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一将至,让我们《打起手鼓唱起歌》,热烈庆祝劳动者的节日!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文艺掌上微刊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欣赏👆

向劳动者致敬

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照亮梦想的天空。尊重每一份职业,也感谢每一次坚守。在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请向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致敬!

International Workers'Day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劳动激发智慧,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带来快乐,劳动装满幸福,劳动健康身体,劳动拉近你我!

与此同时,涛哥想对广大劳动者说:何以庆祝,唯有歌唱!

或许看过我们公众号的微友会说,真的是三句话离不开歌唱。

众所周知,中国的语言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媲美的,如果再以歌唱的艺术方式加以表达,简直是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每一首声乐作品的歌词堪称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其中要求行文对仗工整,押韵。它源于文学,却又在文学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情感。歌词简短,精良,歌词中,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有特定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歌唱艺术”这颗音乐中的灿烂明珠越来越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辉。尤其是当下,没有什么艺术能像歌唱那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参与者,人们热爱歌唱艺术,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愉悦和享受,更能够通过提高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声乐包含了诸多姊妹艺术学科,比如心理学﹑生理学﹑哲学﹑音响学等学科。运用多种科学的发声技巧,从而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艺术学所说的,从外在世界反映内在世界的艺术规律。

声为情役,腔为情役,要想把作品更好的演绎出来,我们就必须把自身的演唱与作品的情感表达高度的结合在一起。歌唱艺术就是声音的艺术,想要打动听众首先是要用自己的声音来打动自己,这样才能使得听众去认可演唱者的表演,从而使听者与演绎者达到一定的艺术共鸣。

仅以《打起手鼓唱起歌》为例,它是一首新疆特色民族歌曲,由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于1972年7月创作完成。该曲后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972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想给妻子洪如丁创作一首歌曲,作为她的生日礼物,为此他酝酿了很久。在创作出该曲后,由于没有合适的歌词,施光南就写信求助在天津歌舞剧院工作的好友韩伟。

当时,韩伟正准备去海河游泳,经过传达室时收到了该信件。于是带着信件到了河边,他在看到施光南寄来的曲稿后,在河边哼唱了起来,越唱越激动,连游泳也顾不上了,站在河边就填起词来。完成歌词后,又立即回寄给了施光南。

在收到韩伟的词后,施光南又送到中央交响乐团给罗天婵试唱,才最终定稿。在录唱时,罗天婵花了很大的心血和功夫设计演唱,特别花心思琢磨副歌衬词的抑扬顿挫和转承启合的处理。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欣赏👆

无独有偶,这首上世纪70年代红遍全国的优秀声乐作品,后经天津歌舞团独唱演员关牧村的再度演绎,居然成为其代表作之一而蜚声中外。她那极富特色的女中音浑厚而富有磁性,饱含深情的演唱风格受到观众的热情评价和高度赞扬。

凡是听过关牧村唱歌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歌是从心底流出的温情,很多人评价她的歌接地气。殊不知,关牧村的成长道路也是曲折坎坷,和许许多多与同时代的人一样,关牧村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历经过不少的磨难,但她对音乐的执着始终如一,并最终成为蜚声中外的歌唱艺术家。

从小,关牧村的理想是治病救人。

她从来没有想过,将来会有一天走上声乐之路。

1953年,关牧村出生在河南新乡。

关牧村的名字还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新乡乃牧野之战的古战场,当地人俗称为牧村。所以,她的名字就叫牧村,哥哥叫牧园,弟弟则叫牧野。关牧村命运多舛,4岁那年,因为特殊情况全家人的生活,也陷入到不稳定之中。

她第一次登台唱歌,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充满天赋的歌喉,让她的母亲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另一面。然而当她10岁的时候,母亲就因为胃癌而去世了。母亲在临终之际叮嘱她,要把歌唱好。或许正是因为母亲的嘱托,才彻底改变了她对未来的期盼。

13岁那年,父亲又下放到了山西。紧接着,已是青年的大哥也上山下乡去了。家里一下子就只剩下她和弟弟相依为命。每个月,父亲从山西邮寄过来一点从牙缝里抠出来的生活费。两个人住在只有12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经常食不果腹。屋子里仅有的一张床还缺了一条腿,外露着棉絮的被褥,就是姐弟俩唯一的御寒之物了。

有一天,当关牧村回到她的小窝后,突然发现家里有了米饭和肉菜。

家里常常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哪来的这些食物?她询问弟弟怎么回事,最终才得知,是弟弟用卖血的钱换来的。那一刻,关牧村对弟弟的内疚之情油然而生。而生活的磨砺,也让她的品性变得更加坚韧。

17岁,她来到天津钢锉厂,当了一名普通的车工。她拼命工作,生活上才渐渐有所好转。与此同时,母亲临终的叮嘱,依旧牢记在心。因此在工作之余,她除了练歌还是练歌。渐渐地,厂里人都知道,这个年轻的小姑娘不但漂亮,而且歌唱还非常好听。

于是,每次厂里组织什么文艺活动,她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出人员。因为歌唱得好,她甚至以工人的身份,被借调到天津歌舞剧院演出。那时,她的档案关系还在厂里。所以从工人师傅到领导都很关照她。

即便她很少在厂里工作,在涨工资的时候,厂里也照例给她涨了一级。那几年的历练,成为她终身的财富。1977年,24岁的关牧村终于成为一名正式的歌唱演员。从此,她在心底可以真正告慰母亲了。28岁,她主演了歌剧《宦娘》。1983年,她又参演了音乐故事片《海上生明月》。她不但是剧中的主演,而且还是主唱。

后来她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沈湘,系统学习声乐。在此期间,她还参演了音乐舞蹈《中国革命之歌》。事业一步步顺畅,1987年,她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专场演出。

1990年,关牧村参加了电视艺术片《唐宋风韵》的演出。第二年,她考入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深造,主修中国明清曲,与此同时,她还出演了歌剧《屈原》。在这期间,她又先后拍摄了电视艺术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美丽的敦煌》。关牧村收获了众多的荣誉,从首届金唱片奖,到首届青年歌手大赛二等奖,她的歌唱声望越来越高。

尤其是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融合,让她的艺术风格显得独具特色。随后的关牧村又登上过3次春晚,事业上又来到了一个新台阶。

除了登上春晚以及在各地举办演唱会,关牧村还会定期下基层进行慰问演出。作为歌唱界的前辈,她认为现在的年轻文艺工作者,缺少她们这一代人的磨砺。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只有打牢生活的基础积淀,才能进步,也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文艺工作者能够深入基层和生活,到群众中间去,才能让自己的艺术生命得到更好的滋养。

因此这么多年下来,凭借着“为人民歌唱”的信念,关牧村走遍了老区、边疆、贫困以及各种受灾地区。只有不断给人民群众送去温暖和祝福以及欢乐,才能更好地将艺术和人民的生活关联在一起。

从一个普通家庭走来的孩子,凭借着不灭的信念,关牧村终于在歌唱事业上圈定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没有早年的磨砺,就不会有对生活更深刻的见解。没有当年的波折,也不会对音乐的追求做到极致。蜚声中外的歌唱艺术家,这是对她半生事业的最好肯定。

END
致敬劳动者
奋进新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宋祖英毛阿敏与老师的歌声情缘
??她有着天籁般的嗓音,饱含深情的演唱,令人飙泪!
【好歌分享】关牧村《打起手鼓唱起歌》(韩伟作词 施光南作曲)
严师出高徒:“没有施光南就没有关牧村”
一首老歌|关牧村《打起手鼓唱起歌》
关牧村《打起手鼓唱起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