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波黑——萨拉热窝(上)

113日,今天的目的地是波黑首都萨拉热窝。

从莫斯塔尔到萨拉热窝不过130公里,但波黑全国的高速公路只有120公里,大部分只是普通公路,车要走一段山路,再沿着风光美丽的萨瓦河边的公路曲折向前。









波黑面积不过5万平方公里,内战前有400多万人,导游说内战后查不清了,因为很多人逃到国外去了,估计有350万人左右。1990年代初,穆斯林占44%,塞尔维亚人占31%,克罗地亚人占17%19923-4 波黑克族和波黑穆族居民投票赞成独立,波黑塞族居民抵制这次投票。就在波黑独立的这一天,积怨已久的塞族向穆族和克族人口占多数的萨拉热窝发起进攻,妄图把这里变成大塞尔维亚。萨拉热窝四面环山,塞族军队在城下埋下地雷,将它彻底包围住。

 二战时瓦尔特们英勇地保卫萨拉热窝,而新时代的瓦尔特们是在毁灭萨拉热窝。



内战从19924月打到199512月。

内战三方不止是夺取政权,还发生了残暴的“种族清洗”,在民族主义者的鼓动下,塞尔维亚军队大规模驱逐穆斯林,屠杀平民,掠夺财产,强奸妇女。

这次种族清洗成为二战以后规模最大的大屠杀,从1992年至1995年,长达三年之久。

1995年,穆族的武装团体攻击塞尔维亚人居住区的布拉图纳兹,造成塞尔维亚平民多人死亡。布拉图纳兹西南方十公里处的斯雷布雷尼查当时是联合国维和部队指定的安全地区, 76日,塞尔维亚民兵为了报复穆族对塞尔维亚人的虐杀,于是开始进军斯雷布雷尼查,11日进占市中心。2万多穆族难民只得躲入荷兰维和部队的营地。但是北约开始轰炸塞尔维亚居住区的时候,塞尔维亚人为了对抗所以掳获了14名联合国士兵。

负责守卫此地的是由索姆·卡雷曼斯指挥的维和部队400-荷兰皇家陆军士兵,他们手持轻武器,最终选择在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认怂了... ...

随后,一辆辆军用卡车和大巴驶来,将藏于基地里的穆族人带走,妇女和儿童走一边,成年男性走另一边的不归路。

12日开始塞尔维亚民兵将在斯雷布雷尼查居住的约八千穆族男子全部屠杀,并把他们集体掩埋,大批穆族妇女被强奸,还有身孕的妇女被㓥开腹部。史称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事件。

全世界都震惊了,不敢相信20世纪末在文明的欧洲能够发生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海牙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将此次屠杀定性为种族灭绝,其后国际法庭也确认为种族灭绝

克族的内战将领普拉亚克在海牙被国际法庭判罪后服毒自杀。

塞族人同样控诉“被大规模种族清洗的,也包括我们塞族人,甚至于伴随大规模强奸行为的种族纯化这词,就是二战时克罗地亚法西斯军队乌斯塔沙发明的。”

1995年,塞族军队占据军事优势。北约对塞尔维亚进了3500多架次的空中轰炸,最终,19951121日,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代表波黑塞族、克罗地亚总统弗朗霍·图季曼代表波黑克族、波斯尼亚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代表波黑穆斯林,三方在美国俄亥俄州达成了《代顿和平协议》,并于1214日在巴黎签署了正式文件,历时3年零8个月的波黑战争结束。

波黑战争,30多万人死亡,200多万人出逃,万人坑遍布全境,如同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在莫斯塔尔和萨拉热窝都能看到一些成为废墟的房子和空房子,导游说那以前是塞族人的房子,塞族人都走了,他们“没脸”回来了。








(楼房墙体上的弹孔犹在)

一座座墓地从车窗外闪过,黑色墓碑的是塞族墓地,白色小方尖碑的是穆族墓地,黑白分明。


 (网)

(网)

1977年,文革结束了,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在中国爆火,四零后到七零后的中国人都倒背如流的一段台词: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是啊,暴风雨来了。”



此情此景让这段台词忽然从脑海深处钻出来。

车停在波黑国家博物馆前,我问导游,进博物馆参观要有讲解吧?导游不解地问我:谁讲?我回答:当然是旅行社的人讲,我们对波黑的语言文字都不懂,怎么参观?以往在国外跟团旅游,有参观博物馆的,一定有人讲解。我对导游的问话很惊讶。后来导游表示要跟旅行社沟通,找“讲工”。



沟通的结果是旅行社请讲解员来,我们自付博物馆门票。

波黑博物馆在内战时也惨遭毁损,一直在修复,但还没有修好,一共四个展馆,只有一个古代历史文物馆可以参观。

讲解员是个瘦高的小伙子,他首先带大家上二楼去看镇馆之宝——一本1350年犹太人的书,这本书在内战时被转移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内战结束后取回来了。

在一间独立展室里,书打开放在中央的大玻璃罩里,讲解员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犹太人的书,我问是不是旧约?导游回答得含含糊糊。



外面有一本复制品,可以翻看,里面有不少彩图。我对“最古老”存疑,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1947年在巴勒斯坦发现的死海古卷大约是公元前21世纪期间的。几个朋友讨论了一下,觉得也许是巴尔干地区最古老的犹太经书。





墙上有一幅手工绘制的放大犹太经书的第一页,绘图细腻精美,色彩明艳,我问上面的文字是不是希伯来文?都没得到清晰准确的回答。





天花板上用灯光组成六角大卫星。



这些是公元六、七、八世纪的文物,







这些首饰是12世纪的,有些很精致。现在有的金店仿制这些首饰出售,非常贵。







墓碑上的雕塑,雕刻了墓地主人生前的场景。







这些大墙砖是69世纪的,怀苏问是不是神殿的墙砖?讲解员也说不上来,这个讲解员和导游倒是很搭,不能细问,不能刨根问底,属于二把刀系列的,他经常要去看说明牌,再讲解,然后再经过导游的“精简”后,就都是似是而非的解释。



去过希腊的我们,看到一些与希腊神殿相似的建筑残片,就以为会有一段宏大的历史,其实波黑历史上就没有成过大气候,顶大了是个公国。在古代伊利亚国,波黑就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省份,每当强邻压境,总是被绑在一块儿挨欺负,从中世纪开始,它们交替成为拜占庭和匈牙利的附属地,15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征服,一猛子就是500年,不过,奥斯曼的苏丹挺得意萨拉热窝,帝国的大城市里,伊斯坦布尔是当然的老大,萨拉热窝位居第二。现在穆族的小青年会唱一首《苏莱曼苏丹病重了》的歌,歌词大意是苏丹大人离世前,并不挂念伊斯坦布尔,却对波斯尼亚念念不忘 15世纪,土耳其人改造了旧城市,修建了供水系统和清真寺、带屋顶的巴扎、公众浴场、州长官邸。19世纪后期俄国沙皇与土耳其争夺巴尔干,结果奥匈帝国坐收渔人之利。

二楼的立柱是仿希腊爱奥尼亚柱式,



1415世纪的兵器,教堂的圣器,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铠甲,小邓发现站在玻璃柜前可以拍到人影反光到铠甲上,有种穿越的感觉。



一块裂开了的大石板,上面有狩猎的浮雕,讲解员说,这块石板是从一个保护村庄的士兵待的地方挖出来的。是1213世纪的。



多么漂亮的马赛克镶嵌,是1314世纪的。







一楼的展厅里的立柱是仿希腊多立克柱式,展览出土的墓碑和科林斯柱头,有一些精美的马赛克镶嵌,是富有的贵族家里地板或者墙上的装饰,色彩饱满,品相很好。导游说这些是13世纪罗马时代的文物。







中间醒目的地方摆放一位贵族陵墓的出土的文物,



有一些古老的工具,裁缝用的剪子,梳理羊毛的梳子、梭子、还有铁匠的工具。







参观完了,回到前厅,一本厚厚的留言簿放在前台,朋友们看在我年纪大的份儿上,撺掇我去写留言,特别实诚的我,真的去写了两行字,大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波黑对中国人充满神秘,希望和平永存。



词措得不怎么样。

乘车去市政厅的途中,看到很多美丽的建筑,有清真寺,教堂,讲解员说即使在内战时期,双方都躲开了清真寺和教堂,这可真没想到。









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对萨拉热窝也不薄,让萨拉热窝在维也纳之前开通了路面电车的设施,成为欧洲第一。奥匈帝国在这个城市修建了各种工厂和其他建筑,许多机构都西化和现代化了。萨拉热窝的居民还在历史上首次开始使用拉丁字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萨拉热窝
波黑内战始末
前南斯拉夫:国际公关公司的黑手使其走向分裂
巴尔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
一个容易被地图欺骗的国家
萨拉热窝断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