病》第一节课程重点

课程主要内容总结:

今日【课程总结】

【《发病》第一节:人为什么会得病?】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抵御外邪;祛除病邪;修复调节;维持脏腑经络机能的协调。

 邪气的概念: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为邪。

 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决定发病与否,决定证候类型。更多内容大家点击视频学习!

《发病》第一节:课后思考题  

一、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什么过程?

矛盾运动 

 二、中国传染病学中甲类传染病是鼠疫和什么?

霍乱 

 三、邪正相博的胜负,决定什么,决定什么?

发病与否,证候类型

四、邪气是发病的什么?

重要条件  


                           3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基-病因(疠气,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病因)
第六章 病因(试题与答案)
结石: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之三
中医基础理论——病理产物病因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5
民间中医“竹梯”(31)病因学说(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