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德(三)
门口对面乘坐118路奔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普陀宗乘之庙以东。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须弥山",藏语名"扎会",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寿",藏语名"伦布"。须弥福寿意思是像吉祥的须弥山那样多福多寿。须弥福寿之庙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
我们来的较早,这边是8点才开始接纳游客,我们在门口先转转。庙前场地上首先看到的是山门,山门辟三个拱口,上建门楼,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和普陀宗乘之庙山门略同,门前列石狮子一对。
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乘之庙联票80元每位。两地之间有免费摆渡车。
山门正北为碑亭,亭四面墙壁开有拱门,内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须弥福寿之庙碑》。碑文用四体文字镌刻,全高八米馀。碑头碑身为一块整石所造,周围和两侧都刻有云龙纹样;碑座为一巨石雕成龟趺,下部基石刻有波涛纹样,四角还有鱼、虾、蟹、龟等动物装饰。在避暑山庄 须弥福寿之庙和外八庙的全部装饰中,此碑的形制和规格是最高的。碑亭以北,地势逐渐高起,有不规则的石级三处,可登达琉璃牌楼。
碑亭以北,地势高起,循曲折石级即达琉璃牌坊。牌坊为前、中部了分界,三间四柱七楼形制,题额“总持佛境”。牌坊前置石象一对,象征佛法力如大象。
碑亭以北,地势高起,循曲折石级即达琉璃牌坊。牌坊为三间四柱七楼形制,题额“总持佛境”。牌坊前置石象一对,象征佛法力如大象。皇家琉璃牌坊在承德只有两座,一座在小布达拉宫中,一座就是须弥福之庙当中。须弥福寿之庙琉璃牌坊匾上刻有“总持佛境”四字,意思是佛居住胜境。统领天下万法。牌坊上所篆刻的文字意思是弘扬佛法,显示佛法的博大。琉璃牌坊,在这座寺庙里是等级的象征。只有王以上头等级以上及喇嘛等准入红台礼拜,其余的要留在牌坊外礼拜。而且王以上头等级以上及喇嘛等要从侧门进入。
通过琉璃牌楼往北,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物大红台,规模宏大壮观。大红台顶部平面,平铺方砖,砖下为锡板防水。壁面上辟有三层中国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39孔。窗头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有着强烈的汉民族建筑风格。大红台顶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琉璃瓦顶,脊上吻兽,南面两殿用孔雀,北面两殿用鹿。各殿皆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内供金刚佛像。大红台内部四周是群楼,上下共三层。群楼围绕红台中心的主殿妙高庄严殿,形成都纲法式。由底层南面大门可进入群楼。群楼为木结构,分隔成四百馀间
从大殿北面高处向南拍摄的妙高庄严殿北面,它高耸在群楼中央,象微黄教始祖宗喀巴成佛的佛境,这里是班禅六世在此居住时讲经的地方。
南侧大红顶之上正面拍摄的妙高庄严殿,它顶层为重檐攒尖屋顶,上覆铜制鎏金鱼鳞瓦,角脊下面做成龙头形,脊身波状,匍匐金龙两条,一只朝上,一只朝下,每条重量都在一吨以上。屋上八条金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金光闪烁,活龙活现,大有跨空欲跃之势。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光线暗淡,气氛肃穆,神秘莫测。据说整个殿顶用了头等金1.l5万馀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
我们游览那天,正好有某电视台做节目,一大群中老年妇女在做旗袍秀。趁机给老爸捕捉一张。
大红顶西侧从南向北遥望。
从大红顶西南角遥看普陀宗乘之庙。
(此图片系从网络查找粘贴)
须弥福寿之庙的后山坡最高处是万寿琉璃塔,该塔建于1780年,万寿琉璃塔巍踞于须弥福寿之庙中轴线最北山巅。万寿塔为须弥福寿之庙的最高点。该塔和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相似,与北京玉泉山圣缘寺琉璃塔形制相同。万寿琉璃塔也是仿照杭州六和塔的形制而建,只是使用建筑材料有所不同。全塔八角七级八檐组成,在高达两层的石砌塔基上,建有正八边形石质须弥座,七级塔身建于须弥座上。塔基和须弥座周围设有围廊,围以隋式石雕栏杆,各面刻有佛像及吉祥图案。底层塔壁四面设有拱门,并供有佛龛。各层塔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壁面上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每层塔身上都有壶门八个,每个壶门里雕刻一无量寿佛,寓意祝乾隆皇帝万寿无疆,故此塔也称“万寿塔”。在每层塔檐的八个角上都挂有塔铃,塔铃主要用于惊走飞鸟,起到保护塔的作用。 琉璃塔身雕刻有精美的佛像。宝塔结构灵秀,背负青山,高耸屹立,直指苍天。塔身为七层,象征着乾隆七十大寿。塔身色调雅而不俗,轮廓清晰,结构美观。塔刹为元代以来典型的盝顶形式,成为创举。巍巍高塔在两侧白台衬托下,显得十分秀丽。
游览结束后从须弥福寿之庙西门出来,门口不定时有摆渡车免费载乘客前往普陀宗乘之庙。我们等了大约10分钟左右,乘坐摆渡车几分钟后到达普陀宗乘之庙。
不巧的是,普陀宗乘之庙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维修作业。但游客可以进入游览。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北侧,"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宫,依山就势,逐层升高,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占地22万平方米,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者。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依山就势,布局自然,富于变化,基本是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主体建筑大红台,通高43米,台中央万法归一殿是主殿,殿顶部高出群楼,殿顶都用鎏金鱼鳞铜瓦覆盖,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极其雄伟壮观。底部因三层群楼合围,影阴暗,光照对比鲜明,造成了宗教森严肃穆的气氛,是宗教建筑上的瑰宝,普陀宗乘之庙是在汉族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藏族建筑特点建造的,它是汉藏建筑世术交融的典范。
山门南向,由藏式城台及汉式庑殿组成。城台为砖石结构,前开三孔拱门,拱门上列一横排盲窗,上砌雉碟。城台上起庑殿,前后设廊,廊内置槛窗,两侧封实壁,面阔五楹,进深二间,单檐琉璃瓦顶,边沿施绿琉璃瓦,中供护法神,从左至右依次为四面护法神,章古鲁蓬护法神,大黑天玛哈戛拉护法神。山门前置石狮一对
入山门,可见放有三座方形石碑的碑阁,中间碑镌刻有《普陀宗乘之庙记》,左碑刻有《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石碑刻有《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座石碑碑文均为乾隆亲笔御书,碑亭平面是正方形,重檐歇山黄琉璃顶,白石基座。
这是五塔门,高十余米,三拱门白台形制,实壁盲窗,上砌女儿墙,白台上立五座喇嘛塔,从东往西分别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色代表一个体教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五塔门前置石象一对,为大乘派象征。
五塔门北为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形制,中楼前额"普门应现",意观音显现普度众生之门。后额"莲界庄严",意为观音道场。
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大红台位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面积1.03万平方米,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体量庞大。正面基层是白台,实心,高 17米,下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东西两面砌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白台东南角有面阔五楹、进深三间的"文殊圣境"殿。西部为千佛阁,四周围廊(现已坍塌),阁内供蒙古王公向皇太后敬献的千尊佛像,中立《千佛阁碑记》为乾隆三十五年御制。阁内有条幅曰:"妙相合瞻干利资诸福,繁厘同祝万欢洽群藩"
东西两面砌石阶磴道可达白台顶部,我们从左侧石阶攀登上白台,折绕的上台石阶又极其陡立,须要人绝对俯身而上,这一仰一俯,人不得不呈上对佛的敬服。白台的层层窗子,仅是些上窄下宽的窗框,框里仍是墙,严格说是无窗之窗,藏佛建筑中称为“盲窗”。听一位导游讲了如下的故事:佛院里常来进香朝拜的信女,在佛堂诵经的小喇嘛们便纷纷从窗口窥望,不再能安心佛意,后来佛院大师就命人堵死了那些窗子。故事确凿否?
白台之上向南遥望,避暑山庄宫墙宛如长城。
沿登道到第一个平面大白台顶,上置四个大石雕幢竿座和四个大铸铁水缸。平台巨大,视野开阔。白台东有藏式的文殊胜境殿,西有汉式琉璃垂花装饰的千佛阁。北侧有一排转经筒,老爸开心地转起来
白台之上,有高达经幡柱扯起五颜六色经幡,随风飘动,唰唰作响
大红台东北、权衡三界之西建殿,门额“洛伽胜境”,面阔五楹,进深一间,殿内横额“妙德圆成”
东北角建殿,门额“权衡三界”,镏金铜瓦,重檐八角;内有额“精严具足”,条幅“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梵天大力非住非行。”内供铜质镏金造像——吉祥天母,高116厘米,身骑骡子,前后有两个兽头人身的小型造像,底盘为大海。整组造像用青铜1196斤,黄金57两,用工6425个。据《吉祥天母经》记载,吉祥天母为观音变像,是达赖喇嘛的护法神,每年大年初一她骑着太阳下界巡视各方,驱除妖魔,保佑众生平安。藏历十月十五日是她的祭日,这天,佛教徒把吉祥天母造像从拉萨大昭寺抬出游行,震 妖魔,保佑人事平安,雨顺风调。
北群楼面阁“极乐世界”,西北角为四层,余皆三层。一层现供奉三世佛、九尊无量寿佛和十八罗汉;二层原供释迦牟尼、八大菩萨;三层原供药师佛并存放鹿马经、白伞盖等经文。
寺庙顶部西北的最高处是一重檐六角亭,鎏金鱼鳞铜瓦覆顶,楼上有御题【慈航普度】额匾,喻观音大士慈愿如船,普渡众生脱离苦海。站在亭前远眺磐锤峰,普乐寺,安远庙,近观须弥胜景,山下松林掩映,白台错落,寺庙胜景竟现于此。
群楼空井中心起万法归一殿,方七间四角稍间收进一半,迎门摆 琅菩提塔,中供紫檀佛龛,内供弥勒,东西两侧置紫檀寿字塔。供桌摆八宝、五供、珊瑚树。靠北树屏风,前挂巨幅 丝缎绣佛教像(高三丈、宽一丈),原物无存,今仿制挂出。屏风前供释伽牟尼,再前供宗喀巴。大殿两侧供达赖和宗喀巴像,均为紫铜雕塑,质地精良,工艺精细,身段匀称,神态生动。殿内面北额“净性超乘”,面南横额“万缘普应”。殿内条幅有“狮座具神威咸钦奋迅,鹫风瞻像好普现庄严”;“法界朔中台臻大欢喜,化身现上塞护妙吉祥”;“总持初地法轮资福胜因延上塞,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新藩”;梵教流传宗递演,化身应现慧常融“。
站在四周大殿的二层楼台上,与中心的金顶只隔了两米来宽的空间距离,人似乎被罩在了那一片黄金的灿灿光芒里,在这光芒的笼罩下,升起的是佛心还是贪欲?听边上一位年长的老婆婆对身边的孩子说当年日本人一占领承德,便爬上金顶刮取黄金,由于二层屋檐比较平缓,人容易上去,于是其上黄金被刮,现颜色暗淡。顶层较陡,日本鬼子爬山去刮金结果当然是掉下来摔死在下边的殿台上,摔死多人后不敢再上,金顶才得以保留。婆婆还提醒身边的孩子不要忘记日本鬼子的侵略破坏,霎时间顿感这里还承担爱国教育基地职能,也心生对老婆婆的敬意。
金顶为重檐攒尖,上覆镏金鱼鳞铜瓦,四脊饰波纹,法铃宝顶。
我们从右侧沿台阶离开大红顶从东南角出口离开普陀宗乘之庙
来到门前马路,回望小布达拉宫。在门口路南乘坐118路返回到筷车一族餐厅前的火神庙公交站下车预备吃午餐。
下车后突然发现关帝庙就在公交站旁,门票20元一位。老爸免费进入参观。承德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是中国唯一的皇家关帝庙,关帝庙曾于乾隆二十五年扩建两侧跨院,乾隆四十三年重修,形成最后的格局,使这座寺庙更加符合皇家寺庙的建筑规模和等级。新庙落成,乾隆题御匾“忠仪伏魔”,立御碑二座,并亲自进庙拈香瞻礼。重修后的关帝庙气势更加宏伟辉煌、设置更加完备。道光八年(1828),热河都统英河为迎接圣驾,在修缮关帝庙的同时,增建了临街游廊和迎圣亭一座,尽管以后道光皇帝未来承德,但增修的建筑更添加了皇帝设修寺庙的宏大气势。同治十三年(1862)五月又一次重修关帝庙,将庙基抬高二尺,新添前后廊两步,共用银130两。
历时几百年的沧桑,关帝庙已成为残垣断壁,承德市委、市政府2002年投资500多万元,于3月15日开始了关帝庙的修复和部分重建工程,至2002年11月23日完成。
在筷车一族吃罢午饭,我们休息过后从路南侧乘坐10路公交车到索道公司站下车后前行不远右拐来到磬锤峰景区,游览承德的标志性景点磬锤峰。过这个标志向前走不远左拐看到景区售票处,门票80元每位。门票是联票包括磬锤峰、普乐寺和安远庙三个景点。购票后发现此处上山只能乘坐索道,单程50元,来回80元。我们打算步行上山游览,问工作人员说是顺售票处回走到向东的上山路去普乐寺方向是步行上山的道。普乐寺所在门口在高德地图山标的是磬锤峰景区西门。
顺山路前行来到普乐寺门口。普乐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武烈河东岸,坐东面西,居溥仁寺东北,与安远庙南北相峙,正面隔河遥对永佑寺舍利塔,中轴线隔山宜指磬锤峰。该寺东西长195米,南北宽93米,占地2.4公顷。 普乐寺俗称圆亭子,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寺门西向。乾隆帝采纳西藏活佛章嘉的建议,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名为“普乐”。前山门有石狮和旗杆,十分气派。山门为单檐歇山顶,中辟大门,左右有旁门。门内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往东走是天王殿五间,与普宁寺天王殿大体相同,殿脊用云纹花琉璃瓦,上置三座琉璃喇嘛塔。殿内供有四大天王和弥勒、韦驮像。佛像的色泽优於其它寺庙。天花板为贴金团龙,彩框中画一横条黑线,象徵皇帝以万乘之尊一统天下。
天王殿后面为宗印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覆盖琉璃瓦,屋脊装饰色彩缤纷的琉璃饰件,以数条黄琉璃龙贯穿起来。正中嵌釉瓦喇嘛塔。两边浮雕宝伞、金鱼、宝瓶、莲花、法螺、法轮、法幢、八扎等吉祥八宝。殿内正中由北至南,供无量寿佛、释迦牟尼、燃灯佛。在他们背光上,有金翅大鹏浮雕。两侧山墙上,分列八大弟子。南面自东而西为文殊、金刚手、观世音、地藏王;北面自东而西为除後障、虚空藏、弥勒、普贤。天花板绘有藏式六字真言图案。
宗印殿前两侧有配殿,北面的叫胜因殿,面阔5间,内供秘密成就金刚、外成就金刚手、内成就金刚手,都是弥勒化身
宗印殿前两侧有配殿,南面的叫慧力殿,面阔5间,内供三头六臂的马头金刚、一头四臂的愤怒降魔王,三头六臂的愤怒降魔王变体。他们身上挂着50颗人头,代表梵文的16个声母和34个韵母;。
宗印殿之後为“阇城”(又称坛扬),是普乐寺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布局非常特殊。阇城前门内有一碑亭,碑上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着乾隆手书,记述了兴建普乐寺的目的、经过和意义。
台顶四周环布琉璃喇嘛塔八座,形状近同,色彩各异。四角台座为八角形,白色。四面正中台座方形,颜色分别是西紫、东黑、南黄、北蓝。此八座藏式佛塔都属功德塔,表释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八座塔施五种颜色表“五大”(地、水、火、风、空);东、西、南、北四塔表“极乐世界四方天门”;四角、四面、八方表“四平八稳”
向西远远望去,可以看到避暑山庄、小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普宁寺等。
普乐寺有前後两个山门,前山门向西,正对避暑山庄;後山门面东,正对磬锤峰。乾隆认为磬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後部又辟一个山门,这是我国寺庙中少见的建筑布局。
这照片是在沿山路向磬锤峰攀爬途中拍摄,可以看到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它建筑在普乐寺阇城之上,阇城是藏传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秘法之密宗道场,另含“群贤聚至,万德交归”之意。阇城立面分三层,底层是金刚墙,条石砌筑,高3.36米,长宽75米见方,中设对称蹬道,2O级,四面设门,均为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四个门殿由群房相连,计84间,形成方阵封闭。群房正中是44.4米见方的石砌方台,是阇城的第二层。台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堞,俨若城池。拱门与门殿之间有甬路相通,东、西拱门之内设左右石级登达台顶,上建庑亭遮雨,西门镌“舍卫现洋”方额。南北拱门对封,具有佛龛功能。台顶正中又起方台为第三层,台高6.6米,宽32.8米见方,四面辟拱门:东、西门是封闭深龛;南、北门均砌石级登达台顶;出口建庑屋遮雨;台顶四周环以76棵云龙望柱和栏板;上檐外砌黄琉璃瓦檐,檐下四面砌l2条出水石槽。
这一张是在乘坐索道下山途中从另一角度拍摄的普乐寺旭光阁,旭光阁打破了传统寺庙坐北面南的格局,平面圆形,立面亭状,重檐黄琉璃攒尖顶,底直径21米,高24米。檐柱、金柱各12根,环成两个同心圆。檐柱支撑底檐,金住支撑顶檐。外圆成12间格局,东西南北四间各辟门,馀设槛窗。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金光闪闪,与阁正中汉白玉须弥座构成色彩、形状及大小的呼应。须弥座上置国内最大的立体曼陀罗模型,由37块木料组合而成。象徵释迦牟尼三十七种学问。曼陀罗上供双身立姿欢喜佛铜像,呈男女拥抱交欢状。男像胜乐王佛是大日如来的法身像,三面十二臂,正面直对磬锤峰,代表“智慧”;女像明妃(即佛母罗浪杂娃)一面双臂,遥对永佑寺舍利塔,代表“禅定”。此是藏传佛教密宗最高修炼形式,是藏密五部金刚大法本尊之一。此尊铜铸双身佛像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旭光阁内四面有条幅依次是“竺乾法示西为意,震旦光圆东向因,化城层拱通乾闥,属国环归过月氏”,“花凝宝盖皈真相,云拥祥轮现化身;妙演梵乘超最上,广臻法会乐无遮。”阇城後殿、东山门殿和阇城北殿现供奉密宗欢喜佛三十馀尊。东殿南为密集金刚,三头六臂拥佛母;北为顶髻白伞盖金刚,三头八臂;山门居中者为大威德怖畏金刚,牛头三面变体,三十四臂拥佛母;居北者为牛头域主金刚;居南者为大黑天金刚。北殿居中者为文殊化身大威德怖畏金刚,牛头赤身,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拥明妃罗浪杂娃,有“降伏恶魔之威,护善安良之法”,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护法神。
从普乐寺出来左拐前行即是上山的路,这整个磬锤峰景区较大,有很大一片山区是不收费的景区,此处上山并不收费。
上山途中,回头观望山下。
上到半山腰,出现一检票口,这里才是需要验票的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自动检票后入园继续往山上走,山路不算陡,路还可以,大部分是斜坡路,陡的地方有石阶。上到一片稍微开阔的地方回望山下,可以看到普乐寺旭光阁全景了,在普乐寺里看不到它的全貌,从这角度看,外形极像是天坛公园里的祈年殿。
放眼望去,能看到另一角度的须弥福寿之庙和小布达拉宫。
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远处的磬锤峰,稍近距离观察,看到磬锤峰还真的特别有感觉。
罄锤峰古称石挺,俗称棒槌山,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东岸,海拔 553米的山巅之上,是承德的名山之一。经实测,罄锤峰从台基到峰顶高59.42米,棒锤本身高38.29米,体积为6,508.68立方米,重量为16,200吨。罄锤峰与承德避暑山庄内的“锤峰落照”亭遥遥相对。在承德市区的许多地方只要抬头就能望见这只“上帝的姆指”
这张像!
关于磬锤峰有很多神话故事,其一说:很早很早以前,承德一带是汪洋大海,磬锤峰处有海眼,岸边人以捕鱼为生。有一个海怪经常出来吃人,一个小伙子为民除害,用鱼叉扎瞎了海怪双眼。龙王大怒,将小伙子擒入龙宫绑在后花园,准备剖腹挖心。龙女路过见小伙儿眉清目秀,威武不屈,遂产生爱慕之情,决心搭救。于是就盗取了龙王的定海针,带小伙子逃出龙宫。龙王派兵追赶,龙女便甩出定海针,将海眼堵住,这里就渐渐变成了陆地,龙王无奈就逃到别的大海去了。龙女和小伙子结了婚,日子过得很美满。玉皇大帝知道以后就派兵来抓龙女,龙女宁死不屈,被点化成桑树,栽在定海针即棒槌山半山腰上。
这就是蛤蟆石,它在磬锤峰南500米左右的山崖边上,是一块大石,昂首凸目,跃跃欲试,远远望去,酷似一只蹲坐的大蛤蟆。
磬锤峰、蛤蟆石合影
我的拇指和“上帝的拇指”亲切合影留念。
在这开阔地,我和老爸来张合影,留住这标志性景点。
快到蛤蟆石了,到这里才发现其实磬锤峰和蛤蟆石相隔还有一段不算近的山路呢,不过这一段现在修的挺好走的了。
当地民间流传着“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谣,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大地上经常洪水泛滥成灾,庄稼、房屋被洪水淹没。人们没有办法,只好爬到山上、树上,吃野果野菜充饥。后来,出了个治理水患的大禹,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带领百姓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治住了水患,老百姓才能够播种五谷,过上安生日子。
话说那一年,大禹带领人到了承德这个地方。他发现山里有只兴风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带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去,晚上,蛤蟆精肚子一鼓,又把排出的水吸回来。大禹决心要惩治这只害人的蛤蟆精。一天晚上,大禹发现蛤蟆精又在作怪,就顺手拿起一只捣衣用的大棒槌,三下两下,就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大禹怕它再跑出来作怪,危害百姓,就顺手一扔,把棒槌立在蛤蟆石旁,变成一座山峰。蛤蟆精一动,就给一棒槌。这样,蛤蟆精再也不敢兴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里,一直到今天。
承德民间还流传这么个民谣:“爬过蛤蟆洞,到老不生病”,“坐坐蛤蟆头,吃穿不用愁”,到这里了要不要试试呢?
磬锤峰”名称源于清朝康熙皇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以该峰状似磬锤,将该山赐名为“磬锤峰”。磬锤峰孤立于平缓的山峦之上,犹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细的自然造型很容易开启人的想象力,说它可与纳米比亚的“上帝的姆指”相媲美,说它状若磬锤、棒槌,都是印在文字上的文雅表述。在当地人的心中它更象采天地之精华的阳具,那些不会生育的妇女踩着虔诚的步履(虽有缆车也不能坐),就为了到峰顶摸一摸它,感觉一下它的阳刚气息。或许真有妇人因此而得螟蛉之子,否则这种近乎于宗教仪式的习俗就不会沿袭至今了
虽然看着很近了,但从蛤蟆石到磬锤峰要经过一个比较深的山谷,沿途已经修好了石阶正在打磨中,有些路段看起来很陡,老爸不时地停下休息,仰望磬锤峰。
到谷底了,路边有磬锤峰福地留影的标志,当然不能错过,老爸,来一张。从这个角度看去,磬锤峰还真有点..........(*^__^*) 嘻嘻……
快到达磬锤峰下平台前,要爬山一段陡石阶,坡度要赶上泰山十八盘了吧,只是距离短,看起来没那么可怕。老爸,加油!
爬上台阶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较为宽敞的平台区,东、北面有座椅供游客休息。我商量老爸让他在下面看看,我自己攀登上去体验一下,老爸不服老,坚持要爬山去!
台阶不算高但很陡,爬上来不免气喘吁吁,先休息一下吧。
碰到一山东老乡,互相帮忙拍个照,两边是悬崖,四周风呼呼地刮着,这地方还真有点惊险。
贴近棒槌,摸一把。老爸还高兴地伸出大拇指。再来一张。
颇为奇妙的是,磬锤峰半腰长着一株高约3米的桑树,据测这株桑树与磬锤峰相亲相爱已经三百年了,据传为我国最早之桑树。现在这棵桑树还年年结出桑葚,色儿白,个儿大,味甜。老人们说,若是能吃到它,年轻人长生不老,老年人返老还童,有情人终成眷属,蜜月夫妇能白头偕老。
下台阶向北走,有一处较为平坦,从这个角度再观察一下磬锤峰
看样子老爸对自己今天表现很满意啊,都恣儿的合不拢嘴了O(∩_∩)O哈哈~
沿路前行到达宝山寺,被称为巨壁佛光的宝山寺位于磬锤峰北200余米处,建于清朝中后期,由名僧麻祥主持建造,寺庙坐西面东,背倚和磬锤峰同时形成的石墙残留物,高约4米,长约20米。它仅构一院辟一门,院内高台上设正殿三楹,殿内主供宗喀巴、五世班禅、七世达赖、不动金刚、弥勒佛五尊佛像,殿外南侧有吉祥天母、米拉日巴佛像二尊,寺内摩崖石刻堪称一绝。在宝山寺右边是康熙帝游览磬锤峰题写的一首诗:“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间报深秋。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
本来从高德地图上看,继续前行就到达标注的磬锤峰正门,结果走到头到了磬锤峰索道上站,问了一下在这儿摆摊的商贩,他们说下山别无它道,要想步行下山就须顺原路返回。看看周围地势很陡,好像也没看到下山的道,时间已经接近五点,无奈之下乘坐索道下山吧。索道中途回头再拍一张这个角度的磬锤峰。
从索道这边拍摄一下普乐寺的旭光阁。乘坐索道下山途中发现,其实顺索道线下面就有下山的路,并不难走。商贩们不厚道啊,莫不是与索道站有共同利益,不方便或者是不敢说?
爷俩照一张乘坐索道的照片留作纪念吧。
索道经过的山坡山,有的地方有深沟,像是长期被大水冲刷形成的。到索道站后顺河东路走到普乐北路左拐到达28路公交车直接到达火车站,承德市内想看的几个地方游览完毕,计划下一站是太原晋祠。
在火车站广场东侧找了一家宾馆住下,小标准间70元每晚。附近宾馆很多,看样子竞争很激烈啊。休息后出门就餐,发现门前马路对面有一家筷车一族连锁店,对这家比较熟悉。直接奔那里吃晚餐。
晚饭后车站路向东溜达一段没发现有热闹的地方,又右拐来到普乐南路顺武烈河岸边顺行,欣赏河畔夜景,
这一带沿河两边,晚上灯光设置的不错的。我们走到站前街右拐回到宾馆休息。晚上一查到太原的直达火车没有,需要在北京、石家庄等地转车,与老爸一商量,北京已经去游过不打算再看,干脆到石家庄吧,既然到石家庄转车就顺便看看那附近有啥地方好玩,结果查到附近有定州古城、赵州桥。老爸愿意坐白天的火车,因为这一段路没走过,白天坐车顺便在车上游览沿途风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承德外八庙之五——普陀宗乘之庙
承德游
承德外八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德 须弥福寿之庙
气势恢宏的皇家寺庙
访普陀宗乘之庙(11)——承德之旅双人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