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付鹏专栏】十年大宗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三)

本专栏作者为银河期货首席宏观投资顾问

 

利益这玩意,钱赚多了自然会引起各方的‘关注’和不满。以前对于大宗商品中那点‘猫腻’和‘阳谋’实际上精通但紧守其口的各大知名媒体(FT,WSJ,NYT,REUTERS,BLOOMBERG等)来说,曝光这些知名机构们私下的赚钱手法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但最近这半年,风声忽变,频繁的‘揭秘’已经搞得这些著名的‘霸主们’狼狈不堪了,但是最要命的这背后或许引导这样媒体舆论的还是另有其人,这就是我们开篇不得不提到的华尔街的命运之神‘美联储’了。

‘美联储现在正在“复核”2003年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决定——第一次容许受其监管的银行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的进入到复苏期,对于美国来说实体经济的真实复苏的任务将会高于一切的利益,而这些霸主们把持的原材料的全链条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为此操控付出了巨大的溢价成本。这要是换做当年,无所谓反正付出溢价损失的是中国的企业(全球巨大的生产和加工地区),而赚取这些国家企业的利润对于美联储甚至是美国政府来说都是‘事不关己’自然就‘高高挂起’咯,而现在却不同了。

中国经济在新政府的改革推动下已经开始走上了经济真正转型的轨道,未来经济放缓平稳,结构调整,产能过剩行业淘汰等都已经是板子上钉钉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大宗原材料‘控制下’的‘溢价’自然而然也就转嫁到了美国正在复苏的‘制造业’身上,这个时候就再也不是事不关己了。

于是乎,之前一直守口如瓶的知名媒体们开始调转思路,为联储政策转变做出对应的舆论环境,再加上LME交易所的实际控制权都已经让给了中国人,那么这些秘密也就不是秘密了,曝光出来也就是‘顺应潮流’的一件事情。

在这种因素下其实最坐不住的其实就是摩根大通的管理层,辛辛苦苦谋划已久的布局,才刚刚过上好日子,这就突然遇到了不测,一方面前期在刚刚有风声的时候,秘密的从LME交易所股权上撤出,从港交所收购中高位套现,另一方面到最近风头很紧的情况下被迫宣布调整名下的现货大宗商品业务寻找战略选择,包括了所持有的任何大宗商品资产以及名下的现货交易业务。将会考虑包括出售、拆分以及战略合作等在内的全部战略选择。虽然摩根大通还在强调自己虽然正在寻求退出现货大宗商品业务,但是仍将继续致力于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但很显然这句话是很苍白无力的,偷偷摸摸的出售一些现货领域的资产变现或许还能够有所溢价,现在被迫的公开宣布卖出大宗资产和现货业务,包括被媒体已经公开的摩根大通近来开启了出售旗下仓储公司Henry Bath的进程,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拆的模式将原有的太过于显眼的部分进行一定的分拆来满足于监管的需要,但这应该都是短期的行为,战略性的退出啥意思,那意思就是现货领域不让我玩了我服从,但是依旧把持着衍生品领域和贵金属市场这点还是很重要的,既然那么多机构的朋友都觉得大宗业务利润下滑而且还受到监管冲击,都打算甩卖优质资产,这个时候战略性的布局一下,将力量加强到衍生品上或许就是摩根大通前日子内部讨论会里秘密决定的事情,于是乎就反正09年摩根大通就已经把UBS手上的加拿大商品业务已经收购到手,就不在乎利用这次机会干脆把瑞银场外交易(OTC)衍生品大宗商品资产组合也一口气吞过来增强其大宗商品交易部门。

很显然这方面高盛要比摩根大通做的要好一些,高潮的时候不骄不躁,遇到困境的时候低调处理,时时刻刻都跑在了摩根大通前面,也难怪高盛能够独霸武林这么多年了。

2012年其实高盛就因为把持着美国电力领域以及衍生品领域就曾经收到过警告,嗨老兄不要玩的太过火哦,于是乎,高盛集团大宗商品业务副总裁本贾克布斯(Ben Jacobs)和高盛集团大宗商品和衍生品交易部门执行董事,曾担任高盛集团美国电力交易业务主管的拉吉希斯(Raj Sethi)几乎同时选择了离开高盛集团,这位拉吉希斯先生年龄并不大,也就三十五六岁这样,在高盛工作了14年,这可是在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领域里的高富帅式的人物。一方面这哥俩个和之前自营部门跳槽离职的兄弟看起来都一样,貌似为了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主动放弃了在高盛的优质待遇和资源,自己跳槽出来搞对冲基金,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怕一旦未来监管层开始了新的监管规则,自己掌握的这一块其实‘踩红线’,就怕东窗事发后别高盛翻脸不认人把自己变成了替罪羊,于是乎还是提早开溜为上,这两位哥们恐怕还是因为这样的考虑不得不挥泪离开了。

事实证明他们算是离开的‘恰到好处’,这不才没过多久也就几个月的时间,电力市场那些事就东窗事发了,闹得沸沸扬扬的控制美国加州电力市场的官司和一系列监管和调查把摩根大通的Blythe Masters搞得心烦意乱的,所谓的“扩展了金融的边界,包括开发了CDS产品”并误导调查的指控其实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是真正幕后的老千高盛早就让主谋开溜了,然后自己悄然的收缩了电力市场的战线,不得不说高盛老奸巨猾或者说人家的后台够硬了,这把可是把没有及时撤退的摩根大通,巴克莱和德意志银行给坑里面了。

所以说不怕有猪一样的队友,就怕有神一样的对手

这些投行们明面上都是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到了同一个市场里,但往往当出现风险的时候,跑得那可比兔子都快,才不管对方的死活的,但要想跑得像高盛这样有水平,恐怕Blythe Masters还是显得有些嫩了点,在华尔街混要学会低调呀。

看看人家高盛,2010年到2012年就开始逐渐缩减自己的自营交易业务席位,包括欧洲原油交易主管泰姆哈桑(Taimur Hassan)在内的很多在大宗商品领域掌握着高盛很多自营业务秘密的中高层都在这一个阶段陆陆续续的离职。

2013年4月,高盛就已经开始偷偷摸摸的低调出售旗下的金属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LLC。而这家著名的metro仓储是三年前高盛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过来,在底特律Metro可是控制着LME主要的铝的仓储和物流。

有人说这是因为港交所李小加先生在今年年会里表态要修改LME游戏规则才导致的这几家大鳄被迫削减大宗领域,我觉得不是这回事,事实上在LME建议修改规则之前这几家‘大鳄鱼’就已经开始规划和布局了。而且我觉得最大的转折点就是在港交所收购LME的过程中发生的。

历来在LME下的基本金属领域,过去的10多年其实就是一部中国企业和外资‘斗争’与‘反抗’的斗争史,收购LME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我想中国的决策者也绝不是最近才动的脑筋,恐怕早就有所想法,这就像你想买人家的高技术,不是缺钱而是人家不愿意卖,当人家愿意主动卖给你的时候,估计人家又有了别的新玩意,这个时候才愿意卖出高价给你,商业的本质亦是如此。

 

*欢迎加入见闻外汇读者QQ群(255857574)交流互动,申请时请注明“公司(行业)-城市-姓名”,谢谢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付鹏专栏】十年大宗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二)
后危机时代大宗商品交易现状与前景研究
近观国内外银行FICC业务
华尔街“铝价操纵案”揭开中企海外亏损灰幕一角
摩根大通:美联储或将于明年年初开始减码
铜价创新高 预计目标价不止10000美元/吨-搜狐理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