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WIFI对人体有害?2017年度有哪些科学类谣言?

WIFI对人体有害?2017年度有哪些科学类谣言?

南方法治报 2018-01-22 20:18:05

网络谣言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被喻为信息时代的“数字野火”。

网络谣言的确定通常经过3个步骤:

❶首先是传播量级较大;

❷并且在相应的网络媒体平台被多次举报;

❸最后由专家进行判定,通常经过文献和证据查证确定后才确定为谣言。

中山大学辟谣特工队是由该校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与校团委联合发起成立的专业学术辟谣机构,致力于日常科普和谣言规律分析。

近日,辟谣特工队基于长期追踪的网络谣言大数据,综合考虑谣言的传播力、迷惑性、危害性和周期性,总结出2017年度科学类谣言榜单。

谣言1

手机剩一格电时辐射放大99倍

手机辐射强度与手机的剩余电量没有任何关系,但和手机信号的强度有一定关系。

手机辐射强度其实是由基站控制的。每部手机都会不断地向最近的基站发送信号,如果来自某部手机的信号太弱,造成通话无法正常进行,基站就会发 出指令让该手机增大辐射强度;如果来自某部手机的信号太强,为了减少手机间的相互干扰,延长通话时间,基站就会命令该手机降低辐射强度。因此,一般来说手机信号越弱,辐射才越强。

谣言点评

手机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使用最频繁的电子产品之一,但这个新科技产品其实出现在大众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人们自然容易对其产生一些疑惑,尤其是怀疑其有潜在危害。这造就了大众对手机辐射的普遍担心,“低电量时辐射尤为高”这样的谣言随之广 泛流传。

谣言2

孕妇要穿防引力波辐射服

“孕妇要穿防引力波辐射服”的谣言引起了不少准妈妈的恐慌。

但事实上,引力波不需要防控。引力波就是把一堆小点点挤扁、拉长、再挤扁、再拉长的波,这些小点点代表的是空间形状。而引力波的能量非常难被吸收,如果把4000个宇宙首尾相连,在其中堆满番茄酱(因为宇宙空间大部分是真空),当一个引力波穿过之后,也不过损失了1%的能量。顺便提一下,这个过程 需要花上400万亿年。

谣言点评

引力波来自深邃的宇宙,普通人对此往往不了解,再加上妈妈们对宝宝的安全格外小心,谣言又给出了穿防辐射服这样具体的解决办法,一切都显得言之凿凿,就让这条谣言显得格外真实。

谣言3

Wi-Fi对人体有害

其实,Wi-Fi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在《中国计量》期刊2014年第8期上,《计量专家谈Wi-Fi辐射》一文对此有科学的解释。首先,无线上网使用的电磁波属于非电离性辐射,主要是对人体组织的加热作用可能影响健康,且需要比较大的强度才会造成伤害。其次,无线上网的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信号的功率,和无线路由器的带宽没有必然联系。英国健康保护局曾估计,即使一个离身体有一段距离的无线路由器常年开着,它1年所产生的辐射大概也只相当于用手机打几十分钟电话的辐射量。

谣言点评

与对手机的担心一样,对Wi-Fi辐射的担心也是源于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网络,但又对其不完全了解,才会导致手机和Wi-Fi辐射的谣言屡屡出现。简言之,离开剂量谈危害都是难以成立的。

谣言4

国产“量子隐身衣”可“隐身”

前段时间,多家自媒体在转发一则主题为“大爷瞬间消失”的视频时称,浙江大学成功研发国产“量子隐身衣”,可实现类似魔法功能的“隐身”。

真相是,浙江大学信电系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确发明过一种“隐身衣”,但其并不是衣服或者布料,而是一个每条边长大约5厘米的六边形柱状体,由特殊光学玻璃构成。实验中,他们使用这项隐形装置成功使猫、鱼以及铅笔之类的物体“隐形”。

这项《在可见光波段实现大型物体的隐形——电磁波“隐身衣”机理》的研究成果,于2013年10月24日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但是此“隐身衣”非彼“隐身衣”,和网传视频根本不是一回事。

网传视频是一段通过后期抠像技术合成的影片,这段视频的制作原理是:第一遍,先拍摄无人纯背景;第二遍,人物拿着绿布再拍一遍,然后用软件把绿布部分抠 除,把两次的视频合成,就出来了“隐形衣”的效果。类似技术在电影上已经普遍使用。

谣言点评

“隐身衣”这一神器,在中外的传说中经常出现,按进化心理学来说是人们对于狩猎和躲避猛兽等危险的一种隐蔽技能的夸张想象。我们经常给新科技尤其是我们还不太了解的新科技赋予了类似神话的神奇特效,这是谣言产生中依据我们的“目标”解释片段信息的典型体现。

谣言5

美国极端天气源于中国污染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已经公开回应:“研究显示,入冬以来,美国暴雪频繁主要是极地冷空气中心偏向美国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偏强造成的,与我国空气污染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查阅气候历史资料就可以发现,美国冬季出现低温和暴雪事件,并非偶然。

地形与气候系统的双重作用,是美国冬季容易出现低温和暴风雪天气的主要原因,东亚的污染物排放对北美极端天气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

谣言点评

人们对极端天气的担心自2017年来一直都有,但没有任何权威科学数据表明极端天气的概率在增加。美国最近的极寒气候引起人们注意,加上国内持续对雾霾等污染的普遍关注,这是典型的蹭热点和虚假联系的传谣方式。

除了以上常见的几个科学类谣言,“左脑负责语言、右脑负责图像”“蝴蝶的翅膀原本是无色”“霍金再次警告人类登月”“电荷实际不存在”“降噪耳机会损伤听力”也被证实是谣言。

文字 郑耀超 封聪颖

编辑 钟嘉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I-FI损害健康?实测告诉你真相
晚上睡觉到底要不要关WIFI?这3个真相你一定要知道!
睡觉开WiFi有辐射?每天要喝8杯水?你还听过哪些“健康谣言”?
别再被骗了,这几天朋友圈疯狂传的谣言。
手机、基站辐射的谣言不断的传播学思考
WiFi阴谋论——WiFi到底是不是杀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