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兴墓神道碑碑额
 

郭兴墓神道碑碑额

——兼述明初开国功臣陕国公郭兴、营国公郭英家族


一、前言
    2011年4月15,《南京晨报》报道了一则题为《1865旧厂房下挖出朱元璋猛将郭兴神道碑额》(原文见:http://njcb.jschina.com.cn/mp3/html/2011-04/15/content_349720.htm)的考古类新闻,当天南京的其他部分平面媒体对此也有报道,但以此篇最为详细。
该新闻后经各大网络媒体转载,自然是影响力广泛。

 

(以上四图,系同一块郭兴碑额出土时的不同角度,摘自网络,感谢拍

摄者)

    报道中援引不署名的所谓考古人员专家等推测,郭兴墓应在该碑额出土地点附近:“‘有了神道碑刻,而且史书上也明确记载郭兴的墓葬就在聚宝山(今雨花台一带)之阳,两相吻合,可以推断,郭兴墓葬应该就在此地。考古人员介绍,神道碑就是古墓的指示牌,看到了神道碑就可以知道古墓的大致方向。
   
不过考古人员表示,雨花台那个山脉,在明朝叫聚宝山,在当时是明代开国功臣的墓园区,那一带葬了很多开国功臣,诸如:俞通海、李杰等等。这个范围比较大,具体位置很难断定。而且也有专家推测,这个碑额是从其他地方移过来的,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文物部门曾经对南京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但都没有发现陕国公墓的任何文物。

    以后直至今日,再不见与该报道相关的后续报道出现。 然而,笔者在查阅资料时赫然发现,郭兴墓早在1937年春,因当时的基建需要已被发掘。由此显见,时隔七十多年后,有关方面竟还不明就里地去推测郭兴墓的可能位置,不学无术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通过所见新出土的两件郭兴神道碑碑额,结合相关文献记载,试述以陕国公郭兴、营国公郭英兄弟为代表的明初开国功臣郭氏家族墓地。

 

二、郭兴神道碑

1
、郭兴、郭英简介
郭兴,《明史·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有传,明初开国功臣,追赠陕国公。

 

(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清乾隆八年刻本第三册第37页)郭英,《明史·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八》有传,郭兴弟,与其兄郭兴同为明初开国功臣,追赠营国公。

 



(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清乾隆八年刻本第三册第1首先,有必要对

郭兴的名字作出简单说明。

郭兴,本名子兴,因与其老领导滁阳王郭子兴同名同姓,为尊者讳,故以兴名。
   
对此,明代何乔远《名山藏·郭英传》有记载:

 



2、碑额残件
    
笔者一开始并未关注郭兴神道碑碑额出土的这则报道,后经同好转载,才有所耳闻。2012920,笔者在1865产业园参观时,巧遇园区内陈列的另一块所谓郭兴神道碑碑额残件。
该残件,今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应天大街388号,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凡德艺术街区(原金陵制造局旧址),复建的金陵制造局大门北侧,门票免费,停车免费。

 

    前言中所说较为完整的那块碑额,1.2见方,厚0.30,其表面雕刻着清晰的云龙纹图案。在碑额正中的篆额天宫处,刻有大明敕赐陕国公神道碑十个篆书大字。报道如是说:据工人介绍,那片老厂房要改造出新,在挖掘厂房地面的土层时发现了该碑额。埋得很浅,也就1左右的深度吧。而且前面一个厂房边上也有一个大的石碑,上面的图案与这个一样。在工人的带领下,记者在另一厂房边上又看到了一块长近2、宽1、厚0.30的碑额残件。上面也是云纹图案,只是没有文字。

 

 

 


     
笔者来到现场附近时,并未见到较为完整的那块因自带铭文而非常明确的郭兴神道碑碑额,只见到了另一块无字的碑额残件。(为了区分这两块碑额,本文将有字的那块称为郭兴碑额,无字的这块称为无字碑额,下同。)如今,这块无字碑额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外用玻璃罩罩住保护,虽在露天存放,却和陈列在博物馆中基本无异。
该碑额由于残损厉害,若不是先看到边上的说明文字,乍一看还真不大能将其和碑额联系在一起。
   
从介绍看,2011414,也就是报道的前一天,该碑出土于园区厂房地下,经考古人员鉴定,为陕国公郭兴神道碑的碑额部分。笔者对此提出质疑,其形制为神道碑碑额不假,既然该碑额上仅存云纹,并无铭文,如何能认定为郭兴所有?这里先不展开,后文再表。
3
、碑额形制
   
笔者在这里,试将所见碑额残件与现存的、明确的中山王徐达、岐阳王李文忠、东欧王汤和神道碑碑额等放在一起,从类型学的角度来比较,以便更为直观地认识和了解这些时代相近的明初开国功臣的神道碑碑额形制的差别。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郭兴碑额上面雕刻的图案,与徐达、李文忠、汤和的大体相同,皆为云龙纹,即两条螭龙(或称赑屃)分列天宫两边,穿行云间,但龙纹仅限于正面,碑额两侧不见。
   
不同的是,徐达、李文忠的碑额,为满工雕刻,即碑额除下部连接榫卯部分以外,其余部分均有雕刻。
   
而汤和、郭英、无字碑额,从照片上看,仅正面刻纹,其余部分皆素面无纹。
   
再看无字碑额,残存部分只见云纹,不见龙纹,应该就是一块刻满云纹的碑额,这点与徐达、李文忠、汤和、郭兴碑额均不同。

最为显著的区别,汤和、郭兴、无字碑额在正面外廓,刻有一圈边框,这是徐达、李文忠碑额所没有的。
   
笔者据此推测,明初开国功臣神道碑碑额雕刻的满工与否,可能是体现王爵与公爵不同等级的区别之一。

而徐达、李文忠碑额雕刻较深,偏高浮雕;汤和、郭兴、无字碑额雕刻较浅,偏浅浮雕。

(另如李杰碑额的浮雕更浅,偏线刻;邓愈碑额则完全不同,两对赑屃于左右侧出头,近乎圆雕。)
   
这也许是不同时期、不同等级造成的风格差异。

关键的一点是,郭兴、无字这两块碑额,目测看来,体量并不一致。
无字碑额虽不完整,但从仅存的残件看来,也明显要比郭兴碑额的体量更大一些。

而纵观现存明初功臣墓,墓地(含家族墓园)有且只有一通神道碑,并无第二块(后世重修碑除外),早期亦不见谕祭碑。

窃以为,郭兴碑额有本身天宫中自带铭文为证,可确定为郭兴神道碑碑额无疑;无字碑额,不可能又是另一块郭兴神道碑。

因此,现在陈列在产业园内的这块无字碑额残件,并非郭兴所有,墓主理当另有其人,后文再分析。

4、郭兴神道碑铭

既然郭兴神道碑碑额尚存,原来自然应有刻着神道碑铭的碑身了,遗憾目前只发现了碑额,碑身尚不知所终。

幸运的是,史料中收录了刘三吾撰《郭兴神道碑铭》,奇怪的是,此文并非一篇,而是内容不尽相同的两篇。
  
1)《皇明文衡·卷七十四》收录刘三吾撰《郭兴神道碑铭》(以下简称前篇),全文辑录如下:
   “
勅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鞏昌侯、追封陝國公、諡宣武郭公神道碑:

洪武二十年冬十有一月己亥,皇上御奉天門,工部侍郎臣秦逵奏,故鞏昌侯墓道之碑已具,宜得文及時鑱之,有旨翰林學士院製文。臣三吾職在詞垣,不敢以才學譾淺爲辭。謹按其世系、功勳、年爵次第而銘之。

臣聞天興聖代大有爲之君,必篤生瓌偉英勇之將與之會遇,以輔成其大業。雖人也,實天也。當元季,王政不綱,在所裂裳爲旗,荷挺爲兵,草野自雄,罔所適主。時有今上皇帝,龍興鳳陽,天人合應,有若中山、開平兩公,傑出其間,是固功無與儷矣!其知所趨向,先後疏附,厥有成蹟,若鞏昌侯臣郭子興者,亦豈偶然哉?

子興,世鳳陽人,拳勇有膂力,善騎射。自癸巳歲起兵,首隸元帥郭某麾下,即知所適主。明年,得滁州。又明年,得和州。亦既從龍濟江,若采石,若太平,若溧陽、溧水,所向崩角,義勇之聲,日以暴矣!丙申三月,隨大軍進拔臺城,先登,授管軍總管,繼陞統軍元帥。攻圍常州,身犯矢石,晝夜不解衣甲,爲生蟣蝨,九閱月城始下,被賞優渥。載調克宣州、江陰、宜興、婺州、安慶、衢州,勢劇破竹。壬寅,分兵之江西南昌,得其全城。癸卯八月,進兵鄱陽,彭蠡之戰,海艘駢進,戒嚴所部,人百其勇。陳友諒計蹙,中流矢死,人知天命有歸矣。甲辰春,侍上親征湖廣武昌,洒血馳戰,多所斬獲,用屢功擢鷹揚衛指揮使,簡在上心。俾從中山王,拔廬州,拔安豐,率先陷陣,大敗姑蘇。張士誠爲之奪氣。其平襄陽,下衡州,定澧州、辰州,轉而韖高郵,踣淮安,截拔淛西湖州,坐困姑蘇,往往裹瘡力戰。中山王以公之勇功聞,陞鎮國上將軍、大都督府僉都督。吳二年正月,改洪武元年,上即位,有事關陝,命領其軍進討中原,搤守潼關,三年獻一迹不敢南移。戍鞏昌,招摩逋殘,嚴戢部曲,西戎、羌夷,兩境帖然,進封鞏昌侯。方倚之永鎮西垂,而溘先朝露,薨于家矣!

上爲之震悼,輟朝三日,賻贈有加,追封陝國公,諡宣武。以洪武十七年冬十有二月日,塟聚寶山之原。

曾祖考某,贈鎮國上將軍、僉大都督府事、護园、追封光山縣子。妣某氏,從封光山縣子夫人。祖考某,贈驃騎将軍、都指挥使,追封汾陽伯。妣趙氏,從封汾陽伯夫人。考某,贈榮祿大夫、同知大都督府事、柱國,追封鞏昌侯。妣單氏,從封鞏昌侯夫人。配汪氏,封鞏昌侯夫人。皆由公貴貤恩。子男四人:長景儀,卒于五閫;次振,次宗,次官僧。

公生以某年某月某日,薨以某年某月某日,壽五十有四。

惟公自開國以來,從龍上下,盡瘁所事,所至以英勇聞。是故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視轉萬里之遠,歷歲之久,若堂奥之朝夕焉。雖鋒矢交集,饑渴不時,咸不避卹。必盪殲兇,歸報終事乃已。其依日月之光,仗雷霆之威,以恢拓疆宇,勒勛西垂者,亦人傑也哉!詞臣揚厲爲職,是宜有銘,詞曰:

聖皇受命,龍興凰陽。戡定禍亂,經略封疆。
篤生武臣,先後相望。維陝國公,實生帝鄉。
沈鷙其勇,鐵石其剛。乘風雲會,依日月光。
旌麾所指,敵摧鋒芒。底定東南,載戢戎羌。
萬里之遠,如在室堂。生前封侯,式是鞏昌。
身後封公,亦此西方。
聚寶之原,不食之岡。
佳城鬱鬱,公所固藏。詞臣載筆,德音靡忘。
子孫善保,奕世流芳。
2)另据《国朝献征录·卷八》收录刘三吾撰另一篇《郭兴神道碑铭》(以下简称后篇),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
    “
鞏昌侯、贈陝國公、諡宣武郭子興神道碑:
   
臣聞,天興聖代大有爲之君,必篤生瓌瑋英勇之將與之會遇,以成其大業。雖人也,實天也。當元季,王政不綱,在所裂裳爲旗,荷梃爲兵,草野自雄,罔所適主。時則今上皇帝,龍興鳳陽,天人合應,有若中山、開平两公,傑出其間,是固功無與儷矣!其知所趨向,先後疏附,厥有成蹟,若鞏昌侯臣郭子興者,亦豈偶然哉?

子興,世鳳陽人,拳勇有膂力,善騎射。自癸巳歲起兵,首隸元帥郭某麾下,即知所適主。明年,得滁州。又明年,得和州。亦既從龍濟江,若采石,若太平,若溧陽、溧水,所向崩角,義勇之聲,日以暴矣!丙申三月,隨大軍進拔臺城,先登,授管軍總管。繼陞統軍元帥,攻圍常州,身犯矢石,晝夜不解衣甲,爲生蟣蝨,九閱月城始下,被賞優渥。載調克宣州、江陰、宜興、婺州、安慶、衢州,勢劇破竹。壬寅,分兵之江西南昌,得其全城。癸卯八月,進克鄱陽、彭蠡之戰,海艘駢進,戒嚴所部,人百其勇。陳友諒計蹙,中流矢死,人知天命有歸矣!甲辰春,侍上親征湖廣武昌,洒血馳戰,多所斬獲。因屢功,擢鹰揚衛指揮使,蕳在上心。俾從中山王,拔廬州、拔安豐,率先陷陣。大敗姑蘇張士誠,爲之奪氣。其平襄陽,下衡州、定澧州、辰州,转而鞣高郵,踣淮安,截拔浙西湖州,坐困姑蘇,徃徃褁瘡力戰。中山王以公之勇功闻,陞鎮國上將軍、大都督府僉都督。吳二年正月,改洪武元年,今上即位,有事關陝,命領其軍進討中原。隘守潼關三年,一迹不敢南移。戌鞏昌,招募適殘,嚴戢部曲,西戎羗夷,两境帖然,進封鞏昌侯。方倚之永镇西陲,而溘先朝露,薨于家矣!

上爲之震悼,辍朝三日,賻贈有加。追封陝國公,諡宣武,以洪武十七年冬十有二月日,葬聚寶山之原。
   
子四:景儀、振、宗、官僧。弟英,豐武定侯。女弟入宮,進位寧妃。興有弟德成,事上爲驍騎舍人,性明爽,見幾避禍,以酒自放。上一日召授某府都督,懇辭不受,上變色,曰:朕念爾親且舊,兄弟皆登列侯,而爾獨未顯,故畀爾軄,何辭爲?德成免冠泣拜,曰:臣性狂愚懶慢,耽酒嗜(目卜),不職事情緩急。倘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苟不理,上殺我也!人情不過多得錢、飲美酒,隨意自適,足了一生,願卒賜。上大喜,曰:善人舉能若此,吾刑可措矣!立書勑賜,黃封百罌,金綵稱是,寵待益厚。德成嘗侍,宴後苑醉,匍匐免冠謝,髮禿落且盡。上笑曰:醉風漢毛髮如此,非過酒耶?德成仰首,曰:臣猶厭其多,欲盡剃,始快意。上默然。既醒大懼,誤觸忌諱,遂盡剃髮,披僧衣,狂呼唱佛不已。上笑謂寧妃,曰:前謂汝兄戲言,乃實爲之,非風而何?德成嘗見其兄弟,征、鎮四方,逾年不得歸,輙笑其以虛名受辛,若曾如我,飲中樂耶。已而,黨事起,死者相屬,德成益狂蕩不檢,以壽終。

关于这两篇《郭兴神道碑铭》,网上可见郭氏后人郭琼刚先生撰《浅折郭兴神道碑》一文。

郭文认为,后篇才是刘三吾所撰真正的《郭兴神道碑铭》,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先生的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需要指出,郭文未将后篇全文辑录,只节选了后篇的前半部分,使得参考资料不完整。

其次,郭文认为前篇中在记述世袭、葬日等具体名字、日期时,用了字,而无法确指。

该观点其实是不对的,如果浏览古代众多文集中收录的历朝历代的碑铭、志铭,即可发现,这是撰写碑铭、志铭时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足为奇。

这些某字,就相当于留空,也是我们写文章时经常会使用的“□”

但这类避讳并不十分严格,笔者推测,这可能与撰文者自身的身份、地位、辈分、讲究等不无关系。

出于避讳的部分,会在勒石之时,再请专人填空,最终完成碑铭或志铭,如李鸿章母亲的墓志铭《葛洲墓志》墓志原石上即有体现。

对比两篇可知,后篇前半部分内容与前篇基本相同,记述的是传主郭兴的生平。
   
而后篇后半部分话锋一转,记述的却是郭兴的弟弟郭德成,因胡惟庸案起,独其得免一事的前因后果。
这段内容似曾相识,原来是与《明史》郭兴本传相似,本传亦是前部记郭兴,后部捎上了郭德成。
   
或许后来的《明史》郭兴本传即取材于该篇。
   
因此,前篇有墓主生平,有卒日、葬地,有世系,有铭,行文完全符合神道碑铭的格式,是一篇标准的碑铭无疑;后篇当为前篇的节选,并加入了郭德成传,可能是《明史》郭兴本传的来源。

三、郭兴墓

言归正传,让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郭兴墓。

在前言中,笔者已经指出,郭兴墓早在1937年春即被发掘。

1937年第2期《考文学会杂报·首都发现郭子兴墓》援引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廿四日中央社南京电:

首都金陵兵工厂,近因翻造房屋,闻掘出明郭子兴古墓一所,并掘出金钏十余个,金钱若干,古瓶三个,大石碑一块,题陕国宣武公郭子兴墓。棺材系四大木板作成,尚未朽坏,今日中委张继氏曾偕眷前往参观云。

 

当时的报纸也对此事有所报道,据民国廿六年五月念九日第1561期《北洋画报》,刊登了郭兴墓出土的部分文物照片(见下图)。由该篇报道可知,郭兴墓的出土文物,除之前的报道所列外,还有铜盔、甲、铁剑、墓门铁锁、花碟等。盔、甲、剑等随葬品,符合郭兴开国功臣的身份。而该墓被认定为郭兴墓,依据的是同时出土一通大石碑,上刻陕国宣武公郭子兴墓等字样。从照片中看,该碑并未照全,只显示出局部,已可见其体量不小,搁在地上当作桌面般,其他文物陈列于上。出土文物数量不算少,且有金银器,可知该墓在发掘前未受严重盗扰,保存尚好。但似乎未经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考察,只云国民党元老张继前往参观,至今也未见考古报告。对于这批出土文物的下落,不见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笔者推测,若未在抗战中流失,则可能运往台湾。 

该墓出土文物,可能还不止以上这些。民国杂志《泉币》第二十一期,发表了方药雨《说永昌福宝银钱》一文。资深泉友们,想来对方药雨老前辈之名必不陌生。方药雨认为:今所示永昌福宝银钱(见上图),谓镇墓物,说最合情理。鄙意永昌云者,祝子孙永昌也;福宝云者,示福地之宝也
   
编者按:民国二十五年春间,金陵南门外掘获明郭子兴墓,内有银钱二枚,予得其一,径今尺一寸强,重库平六钱许,而背轮郭,均系雕刻,面文四字,曰永昌福宝,皆阴文,亦属刻成……药雨断其为镇墓钱,洵不诬也
 


    里的编者,可能是指杂志主编罗伯昭。    由于该杂志于19407月创刊,编者云郭子兴墓发掘于民国二十五年春有误,应该是时隔多年后记错了。该泉是否为报道中所说金钱若干,如今已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抗战前夕,这批出土文物似未得到官方的妥善保管,以至于镇墓的银钱两枚,其一为罗氏所得,是否还有其他文物流失,亦不得而知。如今,只能是让我等爱好者可望而不可及,瞧瞧老照片解解馋吧。
   
由此可知,郭兴墓已于1937年春,因金陵兵工厂翻造房屋而被发现并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但这批文物的下落不知所终。郭兴墓究竟是回填,或是被夷平建房,没有明文记载。在那个年代,文保刚刚起步,势单力微,随后不久又经历了八年沦陷,恐怕难以保全。    

 至此,根据1937年发掘郭兴墓的报道,结合2011年出土的郭兴神道碑碑额,可以认定郭兴墓位于原金陵兵工厂旧址,即今1865产业园内。

四、郭兴、郭英家族墓

1、郭兴、郭英墓沿革

·《大明一统志·卷六 南京 应天府 陵墓》记载:    

郭子兴墓,在聚宝山西。子兴,本朝陕国公。以上二墓(笔者按,另一是指许国公王志墓)俱学士刘三吾撰神道碑。
   “
郭英墓,在聚宝山之西。英,本朝营国公。

 

 

·《嘉靖南畿志·卷五 应天府 祠墓》记载: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聚

宝山之东北。”“营国公郭英墓,在聚宝山东北。

 

·《金陵世纪·卷四·纪陵墓其十四》记载:

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许国公墓之右。刘三吾撰碑。

营国公郭英墓,与陕国公墓近。

·《建康古今记·冢墓》记载:

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聚宝山西,学士刘三吾撰神道碑。

营国公郭英墓,在聚宝山西。

 

·《康熙江南通志·卷三十四·舆地志 陵墓 江宁府》记载:郭子兴墓,在聚宝山,陕国公。”“郭英墓,在聚宝山,营国公。


   
·《嘉庆江宁府志·卷十 古迹》记载: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聚宝

山。”“营国公郭英墓,在聚宝山。


以上是笔者列举的部分与南京有关的明、清两代地方志中,对郭兴、郭英墓(以下简称二郭墓)的记载。此外,还有《枣林诗集》收录谈迁撰《营国公郭英墓》诗一首:
    “
汉初诸将皆销尽,独尔三朝硕果存。晚际功名分胙土,早隆恩遇迈侯门。城南狐兔多穿穴,江上旌旗又改元。虽是云台重写貌,丹青零落闭荒原。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二郭墓相邻,且均位于聚宝山(即今雨花台),这点是毫无争议的。但是,笔者发现一个问题,《大明一统志》和《嘉靖南京畿志》,这两部同朝年代相隔不算太久的志书中,对二郭墓相对于聚宝山方位的记载,已经出现分歧。虽同在聚宝山麓,但一东一西却是两处截然不同的方位。那么,二郭究竟是位于聚宝山西,还是位于聚宝山东北呢?此后的志书,如顾炎武《建康古今记》或是按《大明一统志》,亦云在聚宝山西。其余志书,也许是注意到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恐当时已无迹可寻,因此作了含糊处理,只云在聚宝山
 在上一节中,笔者已经认定郭兴墓址位于雨花台东北方的1865产业园内,则《嘉靖南畿志》的记载: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聚宝山之东北;营国公郭英墓,在聚宝山东北是准确的,其余记载皆错误或不准确。

 2、王志墓小考更有甚者,如陈沂《金陵世纪》,却未采用其在《嘉靖南畿志》中的说法,而是采取相互位置说,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许国公墓之右这一似乎更为明确的说法。许国公,即明初开国功臣王志,《明史·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有传。在这里,笔者有必要简单地考证一下王志墓所在的大概位置。王志墓,查明、清以降地方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在钟山之阴;一是在聚宝山。其实,很好考证,既然《大明一统志》已指出《王志神道碑铭》亦为刘三吾撰,一阅便知。果然,《皇明文衡》中收录刘三吾撰《王志神道碑铭》明确记载:以薨之十月二日,敕葬钟山之阴。由此可知,许国公王志墓,应位于钟山之阴,方志中记载其墓在聚宝山之说皆误。同理,陈氏云陕国公郭子兴墓,在许国公墓之右一说,亦属子虚乌有,不足为信。

3、郭英墓

郭英墓,迄今尚未经考古发现证实,《皇明文衡》收录杨荣撰《郭英神道碑铭》,全文辑录如下:

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柱國、武定侯、贈營國公、諡威襄郭公神道碑銘:

洪維太祖高皇帝,龍飛淮甸,應天順人,芟刈群雄,勘定海內。一時智勇材力之臣,感會風雲,忠勤,輔成帝業,開千萬載太平之運,奇勳偉績,鏗鍧振耀,勒銘鼎彝,垂光竹帛,與國家相爲無窮。歟盛哉!

予嘗叨職國史,竊觀開國勳臣,其間能身躋壽考,世爲貴戚,子孫享有顯爵,久而益盛者,不數人。豈非其存心之仁與積累之厚有間耶?若營國威襄公,蓋足徵焉。

公姓郭氏,諱英,臨淮人。生有異徵,沉毅多智。身長七尺,膂力過人,尤精騎射。年十八從太祖起義兵,甚見親信,每令直宿帳中。取徐、泗、滁、和、采石、大(太)平、建康、鎮常、寧國諸郡,屢立戰功。上嘗以郭四呼之。上親征僞漢陳友諒,大戰鄱陽湖,相持連晝夜。公時金瘡未瘳,力疾鏖戰,敗賊於禁江口。已而友諒中流矢死,有言公之功者。上問之,公曰:天威神筭,臣何力焉?上益重之。時友諒子理,復立於武昌,進軍攻之。其將陳僉同者,驍捷善槊,馳入中軍帳下,上方坐胡牀,遽呼公曰:郭四爲吾殺賊!公持鎗躍馬,奮膂一呼,賊應手殞墜。上解所御赤戰袍衣之曰:唐之尉遲敬德不汝過也。授驍騎衛,管馬軍千戶。從徵襄陽,克淮安、鳳陽、安豐,陞宣武將軍,驍騎左衛指揮僉事。洪武元年戊申,從大將軍徐公北定中原,下齊、魯,克汴梁,平河南,取元都,破潼關、彰德、廣平,所至有功。初,大將軍遣公取通州,公距城三十里爲營,深溝高壘,爲持久計,衆請速攻之。公曰:吾師遠來,敵以逸待勞,攻城非我利也。宜出其不意破之。翌日大霧,公以千人伏道旁,率精騎三千直抵城下。元將五十八國公,帥敢死士萬餘,張兩掖而出與戰。良久,公佯敗。彼乘勝來追,伏兵中起,截其軍爲兩道,斬首數千級,擒元宗室孛羅梁王,遂克通州。君乃北遁。克永平、真定、定州,生擒守將湯同僉。復從平章常公取太原。守將王保保軍於城西,公憑高望之,謂常公曰:彼兵多爾不整,營大爾無備。請夜劫之。常公深然其計。遣五十騎伏城東十里,以舉火鳴砲爲期。至夜,公率十餘騎,潛入其營,舉火鳴砲,伏兵亦舉火鳴砲。常公引兵繼至,皷譟之聲相接。保保軍大潰,自相屠戮,乃棄城遁。下興州、大同,至沙淨州,生擒僞將竹平章。渡河,取鹿臺、西安、鳳翔、鞏昌,追敗賊將賀宗哲於亂山。庚戌,陞本衛指揮副使。從征迤西,克定西,討西夏察罕惱兒,撫安忽辰平章。沙淨州復叛,討平之。克登寧州,斬首二千級,獲牛馬數千,陞昭勇將軍、本衛指揮使,賜金龍衣一襲。辛亥,陞驃騎將軍、河南都指揮使。將赴鎮,皇靈(寧)妃,公之女弟也,上遣至公第餞之。且謂公素清儉,賜白金二十罌、廄馬二十二匹。時河洛新罹兵燹,邑井蕭條,居民艱食,盗賊充斥。公宣布威德,綏辑流亡,申寬條,明賞罰,遠邇來歸者,日以千計,未期年。户口倍增,境内大治。丙辰,移鎮北平,河南士女不忍其去,遮公馬數十里不得行,甚至泣下。既去,爲立生祠。北平初定,羣胡反側不寧。公開示誠款,諭以理亂禍福,人心遂安。元左丞何允中等,聞公之德,來降者凡九千餘人。上遣使勞以上尊羊馬,授龍虎將軍、北平都指揮使,賜誥命。逾四年,召還京,進大都督府僉事,更定官制,改前軍都督府僉事。灰山賊反,承命討平之,賜馬七匹。辛酉,從潁川侯傅公征雲南。既至,命公及都督陳桓、胡海分道進討。道多險隘,諸將欲深入,公曰:破敵貴先聲,攻取必自近始,舍近取遠,豈策之上耶?遂先攻赤水河(路),距河二十里爲營。時久雨,河水暴漲,公曰:賊恃水漲,不意吾濟。下令諸軍斫木造筏,夜半濟河。比曉,賊始覺,遂大潰,生擒烏撒、拜阿容諸蠻,由是雲南諸賊破膽。進攻曲靖、六梁州、關索嶺,及僞石元帥山寨,皆克之。至江州椅子寨,寨依山,公先遣騎兵五千攻其前,賊空寨迎戰。復以精騎數百捣擣其後,斬門而入,火砲連發,烈焰漲天。賊乃亂,悉破滅之。進攻大理、金齒,降其僞官段平章。攻安寧州,賊將不花帖木兒棄城走。破富民縣山寨。攻靖守州蠻七寨,一日夜破之。攻牢撞山寨,取仁德府,破哨店山寨,圍姚安,敗賊將李自久。平蒙化州、鄧川州,破三營,復光寨。過金沙江,攻北勝府,生擒賊將高生。平麗江府平津等州,前後斬首一萬三千餘級,生擒二千餘人,收精兵人馬數萬,船千餘艘,蠻民降者數十萬户,雲南諸路平。論公功,進爵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柱國、武定侯,賜誥券,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孫世世承襲。乙丑,加靖海將軍,鎮守遼東。丁卯,同大將軍宋國公馮公討北虜納哈,出降之。師旋,虜將追襲之,公與戰,創傷左脇,箭復中右脇,公佯呼:虜伤吾甲,我众益奋!連戰數十合,虜遂却。已而進征虜右副將軍,仍鎮遼東。戊辰,出討北虜,至捕魚兒海,邏騎偵虜營不遠。公乃令諸軍少憩,飲馬銜枚,卷甲倍道而馳,直抵虜營。虜王覺,乃率十餘騎潰圍出,其將蠻子太尉來拒我師,公手刃之,獲兩營所積金寶、珍玩、圖書,降其衆五萬餘人,生擒虜將咬咬司徒、乃曩家大(太)尉、爽古達兒、古不達刺王子等四萬餘人,馬駝萬五千匹,牛羊輜重無算。師還,賜白金千兩、鈔八百錠、綵幣四十匹。己巳,上以天下無事,且憫諸將老,欲保全之,厚加賜賚,遣歸其鄉,公亦就遣。庚午,獨召還京,上賜坐,與語歡甚,命統禁兵及在京諸軍。蓋上春秋高,知公忠謹,特倚重焉。辛未,以虜酋阿扎失里寇邊,命公討之,獲其人口孳畜,逐北至鴉寒山而還。丁丑,川、陜寇發,勢張甚。上顧曰:非卿無能勝其任者。授征西將軍印,討之。至沔之後河,生擒賊首高福興及黨四千餘人。公疏其同謀者請誅之,脅從者乞勿治,且言有司不恤民,宜正其罪。上可之。永樂元年癸未二月十七日,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九。

訃聞,太宗文皇帝爲之震悼,輟朝二日,遣官致祭,賻卹有加,贈營國公,諡威襄,賜塟京師聚寶山之原

公孝友仁恕,恭儉誠實,出於天性。母夫人嘗疾篤,懸身燈告天,求以身代,疾遂愈,人皆謂公孝感所致。後,母夫人卒,公廬墓側,晝夜號泣不絕聲,卧寢於地,毁瘠日甚。一夕,夢母夫人告曰:地濕則致疾,致疾則傷生。汝固純孝,惟竭忠報國爲父母光,墓不必廬也。公感悟而歸家,三年之中,哀痛如一日。

平居,兄弟怡怡,克盡友愛。御軍行師,動有紀律。推心任人,甘苦同之。其攻克州郡,必禁虜掠,戒殺降,封府庫,收簿籍,一錢尺帛不敢私。嘗北征,軍法夜必令親軍更直,荷戈環帳立。一夕,風雪大作,公悉罷遣歸營,其愛恤軍士,多類此。

家居,簡靜,好讀書,天文、地理、百家之說,靡不通曉。教訓子孫,以儉素力學爲務。事太祖高皇帝四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眷遇雖隆,而自處益謙。上嘗御便殿,賜坐,適有奏事者,公趨避之,上曰:卿第坐,朕自理事,不汝關也。其见敬愛如此。

時公卿多置田產,公多不治。上問之,对曰:臣一布衣,荷陛下寵靈,叨有封爵,子孫衣食餘饒,安敢增益,俾生侈心?上善之,嗟歎良久。

公大小百餘戰,金瘡遍體,每陰雨痛甚。及聞征討之命,即日就道,未始以老疾辭,其事上竭忠蓋如此。

曾祖參、祖聚、父山甫,累贈營國公;曾祖妣何氏、祖妣趙氏、母單氏,贈營夫人;配馬氏,封營國夫人。公兄弟四人:長早卒;次興,以軍功封鞏昌侯,贈陜國公,諡宣武;次某,福建都指挥使;次即公也。子男十二人:、銘、鏞、鑑、鑰、銓、錡、鈺、鈁、鑌、鋼、錀。鎮,駙馬都尉,尚永嘉公主;銘,遼王府典寶,追封武定侯;鏞,中軍都督府右都督;鑑,中都留守司副留守;鑰,散騎舍人;錡,早卒;鈺,贈承德郎,尚寶司丞;鈁,旗手衛指揮使。女九人:長,適府軍衛指揮僉事藺瑜;次,適濟寧衛指揮使弋某;次,遼王妃;次,適府軍衛指揮僉事趙斌;次,郢王妃;次,適金吾右衛指揮同知范聚;餘早卒。孫男二十有八:琮、玹、璧、瑭、瑄、瑾、珷、瑀、璒、璟、玘、瑋、璦、璡、璨、璝、琬、琰;餘尚幼。琮,府軍衛指揮僉事;玹,襲武定侯;瑾,早卒;珷,尚寶司丞;瑀,梁王府典寶;璒、璟,皆勳衛。孫女十六人:長,仁宗昭皇帝貴妃;次,適留守左衛指揮陳鑑;餘在室。曾孫男五人:聰、耽;餘尚幼。聰,散骑舍人。

予觀前史,稱郭汾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衆不嫉。富貴壽考,始终令節。七子八壻,諸孫數十人,俱膺顯仕,唐世榮之。若公勳業之隆,子孫之盛,方之汾陽,夫豈多讓?皆由公存心一本於仁,故積累之厚,愈遠愈隆焉。呜呼,衛哉!

玹以神道之石未立,無以昭示永久,來請文。予閱其家傳,考定其大者,次第之,而系之。铭曰:

天啓皇明,淮甸龍飛。乘時應運,風雲一機。
太祖受命,汎掃餘孽。羣力桓桓,皷勇就列。
東征西伐,北南以平。斷出神聖,功協衆能。
展也郭公,有文有武。翊輔真主,實天畀付。
鄱陽之戰,衆論衛公。公仰廟略,不有其功。
既捷通州,再捷太原。河南北平,黎庶懷恩。
南詔之征,武功尤大。誅叛全生,蜀民是賴。
蠢彼残胡,偷生漠北。卷甲擒之,妖氛蕩滌。
皇有嘉錫,錫爵褒功。金書鐵券,武定啓封。
錦袍御馬,白金文綺。赫赫高門,煌煌戟棨。
世聯國戚,代有顯融。匪幸所致,惟公之忠。
忠在朝廷,載之信史。亦有孝思,永錫爾類。
在昔汾陽,著勳有唐。公實似之,于今益彰。
我作銘詩,勒功墓道。百世斯承,有赫其耀。

由此可知,《郭英神道碑铭》全文3600余字,而《郭兴神道碑铭》全文1200余字。

可以显见,郭英的碑文要远远多于郭兴2/3强,或许通过这点可以推测出,郭英的神道碑体量极有可能大于郭兴。

而《明史》郭兴本传中记载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党,爵除,因此,郭英神道碑也理应大于已被打倒的郭兴。

再加上地方志中记载,二郭墓紧紧相邻。

综合以上这几点看来,窃以为,产业园中出土的无字碑额,很可能是郭英神道碑

如果说,这两块神道碑分属二郭的话,则二郭墓址理应就在附近无疑。

另外,《康熙顺天府志》记载:郭英墓,在怀柔县红螺山前。封武定侯。
   
观该志错误繁多,其中竟还载有建文帝陵徐达墓等,故这里所载郭英墓不可信,就不多做解释了。

像郭英这样以驱除鞑虏为己任的开国功臣,岂能与范文程之辈为伍葬于同一地?

4、郭镇墓

    郭镇,《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永嘉公主》有载,郭英长子。笔者在查询二郭资料的同时,还找到了《郭镇墓志铭》,对研究、确定郭氏家族墓很有帮助。《逊志斋集·卷二十二 碑表志》收录方孝孺撰《驸马都尉郭公圹志》,全文辑录如下(笔者标点):

公諱鎮,字彥鼎,姓郭氏,世爲鳳陽臨淮縣人。父英,以才勇善戰,從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爲時名將,賜號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元勳、柱國,封武定侯;夫人馬氏;公,何氏出。高祖諱山甫、曾祖諱聚,以侯貴皆追封武定侯;祖妣卓氏、曾祖妣趙氏,皆封武定侯夫人。公故大家伯父子興,以軍功封鞏昌侯,追封陜國公,諡宣武。爾姑氏,復爲高皇帝妃。公以勳戚子弟,資貌潔修,儀止詳謹。朝謁之際,上屬目班行,獨心喜焉。洪武二十二年,遂選尚永嘉公主,賜金玉帶、鞍馬、金繡衣、九襲,拜駙馬都尉,食祿二千石。時年甫十七,好學,工詩,熟於禮度。每命練兵,綜事于外,恭勤不懈,中外稱之。三十一年閏五月,高皇帝崩,今天子即位,復命賞遼東兵事。已而還,中途疾作,至京師不能朝,詔國醫視之。卒弗愈,以元年正月,薨于賜第,年二十有八。事聞,天子輟正朝三日,斂及葬,皆遣官賜祭,諸王亦遣祭奠。子三人,曰:蘭、蕙、荃,皆上祈賜名。以是年四月十五日,葬于應天府聚寶山。喪葬之具,一給于官,不以煩其家。嗚呼!公父成功於先,而公嗣其富貴,以承恩寵,能恪恭于位,令聞有稱,可謂賢矣。生不永年,無以竟其志,豈非惜哉?且著始終,納諸幽堂,庶後之人,莫敢壞傷。

    郭镇因娶永嘉公主,贵为驸马都尉,虽英年早逝,然其墓志铭中明确记载葬于应天府聚宝山因此,完全有理由推断,郭镇墓即位于其父郭英墓次。同理可知,郭兴更是子孙众多,其中至少会有一些人归葬郭兴墓次。这样看来,以二郭墓为核心,周边很可能会形成一片郭氏家族墓地。

5、分布位置

众所周知,南京城主要分布有三处明初功臣墓地,一处位于城东太平门外;一处位于城北神策门外;一处位于城南聚宝门外。

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当属城南聚宝门外,明初开国功臣陕国公郭兴、营国公郭英家族墓地即位于此片范围内的聚宝山东北。

让我们通过一张老照片,结合现在的卫星地图,分析一下郭氏家族墓地的位置。

2013518《金陵晚报》一篇报道《微博上跳出中华门最早存世照片》。

(原文见:http://jlwb.njnews.cn/html/2013-05/18/content_1440258.htm),文中即有笔者(Kevin 是笔者的英文名)对其拍摄方位的看法。该片(见下图)是 JohnThompson 拍摄于1871年, 从取景角度看来,摄影师应位于聚宝山(今雨花台)北麓的木末亭处,由南向北往聚宝门(今中华门)方向拍摄。

片中镜头所及之处,如果能再往画面的右侧,也就是东北方向偏转十几、二十度,即可看见郭氏家族墓地。

虽镜头不可及,但是照片的中景,也体现出了这片墓地周边与之相似的墓园(见上图画圈处)。

片中可见多处坟头,其中不乏几处为多个小坟环绕一个大坟,有的大坟规模不小,甚至可见墓圹,当为有一定年头的古坟。

从形制上看,大坟周围的小坟排列还算规整,如能排除乱葬,则可推测为是有规划的家族墓地。

    郭氏家族墓地即分布该照片所示镜头外东北侧不远,即今1865产业园内凡德艺术街区主展厅处,这里正好符合报道中指西距大报恩寺遗址300

这里再稍微往北一点,是一处明显高于周边的丘陵,可视为墓地的靠山。

请注意,墓园不能再往北了,因为再往北就是秦淮河,不利于建墓。

笔者推测,该家族墓地位于今1865产业园内,基本朝向为坐北朝南,北临秦淮河,南面应天大街。

    感谢穿越谎言先生不吝赐教,《金陵梵刹志》在记录几座寺庙基址四至时,不经意间也数次透露了二郭墓的位置:

·《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一 聚宝山报恩寺》,聚宝山报恩寺·殿堂记载:基址四百亩,东至虢国公神路,南至郭府坟,西至寺前大街,北至驯象街。

·《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七 西天寺》,西天寺·殿堂记载:基址三十亩,东至武定侯坟山,南至虢国公坟山,西至虢国公神路,北至驯象街。

·《金陵梵刹志·卷三十七西天寺》,德恩寺·殿堂记载:基址三十亩,东至养虎仓,南至沈家屯山,西至俞府坟,北至郭府坟。
郭府坟,即郭兴家族墓;武定侯坟山,即郭英家族墓。

五、小结

     综上所述,如今1865产业园内陈列的另一块神道碑碑额残件,笔者认为其墓主并非郭兴,而应是郭英。郭兴墓早于1937年已被发掘并认定,并非之前报道中所言位置不明。

     过去明清以来地方志中,关于郭兴、郭英墓位置的记载,比较含混,根据考古发掘可知,二郭墓均应位于聚宝山东北,聚宝山西之说有误。

    文献明确记载,葬于聚宝山麓的明初开国功臣郭氏家族,除了郭兴、郭英外,还有郭英的长子郭镇。

    因此,有理由推断,这里应该是一处郭氏家族墓地,可能还有更多的郭氏后人归葬于此。

    该墓地现已荡然无存,随着金陵制造局-金陵兵工厂-晨光厂-1865产业园的前仆后继,永久地消失在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中。(图文:程远斋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刘三吾勅赠开国辅咄普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鞏昌侯追封陕国公谥宣武郭公神道碑(
水西姓氏趣谈(二)——郭、陈、高姓一家的由来
南京城南老厂房内挖出明代开国功臣墓碑(图)
《故定襄王郭英神道碑文》唐.太子太傅郭知运之子
明朝郭山甫的社会关系考
南宋抗金名将王德,曾吓破金兵胆,他的墓保存在南京燕子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