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叔同书法:雄健刚劲秀雅恬静朴拙清新
李叔同多才多艺,书法、篆刻、诗文、词曲、话剧、绘画、音律,无所不能。李叔同书法与人生一样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雄而健,刚劲厚实,这是受北碑的影响;第二个阶段为秀而雅,碑帖相融,欲放还收,写出笔意的雅趣;第三个阶段为淡而清的演变过程,这也原于李叔同进修梵行的精深,所以诗有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用笔轻慢,行气疏朗,左右上下却呼吸相通,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松而不散、秀而不滑、肃穆高古、宁静淡远的佛家气象。
李叔同书法前期脱胎魏碑,体势较扁,笔势逸宕灵动。后期则融人楷意,体势变方,自成一家,冲淡朴野,温婉清拔。在后来到出家后的作品,字体又呈修长清邃之态,有股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淡远的气息。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书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
李叔同书法作品1
李叔同入佛门称之为弘一大师,其在出家前书法多以北魏龙门一派的,尤喜以张猛龙笔意,落笔重在神趣。其深厚的书法也原于早期其遍临了《石鼓文》、《峄山碑》、《天发神谶碑》以及《张猛龙碑》、《爨宝子碑》、《龙门二十品》等,真草篆隶兼涉足。他在上海编《太平洋画报》时,以隶书笔写英文莎士比亚墓志,与苏曼殊的画同刊于《太平洋画报》,时人誉为“双绝”。
为了阐明他出家前后的书风蜕变,一般都引用普陀山印光法师看了弘一抄写的经书后回信中的一段话:“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求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弘一对印光法师非常崇敬,此话对改变弘一的书风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马一浮也曾在弘一书《华严集联》的跋语中写道:“大师书法,得力于张猛龙碑。晚岁离尘,刊锋落颖,乃一味恬静,在书家当为逸品。”后来弘一在给一位叫堵申甫居士的信中谈到自己书法的转变时说:“拙书尔来意在晋书,无复六朝习气。一浮甚赞许。”马一浮无论在书道、佛学上都被弘一引为知己,所以对一浮的赞许,弘一颇为高兴。
李叔同书法作品2
在入佛门的时候的书法,其摒弃前学,重新开始,并独创一格,成就了他蕴藕有味、清新超脱且带有禅意的别致书风。李叔同书法如其人生一样,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就像刘一闻先生在一篇《弘一书法境界:从不卑不亢到淡泊宁静》的文章所概述的:早期受北碑的影响,弘一的书法写得非常的刚劲厚实,中期他以碑帖相融,欲放还收,写出笔意的雅趣;后期由于弘一法师进修梵行的精深,在这影响下书法愈至晚年,愈是字字清正,给人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之感,和由此而生的天籁境界。总的概述为“前期雄而健、中期秀而雅和晚年澹而清的个衍变过程。”
李叔同书法作品3
对于弘一大师的晚年书法,也有着争议,有评论者认为是无节奏变化、无情绪波澜,虽澈明净,但毕竟寡淡如水,何来艺术可言?然而,这正是弘一的高明和他人难以企及之处。艺术如果在强烈的意识前提下而创作,那终究还不能算是最高境界。弘一法师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他虽然时常写字送人,但多为弘扬佛理。以字结缘。对自己晚期的书风,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解释道: 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 案之原则,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拼除,决不用心端厚、故朽人所写之字。作一图案观之则可类。
李叔同书法作品4
李叔同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是其书法上的特点,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弘一大师是第一位对传统书法审美观进行革新的艺术大师,他的书法称古今绝无的“弘一体”。他将中国书法艺术别开生面依西洋画“形象”美学理念表现,并用佛教静观法打破传统元气论以动态气势美学作为书法的本体论基础,开启了新的书法审美道路。
李叔同篆刻也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中年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李叔同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
李叔同书法作品5
李叔同中年遁人空门,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秉持文艺应“以人传文艺,不以文艺传人。成了“南山律宗”一代高僧,他的人生是真正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中国僧俗两界闻名于世弘一法师是一个做人、做事都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人,也正因为此,所以他能学什么像什么,并且成就什么。而且,他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彻底。在绘画、戏剧、音乐、书法等诸项艺术领域中,不但均有着极高的造诣,甚至还都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在当教师时,培养了如刘质平、丰子恺等优秀的艺术家。
李叔同书法作品6
丰子恺对人生曾有过精妙的“三层楼”之喻,说人生好比爬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一般的人都在爬楼,就住在第一层,享受锦衣玉食、孝子贤孙的天伦之乐;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物质上满足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脚力好的,会爬到二层楼玩玩;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教),这类人是探求人生之究竟,因为这类人认为财产子孙不过身外之物,学术文艺也只是暂时美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宗教徒了,这也是一种信仰。丰子恺说他的老师弘一法师便是这样一层一层爬上三层楼的。到了“三层楼”的弘一,诸艺俱疏,惟书法不缀。
李叔同书法欣赏7
李叔同是个多才多艺之人,在近代文艺领域里无不涉足,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诗词歌赋音律、金石篆刻书艺、丹青文学戏剧在这些领域内都很有名气。
李叔同书法欣赏8
在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李叔同是中国新文艺的先驱者,不仅在书法上取得成就,在多个领域,也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绩,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在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等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比如,他是我国最先采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人;在东京留学时又是他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并尝试编演了轰动一时的《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从此揭开了中国话剧艺术实践的第一幕;其后他又独立创办了中国第一份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等等。
李叔同书法欣赏9
从上所述,一个艺术家对一个时代能有如此多的开创性事业,李叔同可真称得上是一位不世出的了不起人物。而且在他所涉足的任何一门学科或艺事中,基本上达到了名家大师的水准,当年他被经亨颐校长聘至浙江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时,同事夏丐尊先生就曾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于图画、音乐,得比国文、数学还重。这也是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李叔同书法欣赏10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弘一法师在最后圆寂之际曾留有一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想他的书法,也恰如一轮圆月,照耀亘古,深深感染着晚辈后学。大师圆寂近70周年,嘉言懿行早已载入中华史册,成为后人景仰的一代高僧。吾颂弘一法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可超。在文艺领域做的贡献无法动摇。
李叔同书法欣赏11
李叔同书法欣赏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弘一法师篆刻欣赏
弘一法师的篆刻
弘一法师李叔同 | 出家之前居然这么“狂野”!
叶圣陶:我不懂书法
「近代印坛点将录」 李息(叔同)
超其象外:弘一法师《仿东坡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