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坐心得(十六):静坐、呼吸,以及何谓“志气”

 在从新疆到北京骑行路上共约50天左右的时间里面,我基本上都于每天早起之后及睡前各静坐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习惯了席地盘腿静坐,有时候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面,就在屁股下垫个树干或石头交脚而坐。虽然静坐对我来说并不能代替睡眠,但的确感觉静坐能够使自己比较充分地放松身心,并且使身和心彼此重新融会贯通。睡眠和静坐的休息和整合功能似乎各有其妙。具体有何差别,则还没有充分明白。

 

回到北京后不久,四肢上起了五六个红色的小疹子,很痒。除了在大腿上和右脚脚趾间的各一个外,在两脚的脚踝内侧及上臂近腋窝处的内侧各有一个,呈对称分布。我有些怀疑是静坐造成的。今年四月份时曾经出现十个脚趾尖如长冻疮般又痛又痒的现象,后来自己好了。当时真气运行法培训班的老师说是排寒气,是个好现象。上周日我去昌平长陵村听李少波生前的一位弟子来给学员答疑,也就这个起疹子的事向他请教。他说在静坐过程中身体出现红斑或疹子都是正常的,会自己痊愈。这几日果然那几个疹子已渐渐平复。

 

最近在家里静坐时经常感觉到腿和脚上气的活动。尤其是前天静坐到一个小时左右时,感觉到左脚及左小腿越来越热,几乎发烫。右腿则只有脚趾头有发热的感觉。这两天静坐腿脚上的感觉又变得不明显了。

 

静坐之难,在于静心。人生于世,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虑。不停思虑的大脑即使在人入睡之后,也仍然在积极活动,正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身体想要休息,大脑中的意识部分仍象上了发条似的自己转个不停。这个不停在转的意识部分是人多求多欲的理性的产物。它与人的精神当中的更深层次的部分存在某种背离。这种更深层次的部分是由人的自性决定的。很有可能正是这种背离导致了梦的出现。真正身心合一的人是不太做梦的。《庄子·大宗师》就讲“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我自己从开始静坐以来,也很少做梦,睡眠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常常五六点钟即醒,但基本上没有休息不足的感觉。以前在南京教书期间,在情感和事业上都有太多让自己不安心的方面,睡觉就相当成问题,经常做恶梦,以及早醒。

 

心不静,人就不可能客观冷静地观察、思考和判断,更无从一步步深入了解自己的本性以及放下种种妄自造作的执着,并最终使自己在心性和精神修为上脱胎换骨。这也是儒释道三家都把静作为最为根本的修炼法门的原因。

 

为了让多思多虑的人有个方便的入静法门,有一些小技巧,比如数息法。但是,我发现呼吸与人的精神状态之间有种奇妙的关联,那就是呼吸越慢,人的精神状态越平静,而且这种关联是可以人为调节的。生活中的一个常识是人在紧张的时候,比如考试之时,通过深呼吸,可以让精神略为缓和。这个法门是可以用到静坐上来的。静坐的根本是静心,即无思无虑,无欲无求。一个成年人一开始谁也做不到长时间地无思无虑。我自己已经静坐了将近一千个小时,已经开始体会入静较深的感觉,但思想上也时时会开些小差。所以一开始做不到心无杂念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就象一个学打乒乓球的人,一开始打不好是没有关系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总会越打越好。在开始静坐的时候,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可以试着把呼气略为放慢一点。只管呼气,不管吸气,因为在一个呼气之后,肺部的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吸气是不费力的事情,而呼气则要稍费点力。把将呼气的过程略为变慢,是需要一点儿意念的工夫的。因此,只要有意识地将呼气变慢一点儿,思想就无暇开小差了。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每次感觉到自己的呼吸变成了一个自动的,不假思索的过程,就知道自己思想开小差了,赶紧将意念收回来,重新将呼气变成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操控的过程,就能重新找到入静的感觉。

 

当然,静坐绝非寂然枯坐,象西西弗斯一样与自己的心猿意马做无休无止的苦苦斗争的过程。那样的静坐只会让人对静坐产生无意义甚至绝望之感。静坐的奇妙之处,正在于通过静坐,人能真正体会到道家所说的“动极生静,静极生动”,以及《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气这个东西,虽然至今还不能对它从科学上进行充分的解释。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它在人于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活跃状态时处于蜇伏状态,而在人有意使自己处于无思无虑状态的过程中开始苏醒与活跃起来。在我们静心去摒弃杂念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就会一点点地出现变化,比如不同部位出现沉重、发热、发烫、发凉、发麻等感觉。这都是气的作用。我们还能感觉到气有规律地沿着一定的路线在身体里运转。气的活跃引发身体的反应和变化是一个好的现象。对待这种反应既不应有意去追求,也不应加以忽略。有意追求偏离了无思无虑,无欲无求的大原则,加以忽略则使我们不能将意念单纯地落到自己的身体上,不能体会一步步进入深层入静的状态。一旦到了深层入静,无物无我,天人合一的状态,人就能无需一切人为的努力,自然而然地做到无思无虑,无欲无求。只是这是一个需要经过几百上千个小时的训练,视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需要经过不同程度的折磨和坚持才能达到的状态。而到了这个状态,人的心性甚至人的生理状态已经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冷静和平衡地应对各种情境,对人生中的种种境遇,甚至生和死都持淡然处之,尽管不是无所谓的态度。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我看来,真气运行法至少做为一种入门级的训练方法还是有它的优势的,这主要是因为它突出并且精练地指出了静坐与气的关系,以及气的运转规律。在体会到气的运转及相应的身体反应之后,入静就会比较容易。而儒家和佛家,包括在西方很流行的源于缅甸的内观(vipassana)虽然强调静,但似乎都没有很好地总结静坐与气的关系,甚至压根儿没有提到气,没有把它理论化。这就使刚开始静坐的人只紧紧盯着无思无虑这一条,而忽略了身体上气机初起时的感受。这些通常都比较让人舒服的感受一旦被忽略,人就容易东想西想,结果气机的运行就受到了压抑。而在气的运行不旺盛的情况下,静坐很容易引起腰酸屁股疼。我的一些外国朋友,包括学习之路的发起人Joya,都曾经参加过为期一个星期甚至十天的内观训练。但问她们有何感受,却是仍然茫然不知静坐有什么意义,也至今也没有使静坐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静坐始终不过是一件充满煎熬和挣扎的苦役,就象人生本身。

 

静坐显然也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使人防病强身的技巧。如果仅仅是为了防病强身,甚至为了追求什么武功或特异功能去静坐以练气,固然在一开始可能会有些许成效,但我以为迟早会遇到瓶颈,甚至进入邪途。只有对于人生充满疑问,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成长始终不能忘怀,对于最终的“道”有着无法放弃的追求,对人世间的苦难有深刻的悲悯的人,才因其能够不断地跳出小我的局限与束缚,不斤斤于一己的利害得失,而始终能够从静心养气中日复一日地获得滋养与支撑。《孟子·公孙丑(上)》里提到,“夫志,气之帅也。”志和气之间,实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汉语里常用的“志气”一词,实在是有古人的深厚智慧在里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这样呼吸效果惊人
什么是静修以及静修的方法
瑜伽冥想
静坐冥想的要领
师宜斌-阴莲功
催眠的引导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