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文思语】张发奎||谢谢赞誉,谢谢爱!

谢谢赞誉,谢谢爱!

张发奎

沈顺根股长撰写的《战地芭蕉坪》,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原济南军区第67军轮战南疆纪实。

张发奎(左)、姜福堂(中、时任67军政委)、张以明(右)

我所在的第138师413团指战员,在第67军编成内奔赴前线。历时一年有余,沐浴战火硝烟。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以军人应有的忠诚与勇敢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宣示了国家主权尊严。

张以明(左)、杜铁环(中、时任138师政委、67军副政委)、张发奎(右)

三十五年时光荏苒,血与火铸就的交响乐章始终回响在参战将士心头。没有人忘记,很少人提起。我以为今生难以有机会向世人说起那些过往,我以为至终难以有机会向后代提及那些奉献。没有想到峰回路转,一切如同春风吹来山河复苏。这是一个令人温暖情怀的举措。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人心的消息。

左起:团政委张以明、26军军长张宗林、团长张发奎、26军政治部副主任王福成

我是从沈顺根股长的《战地芭蕉坪》,知悉《军旅原创文学》的。这是一个年轻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打理者是一位有军旅经历的年轻人。《军旅原创文学》公众号虽然年轻,其影响力却不可小觑。这里是军人、曾经的军人、军属、烈属以及关心军人群体文友的精神家园,努力为广大军人群体和关心军队建设的作者群体服务。他们全心全意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发出真声、做出实事。

 张发奎和杨凤海(右、时任138师副师长)

《军旅原创文学》至今已经推送出《战地芭蕉坪》4集,引起我无限感慨。我在记忆深处搜索往事,只言片语写出三篇短文。三篇文章经《军旅原创文学》推送以后,许多战友、朋友大力支持,留言互动。
众多留言里面,我看到一位网名“梨花雨”陌生人别具一格的经典留言。刚开始的时候,我只顾看留言,没有注意留言者的微信头像。读着亦庄亦谐的文字,我以为梨花雨是一位男士甚至是一位老头儿。后来仔细看微信头像,发现她居然是一位女士,而且还年轻,而且还漂亮。
我的个天!我不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传承者,也丝毫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然而,还是忍不住地想:这么年轻的女作家,会写文章吗?哪承想梨花雨的留言一篇有一篇的精彩,一篇有一篇的特色。从大观到局部,滴水不漏。从我个人到413团指战员,面面俱到。妙语连珠,疏密有致。笔下生辉,由表及里。情商也高,夸起人来不偿命。
团长张发奎(左)、参谋长苗见春(右)
作家手中的笔,如同我们手中的枪。甩出去的语言,如同我们射出去的子弹。颗颗到位,指哪儿打哪儿。而不是天女散花,打哪儿散哪儿。我读着梨花雨的精彩留言,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儿得意和惭愧。
其实,我远远没有大作家写得那样帅,那样好。板着指头细数我们413团的几位领导,除了我长得难看磕惨,其他几位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帅哥。能文能武,意气风发。自古帅哥爱美女, 团长批准让你们尽情的“爱”吧!
看梨花雨的经典留言,一遍是看不够的。反反复复看了两三遍,才如同三伏天畅饮冰镇酸梅汤一般解渴消暑。这一次沈股长转发梨花雨的经典留言链接,我又看了两遍。梨花雨不但人长得漂亮,语言更是丰富多彩。令人流连忘返,不忍释手。
从左至右:方振清(团后勤处长)、孙万国(副团长)、王晓华(师医院军医)、苗见春(参谋长)、张以明(政委)、张发奎(团长)、王林远(副参谋长)、曲盐(辽宁画报记者)、崔德润(政治处主任)、施光弟(辽宁画报记者)
我没有想到,回忆35年前战场上血染的风采,会遇上素未谋面的美女作家梨花雨。从她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是热爱军人、敬慕军人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度,值得称赞。
军队,国之重器。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独立,社会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离不开军人的保卫。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以缺少英雄!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部队服役多年,我自认为看人、识人的本事还是有的。我知道梨花雨并不渴望得到我的赞美,我也就不再过多唠叨了。我只对她说一句话:“来日方长!”
我是一位76岁的老人,1996年身患癌症,动了大手术。紧接着又经历了两次中风,一次车祸。死神总是围绕着我打转转儿,差一点让我成为地下工作者。我每一次战胜死神的威胁,依靠的就是毅力。我的毅力来自何方?来自老山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无穷的。一个没有精神、没有信念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宰者,更不会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的记忆力已经减退,沈股长的《战地芭蕉坪》让我回想起艰苦、痛苦与勇气、担当并存的战争岁月。忆及坚守八里河东山短短一年时光,我个人经历了太多事情。我的父母双亲在此期间先后离世,我一直认为与牵挂我、担心我不无关系。
我父母去世的消息先后两次传到前线,师团两级领导班子决定对我暂且隐瞒。首长和同志们非常了解我,知道我不会因为任何家事离开阵地。一旦让我知道噩耗,除了感到深深的悲伤与自责以外,毫无益处。
直到我带领413团胜利完成防御作战任务撤下阵地,他们才用最柔和的方式让我听到了这个晴天霹雳。当时我没有流泪,我的嚎啕大哭是在背人之处。身为儿子,我没有在父母病床前端一碗水喂一片药,没有给父母煮一碗他们最爱喝的小米稀粥。我有孝心,却无处表达。我愧对给我予生命,寄予我希望的白发高堂。
军人在很多尽忠的时候,是不能够尽孝的。父母健在,“忠孝难两全”对我来说只是一句情真意切的话;父母驾鹤西去,“忠孝难两全”成为我难以愈合的泣血伤痛。为国家戍边的我和为双亲锥心的我,所思所想、所经所历且待后续。
梨花雨啊,你是我夸不完的人。只是我心中遗憾:我打枪、打炮、甩手榴弹确实有两把刷子,夸人却实在是不太在行。别说不如你那么会夸人,即使一般的人,也比我本事大。
对你的赞美,是说不完的。我发自内心地谢谢你!我代表413团两千一百多名官兵谢谢你!我和顺根还有你,咱们共同书写413团指战员虹映南疆的血染风采吧。
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要一一整理出来讲于后人听。孩子们知道了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就一定会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我一定将你的经典留言珍藏,转交亲朋好友。

团长张发奎
邢彪政委与我是一个团队的战友,我们都是413团永远的兵。虽然没有在一起共过事,但你的大名如雷贯耳。你先是在师干部科后到军干部处,一直是管干部的干部。而我,始终在你的考核之内。你阅人无数,慧眼识珠。我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好,只是赶上了上战场。如果你也赶上了上战场 ,你的工作会非常出色。你是138师培养出来的才子笔杆子,可敬可贺。
谢谢老弟赞誉!谢谢美女“喜爱”!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张发奎,辽宁省本溪市人,地方中学从教三年。1964年8月入伍,1987年转业地方工作。军旅生涯24年,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1985年1月至1986年6月参加老山轮战,担任413团芭蕉坪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指挥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会上混的好的人,都有这 10 大特征
图文:辩症湿疹验方
这些笑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与人相处的技巧之六(23)
异性交往潜规则:再喜欢,也不要过于卑微
186页楷书字帖,高清带详细讲解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