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主收敛,重在养肺!中医专家教你预防7种高发疾病!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养肺为重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是中国古人根据农作物生长变化过程总结出来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农作物的生长与人体四时循环是相对应的。春天是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夏天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阶段,夏天的植被葱葱郁郁,非常茂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很多植物的种子都会深埋地下,吸收养料,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与其相对应,人体也会经历一个从生发到收藏的过程。

做到天人合一才养生

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侍方介绍说,中医讲立秋为降之起点,天之阳气到立秋时会下降;立冬为沉之起点,到立冬时阳气会沉到地下;立春为生之起点,阳气会从地下升到地面上;立夏为伏之起点,立夏后的阳气会充分在空气中弥漫,此时的阳气是最盛之时。那么,为什么要“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呢?

秋冬阳气沉于地下,相反阴气就会充斥于天地之间,这时的阴气最为旺盛。此时如果给人体补阴,得益于天时地利会比较容易;相反,到了春夏是阳气充斥于天地间,此时则补阳较为容易。天人合一,里外结合,通过内服加外界的阴阳环境,即达到了补阴或补阳的效果。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意思是,秋季的三个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

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使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

四方面入手巧调养

据侍方介绍,秋主肺宜收,肺在五行中属金,金就像镰刀,意味着要秋收。在饮食方面,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天适宜食用的食物有柿子、梨、银耳、白果、百合、枸杞等。

梨、银耳、白果、百合都是润肺的食物,秋天燥气当令,容易伤肺阴,这些食物有滋养肺阴的功效。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过食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多食,以免伤及肠胃。

起居方面,秋天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天是养藏的季节。早卧早起是因为秋天肃杀之气较重,一到晚间阴气会特别重,容易伤人,所以要早睡。又因为秋天刚从夏天过渡而来,所以早晨的阳气还没有那么弱,趁早晨阳气较重时早起,有利于补充人体阳气。

秋天服饰提倡“秋冻”。所谓秋冻,即“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可以避免因多穿衣服而产生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阴气外泄等情况,顺应了秋季阴精内蓄、阴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精神调养方面,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天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一些人难免会有凄凉之感,会触景生情产生忧郁、烦躁的情绪。这时要让自己的情绪安宁,不要被秋季的肃杀之气所伤,要收敛神气,尽量使自己平和,精神上要做到不悲伤。

中医认为,情可致病,怒、喜、思、悲、恐对应肝、心、脾、肺、肾。悲伤肺,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大声嚎哭会感到肺部不适,肺气不顺。所以一定要调整自己的情绪,可以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分散注意力,开阔眼界。

运动方面,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否则易致使津气耗散,运动以微微出汗为最佳。可以选择登山、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运动,运动后要注意休息以恢复体力。

预防常见病不懈怠

侍方提醒说,秋天除了注意调养,还需要学会预防常见病。

1

防肺疾

中医认为初秋燥气滋蔓,湿气未退,易伤人肺气,极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因此在秋季要首防肺病,可用麦冬30克、菊花15克煎水代茶饮,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

2

防中风

秋季寒气渐长,使血管收缩,脑血管病变因此增多。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这些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此外,进食以八分饱为宜,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3

防皮肤损伤

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外露部分皮肤会因缺水变得粗糙,严重者会产生皲裂,因此,洗浴不宜用碱性大的沐浴露或肥皂。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鸭肉、葡萄、花生、红枣、莲子、芝麻、甘蔗、蜂蜜等食物,能较好地滋润皮肤。

4

防感冒

秋天由于气温多变,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节。因此当天气较冷时要注意保温,平时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冒流行时可用陈醋熏蒸居室,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

5

防哮喘

每年8~9月是哮喘高发期。有哮喘史的人需注意加强耐寒锻炼,改善心肺功能。有冷空气过境时,出门最好戴上口罩。

6

防胃肠炎

秋天人体消化功能逐渐下降,抗病能力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所以秋季饮食要谨慎,需减少生冷、辛辣食物的摄入。

7

防鼻炎

秋季忽冷忽热的天气易造成鼻腔内组织生理性充血,时间太长或过重,会引发病理性鼻炎。平时应多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预防干燥性鼻炎,或减轻发病症状。

编辑 || 燕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精华是阴阳二气。
为什么咳嗽会在夜间加重?
初学把脉|张仲景把脉的四个部位:寸口、人迎、趺阳、太溪
秋季自然养阴法
医养求真 | 遭遇“多事之秋”,痰湿体质改如何调养?
秋季养生三部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