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与人性以及人文关怀

文学与人性以及人文关怀

心事浩茫

        承蒙朋友关爱,有幸听到南阳师院李世桥教授关于“文学与人性”的精彩讲座,虽然这是个老掉牙的老话题,还是触及了灵魂与灵感,浩茫心事汹涌而来,竟不能自已......
        “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动物性是人性的基础,大约已经没有什么异议。让人惭愧的,是许多人许多时候,忘记的了人比动物还多出些什么,人比动物高级在哪里。于是,一些人被叫做“鸡”,一些人被叫做“鸭”,一些人被惊为“老虎”,还有一些被唾弃谓之曰“苍蝇”“蚊子”之流。但是,武断的将一些“另类”的人或“异化”的人描述为某类动物是否合适,我是深感怀疑的。比如自然界里的“鸡”自有一套天然的择偶标准,母鸡们一定会按照基因的指令去寻找健康雄伟的公鸡,而不是其他,但人类所谓的“鸡”则丢掉了那样的自然属性,她们只为人民币服务。再比如丛林里的“老虎”只懂得填饱肚子,而人类所谓的“老虎”却是暴殄天物穷奢极欲。显然,无论好坏,人与动物总有所不同。我最不同意将坏人骂为“禽兽”,禽兽有那么坏吗?实事求是的讲,人类在善与恶两个方向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动物界固然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福利院”,但也不会有以大规模消灭同类为快事的“战争”。所谓“人性本善”与“兽性本恶”是一个伪命题。从生物解剖学的角度看,好人坏人的每一个器官都属于哺乳动物灵长类人科,因而都是人。把坏人说成不是人,那是
偷换概念。

        要研究人性,必须将好人坏人都看做人,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人性论”讨论了两千多年没有结论,并非人性异也,概念异也。那么,好人坏人,是否存在一个普遍的、共同的、甚或是永久不变的人性呢?这让人不禁想起七十多年前鲁迅先生与梁实秋先生之间那场关于“人性”的论战。以吾观之,两位先生都是选择性失明,他们蒙上一只眼睛干架,鲁迅看不见“普遍性”或曰“共同性”,梁实秋看不见“特殊性”或曰“阶级性”,把一个本来完整的“人”撕扯得粉碎。现实中,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选择性失明呢?尤其令人惊诧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好人,竟然变成了坏人呢?
        历朝历代的革命者终究会蜕变为贪官,导致王朝更迭,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知道是不是可以从人性中挖出一条坏基因来。在“打老虎”风生水起的今天,“老虎”们的桃色新闻令人叹为观止,百姓闻之无不切齿。这一现象让我又想起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的好事,这位长着一张娃娃脸的“老男孩”和一位名叫莱温斯基的小女生在白宫里弄出了动静,着实让美国人为之蒙羞,但美国人民原谅了他。同样是男女之事,个中差别又在哪里?难道美国人的人性比中国人的人性大度不成?显然不是。美国的制度有效切断了男女私事和国家公器之间的联系,而中国的“老虎”们却可以利用制度漏洞让纳税人为他们的私事埋单,是否公私分明、善恶有度,才是要害。克林顿和中国“老虎”们男女之事的行为差异,由于制度文明的作用,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最终沉淀在心理层面,乃至基因层面上,就会形成有所不同的人性吧?可见,普遍的人性或许存在,永久不变恐怕未必。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用理性节制情欲于一个合理的状态,以获得人生的幸福。用理性节制情欲产生制度文明,制度文明反过来改造人性止于至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经说过: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惜哉这位伟人只提出了一条好思路,却没能构建一套好制度,以至于后来“老虎”丛生,遗患至今。
        我相信制度文明可以促进人性的进化,但还不够。说到底,制度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最终区别开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想,在“饮食男女”之上,人还应该有形而上的追求。追求纯粹的爱,美好的信仰,追问活着的意义,这才是人比动物更高级的地方吧?虽然终有一天,我们都将归于虚无,终有一天会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我们站在时空的深处,孤独而又寂寞,但也正因为此,才更需要在我们的心中点燃一轮不灭的太阳,照耀我们的生命。人文关怀,应该为一切有良知的文学家所自觉的追求。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慈悲为怀,含泪微笑吧!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重人文关怀 创新思想工作
华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人文精神?!
人文和人文精神
当代文学叙事的人文关怀
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践踏别人的尊严
管理要始于人性,并回归人性——致敬时代清醒的思考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