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11】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终于来到大英博物馆了,导游依旧只简单地说了几句,只记得说镇馆之宝是那块埃及的罗塞达碑石。

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起源是以一个平民汉斯·斯隆的收藏品打底设立的。说是平民是因为不是贵族,但巨有钱。汉斯·斯隆1660年出生于北爱尔兰,父亲是苏格兰人。他是个太医(皇家御医)。牛顿去世后,他继任了皇家学士院院长。家里有堆积如山的收藏品,后来买下了伦敦郊外切尔西的宏伟庄园,藏品都搬到宽大的豪宅里。

1748年,皇太子(后来的乔治三世)夫妻驾临切尔西的豪宅参观斯隆的收藏品。看完后,皇太子亲切地说:说:“在英国能够看到这么珍贵的收藏品,真是令人高兴至极。这是国家级的资产,如果能永永远远成为国家文化遗产,对你来说也是更大的荣耀吧。”面对如此浩荡的皇恩,老斯隆立马写下遗嘱:给我两个女儿一人一万英镑,藏品都归大英帝国。

1753年,国王乔治二世批准了议会的议案:给汉斯·斯隆的女儿二万英镑,成立大英博物馆,展览斯隆的藏品。

经过再三的衡量,国家花一万英镑买下了蒙塔古公爵的豪宅建立博物馆。

蒙塔古豪宅有相当大的庭院和四层楼,以《日记》闻名的塞缪尔·佩皮斯写道:“全英国都没有这么棒的建筑。”

1757年,大英博物馆开馆,首任馆长格德温·奈特和斯隆一样,都是有名的大夫。大英博物馆从一开馆,就不收费。

大巴停在博物馆的后门,进去以后就是东方馆。东方馆包括中国和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导游只给指了一下墙上的各个展馆的标牌,就自由活动,让团友自己去找。在埃及、巴黎和彼得堡参观博物馆时,导游都会先带着看一些认为重要的展品,讲一下展品的历史和意义,总得意思一下吧。这回是大撒把了,导游马上就一边凉快去了。

我们想主要看看中国馆、埃及馆和希腊馆,要看自己的和有古老历史文化的。

埃及馆的人挺多的,一个玻璃罩前已经是两三层的人围着了,踮起脚尖,看到了一块黑色的石碑,哦,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呀!这块石碑在埃及博物馆看到过,埃及导游小雪说,埃及博物馆里所有的展品都是真品,唯独罗赛塔石碑是仿制品,真品在大英博物馆。言语之间很有些愤懑。也难怪,古老的埃及文明和文字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之后,几乎被斩草除根了,那些高堂庙宇里的象形文字,谁也不认得。直到18世纪末,拿破仑征战埃及,法国士兵在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名叫罗塞塔的小村庄里修筑工事的时候,无意中挖出了一个高1.14米,宽0.73米的黑色断碑。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见,是三段分别以不同的文字刻下来的话,准备运回法国慢慢研究。谁知道被英国人打败了,胜利者说:把在埃及挖到的文物都交出来。于是罗塞塔石碑就搁到这个玻璃柜里了。至今,石碑的题签上还写着不列颠军队的战利品的字样。


(网)


罗塞塔石碑用三种语言刻下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以此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了解了埃及古老的历史。

我把相机贴在玻璃上,拍下了石碑上不同的文字。

埃及博物馆里不许拍照,这里可以,看到了很多在埃及看到过的东西。很多大石棺,石刻的羊,猫,从神庙搬来的石柱,古老的神祇和法老的雕塑,摆满了偌大的展厅,墓室的石门,到处刻着象形文字。
















    一尊高大的大理石半身胸像放在高高的石台上非常醒目,那是拉美西斯二世,他在埃及历史上极负盛名,这位伟大的国王和建筑家在位67年,他使尼罗河畔的这片土地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为了能升上天堂成为不朽,他为自己建造了众多的神庙和塑像;在卢克索,在埃及博物馆里,在孟菲斯,到处都能感觉到拉美西斯二世的存在。大兴土木几乎耗尽了国力,他死后,埃及开始衰落。我特意另买票进到埃及博物馆的一个展室里去看这位老国王的木乃伊,低头俯视玻璃罩里的那具瘦小干瘪的木乃伊,真想钻进时光隧道里,回到三千二百年前,看看那时的埃及盛世,在那些巍峨宏伟的神殿和雕像面前我也会跪下顶礼膜拜的。





中国馆是33号馆,中国流失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中国人来到中国馆里一定是五味杂陈,记得到彼得堡参观冬宫之前,俄罗斯的导游自豪地历数博物馆规模之巨大,藏品之丰厚——270万件之多,覆盖之广泛,如何如何一流,比肩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等。里面还有个中国厅。一边听她说不由得就想起了八国联军,只觉得某些藏品恐怕不是传承有序。导游从车里的寂静感觉到了什么,添了一句:冬宫的藏品大多数都是买来的。话音没落地,一车的中国人都苦笑了。

所有的展品都没有中文说明,只能拍几张照片了。有的回来后查到了名字,就写在下面了。

一尊北齐的观音佛像醒目地站在中国馆的入口,满身璎珞,端庄富贵。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尤其是北朝。中国最大的佛教石窟都是北朝建起来的,龙门云冈如是,世界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敦煌也主要是在北朝时期建起来的,北朝的石刻佛像留到今天的都是国宝,何况这么完美的佛像。



一只青铜大鼎,鼎口两边各有个羊头,这只鼎是我国最古老的鼎,叫双羊头鼎,代表了商朝铸造业的水平。还有个很大的周朝的编钟,商周的青铜器可是不少,看了只有叹气的份。













陶器和瓷器特别多,极漂亮,有元青花,有清朝的粉彩,有一对双耳对瓶,那叫一个雅。实在没有时间细看,没发现钧瓷和汝窑,肯定有,又一次擦肩而过。












有个玉做的物件,样子很特别,是给皇帝放帽子的。不告诉你,想得出吗?





有个玻璃展柜里有两组唐三彩,特别热闹,形象生动夸张,有的头部是后来修复的,没有三彩。最前面的两个是镇墓兽,中间两个是镇墓神,后面跟着的是仆人和士兵,是唐中期的,武汉地区的一个王侯墓里出土的。



东西太多了,眼都花了,因为没做功课,也不知道最值得看的是哪些,摆在哪儿了,心里直起急。

小羽急匆匆地找到我,说看到一个罗汉,电视里播过这个罗汉的事,她的印象很深,没想到真遇上了,有点像见到流落他乡的故人,心里还酸酸的,一定要我给她俩合个影。赶紧回到中国馆的另一头,这里摆放了三个塑像,一个道士,一个罗汉,一个弥勒佛,罗汉摆在中间。







在河北易县的一座寺庙里有16尊辽代等身三彩罗汉像,代表了唐代以来雕塑写实的最高成就,中国宗教美术的巅峰作品。1912年被北京古董商卖给德国汉学家一尊,其余的全部被盗运出境,途中就损毁了几尊,其余的分布在外国好几个博物馆里,唯独中国没有了。

后来小羽说,当她看到这个纪录片后就有了心结,非要来英国瞅瞅这尊罗汉。

在罗汉身后的墙壁上,有几十平方米的壁画。画上的三尊菩萨裙带飞扬,形象端庄,浓丽丰肥,神貌各异。整幅画线条流畅,画风细腻。一块块的割痕明显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这幅壁画很像敦煌壁画,但不是,这壁画原来在五台山下第一大寺清凉寺里,是明代寺内和尚所画。当年清凉寺里各大殿内满墙的壁画,无论山水人物皆出神入化。1926年秋冬,英国人与当时的县政府勾结,买走了这幅三菩萨壁画。清凉寺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被夷为平地,所有的壁画都遭灭顶之灾。不知道应该鄙视英国人,还是感谢英国人?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有两万多件,这里只展出了十分之一,那十分之九搁在别的地方,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还看不着。









那个从敦煌王道士手里骗走大批文献文物的匈牙利人斯坦因“贡献”给了大英博物馆一万三千件文物,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真是做贼不心虚呀。

东南亚的展品,大部分是印度教和佛教的雕塑。去年到了吴哥,对印度教和佛教有了点了解,还假装挺懂的给小羽讲毗湿奴的特点是有四个手臂,各拿一件法器。




         
有个佛头很有味道,长脸弯眉,高鼻梁,性感的嘴唇,就像妩媚的印度女人。



一尊斯里兰卡8世纪的鎏金观世音亭亭玉立,工艺水平非常高,完美地表现了一个丰乳细腰美丽少妇的身姿,不但是准确地把握了人体线条,系在肚子上纱裙轻薄贴身的质感也一览无遗。





非常难得的是,能够贴身观看这些艺术珍品。

下一个是找到17号希腊馆,来到一个大厅,对着博物馆的平面图相看一会儿,还是有点糊涂,时间宝贵呀,就去问服务人员,服务人员连说带比划的,还是没有明白该往哪儿走,绕了一会儿才找到。



希腊馆里的半裸和全裸的人体雕塑真开眼,有几尊品相非常好的雕塑,给人极美极舒服的人体美的享受。《莱利的维纳斯》(Lely's Venus),是由希腊原作复刻的公元2世纪罗马大理石雕像,放在醒目的位置。







     一个巨型大石马的前半身,虽然残缺不全了,依然威风凛凛。大石马的后半部分在大英博物馆地下的库房里,大概是因为体积太庞大了,只给你看看上半身。小跑着转了一圈就出来了,其实我们把最重要的展品给拉了,却浑然不觉,后来幸亏邓同学帮助弥补了遗憾。







 希腊馆的旁边是西亚馆,门口是两个巨型的人首兽身像,一个是牛身,一个是狮身。这两尊公牛男人名为拉玛苏,王城城门的守护神。这是亚述帝国时期的雕像,亚述帝国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后7世纪初称雄世界,特别能打仗,公元612年被新巴比伦灭国。亚述被泥沙淹没了。直到英国人来“保护”伊拉克,他们根据《圣经》的记载挖出了尼尼微的亚述王宫,尼姆鲁德等亚述古城,亚述文明的辉煌才展现在世人面前。大约是按照谁挖的归谁的逻辑,英国人将部分文物运回大英博物馆,你说英国人不地道吧,可当知道亚速古城遗址尼姆鲁德被极端组织ISIS摧毁时,还得感谢英国人下手早,让数千件精美亚述帝国文物才得以幸存至今。






我们只匆匆路过西亚馆,没有进去。

一楼是阿拉伯文化的展厅,这里的人不多。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曾在中古时期取得了令世人尊敬的辉煌伟大的成就,全世界的历史学家都对阿拉伯文化表示由衷的敬意。展厅里的艺术品带着浓厚的阿拉伯独特的色彩和美学,因为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所以阿拉伯的艺术品里多是书法艺术,几何图形和花卉的巧妙别致的构思,有抽象和形式化的特征。展品颜色绚丽,造型优美,一看到这些就想起了奥斯曼帝国的皇宫。











在一面墙上看到了祖国的瓷砖,太漂亮了。一共四组,并列镶嵌在墙上,两条青龙,两条金龙形态各异,龙身翻滚腾挪,龙头生动夸张,甚至有点卡通,无比可爱。瓷砖的色彩和品相都极为完好。小羽看了旁边的说明,是从华北的一个庙里弄来的。



我们匆匆忙忙地在博物馆的几个展室里窜来窜去,想多看点好东西,又不敢走太远,拍找不着地方,就遇到团友问我们出去的路怎么走。时间到了,一个小时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大概蜻蜓点水比较合适形容。要是在白金汉宫前少留点时间就好了。

回到旅馆,也精疲力竭了,一天里基本都是在走或者站着。这是我们在伦敦旅馆的最后一夜,明天就去剑桥和约克郡,不回伦敦了。晚饭,我啃面包,小羽咽不下这么干的食品,还是方便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梦——大英博物馆
这些在西方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都是其原国家,一直想要回去的
01英国伦敦:走进大英博物馆(Danger一家2016暑期艺术游回顾)
英国爱尔兰春天里的行走16
去了大英博物馆才知道当时英国有多强大,感觉把整个世界抢了去
大英博物馆的五件逆天文物,三件来自中国,那些流失海外的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