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分钟通读中国绘画史 | 上 | 故宫书画馆1

10分钟通读中国绘画史 | 上 | 故宫书画馆1

全世界每年以中国古代书画通史为展示对象的展览屈指可数,但其中必有一个在北京故宫举行。

故宫书画馆每年春季举办一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院藏近10万件古代书画中只有不到70件有幸成为展品,入选率不足千分之一,激烈程度堪比超女海选。

小拙就以本期展览为例,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奉上三期“中国古代绘画史”,让你知道“看懂”国画一点都不难!

五代到北宋:董巨

山水画在五代至北宋时期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北派喜欢描绘北方高大雄伟的石头山;南派则青睐南方温和敦实的土山。南派创始人是董源和巨然,合称“董巨”。本期展览呈现了董源的名作《潇湘图》:

董源《潇湘图》,五代南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潇湘图》描绘了湖南潇河与湘江两岸的美景。山包缺少棱角,是南方土山的典型模样。树木繁盛,雾气弥漫,也都属于南方特色。

围拢山头的雾气和郁郁葱葱的树林

董源有一个开创性贡献:他创造了一种描绘南方土山的特殊技法,称为披麻皴。在国画里,描绘山石的纹理与阴阳向背的技法称为“皴”(音村)。披麻皴就是用麻纤维般的长线条表现南方山包那种多土少石的质感。

披麻皴示例

《潇湘图》树林上方的山坡部分就是用披麻皴画成的

披麻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来的画家如果使用了披麻皴,我们就知道他或多或少受到南派风格的影响。

董其昌《赠稼轩山水图》局部,临水土坡明显使用了披麻皴。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时期:南宋四家

南宋时有四位宫廷画家非常有名,合称“南宋四家”,其中为首的名叫李唐。据说日本明仁天皇在1992年10月参观北京故宫时,曾点名要求欣赏他的代表作《采薇图》。这幅画目前正在《故宫藏历代书画展》展出:

李唐《采薇图》,宋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薇”指野菜,“采薇”就是摘野菜。商朝末年,孤竹国王子伯夷和叔齐反对商纣王的暴政,但也不赞成周武王以下犯上,所以在周朝建立后躲进深山,发誓不吃周朝的粮食(不食周粟),只靠野菜充饥,结果双双饿死。

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或许难以理解,古人则非常欣赏两位王子的“气节”。李唐以此为画题,莫非有劝谏南宋皇帝不要偏安一隅的意思?

画作对人物的刻画极为精彩。伯夷身为兄长,神情坚毅,颇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气势;叔齐则表情活泼,似乎在讲述天下形势的变化。两人面前的野菜筐点明了画作主题。

有意思的是,虽然南宋宫廷画家整天面对的是南方美景,但我们从《采薇图》的背景可以看出,李唐并没有继承以董源为代表的南派山水画风格。

石头的纹理显然不是披麻皴那样的长线条

事实上,李唐借鉴的是北派的特点。北方山脉多石少土,质感不同于南方土山,所以不能用披麻皴,而应该采用另外一种著名的皴法:斧劈皴。也就是在描绘石块纹理的时候“侧卧”笔锋,横着刷出斧劈木片的硬朗效果:

斧劈皴示例

北派宗师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图中山石的纹理运用了斧劈皴。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用斧劈皴画出来的山石显得棱角分明,粗糙坚厉,与披麻皴画出的土山截然不同。和披麻皴一样,斧劈皴同样是我们判断古代画家所属流派的重要标志。

元代时期:赵孟頫

到了元代,有四位画家非常有名,这就是以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但其实有一个人的画坛地位比这四个人还要高,他叫赵孟頫(音俯)。

赵孟頫是宋朝皇室后代,在元朝做到从一品的大官,书画诗词音律无不精通,史上罕见。他对中国绘画史的贡献很多,我们至少能从下面这幅名作中体会到两点: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元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上有几块石头、几棵树、几株竹子、几丛草,用笔相当“潦草”。对于这种“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画风,我们今天已经非常熟悉,但在当时却算得上画坛先锋。

外形潦草的石头

石头画得尤其“潦草”,有人会觉得画家连墨汁都没蘸饱就着急下笔,导致线条出现“拉丝”似的空白(学名飞白)。你甚至怀疑画家是不是在写草书呢!对了,这就是赵孟頫的一大贡献:他强调“书画同源”,创造性地将书法融入绘画当中。

树枝的线条凝重稳妥,宛如在写篆书

要理解赵孟頫的另一大贡献,就需要回想我们刚刚看过的董源《潇湘图》和李唐《采薇图》。董源和李唐都是宫廷画师,他们的作品带有明显的皇帝视角,要么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看看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要么讲述历史名人典故,督促皇上做个表率,教育臣子后宫要好好做人。

《秀石疏林图》则截然不同。全画不施一点彩色,风格淡雅。画里物件不多,但件件精挑细选:竹子象征虚心有节,石头寓意坚韧顽强,都是具备“小清新”含义的事物,让人怀疑赵孟頫是在借竹子和石头称赞他自己!这种表现文人意趣的绘画就是文人画

文人画没了皇帝的视角,关注的是文人士大夫的个人情怀,大多追求清新淡雅的效果。文人画在唐代就已出现,但直到元代才被赵孟頫发扬光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赵大人甚至在画面旁边题了一首诗,看得出他对自己的大作相当满意,而董源和李唐都是不可能在献给皇上的画作上题诗的。

赵孟頫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注:籀是大篆的一种,八法指永字八法,全诗的中心思想是书画同源)

明代初年:浙派

明代初年,画坛最重要的流派是浙派,也就是浙江派。其代表人物大多在宫里当过差,所以受到李唐等南宋四家的影响,山水画明显带有北派风格。

戴进《关山行旅图》,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浙派开创者戴进的代表作《关山行旅图》,“关”是指画面中部偏右的关城,“山”指眼前的大山,“行旅”指画面左下方匆匆前行的旅人,而画面右下方的村庄则与旅人形成了呼应。

大山的纹理显然使用了斧劈皴,而非披麻皴,这就是北派的影响。

据说戴进在宫里当差时,因为画得太好,便遭人嫉妒。有人说他画的钓鱼翁身穿红袍,分明是朝廷品服,应当治罪。戴进只好回到浙江老家,靠卖画度日。由于追随者很多,浙派就形成了。

明代中期:吴门四家

到了明代中期,浙派衰落,苏州画家崛起。因为苏州曾是春秋吴国的都城,所以后人称这批画家为吴门画派,其中四位佼佼者合称吴门四家,包括家喻户晓的唐伯虎

唐寅(字伯虎)《钱塘景物图》,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用斧劈皴画出山石纹理

吴门四家博取南北派之长,披麻皴和斧劈皴都能灵活运用。比如上面这幅唐伯虎的《钱塘景物图》,虽说描绘的是杭州景色,可远方的大山分明采用了斧劈皴。

而在下面这幅《柳荫坐钓图》里,吴门四家之一沈周采用披麻皴表现山石纹理,再用留白表现大片水面,江南水乡的韵味就很足了。

沈周《柳荫坐钓图》,明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用披麻皴画出山石纹理

吴门画派的重要贡献是继承了赵孟頫的衣钵,将文人画推向高潮。在他们的作品里,主人公没完没了做着各种“雅事”,比如抱着古琴寻访老友啦,月色里游览古寺啦,大雪天寻找梅花啦,梧桐树下喝茶玩青铜器啦。画面大多以黑白水墨为主,即使添加彩色,也用色清淡。画完之后还不忘题诗盖章,真是风雅到骨子里去了,让现在的小清新们自惭形秽。

《柳荫坐钓图》局部,一世外高人坐在树干上,凝思垂钓,让人想起姜太公。这应该是沈周对自己的写照吧

沈周题诗:树根容我坐,八座未云安。芸屦春泥湿,荷衣晓露干(注:八座指做大官,芸屦指草鞋)

到了明代末年,中国画坛又出现一位比吴门四家还要厉害的大画家,他是谁呢?咱们以后再说。

【小链接】故宫书画馆设在太和门广场以西的武英殿院落内,每年春秋两季各开放两个月,春季轮流举办九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眼下正在展出第一期,将在2015年6月29日结束。秋季举办书画特展,今年的主题是《石渠宝笈》。

武英殿院落并未完全对外开放,未开放区域包括一座小型浴室,名叫浴德堂。为什么在武英殿这样中规中矩的殿堂旁边会有浴室?有人觉得是因为《周礼》对天子的居所有“左庖右浴”的要求,所以在中轴线西边设置浴室。

虽然浴德堂不对外开放,但观众站在武英殿院子西侧就能看到浴德堂的入口

还有人说,因为浴德堂的内部装修带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格,说白了就是一座土耳其浴室,所以很可能是乾隆皇帝为维吾尔族人香妃修建的。这种说法听上去很美,其实相当不靠谱,个中缘由,咱们下次分解。

浴室的阿拉伯式穹顶

浴室内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去逛博物馆”

14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回 顾 | 宰其弘·皴法的世界(第一期)直播纪要
    荷叶皴”与“自写小像” ——赵孟頫两则绘艺创新浅论
    必备看画秘笈!过招本年度最后一期“故宫藏历代书画展”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国画技法】山水画皴法
    【国画教程】2课,山石,画石基本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