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热点分析
”;第二,选择772篇文献从本地文件夹输入到“选择目录”中,进行提取操作;第三,进行文献期刊、单位、关键词、年限的统计;第四,根据文献关键词、期刊、单位、年限的累积变化频次,根据词频阈值设定,导出相应的频次分布Excel表格;第五,抽取词频?R6的48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建立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和相似矩阵;第六,进行聚类分析,将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SPSS17.0中,采用系统聚类,得到关键词的聚类树图。   二、研究成果与阐述
  (一)文献年代分布概况阐述
  1.文献年代分布概况阐述
  文献的年代分布或时间分布可以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论文的时间与数量的变化关系,进而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速度,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从下页图1中可以看出,1984―2001年文献数量基本在10篇以内,2001―2015年的文献数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2008年之后,文献量有较大突破。其中数量最多的是2011年,高达114篇,占文献总量的13.27%,也是15年来文献发表数量的最高值。1984―2005年文献数量变化趋势比较平缓,2006―2011年文献数量增幅比较大,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7年、2010―2011年、2011―2012年、2011―2015年,这几个时间段的文献数量波动比较大。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数量的波动较大,说明该领域发展的空间很大,而且研究越来越具体化、精细化。
  2.期刊载文量阐述
  对论文的期刊载文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该领域的核心期刊或核心期刊群,进一步了解论文在不同期刊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772篇论文来自约299个期刊,选取频次大于13的期刊,结果如表1所示。较高产的期刊有《职业技术教育》71篇,占9.185 0%,《职教论坛》58篇,占7.503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4篇,占6.9858%,《教育与职业》36篇,占4.657 2%,合计达到219篇,载文量约占期刊总体的28%。《职业》、《职业教育研究》的载文量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可知,这6种期刊是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发表的主要期刊,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中的主要力量,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高频关键词的确认
  对1984―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共得到1 737个关键词,包括每个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百分比、累计百分比。关键词按其频次由高到低排列。依据Donohue由齐普夫界定公式,结合我国学者孙清兰提出的高频词与低频词的临界值计算公式以及各数量同频词的词频估算法,在统一同义词之后,最终确定高频低频词阈值为6,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共有48个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对其中8个高频词的分析,可反映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热点。
  (二)相似矩阵和聚类树图分析
  如果只按照该领域的关键词频次进行降序排列和简单分析,是不能够表达出各关键词之间密切程度的完备性的,还需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因此,要展示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还需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以此揭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将48个高频关键词利用Bicomb软件生成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17.0中,通过软件中的“分析”→“分类”→“系统聚类”进行分析,然后选取“Ochiai系数”、“树状图”、“相似矩阵”,如下页表3所示。
  Ochiai系数表示的是关键词之间共现的相对强度,其数值的大小反映出相应的两个关键词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或距离远近,其数值越接近1,反映相应的两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越大,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越紧密;反之,数值越接近0,则表示关键词之间的相似度越小,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远。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关键词的相似或远近程度,由近及远依次为:资助政策(0.381)、专业设置(0.276)、免费教育政策(0.257)、教育政策(0.239)、教育改革(0.231)、教育发展(0.227)、现状(0.226)、教育质量(0.222)、经费投入(0.216)、师资队伍建设(0.201)、人才培养模式(0.193),而与思考没有很大的联系,其相似度为0.069。这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时,会较多地探讨专业设置、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免费教育政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对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关系紧密的高频关键词聚成一类,从而组成某一研究热点领域。依据1984―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文献,运用SPSS17.0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分成五类,由此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有五个研究热点领域。第一类,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政策研究;第二类,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政策研究;第三类,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研究;第四类,职业教育的中高职衔接政策研究;第五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具体如图2所示。
  三、问题与讨论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肩负着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劳动力以及向社会输送技术人才的重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面临诸多严重挑战,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研究者的探讨研究和国家政策的规范引导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其重要。
  (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政策的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这不仅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队伍的扩大,而且也包括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中职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能否把握时代需求,能否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因此,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政策制定得合理与否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提出职业教育的四项任务之一就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一线技能型职业人才的职责。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政策,总体上呈现出灵活多样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存在专业结构不够优化、办学模式较为传统、基础能力相当薄弱、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够等问题,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开放思维,提升思想观念的引擎力;完善落实,提升政策措施的导向力;创新改革,提升体制机制的运行力;面向市场,提升助推经济的服务力。有学者认为,虽然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也存在着因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中等职业教育定向不明的普教化倾向,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制约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也有研究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式是工学结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有赖于工学结合。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工学结合成为中等职业院校改革的突破口。而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中职学生到企业实践的顶岗实习制度,从而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政策的研究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在不断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但是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但却无法招到人;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难以实现就业。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是因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背离市场需求、专业设置无序、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而专业设置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缺乏政策管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到教育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设置专业,如何对当地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大事。当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着不少危机: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经济发展不和谐;未来劳动力分布与当地的产业结构不匹配;从业人员观念陈旧,发展意识不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与失业并存;某些专业人数不少,但适应岗位者不多。因此,要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与加入WTO的需要;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发掘专业设置内涵;要发挥学生成绩评定的导向作用,拓宽专业基础,培养专业人才;要做优、做强专业,扩大师范专业的效应。有研究者认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来自于中职教育内部,包括师资状况、实训基地建设、专业设置等,其中的核心是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表现出如下特点:专业设置以就业或升学为导向;专业更迭频繁;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迅猛;专业设置有失平衡;专业设置随意性较强、多而乱;专业设置的条件配备不足等等。有研究者认为,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的方向是: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加大城乡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此,职业学校不仅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而且国家要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加强政策引导,规范职业教育政策机制。
  (三)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研究
  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就是党和政府做出的一项旨在改善民生、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免费教育政策的出台具有极大的可执行性,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技术技能,在今后的就业中有一技之长。在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顺应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在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地方政府政策实施的积极性不高;中职教育实施免费政策针对的主要是家庭困难和愿意报考涉农专业的学生,但很多人不愿意留在农村,所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补助不合理等问题。有研究者认为,进入新世纪,中央政府通过构建免费政策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但由于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纠葛及执行力弱化等因素,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价值冲突及效度不足等问题。实际上,只有在明确执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政策执行力度,在价值冲突中确证利益协调机制,才是增强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效果的重要保障。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手段,中职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使更多城乡贫困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而且我国面临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村人口多,教育薄弱,很多农村适龄学生无法升入高中学习等问题,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可实现农村学生的求学梦,给予学生进入职校学习的机会,习得一技之长,谋得生存发展的技能。另有研究者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与管理暂且不完善的情况下,中央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应该鼓励引导地方政府改善学校布局、完善管理体系,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近期内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全面免费的财政投入。   (四)中高职衔接政策的研究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致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移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为此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制度保障,以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人才培养立交桥建成。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提出:要“强化省、市级政府统筹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研究者认为,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中高职衔接政策虽然主体对象明确,但是存在政策内容目标过于宏观、实施主体规范不够清晰、措施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中高职衔接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中高职衔接加以保障,国家政策也在不同时期从不同层面上突出了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性,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仍需要解决中高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一体化、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偏差以及中高职专业与课程契合度等关键问题。有研究者认为,中高职衔接首先是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在政府没有提出相应政策的情况下,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无法正常完成的。中高职衔接仍然存在如下问题: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的问题;教学目标的问题;层次递进的问题。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体系;改变评估体系;明确中高职教育办学地位、体现层次的递进性;制定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课程标准;调整中等职业教育“2+1”的办学模式;调整招生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协调各方利益等。研究者认为,尽管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在不同时期都出台和颁布了促进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文件,但是,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源于缺乏专门、权威的直接政策和政策缺乏延续性且表述模糊等中高职衔接自身层面的问题;另一类是源于反馈和监督层面的问题。因此,要科学制定转向政策;提升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建立政策监督反馈机制。
  (五)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研究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有赖于职业学校教师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把握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生存与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中等职业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997年,国家教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来源、数量、培养途径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政策层面上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尽管近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相比世界发达国家,不论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形成巩固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研究者对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的政策进行了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在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上,由依靠学校自身到注重企业实践,发展到以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在中职师资培训上,从依托普通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发展到构建完善的国家、省级、市级和校本四级培训体系。有研究者认为,在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现实背景下,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要实现依法治教;第二,就政策过程的完整性而言,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执行监督明显缺失,因此要强化执行监督;第三,要推动政策落实;第四,要发挥市场的作用;第五,要推进与国际接轨。有研究者在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回顾分析之后,认为取得了巨大进步,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了由增加数量向全面实施素质提升的转变;教师队伍结构区域合理,学历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来源更加明确、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建设由条件宽泛向标准化转变;在职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中职教师队伍培养理念逐步成熟。总的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依旧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研究者加强政策研究,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四、结论与展望
  (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的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突飞猛进和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随之扩大,各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扩张招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扩招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是一种政策导向,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完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应在顶层设计上对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进行宏观把控,特别是在政策设计、政策统筹、政策规划、政策引导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将市场需求理念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中,并且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以此确保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平稳开展。而且要加强对招生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保障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政策的研究对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有重大意义。
  (二)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研究
  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要满足行业需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安排就成为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家需要通过政策对课程进行规范、引导,从而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对课程政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可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虽然已有不少著作和文献对课程政策进行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政策进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制定尚缺乏研究支撑。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研究应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史的角度出发,从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历史发展中吸取教训,从历史的角度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三)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研究
  教育政策的制定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密切。中等职业教育政策作为国家的政治措施,体现了对各种利益的关注,是促使人们能动地投身于对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制度规范。因此,强化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研究,尤其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制定过程、执行情况、价值评价和政策终止等政策环节进行细化解读与研究,可为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地实施国家的教育政策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另外,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文本研究,为国家修订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有效协调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
  (四)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在就业政策层面上给予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政策研究。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以学生素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等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政策。同时,要以就业为出发点,加强对已有就业政策的研究。如订单培养模式是否能大范围地解决中职生的就业问题,以及是否存在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导致学生不能顺利就业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政策的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以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利兵.安徽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7):22-25.
  [2]刘志华,袁虎廷.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5):21-23.
  [3]吴广顺.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14):10-12.
  [4]余娟,曹晔.基于系统论下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4):18-20.
  [5]程志俊.专业设置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1):19-20.
  [6]刘冰,于伟.专业设置: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四省七县的调研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21):11-14.
  [7]魏萍萍,汤生玲.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3):31-35.
  [8]韩云鹏.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研究:综述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1(16):47-50.
  [9]陈志芳,沈有禄.试论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职教论坛,2013(15):36-40.
  [10]孙玉梅.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210.
  [11]丁留宝,张洁,王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制度设计、问题及化解[J].教育学术月刊,2014(3):53-59.
  [12]潘建华.制度变迁语境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兼谈中职助学政策和中职免费政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5):78-80.
  [13]王蓉.应放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J].教育与经济,2012(2):1-6.
  [14]庞世佳,徐涵.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政策的内容分析[J].职教通讯,2015(19):16-20.
  [15]黎志键,韦弘.中高职衔接的政策演变轨迹及其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2(5):47-49.
  [16]刘爱英.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政策诉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30-35.
  [17]刘哲.关于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4(19):25-29.
  [18]曹晔,刘宏杰.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主要政策60年演变进程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18-24.
  [19]邵会婷,闫志利.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回顾与前瞻[J].继续教育研究,2015(2):43-46.
  [20]宁永红,郝理想.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回顾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7):68-72.
  (责任编辑:王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厦门职教”范式来了!教育部、福建省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厦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思考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中职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一体化模式,职教师资培养新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