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式建筑的艺术特色


一、建筑与环境的相融相辅 


1、布局 

徽州的村落注重整体规划,选址巧妙,讲求风水,结构完整;建筑讲究负阴抱阳,依山就势,靠近水源,因地制宜,有平地则聚,无平地则散。设计施工时务必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并基于环境、巧借环境,构造“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格局。

2、色彩  


首观徽式建筑群,给人最强烈的视觉感受是那由黑瓦白墙构成的点线面、轮廓鲜明的黑白灰有机组合,有如一幅镶嵌在翠山秀水当中的水墨画卷,层次分明,主体突出,清远而淡雅。

徽式建筑的外部粉饰并没有过多地追仿自然界已有的色彩,而是与青山绿水形成较鲜明的对比。但是它通过自身良好的尺度、有机变化的丰富组合,以及黑白灰色调本身的高雅与兼容,得以与天地山水的色彩十分协调地对比,山水与建筑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二、徽式建筑的细部艺术 

【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封火墙,是徽式建筑当中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的建筑密度往往较大,不利于防火;而且,这些房子除了外在的建筑材料是石头之外,内在的部分基本都是各种的木制品,这样的房屋构造最害怕的便是火势。所以,在徽式建筑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封火墙这一构造便应运而生。而徽州人们为了使封火墙更具艺术美感,便将其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

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到了后来,由于徽商逐渐出名,聚落中的男子多出外经商,留在家中的皆为妇孺,高高的外墙也起到了防盗、保卫的作用。

徽式建筑中的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就如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设计为“马头墙”的动机。

高大封闭的外墙,因有了马头墙而显得错落有致;呆板静止的墙体,因有了马头墙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的视觉带来一种“万马奔腾”动感冲击,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整个设计,正显示了古徽州建筑工匠们精湛高超的技艺。

【天井】

徽式建筑附带的天井构造,是徽式建筑中很有实际意义的一项构思,也是徽居中最典型的房屋类型。

最常见的徽居都是那种以天井为中心的三间两进宅院,基本上秉承了明、清之法式。建筑里的天井设置主要是为了利于采光、通风,并使建筑看上去更宽敞。这种天井构造无论是普通的家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被广泛的应用。


如果说高耸严实的马头墙造成了徽式建筑封闭的外观,那么建筑群里布满的各式天井则实现了建筑内部与外界的交流。一幢完整的建筑,顶上空出一块,露出蓝天白云,天井四边摆放着各种繁茂的植物盆景,天井中央演绎着古徽州人们生活的故事,真可谓是别出心裁。

此外,这种构造一个最大的特色在于:天井使得屋顶周边开敞,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汇集于天井,流入自家屋内。有徽商取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而当地人则美其名曰“四水归堂”。

三、总结

从整体外观而言,徽式建筑,是一种基于自然,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建筑,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高度表现。从内部细观来说,徽式建筑,体现了古徽州人追求儒雅、淡远的人生境界,是古徽州人谦恭避祸、退身养性、勤学守德的真实写照。即便时光再如何荏苒飞逝,时代再如何更迭变迁,徽式建筑依然透射出其源远流长、触动人心的烁烁光芒。

源流传统的当代景观建筑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聊聊徽派传统马头墙的发展
最早功能是防火,徽州马头墙是真的“强”!
徽州马头墙文化及其价值
你了解“马头墙”吗?那是耸立徽州的文化“图腾
浅谈木质建筑的防火措施:看我们徽州老祖宗的防火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马头墙,你身边有这种建筑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