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影像:新媒体语境下的影像新形态

摘 要:以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创新了影像传播的平台,更催生了影像创作的新形式。微电影、迷你剧、微纪录片、恶搞短片、自拍秀等新的影像形式为新媒体而生,为新媒体而传,篇幅上不仅更短小精悍,在创作上和传播中也显现出与传统影像作品不同的特质,这种新的影像形式,都可以称为微影像。微影像是新媒体语境之下的影像新形式,是微时代的影像新产物,它们以多样的形态成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后现代视觉文化的新景观。

关键词:新媒体;微影像;微电影;形态

一、新媒体语境与微影像

(一)全新的影像表达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人类社会的影像表达和传播都与媒介生态和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当人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当新媒体成为影像传播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其交互性、个体化、碎片化等诸多特征促生了新的影像表达形式,微电影、迷你剧、微纪录片、恶搞短片、自拍秀甚至动态图片都成为与新媒体相生相伴的新的影像表达形式,它们诞生于相同的媒介生态中,它们成长于新媒体语境之下,不论在创作上还是在传播中它们都区别于传统的影像形态。它们是新媒体语境下影像创作与表达进入“微”时代的表征,作为新的影像表达与传播方式,我们统称它们为“微影像”。

微影像是微时代的产物。“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携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点的传播活动的新传播时代”[1]。这个新的传播时代的重要传播形式和内容便是微影像,微影像既是微时代的产物又是构成微时代的重要传播内容。

微影像是新媒体的产物。所有关于微电影、迷你剧、微纪录片等的界定都建立在新媒体的基础上,微影像是与新媒体无法切割的概念,微影像是在新媒体语境之下,基于新媒体数字技术,从内容、创作到一系列的完成,都高度适应新媒体传播特点,包括整个叙事的风格都区别于传统的影像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影像表达,它也是微电影、迷你剧、恶搞短片、微纪录片、自拍秀、微广告、微动漫等诸多新的影像表达形式的统称。微影像不仅仅因其时长更短而区别于传统影像形态,也因其诞生及成长语境以及传播平台而迥异于传统影像形态。与传统影像作品相比,微影像的核心是为新媒体而生,为新媒体而传。

(二)新媒体语境下的产物

新媒体是孕育微影像的土壤和时代语境,新媒体语境即包含了新的技术语境,也包含了新的文化语境,它们共同促生了微影像这一影像形态,它们共同造就了微影像的特征。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的交流和传播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更短的时间和更宽广的维度展开。依托于新媒体技术,自主性和互动性更强的传播平台和自媒体蓬勃发展, 视频网站、BBS、APP、电子杂志、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为微影像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渠道。新媒体技术语境之下,自媒体打破了传统传播平台的垄断性,所有作品都有发布和传播的平台。新的技术语境也加速了影像传播的速度,微影像正是适应了更短小精悍更快捷传播的需求。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众多的创作者提供了教程和工具,众多创作者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更方便的进行影像创作和加工。拍摄设备的大众化和简便化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日益“傻瓜化”,打破了影像创作的技术壁垒,人人都可以成为影像创作者。得益于新的技术背景,影像创作和传播都更加大众化、私人化和自主性。新媒体的发展伴随着新的文化语境,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塑造着新的文化语境。一方面新媒体让交流和传播变的更加自由和民主,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中碎片化、去中心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诸多特征也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微影像基于新媒体而存在,新媒体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气质深深影响着微影像的创作。某种意义上,微电影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精神梦境补偿,一些微影像的创作也具有解构理性、拒绝宏大和崇高、零度叙事、合流大众文化等后现代主义色彩,满足了现代人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 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中,微影像的内容和形式、题材及创作手法都深受其影响。

二、微影像的典型文本与特征

微影像在新媒体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类型。从微电影到动态图片,它们构成了新媒体平台上丰富多彩的影像景观,成为新媒体时代大众的主要表达手段和精神食粮。这其中既有沿袭和继承了传统影像制作手法和叙事的微电影,也有专属新媒体世界的自拍秀,既有高雅严肃的影像表达,也有恶俗喧嚣的大众狂欢,既有长达30分钟左右的影像作品,也有短至几秒钟的秒拍和动态图片。这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明确,微影像的关键不是时长的长短,而在于是不是为新媒体而生,为新媒体而传。传统的影视作品也会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不独为新媒体而生,它们仍然依赖传统传播平台,同时它们也不具备新媒体特性。而微影像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一样,是基于新媒体而生并为新媒体而传。微影像有着多样的形态和类型。

(一)微电影

微电影无疑是被关注和研究最多的微影像,微电影也是和传统影像作品最具有血缘关系的微影像,在创作上它基本上按照电影的手法来完成。微电影被认为是“基于新媒体数字技术的革新,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和播映平台而广泛传播的超短篇幅电影作品”[2]。在关于微电影的诸多定义中,人们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两点是约定俗成的,那就是微电影是剧情片、是故事片,当我们提及微电影时通常是把纪录片排除在外的,另外微电影在时长上远远短于通常在120分钟以上的传统影院电影,微电影最长不会超过60分钟,短则几分钟,大部分通常在30分钟以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微电影往往都是冲着新媒体平台而来,点击查看量、转发评论数等成为微电影创作的重要诉求和评价指标。

由中影集团和优酷网于2010年共同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电影》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成功的微电影之一,这个系列包含了10部青春题材的微电影,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老男孩》,在2010年上线头10天其观看量就突破了700万,并引发了70后80后的集体青春怀旧热潮,成为现象级的微电影,关于微电影的讨论和研究也因此而引发。《11度青春系列电影》第一次有力的向我们呈现了电影与新媒体碰撞的力量,第一次向我们呈现了微电影这一新的影像形态的魅力。这个系列的微电影仍然按照传统的电影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段来完成,甚至在选题上也并不新鲜。唯一不同的是其为新媒体而生和为新媒体而传的特殊性,这11部系列电影中,前10部均是专为新媒体受众打造并仅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只有最后一部是同时通过院线传播的。

除了像《11度青春系列电影》这样有专门的影视制作机构和专业的团队投资和制作的微电影。在微电影领域还活跃另外一支具有生命力的创作力量,一批年轻新锐导演、大量影视院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诸多影视创作的爱好者通过自筹资金完成微电影的创作,他们以较小的投资和自己组建的班子完成一个个关于电影的梦想,而新媒体平台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为这些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平台。他们的创作和传播也正是因新媒体而具有了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也是名副其实的微电影。2013年由李阳导演的《坏未来》可以说是这一创作群体的代表之一,这部天马行空的微电影靠着新媒体平台被年轻群体分享和传播,而李阳也凭借着这部微电影及之前的《李献计历险记》成为知名微电影导演,这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电影艺术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形态,微电影无疑是微影像诸多形态中最具有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种。各大视频网站也把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作为自己重要的业务方向。2013年开始,优酷搭建的“微力影院”作为其最重要的四大平台之一,力求打造成为最有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微电影平台。除了“11度青春系列”,优酷还通过“幸福59厘米” “大师微电影”“青年导演扶植计划”和吸引众多影视院校及相关专业学子参与的以微电影为主的“毕业展”等项目力求在微电影领域打造其强势平台。

从YouTube到优酷,在新媒体时代,微电影从来不缺乏平台,也正是因为这些新媒体平台,微电影成就了自己。

(二)迷你剧

如同微电影是传统大电影与新媒体结合的产物一样,迷你剧是传统电视情景喜剧与新媒体结合的产物。与电视情景喜剧不同,迷你剧时长更短,单集大多在15分钟左右,符合新媒体传播要求短而快的特性,也符合受众非持续性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的需求;其次,区别于电视情景喜剧家庭题材居多,迷你剧大多以职场、青春、爱情、穿越等与年轻群体生活和兴趣息息相关的题材为主;再次,由于新媒体平台相对电视平台的开放性、自由性和个人化观看,迷你剧往往有更自由的表达尺度。

迷你剧这种微影像形态绝不仅仅是电视情景喜剧的缩小版,它以更贴近年轻群体的题材、更紧凑的叙事,更自由的表达和更娱乐夸张的风格深受新媒体受众的欢迎。

成立于2012年的万合天宜公司,聚集了一批新媒体影响力人物,通过一系列迷你剧而声名鹊起,短短3年时间奠定了自己在迷你剧领域领头羊的地位。其于2013年制作出品的迷你剧《万万没想到》和《报告老板》点击量突破了20亿,2015新推出的《名侦探狄仁杰》更是拓展了迷你剧的题材类型和表达手段,在新媒体领域引发受众极大关注。

搜狐视频于2012年推出的《屌丝男士》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迷你剧,每集1~3分钟左右,是微影像的典型代表,有着极强的传播力,仅前三季的播放量就达到了26亿,不仅吸引了众多知名明星参与,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因其幽默搞笑的剧情和短小精炼的篇幅,《屌丝男士》在新媒体传播中一直热度不减,截止2015年上半年已成功推出第四季。

区别于微电影的多元创作主体,迷你剧是所有微影像中最具产业化特征的,迷你剧的背后是专业的制作机构和新媒体平台,从选题、拍摄、制作到营销传播,迷你剧已经在短短的几年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和盈利模式。

(三)微纪录片

在所有微影像形态中,微纪录片是最富争议的类型,因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一直是纪录片传播的主要媒介平台,微纪录片和传统纪录片相比并不具备传播平台的独特性。在中国能够上院线的纪录片凤毛麟角,在一味追求商业化、娱乐化和收视率的当下,电视媒体为纪录片提供的空间也十分有限,更有大量因种种原因无法公开发行和播映的纪录片都选择了新媒体平台。尽管如此,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催生的微纪录片这一微影像形态还是在作品时长及手法上与传统纪录片有所区别。微纪录片为适合新媒体传播特性,内容和时长上更加精炼短小,选题上更加注重传播力和话题性,表现手法上更加注重叙事和节奏,这些都形成了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新形态。

2010年,贾樟柯作为监制,携手六名新锐导演与畅销全球的苏格兰威士忌品牌——尊尼获加合作启动“语路计划”,共拍摄制作了六部微纪录片,每部时长均在3分钟左右,这六部微纪录片以潘石屹、黄豆豆、罗永浩等为拍摄对象,以访谈和大量短切镜头以及有限的跟拍为创作手段,内容短小精悍且叙事紧凑,专为新媒体传播而打造,拍摄对象均是有影响力和话题性的人物,在新媒体平台取得良好传播效果,可以说是微纪录片的典型代表。

微纪录片的新媒体特性和较强的传播力也引发媒体和专业制作公司试水,2014年南京广播电视台在第一个国家公祭日推出微纪录片《城殇》,该纪录片每集三分半钟,共三十集。整个系列片以时间为顺序,从南京城门外的血战,到战后审判和几十年来人们对这场大屠杀的追思,以较强的故事性和传播性引发腾讯、爱奇艺、优酷、酷6、56视频网、华数TV、PPS、PPTV等二十多家门户网站转载,半个月内在腾讯视频的点击量突破千万,其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电视媒体。

在关于微纪录片讨论的众声喧嚣中,准确认识和界定这一微影像形态仍然要回到微影像为新媒体而生、为新媒体而传的基本特性上。“语路计划”也好,《城殇》也好,一方面在时长上方便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另一方面在创作手法上也更适合新媒体受众的观看习惯。

目前众多的纪录片赛事都已把微纪录片单列为一种评比的类型,同时中国纪录片网、央视视频等也都设立了微纪录片频道,相信微纪录片的发展随着与新媒体特性的更好结合必定会体现出与传统纪录片更明显的区分度。

(四)恶搞短片

有人把恶搞短片归为微电影的一种,但显然恶搞短片的新媒体属性更强,如果说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在新媒体平台的新形态,那么恶搞短片可以称为新媒体领域的“原住民”,在众多微影像类型中,恶搞短片是新媒体平台上最“原生态”的类型,它真正因新媒体而生,绝对是新媒体“亲生”的,它更是被新媒体所传,是新媒体传播中最具有传播力的微影像类型之一。恶搞短片携带着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和新媒体特性,常常以戏仿的手段对经典或流行作品及知名人物进行戏谑、喜剧性模仿和夸张化改造以达到娱乐和讽刺的效果,造就了互联网世界和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大众狂欢。

在互联网世界最早被广为传播和引起极大关注的恶搞短片是2005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充满后现代风格的作品第一次让人们见识到了恶搞短片的威力和魅力,由此引发的网络狂欢、理论争议和现实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震怒到要把胡戈告上法庭的中影集团和陈凯歌导演或许没有想的,短短几年之后,恶搞短片已经成为新媒体世界最具生命力和传播力的微影像形态。从《哈利波特》到《泰坦尼克号》,从红色经典到商业大片,都没有逃过被恶搞的命运,而今天的影视集团和大腕们不仅早已泰然处之,甚至为了营销的需要还主动为之,求之不得被恶搞。而胡戈之后的《鸟笼山剿匪记》《007大战猪肉王子》《春运帝国》《满城尽是加班族》等作品更是坚持把恶搞进行到底。

恶搞短片之所以能够成为新媒体传播中最具有生命力和传播力的微影像形态之一,与新媒体传播的娱乐化、大众化不无关系。也正因为看重恶搞短片的传播力和传播价值,众多影视传媒机构及艺人把它作为营销手段,众多自媒体人也把恶搞短片作为获得关注的重要渠道。在这方面,“雪姨系列”的恶搞短片就是最好的例证,从最初的网友恶搞,到“雪姨”扮演者王琳的主动参与,借助恶搞短片,让近些年有些沉寂的王琳再一次成为各大综艺娱乐节目的座上客。

2014年,一部《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再次火遍新媒体,因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戏仿和恶搞让名不见经传的大一学生王塑巍一时间引发热烈关注。新媒体和恶搞短片满足着越来越多人成名的想象,也成为越来越多人成名的路径。

和微电影一样,恶搞短片不仅是众多草根的狂欢领域,也早已引起资本的觊觎,除了优酷网、搜狐视频等综合性视频平台把恶搞短片作为重要内容之外,更有一大批视频网站更是专注于打造恶搞短片来吸引受众实现盈利。

(五)自拍秀

互联网的开放性、新媒体的分享性和互动性为每一个受众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自媒体的发达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传播中的主人公,从图片到影像,自拍已经成为现代人新媒体生活的重要组成。自拍秀作为微影像中最具有草根性和大众性,最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形态,充斥着互联网世界和新媒体平台。一波又一波的草根明星都是借助自拍秀一鸣惊人传遍网络。从早期的后舍男生到后来的“好妹妹乐队”,他们的成名都得益于自拍秀,一段段自拍微视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他们的才华,他们也借助自拍秀走进大众的视野。

自拍秀不仅提供了成名的可能,也成为普通人新媒体生活的重要组成,人们通过自拍秀参与互联网事件,人们也通过自拍秀自娱并娱人,从“冰桶挑战”到“大哥别杀我”,自拍秀为新媒体受众提供了新参与和娱乐方式。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视频摄制功能不断完善和视频处理软件不断简易化,自拍秀这样的微视频将越来越多的成为自媒体传播中的内容。

三、小 结

为新媒体而生,为新媒体而传。微影像继文字和图片之后,成为新媒体传播中愈发重要的内容和影像形态,除了微电影、迷你剧、微纪录片、恶搞短片和自拍秀,微广告(微投)、微动漫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微影像的形态和类型仍然处于发展和演进之中。一个不得不承认且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在新媒体传播中,特别是在微博和微信中,以秒计时的“秒拍”和“动图”正越来越多的取代静态图片,它昭示在这样一个图像社会和视觉文化时代,微影像正在以更丰富的形态和更广泛的运用构建后现代视觉文化的重要景观。(作者简介:黎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影视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和影视艺术与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瑶.SoMoLo模式下微纪录片的社交媒体营销研究[J].现代视听,2014(7).

[2] 王凡华.以电影《11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的发展[J].传媒,2014(12).

[3] 王学嘉.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广告叙事学的特点[J].青年记者,2015(3).

[4] 郑军,王以宁,白昱.新媒体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5] 魏三强.新媒体时代下微动漫的创作技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6] 康初莹.自媒体分享与扩散平台下的微广告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界,2014(17).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影展| 第七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
2019年是5G技术之年5G时代给纪实影像带来怎样的新机遇?
恶搞短片《电影VS现实2》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广告研究
2011年最猛恶搞短片
柴选:视觉素养升华创意摄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