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八怪之郑板桥:难得糊涂

郑板桥出生在江苏兴化县城东门外,家附近有一座古板桥,是一家人出城或进城的必经之路。

长大后,他念念不忘家乡的古板桥,不但刻了一枚印章“二十年前旧板桥”,还自号“板桥”。

他生在康熙三十二年,正是清朝鼎盛时期,生日那天正逢小雪节气,民间称此日为“雪婆婆生日”,他后来便又刻了一枚“雪婆婆同日生”的印章,常盖在书画作品上。

小时候他爹怕他不好养活,取了个乳名叫“麻丫头”,十岁后才为他取名郑燮,字克柔。

对有的人来说,这么难听的乳名绝对是一段不想提起的黑历史,可郑板桥倒无所谓。成名后还特意刻了一枚印章:“麻丫头针线”,经常盖在书画作品上,人家说“太涉俗气”,他却毫不在意。

三岁时,生母病逝,庆幸的是后娘对他很好,后来他回忆起逝去的后娘时写诗道:

无端涕泗横阑干,思我后母心悲酸。

十载持家足辛苦,使我不复忧饥寒。

长大后他为很多故人写过诗文。

除了双亲,还有待他亲厚的乳母,教他读书习文的外公,帮他烘干尿床湿被、并保守秘密的叔叔、患难与共的发妻等等,他都一直记着他们的好,还念念不忘地写下来。

郑板桥是个念恩的人。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局部

二十三岁时郑板桥娶妻徐氏,二十四岁中了秀才,开始“教几个小小蒙童”,在村塾当名老师,边教书边写写画画,清贫得很。

日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到了三十岁,父亲去世,别的没留下,留下一堆外债。父债子还,郑板桥只好忍痛将家中书籍整理变卖,可还是不够。

在整理书籍时,郑板桥竟然找到了几张前代家奴的契券,但他却将这象征着他“主人”身份的契券一把火烧了,还跟朋友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才还清了外债。

说起来,郑板桥一生的贵人运着实不错,有朋友帮他还债,有朋友替他聘媳妇,还有朋友给他谋官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还清外债后,他打算出门走走,这一走,就走了大半个中国。

秋天,从扬州瓜州古渡出发走水路,郑板桥一路访寻名人遗迹,到庐山寻访寻访八大山人朱耷遗踪后,又经洞庭湖折向湖南,阅尽楚天湘水后,溯江而上到了湖北,登黄鹤楼,望鹦鹉洲,然后过三峡、经重庆到了成都。

第二年,他又从成都北上长安、洛阳,到了北京。

在北京,郑板桥结束了不少朋友,其中最特别的当属爱新觉罗·允禧。

允禧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十一子,当朝雍正帝的弟弟,据说《红楼梦》中的北静王即是以他为原型的。

这二人一见如故,也为日后郑板桥为官十年埋下了伏笔。

清 郑板桥 墨兰图

年末时,郑板桥离开了京城,返回扬州。

那时扬州正因盐运业而繁华兴荣,口袋里钱多了,富商们都总要卖弄一下风雅。张口闭口就是钱太俗气,收藏、谈论书画才是为扬州城的时尚,因此有“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的说法。

这时的郑板桥还没什么名气,没人买他的账,也没人买他的书画。

倒是他创作的《道情十首》颇受欢迎,他用十首词曲分别咏了渔翁、樵夫、僧人、道士、书生、乞丐、隐士等人物。

传开来后很受人喜欢,以至整个扬州街头都竞相传唱,郑板桥的大名也渐渐为人知道。

三十九岁时结发妻子徐氏去世,他们唯一的儿子也于早年夭折,只留下两个女儿。

郑板桥一边画画一边读书,终于在四十岁时中了举人,四十四岁时中了进士。

从二十四岁中秀才开始,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此他又请人刻了一枚印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百千感慨都在这十二字里了。

在中进士的前一年春天,他碰到了一桩“艳遇”。

清 郑板桥 兰石图 局部

那是早春二月,郑板桥在扬州北郊游玩时问一位饶婆婆讨水喝,恰好这户家里就贴着他写的词,闲聊中便自报家门。

老婆婆闻言兴奋不已,盛情留客吃饭,并喊女儿出来见郑板桥。

饶姑娘今年十七岁,家中排行第五,素来喜欢郑板桥的词,一来二去就看对了眼,饶婆婆也有意将女儿许给他。

郑板桥便写了一首《西江月》词,作为信物和定礼留给饶氏母女,约定明年进京赶考后,若中进士,就一定来接饶姑娘。

这一别,就是两年。

期间有一富商欲出七百金聘饶五娘,饶婆婆颇为心动,饶五娘却要坚守承诺等郑板桥,最后富商只好另娶。

这等八卦向来为人津津乐道,一时间,五娘坚贞等郑公的事迹,弄得扬州街巷尽知。

八卦传到来扬州游玩的安徽诗人画家程羽宸耳中,他在根本不认识郑板桥的前提下,便慷慨解囊,以五百金作为聘礼,代郑板桥先送给了饶五娘。

等到郑板桥高中进士回到扬州后,二人便以兄弟相称,程羽宸更是再出资五百金作为纳娶之费,让他与饶五娘终得喜结良缘。

结个婚,彩礼和婚礼费用都是朋友上赶着出的,这种好运可算百年难遇。

郑板桥与饶五娘的这段姻缘,可不是什么野史话本乱讲,而是他自己的著书《郑板桥扬州杂记卷》中记录的。

只是可惜,后来他与五娘的儿子也夭亡了。

清 郑板桥 竹石图 局部

这一边情场得意,那一边官场却不太好走。

虽然中了进士,而且名次也不低,是个二甲进士,但因为朝中无人,郑板桥却没有官做。他在京城的好朋友皇叔允禧忙着自己的权力争斗,暂时还顾不上他。

他只好又回到扬州。

但因为有了进士出身的身份,郑板桥的名气也水涨船高,找他买画的人也多了起来,生计是不成问题了。

一直等到四十九岁,郑板桥才在慎郡王允禧的帮助下谋到了一个七品小官,山东范县知县。

到任没几天,他就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将县衙的墙壁打了几百个孔,别人疑惑不解,问他想干什么。

郑板桥说:“出前官恶习俗气耳!”

有一次他的上司曹州知府来范县视察,县衙里到处都找不到郑板桥,结果却在田垄上碰见了他。

只见这位县太爷正躺在垄上观看农民耕田,看着看着竟迷迷糊糊睡着了。

当县官的俸银有余,他便寄回老家,托本家弟弟分送给贫穷的老乡,“挨家比户,逐一散给”。

清 郑板桥 幽兰图 题识

在范县四年后,他又调任潍县,在那里一待就是七年,也是在那里,他最终告别了仕途。

潍县本来是个比范县繁华许多的大县,可郑板桥去的时候,潍县正轮流遭受疫灾、旱灾、涝灾,“岁歉,人相食”。

郑板桥的《逃荒行》写: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

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

好大一个烂摊子。

所以郑板桥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救灾,他想了三个办法:

先是“捐廉代输”,他将自己一年1400两的养廉银捐出来接济灾民,县官带头,其他官商也只得纷纷效仿。

然后是“开仓赈贷”,他下令立刻开仓放粮救命,不必等上级批复。有人劝他这样不合规矩,会被处罚的,郑板桥却说,有责任他担着。

第三条是是“积粟之家,谕其平粜”,就是强迫那些有存粮的富户,拿出米来接济灾民。

这样一顿操作,潍县的灾情才缓解了下来,《清史列传·郑燮传》也对此表示了肯定,但郑板桥后来果然因私自开仓放粮被记大过一次。

在潍县,人们都知道知县郑板桥偏袒窭(贫穷)子,判案时总是会袒护穷苦人。

他曾在公堂上大骂某监生为“驮钱驴”,甚至在官场宴会上写诗直骂贪官污吏,搞得别人当场下不了台,成功为自己拉了不少仇恨。

清 郑板桥 兰石图

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写下了那句个人名言“难得糊涂。”

还附写了数行小字: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乾隆辛未秋九月十有九日,板桥。

关于郑板桥辞官的缘由,清史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为他处罚某富户时,罚金手续有些欠妥,让别人找到了借口告到吏部说他贪污,因此被免去了知县职务。

有的说是他因为荒年为民请求赈灾,惹得上面的大人不高兴,只好托病辞归。

官场十年,郑板桥终于离开了,三头毛驴驮着他和他的全部家当。

他就着驴背画了一幅墨竹图,又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清 郑板桥 墨笔竹石图

回扬州后,郑板桥靠着卖书画养活一家人,他的名声越来越大,甚至连朝鲜国王李英宗都特遣宰相李艮来扬州向板桥求画。

求画的人很多,自觉给钱的却不多,很多人得画后只是空口说点好话,一幅有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德行。

思量过后,郑板桥做出了一件在当时可谓是惊世骇俗的举动,他公开了一纸书画《润格》:

大幅六两

中幅四两

小幅二两

条幅对联一两

扇子斗方五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言也。

他说,一手交钱,一手交画,给钱我才高兴,我一高兴,我画的才用心,我年纪大了不想啰嗦,别跟我讨价还价有的没的,就这么办。

这在当时的社会,真的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大家都在奉行“谈钱就俗”,郑板桥却撕破死要面子的假惺惺,做了很多人心里想却不敢做的事。

但你要说他小气,他却很舍得。

他经常随身带着一个小镜囊,里面放一些碎银,走在路上遇到贫穷的乡人就掏出银子来送给他们。

这样的人,怎好说是小气之人?

清 郑板桥 竹兰石图

七十岁时,他在一幅《墨竹图》轴上题识:

茅屋一间,新篁数千,雪白纸窗,微侵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

端的是逍遥自在,看透人生,看淡了人生,心如明镜。

七十三岁时,郑板桥走完了他丰富的一生,告别离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怪才郑板桥
怪才郑板桥——“难得糊涂”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得很
郑板桥的楷书册_中国书法
难得糊涂郑板桥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八十八:江苏兴化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