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旅游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全州总面积30.07万平方千米,下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辖德令哈、格尔木、茫崖3个县级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3个县和大柴旦行政区,常住人口51.52万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藏高原的衢地,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曾是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辅道。



茫崖市

茫崖地处青海省西北边陲,东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东南接格尔木市,西邻新疆若羌县,东北濒临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区域面积49889.9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353人。 辖花土沟、茫崖、冷湖3个镇。市人民政府驻花土沟镇民族路60号。市名源于蒙古语“额头”。

魔鬼谷

雅丹地貌的形成和发育是与地表岩层结构、气候条件分不开的。行政区内的黄风山、大风山、开特米里等地,属裸露第三纪地质,表层物质多为疏松的泥岩、粉砂岩。由于受喜玛拉雅山活动影响,在长期西北风的吹蚀下,被剥蚀成多种残丘和槽形低地,形成千奇百怪的雅丹地貌。有的酷似古城堡、帝王坟或千军帐,有的像骏马、骆驼、雄狮、猛虎、蘑菇、馒头、圆桌,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远望如“千舟过海”、“百兽集会”、“万军会战”炎夏时期在热气浪的衬托下,还可见到“瀚海蜃楼”景观,那风尘车马、广厦玉宇、群楼会集,会令人感到扑朔迷离。

翡翠湖

“翡翠湖”,位于尕gǎ斯湖的东部边缘,茫崖行委花土沟镇西南侧。距政府所在地约32公里,南依巍峨的昆仑山,北靠阿尔金山,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人工盐湖。盐湖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中盛产锂、钾肥、芒硝等盐化物,这片大小不等、形态迥异、深浅不一的盐池中的高浓度盐水在当地称之为“卤水”,是历经多年的盐湖开采而形成的采坑,由于所含的矿物质浓度的不同,也就形成了颜色多彩的景象,特别是风平浪静的时刻,宛若镜面般的散布在四处,在钾肥工人十几年精心的“养颜”下,硫酸镁卤水的颜色纯美剔透,如镶嵌在戈壁的翠玉,一跃成为新的“天空之境”。宽广的“额头”多了一块冰晶玉洁的翡翠,为茫崖这个汉使张骞经过的丝路驿站和现实版的火星驿站增添了一抹柔情似水。

七个泉解放军剿匪基地

七个泉解放军剿匪基地,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打击窜至新、青、甘肃交界的乌斯曼匪徒,在距花土沟镇西北方向20公里处的七个泉修建了军事基地,现存连、排、班窑洞52处、储存粮食和武器弹药的沙窝子14个、两条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500米的战壕。是全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红色战场,是红色文化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千佛崖

千佛崖,地处花土沟镇东北10公里处的游园沟,由沟口向里延伸,自西向东崛起。山崖上错落有序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佛像、菩萨和罗汉,层层叠叠,自上而下逐渐由小变大,小则几米,大则几十米直至上百米,似精心雕琢成的菩萨、罗汉,犹如千佛坐禅,栩栩如生、仪态纷呈的千佛盛会,大自然神工鬼斧雕琢的奇迹,形成了令人惊叹不已的“千佛崖”。

尕斯湖

尕斯湖,面积104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呈淡蓝色状,湖岸的灌木、荆棘、芦苇、芨芨草、湿地、草原,栖息着斑头雁、灰雁、天鹅、黑颈鹤、鸿雁等244种鸟类,由于气候适宜,水草丰美,是鸿雁繁衍生息的主要栖息地,千百年来被各族人民称为鸿雁的故乡。


格尔木市

地处青海省中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境内辖区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盆地高原和唐古拉山北麓两部分,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总面积118954.18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2个镇、2个乡;常住人口240494人,有27个少数民族。“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又译作高鲁木斯、郭里峁、噶尔穆,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格尔木是青海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敦格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境内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长江源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的格拉丹东冰峰西南侧的冰川,其海拔为6548米,分南北两条半弧形冰川。长江源头还蕴藏着水晶石、硫铁矿、铅锌矿、高原裸鲤、雪鸡等资源。长江源和黄河源、澜沧江源2000年被国家确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西王母瑶池

西王母瑶池是一座天然高原平湖,是道教信徒崇拜的神湖,距格尔木市区250公里,海拔4300多米,东西长约12000米,南北宽约5000米,面积6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07米,湖面呈如意形。

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察尔汗盐湖中有好几个奇特的湖中套湖,一环套一环,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湖中湖”。察尔汗盐湖的奇观万丈盐桥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上的平整宽阔的公路,这座桥造型独特,与众不同,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全是用盐修成的,素称“万丈盐桥”。盐公路光滑平坦,与柏油马路并无两样。路面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即可填平。

唐古拉山口

唐古拉山口为青海、西藏两省(区)分界线,海拔约5231米,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 距青海省格尔木市604公里。山口立有为修建青藏公路而献身的人民解放军雕像纪念碑,海拔高度碑以及“军民共建兰西拉光缆工程竣工纪念碑”。唐古拉山口是眺望唐古拉山的最佳地点。

玉虚峰

玉虚峰海拔5980米,距格尔木市区200公里,地处昆仑中段主脉的北麓。


大柴旦行政区

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直辖的县级行政管理区,不属于法定的县级行政区但基本类似,行政区域包括德令哈市的柴旦镇、锡铁山镇2个镇,其行政机关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是海西州政府派出机构而非独立一级政府。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青新公路(315国道)、柳格公路(215国道)和青藏铁路贯穿全境,其中315国道和215国道于柴旦镇交汇。大柴旦行政委员会驻地柴旦镇东距海西州政府所在地德令哈市约200公里,距省会西宁市732公里,南距格尔木市约190公里,西北距甘肃省敦煌市320公里,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

小柴旦湖

小柴旦湖地处大柴旦镇西南方向,距离大柴旦镇约20公里,位于215国道旁,新老315线均沿湖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小柴旦湖区域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其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和确定才奠定了青藏高原人类最古老的历史年代,而湖内众多的鸟类也为其增添了不少观赏性,湖边距215国道最近处不足200米。   

大柴旦湖

大柴旦湖地处大柴旦镇西南,与小柴旦湖相隔一座绿梁山,约10公里左右。湖北、东、南均有大片草原,是大柴旦地区牧民的夏季草场,目前又在湖南湿地内发现有约20余只黑颈鹤在此落脚,此处距215线约5公里、大柴旦镇12公里内,同时途径数座半月形沙丘,部分沙丘之间有草原相隔,与湖西边的绿梁山相互映照。

马海

马海地处大柴旦镇西北约100公里处,距老315线约7公里左右,从鱼卡开始为砂石路面,路况一般,可通行所有车辆。马海早期为少数民族放牧地,解放后一直为农垦集团开发,是大柴旦地区唯一一处有农业开发的地点,目前大多数耕地已退耕还草还林。此地除有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哈萨克族村落外,也拥有万亩原始梭梭柳林和大片的草原,也是大柴旦地区拥有古遗址(烽火台)的地区之一。

大柴旦温泉

大柴旦温泉位于大柴旦镇北方向的达肯达坂山南坡温泉沟内,距大柴旦镇8.5公里,泉出露地海拔高度3630米,是柴达木地区唯一的一处高热温泉,有乡村级砂石路直通。


德令哈市

“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德令哈市辖3个街道、3个镇、1个乡总面积2.77万平方公里, 市区海拔2980米,人口近10万,共有蒙古、藏、回、撒拉、土、汉等19个民族,蒙古族为主体少数民族。


怀头他拉岩画

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初步测定,岩画的创作时间是北朝后期和隋唐时代。岩画制作技法精致,绘制风格独特,表现内容广泛,包括动物、人物、狩猎、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爱等方面的内容。岩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弥补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而造成的文物、文献史料不足的缺憾。

托素湖

托素湖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托素湖为咸水湖,面积为16 700hm2。在距湖西北岸约4.6和6.1km处的水面上有两个面积为13和370hm2的岛屿。区内气候属荒漠、半荒漠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干旱。风蚀严重,蒸发强烈,水源补给日渐减少,年平均气温3℃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3.l;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可达3353.5h,年降水量100mm,蒸发量多2233.2mm。托素是蒙古语“酥油”的意思。托素湖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气温较高,湖水的蒸发量很大,水中的含盐量增高,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也很少。托素湖湖面辽阔、沿岸开阔,无遮无拦。风平浪静时,湖面烟波浩淼,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浪花飞溅,拍岸有声,动人心魄。

阿力腾寺

阿力腾寺院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塔尔寺赛多活佛创建,法名“丹巴培吉林”,意为“佛法兴旺洲”。寺院总占地面积2383.2平方米,经堂一座(165平方米),寺内藏有珍贵的文物、琳琅的法器、千姿百态的佛像和浩瀚的文献藏书,是一座佛教艺术的宝库。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现迁于德令哈市河东幸福路北侧,座向朝东,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地处幽静,是德令哈市的人文景观之一,也是各族信教群众拜佛烧香进行各项宗教活动的圣地。


天峻县

位于青海湖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东缘,东邻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刚察县,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西毗德令哈市,西北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为界。是海西州唯一的牧业县,煤炭和畜牧业是主要产业。全县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辖3镇7乡,总人口4.7万余人,有藏族、汉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


天峻山

天峻县位于祁连山南麓,东距青海湖仅40余公里,天峻山是环湖13座名山之一,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东部门户。青海湖的母亲河布哈河从北部山区发源,县城西南的天峻山,山上松柏挺立,绿草铺地,山峰两侧的天峻沟和瞎熊沟里奇峰林立,离县城55公里处的秀龙沟,被天峻人自豪地称为“青藏高原的小九寨沟”。这条峡谷总长26公里,四面环山。天峻山植被良好,山北是灌木丛,山南是松林。

哈拉湖

哈拉湖是青海第二大湖泊,又称黑海,湖泊面积59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077米,属咸水湖。哈拉湖是青藏高原上内陆流域一个大型咸水湖。该湖由发源于高峰达5,600米的周围山区的许多小河流供水,各河多发源于高山冰川,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这是祁连山腹地水草丰美的一块地方,主要植被为芨芨草、猪毛蒿、阿尔太针茅、冰草、木本猪毛菜、里海盐爪爪和牛漆姑草的高原草甸植被,是湿地鸟类雁鸭类、鹬类和鸥类的重要繁殖地,湖中有大种群的湟鱼生存。

鲁芒沟岩画

鲁芒沟岩画位于天峻县天棚乡之西南,沟为东南-西北向,沟口处有西宁-天峻公路横穿,沟东西两侧均为高山,山间和沟谷间牧草丛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在沟内约4公里处东侧为石山,石山根部为山体溃塌而落下的大石块,这些石块表面有一层油黑发亮的氧化面,岩画就制作在这些大石块上,共有3处,分别刻在3块相距不远石面较平的大石块上。

石经寺

青海天峻石经寺位于天峻县城东北方,离县城约18公里处。1957年建成,在石板上镌刻藏文关角(即甘珠尔)大经108部,庄严经200部、佛像324尊。石经墙为高2米、宽1米,周长320米的正方形经院。整个石经院由“甘珠尔石经院”、“时轮佛塔”、“石经佛龛”、“巨锅长明灯”四部分组成。


乌兰县

位于青海省中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柴达木盆地东部,东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南与都兰县相连,西接德令哈市,北与天峻县交界。县境东西长216.9公里,南北宽112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12858.16平方公里。乌兰县辖4个镇,共38个村(牧)民委员会,总人口36555人,有汉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17个民族。

都兰寺

都兰寺位于乌兰县县城以东20公里的他延山上,属清朝遗迹,1988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有僧侣46人,房屋87间,先后有8名活佛在此转世。现有九十处座禅前均有大量的柏树遮蔽。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八进津呼图克图,座禅前有一株圆柏树,树冠极像心脏,微风吹拂似心脏在卜卜跳动,全树青翠欲滴,生意盎然,是信徒朝拜的圣物。

魔鬼城

魔鬼城是青海柴达木盆地南八仙、一里坪一带的雅丹地貌群,长达近百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因遍布姿态各异的风蚀残丘而享有“魔鬼城”之称。“雅丹”是维吾尔语,意为“风化土堆群”。数千万年的风沙造就了“魔鬼城”神秘莫测、奇幻万千的风蚀土林,使之成为柴达木盆地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

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位于茶卡镇,“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的意思,也是青盐的海,高原独特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茶卡盐湖独特的自然风光,茶卡盐湖景区已发展成为生态游与工业游并举的新型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

哈里哈图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乌兰县东北20公里的哈里哈图山,总面积5170.5平方千米,是柴达木盆地中分布最集中,面积较大的原始森林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7.8%,林草覆盖率达95%,保持着良好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

金子海

金子海,蒙古语意为金子泉(阿东木拉古湖),相传成吉思汗领兵经过此地,向北朝牦牛山走了100步后,又走了9步坐下来饮酒,饮酒后金盏化为金子海;经传牦牛山上下来一对金羊,到湖边饮水,尝水甘甜,再不愿回山而入湖,故成了金子海。金子海既不是海,也不是一潭死湖,是一眼泉水,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南80km,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呈梳形,西向为梳背,梳齿向东。

希里沟清真寺

希里沟清真寺位于乌兰县希里沟镇西庄村,是乌兰县境内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寺院。该寺院初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后几经遭劫,几乎成了废墟。1980年,由当地伊斯兰教信徒集资重建,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是信徒集礼的主要场合。坐西朝东,南北长16米,东西宽10米。为砖木结构。殿内可容纳200多人聚礼。清真寺正门坐南朝北建有木拿乃(鸣经塔)一座,内为正方形门洞,外观为六边形,共6层,高约12米。


都兰县

都兰(蒙古语意为“温暖”),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土等少数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察汗乌苏镇,距州府德令哈市205公里,省会西宁市428公里。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

贝壳梁

壮观的贝壳梁,是由贝壳和沙渍结成的一条长达3公里,底宽70米,顶宽30米,高5米至10米的堤梁。系千万年前沧海变大陆时众多贝壳到盆地底处求生存堆积而成的。

香日德寺

格鲁派寺院中的香日德班禅行辕由六世班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落于戈壁绿洲之中。历来为接待班禅等宗教界上层人士往返于西藏居住的地方。九世十世班禅均有在这里居住过。

柴达木河流域湿地

柴达木河流域东起香日德镇小柴旦地区,经巴隆乡、宗家乡、西至诺木洪乡境内,范围为柴达木河、哈拉乌苏、素棱郭勒河、蒙古尔河、田格里河,南北霍布逊湖及周围湿地,湿地区内有灰岩、赤麻鸭、黑颈鹤、白天鹅、红头潜鸭、赤鼻麻鸭、牛头伯劳、黑眉苇莺等湿地依赖性鸟类30余种。

热水古墓群

热水墓群有大小古墓2000余座。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其中织锦袜、丝织品极为珍贵,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这墓葬群中的血渭1号大墓系全国十大古墓之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察汉乌苏河北岸山前洪积扇平台上,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香日德

“香日德”系藏语,汉语意译为“树木繁多的地方”。在中国60年代、70年代,曾是中国西北地区改造戈壁,发展干旱地区农业的一面红旗,经引入灌溉戈壁,使荒漠形成亩产小麦千斤的良田,创造了全国小麦产量高纪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疆达西宁(新疆行第十八天2023.8.19)
甘青大环线上的柴达木盆地究竟有几条旅游线路,交通方便吗?
神奇柴达木探秘(三)~盐湖说
柴达木盆地《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一季第89集
我与秋天有个约会——大西北快乐游
在三千多米海拔的高原,有一个让人陶醉的翡翠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