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脑时代,你还会提笔写字吗?

 

5月上旬,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市场咨询公司进行了一项随机调查,在受访的2072人中,仅25.7%的人表示,在生活中有较多手写机会;有4.4%的人则说,现在几乎已经不用手写了。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电脑、打印机的普及,人们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或书写潦草已成家常便饭。作为中国文化传承重要方式之一的汉字书写,已经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只有签名才手写

———提笔写字渐行渐远

“请在20分钟内,用钢笔书写一份简单的自我推荐书!”

5月16日,重庆劲智广告策划公司,一场特殊的招聘会正在进行。带着制作精美的电脑打印自荐书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们,却被告之“须用钢笔现场书写”。

尽管16名应聘者均是本科以上的文凭,但这一道突如其来的“考题”,却让不少人束手无策。甚至,有人耗费了半个小时才写完一份不到300字的自荐书。

用手写份自荐书,看似难度不大的事情,为什么让大家如此为难呢?曾在一家平面设计公司供职5年的求职者赵亮颇有些尴尬地说:“从大学毕业至今,几乎从未手写过一份文件,所有的操作都是用电脑打字,惟一的手写机会就是在银行的回执上签名了。天长日久,不少字的结构都忘记了,突然放一张白纸在面前,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与赵亮有类似经历者不在少数。“平均每天签十几份文件,我练就了一手漂亮的签名,快赶上明星了。但我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写得很难看。”重庆第七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王涛坦言,平时大家办公时都用电脑,只有开会做简单的笔记和签文件时需要手写。

民意中国网的调查显示,对于“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手写”的提问,70.8%的人首选“签名”;同时,68.8%的人表示有一年以上没写过一篇手写稿,其中28.3%的人“没有写过手写稿”的时间为两年以上。

写字机会减少的,还不仅仅是“上班族”,目前不少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也十分忽视。

不久前,我市一家市场策划公司对100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65%的学生表示,除了记笔记和考试时手写外,其他时候几乎不会用手写;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曾有过“用电脑写日记”的经历;认为可以用电脑代替写字的中小学生占75.6%,

新牌坊小学的黄宇老师表示,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手写的机会大大减少。“上课时,老师会使用PPT进行教学;课余时间,不少作业也完全可以在电脑上完成。”

 

错别字屡见不鲜,

不少字难以下笔

———“书写危机”扑面袭来

把“游弋”写成“游戈”,把“旋律”写成“弦律”,把“青睐”写成“亲睐”,把“精粹”写成“精萃”……

把求职者的手写简历看完,劲智广告策划公司的总经理周森连连摇头叹息。在参加招聘的16个人中,有13个人的手写自荐书出现了5处以上的错别字。而且,“只有不到1/3的人写得相对工整美观,其余的只能用‘潦草’来形容。”

对上述错别字的出现,参加应聘的郑飞有些无奈地说:“都是长期使用电脑的缘故。电脑打字,你打一字就会出现一个词语或词组,直接选择就行了。这让自己对很多字的结构已经模糊,明明觉得那个字很容易写,但落笔时却不知从何写起。别说‘鳞次栉比’、‘鳏寡孤独’这么复杂的字,就连‘爵’字,我想了很久都没能写出来。”

这当然不是个别现象。一位名叫“天天向上”的网友在博客中写道:“最近突然发现,我竟然不会用笔写字了。不仅一些复杂的字,就是看似简单的字,对我来说都成了生字。任你怎样抓耳挠腮,上蹿下跳,就是写不出来。比如想写一个‘敷衍’的‘敷’,写出来怎么看都不像。‘那是什么?’我问自己。试着写了好几笔,还是不像,只好放弃,画了一个符号代替。”

民意中国网的调查显示,83.4%的人承认,自己有提笔忘字的经历;约78%的人表示,用笔书写时,自己经常写出错别字;71%的人认为,自己写的字很难看。

提笔忘字和写错别字的现象,同样存在于中小学生中。我市针对1000名中小学生“书写汉字”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学生认为自己“写字难看”,而“有过因错别字在考试中扣分”的学生高达90%。

“他们可以在键盘上打字如飞,却在提笔时极为犯难,这在以往是很难想象的。老一辈人,但凡有点文化,哪怕是初中学历,也大都写得一手好字;而如今这些字迹难看、写错字或提笔忘字的人,却大都是读过大学的人。无法想象,这一现象如果延续下去,汉字文化的传承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毋庸讳言,如今‘汉字书写’危机已经扑面袭来!”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心存忧虑地指出。

 

电脑时代,手写无用

———“手写无用论”引发争议

在采访中,不少人认为,在电脑普及的今天,汉字书写已经无足轻重了。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张伟华认为,写字的好坏对他们而言,作用并不大。他们现在的作业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写完后打印出来,然后装订了交给老师就行。即使找工作时,简历也是用电脑打印的。

办公室白领更是如此。目前多数白领每天用电脑书写的时间都超过8个小时,浏览网站、做搜集、写材料、用即时聊天工具与人交流、收发Email等等,电脑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他们工作和娱乐的所有方面。在解放碑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陈勤表示,现在实行“无纸化”办公,不但没有机会写字,而且也不需要写字。“在我看来,手写不但陌生,而且无用。”

对于“手写无用”的观点,佟乐泉并不赞同,他认为,电脑打字,只是人们书写的一个辅助工具而已,书写的基本技能却不容忽视。“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写一手好字,不仅可以给人美感,而且也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作为象形文字,汉字有着独特的文化功能,书写能让人深刻理解每个汉字的含义,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此同时,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熊笃将提笔忘字的现象称为“书写遗忘症”,并指出,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十分关键,这是电脑无法取代的。用手一笔一画地书写文字,可以在大脑的语言中枢系统形成特殊记忆,对人的意志、耐力、毅力和神经系统稳定有很大作用,所以,应该多用手写字,这对协调开发小脑的控制能力有好处。

“汉字书写,不仅对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开发小脑有着众多的好处,而且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我国著名汉字研究专家、《汉字源流字典》作者谷衍奎教授认为,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文明发源往往是以一种文字的出现为标志的,任何一种文字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精髓。作为炎黄子孙,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我们的汉字,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因此,我们绝不能丢了书写技能,而是要将其更加发扬光大,让中国传统文化重焕活力。”

 

坚持书写,努力写好

———让汉字书写不再陌生

电脑时代,如何才能让汉字手写重新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呢?

据民意调查网的调查显示,在“如何恢复汉字书写的传统”的问题上,76.5%的人认同将硬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55.4%的人认同将毛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42.3%的人指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手写输入设备研发与销售。

作为我市书法特色学校之一的杨家坪小学一直都在开设书法课。该校校长周绪田认为,“重视汉字书写应该从中小学生抓起”,在中小学课堂上开设书法课,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小写得一手好字,更重要的是在练字的过程中历练人,陶冶性情,教育学生尊个性而张精神,堂堂正正做人。

“加强书法教育,是拯救汉字手写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过,只靠书法教育还远远不够。”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于茂宏表示,“更重要的是书写在现实中的运用,其一,社会应重视对书写的认知,在对人才考核等方面加入书写元素;其二,要通过对汉字文化的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汉字丰富的内涵,从而对书写产生浓厚兴趣。”

他还指出,就中小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方面,厦门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了解,厦门市教育局从去年开始规定,小学低年级每周要开设一节写字课;每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上,将单独设置卷面书写分,低年级不少于5分;中高年级不少于3分,其中作文书写不少于2分。

书写是对民族“文脉”的敬重

作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中国人,居然只能依靠电脑,而不能提笔写字了,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有人把不会写字归因于电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汉字输入法的广泛运用。但这是一个悖论:因为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还在为电脑不能快捷输入汉字而忧心忡忡,深恐汉字会被电脑所抛弃。正是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输入法,开辟了电脑的汉字时代。

客观地说,无论电脑怎么发达,它也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把汉字书写危机归罪于电脑,无异于喝酒伤了肝归罪于杜康,走路扭了脚归罪于马路。

我想,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

其实,从文字学的意义来看,中国人是相当有福的,因为我们书写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一种文字,它以方块为外形,集音形义于一体,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与英语等表音文字不同,汉字自发明以来,一直走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路子,并由此形成中华文化特有的艺术———中国书法。在中国古代,书法是读书人必备的技能,科举考试有“身、言、书、判”之说。字写得好坏,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方寸之间,翰墨千秋,千百年来,无数士人醉心于书法艺术,创造了汗牛充栋的作品,令中华文化浸透了一种迷人的墨香味。

当然,汉字的功能远不止审美,更传承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融贯着民族文化血脉,维系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小小的汉字,化天地于形象,化形象于符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演绎的“和为贵”汉字艺术之所以令世界惊羡,正是与汉字那独特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

中国古人对文字有着神圣的敬畏感。《淮南子·本经训》曰:“昔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文字能“定天立人”,连上苍和鬼神都感到害怕。过去民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凡写有字的纸张,人们都会郑重收存或焚化,丝毫不敢怠慢。

反观当下,我们对汉字的态度,是否已过于轻薄与亵渎?电视上到处是篡改成语的广告语,大街上到处是错别字招贴,很多大学生不识繁体字、不能读传统典籍,很多白领不知笔墨纸砚为何物,甚至不能提笔写字。长此下去,真不知汉字会否毁在我们手中?

在电脑时代,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显然过于苛刻。但要求大家多坚持手写,尽量把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则绝不过分。因为,作为现代中国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起码体现他对民族“文脉”载体———汉字的态度上。

有首歌《中国娃》是这样唱的:

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也许,这几句歌词不仅对中国娃,而且对每一个中国成年人,都是合情合理的提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不在了,“字”又该在哪
电脑用多了,提笔就忘字,一写就错的100个汉字,你也试试!
400字简历24个错字 大学生落聘愧对谁
书法 | 手写汉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调查指83%的人提笔忘字 手写时代渐行渐远
网络时代,我们怎样书写汉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