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国际歌坛回眸 追溯五年前排名前二十位的世界最好合唱团(上)

当年编纂这篇文稿的作者叫埃里克.维塔克雷(Eric Whitacre),是一位当代的美国合唱作曲家,他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他认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合唱团大多都在英国。虽然这个观点可能会被许多其他国家的乐迷反驳,但是他提出的种种理由却并非站不住脚。显然,《留声机》杂志也认可了他的阐述,因为接下去评出的二十支世界上最好的合唱团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英国,除此之外,来自德、法、瑞典等国的合唱团也各自占据了一席之地。无论观点和事实有无偏差,我们都可以参考一下《留声机》杂志这篇特稿的“英伦口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每一篇介绍都由杂志请专人撰写,着实显示出了认真而博采众长的编纂态度。

前言:

当我十八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了合唱。从那一天开始,我开始尽力收集所能找到的每一张合唱录音。等到有了巨大数量的合唱音乐唱片之后,我方才发觉,自己的内心在无形中滋生出了对英国合唱团的偏爱。在记忆里,这三张唱片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沃恩.威廉姆斯的《牛津悲歌》,史蒂芬.达灵顿(Stephen  Darlington)指挥牛津大学合唱团(本名: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合唱团,Christ Church Cathedral Choir);希利亚合唱团(Hilliard Ensemble )演唱阿沃.帕特的《受难曲》;最后是约翰.鲁特(John Rutter)指挥剑桥合唱团(Cambridge Singers)演唱《英国教堂音乐的宝藏》。我深深挚爱着这三个录音,甚至认为它们体现了最完美的歌唱艺术。

五年前的一天,我收到了莱顿先生(Stephen Layton)的一封信,他说,自己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音乐商店里发现了我写的几支小曲子,问我是不是愿意寄给他任何一些我曾谱写过的作品。我照做了,将乐谱寄给了他。大约一年之后,他寄来了一张唱片《大暴雨》,演出者正是他所率领的“复调合唱团”。我从来也没有想象过,我的合唱音乐有一天能变得如此美丽而出色,而完成它的,恰恰就是一支典型的英伦合唱团。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偏爱于与一些英国本土的合唱团合作,事实上,每一次合作都是震颤人心的经历——先是为国王歌手合唱团与大不列颠青年国家合唱团写了一首曲子,然后是与Eric Whitacre歌手(全部英国人)合唱团、Laudibus录制了我的作品专辑《光和金》。最后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了,我的作品被上演了,伦敦交响乐团和Welsh 合唱团 Cordydd担当了演唱。在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之后,我开始逐渐地意识到了,究竟是什么东西让英国的合唱团体变得那么杰出。

 第一件事情是音准。在每一支合唱团的技巧兵器库里,恐怕音准这个玩意儿是最有威力的一种了。在英国,几乎每一个合唱团员从很小开始就被教导:不仅仅要自己唱得准,更要随时倾听周围发出的声音。一个完美的例子是专注于中世纪及近代早期音乐的室内合唱团阿拉米尔(Alamire),它的指挥是大卫.斯金纳(David Skinner),可惜的是我最近才接触到它。这支合唱团的音准实在是太棒了,以至于仿佛音乐就在扬声器面前漂浮了起来,闪闪发光。

第二件事情是读谱能力。我可以这么说,英国人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读谱者。在我到其他各地旅行的途中,从未见到过这样完美的“现象”。因为只有在英国,我每次为合唱团排练的过程中都会惊讶于团员们快速分析谱面以及进一步理解它的能力。当我们录制《光和金》的时候,仅仅留了六个小时阅读总谱,而排练的时间只有可怜的80分钟。在这里,只有善于读谱的歌手才称得上是好歌手。

第三件事情是音色。好的音色应该是既明亮,又清晰的,带着一点儿健康的“晕眩”(spin),不要用太多的颤音。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那种温暖绵长的、开放式的元音发音,因为元音的那种纯净感是最最贴切我音乐中的密集和声(close harmonies)的。我非常喜欢那些女士们在她们的高音区所发出的,丰满而如水晶般润泽的嗓音。然而,如果一支英国合唱团真正去投入到辅音的发音中——比如这么一句“giving their kisses like clouds exchanging foam”(献出了她们的吻,如同泡沫变幻着的云朵)——这是无伴奏合唱作品《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中的一句,事实上达到的甜美而感人的效果也是无与伦比的。

第四件事情是知识。英国的合唱团在知识方面无可挑剔。我觉得这来源于几个世纪以来古老的歌唱传统,但是也不可否认,英国人特别会用心推敲怎么把音乐“做出来”,既要有灵魂、有表现力,又不能太多愁善感,太矫揉造作。他们都有着一颗作为歌手的、鲜活跳跃着的心脏,同时也具备了经过充足训练的、音乐家的大脑。 这颗星球上最多才多艺的歌者就此产生了。

最后说一句,显然我无法低估那些出众的合唱指挥比如约翰.埃利奥特.加德纳,史蒂芬.莱顿(Stephen Layton)和哈里.克斯斯托弗斯(Harry Christophers)等人的个人魅力。叫我说什么好呢?我由衷地对英国的合唱传统产生过敬畏之心,并且愿意抓住每一个能听到他们演唱或与他们合作的机会。

下面就是《留声机》杂志所评选出的二十支世界上最好的合唱团名单(次序从后向前):

20  I Fagiolini (作者Robert Hollingworth为该合唱团的合唱指导)

一些合唱团会集中精力创造属于它们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声音。不过,我觉得,这虽然对它们易于辨认的“招牌性”非常有利,但与真正的音乐性相比还是两回事。因为,一支真正的合唱团应该从蒙特威尔第到米约,从伯德到新祖鲁-Iscathamiya歌谣,它所使用的声音都应该有所变化。

歌唱艺术是一种诗学,需要各种色彩、生命力、兴奋感和交流的强烈欲望。你无法低估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了解乐谱上文字背后的意思,知道所唱内容的相关文化,或者说是上下文的含义。尤其是当作曲家从一个时期切换到另一个时期,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的时候。我迷恋于每一种语言所具备的色彩感:普朗克为艾吕维(Paul Eluard,法国现代诗人)的谱曲、吉本斯(Orlando Gibbons,1583-1625)诗人沃特.雷利(Walter Raleigh )的谱曲、布里顿为中世纪文本的谱曲,以及蒙特威尔第为文艺复兴时期田园诗人利努奇尼(Ottavio Rinuccini)的创作...

 I Fagiolini花费了许多精力,去考虑听众们在我们展现出的音乐中实际上能接纳、吸收了多少。合唱团推出的“完全蒙特威尔第”或者“塔里斯奇景记”主题音乐会就是这样诞生的。但是,我们也热衷于上演当代曲目,我们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对待那些早期音乐的作品。和我们的委约新作已经超过了三十部。要成为 I Fagiolini合唱团的一员就像是一场挑战。他们可能一会儿被要求去扮演韦基牧歌式喜剧(属于一种意大利假面喜剧:Commedia Dell’arte,又译意大利即兴喜剧)中的假面演唱者,一会儿又得跟着南美合唱曲的节奏来回摇摆,就像我们的《同在》(Simunye)那样。我热爱爵士乐,巴赫,尼古拉·贡贝尔的作品,也喜欢足球界的威廉姆斯(Adrian Williams)和英国六人喜剧团体巨蟒组(Monty Python)。我们的爱好太多了,可惜的是时间太少了。

19 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Arnold Schoenberg Choir)(作者哈农库特曾经率领该合唱团演出过,并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录音)

1972年成立的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事实上是我合作过的唯一一支合唱团。它从本质上讲具备了一种内在平衡与力度的结合。可是,我总是无法弄清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当合唱团由奥特纳先生(Erwin Ortner)带着一小批男士与女士创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备了极大的热情。这支合唱团最初是一支小教区范围之内的小小团体,只出现在了教堂里,不过后来当它改名为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的时候,所有听众都记不得它有过一个那么卑微的开端了。不过,它依旧保留着作为一支业余合唱团的巨大热情,同时在技巧性上丝毫不逊色于专业合唱团。

奥特纳先生巧妙地创立了它。他尽可能地从那些音乐院校中找来了刚出道的青年歌手,里面包括了许多口口相传的推荐,所以声音的质量一直和开始时一样,保持了较高的水准。在他们的热情之下,我被允许去尝试任何东西。我举个例子,许多人认为一些特定的大曲目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阵容,才能演出来,或者说演得好。不过,阿诺德·勋伯格合唱团的第一场海顿《创世纪》只动用了很少的人数,因为那时的演出大厅太小了。当到了第三场演出的时候,我们被换到了维也纳皇家马术学校里,所以竟然动用了200人!

如果要将人员配置——歌手和音乐家的数量等问题与音乐厅的大小割裂来看,实在是一个愚蠢的错误。事实上,当作曲家需要适应大场所的时候,会动用很多人,而如果只有小场所,那么可能只会用区区一小群人。在我与这支合唱团上演巴赫的B小调弥撒的时候,我甚至想到在一场演出中采取多种的组合方式,于是,我就让他们站成了两排,在乐谱的某些地方,一排人会唱,而到了另一些地方,就轮到另一排人唱了,再过了一会儿,两排人一起打开歌喉了。这样做我是有理由的,而他们的巨大热情使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成为了可能。

18 古典风格合唱团(Stile Antico) (作者Carolline Gill)

英国古典风格合唱团2005年获得早期音乐年度艺术家比赛之听众大奖(audience prize)之后蛮声国内外了。它的成员包括来自同一家庭的三位姐妹,排练和表演时都没有指挥。不过,古典风格合唱团的投入度与声音的平衡感一直是业内最棒的。2007年以来,该合唱团为Harmonia Mundi厂牌一共录制过5张唱片 ,并获得了一大批奖项。同时,古典风格合唱团也为年轻的合唱歌者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合唱团的固定成员在达廷顿国际夏季音乐学校里教授合唱艺术,他们教授的重点集中在了让那些年轻的声乐团体和他们一样,在不需要合唱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地演唱各种作品,就像成熟的室内音乐家们一样。

17 巴尔塔萨-纽曼合唱团(The Balthasar-Neumann Choir)(作者 Manuel Brug) 

如果一支合唱团的诞生先于一支同名的室内管弦乐团的话,那就足够让人惊讶了。巴尔塔萨-纽曼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字,该合唱团也因此引以为豪。它的创始人,德国早期音乐的专家托马斯.海格尔布洛克(Thomas Hengelbrock)一开始有着从事器乐工作方面的丰富经验,他之前与别人所合作创立的弗莱堡巴洛克乐团及不来梅德意志室内乐爱乐乐团就是很好的例子。1991年的时候,海格尔布洛克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又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巴尔塔萨-纽曼合唱团呱呱堕地了。当时其中的歌手们完全是自由组合的。到了1995年,巴尔塔萨-纽曼室内乐团才姗姗来迟。海格尔布洛克这样的用意是想让实际的演出操作起来更加独立。合唱团和室内乐团的构成,都贯彻了其创立者的初衷——所招募的音乐家都具有自由奔放而不失弹性的演奏,演唱风格。

其实,合唱团与室内乐团的名字来历都要追溯到一位建筑师巴尔塔萨-纽曼,据推测他1687年1月30日生于埃格(Eger),逝世于1753年8月19日,享年六十六岁,为巴洛克建筑重要的德意志建筑师之一。纽曼巴洛克建筑设计的体现在了伟大的室内设计中,尤其是楼梯空间与教堂,更有着一种令人惊奇的效果。比如维尔茨堡官邸,奥古斯都堡与猎趣园阶梯空间和波昂十字山朝圣教堂阶梯空间等等。他的建筑作品与巴尔塔萨-纽曼合唱团的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兼具理智和令人陶醉的感性,既结构清晰,又有自由奔放的精神,最关键的是,有一种平衡度很好的和谐感。合唱团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穿梭于那些未经开发的处女地间,并为它们投下了新的光芒。最近在一次在多特蒙德的演出——贝利尼《诺玛》中的一段难以置信的合唱曲目虽然较为通俗,但是展示了团员们明亮却紧凑的声音素质,丝毫没有被首席女高音巴托莉的光辉所掩盖,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16 西敏寺唱诗班(Westminster Abbey Choir)(作者:Geoffrey Norris)

过去的十年间,西敏寺唱诗班在合唱指导奥’多内尔(James O’Donnell)先生的栽培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每天的例行演唱中,它逐渐将传统的合唱风格与多才多艺的艺术个性相融合,同时不失高雅。他们为Hyperion厂牌下的合唱曲库贡献了不少有价值的唱片。而他们在例行演唱和录音曲目的选择上,加入了许多想象力,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直到威廉.伯德、埃尔加、布里顿和沃尔顿。所有这些都被赋予了很高的完成度和逼真的氛围感。

15 繁盛艺术合唱团(Les Arts Florissants)(作者:Malcolm Rilley)

2009至2010年乐季里,这支在法国卡昂成立的人声与交响伴奏团体迎来了创办三十周年的纪念。 繁盛艺术合唱团不仅有着很好的演出票房,更留下了获得多方赞誉的录音,最重要的是,它邀请了许多新出道的年轻歌唱家参与了进来,想想在现任指挥威廉.克里斯蒂之前这些名字吧:保罗.阿格诺(Paul Agnew,苏格兰巴洛克男高音,后来从事指挥)、马克.明科夫斯基、克里斯多夫.鲁赛特(Christophe Rousset,法国羽管键琴家,指挥家)和埃尔韦‧尼凯(Herve Niquet,法国著名古乐指挥家威廉‧克利斯蒂的五大弟子之一)。 在克里斯蒂1971年迁居法国开始,他就致力于去发掘作曲家如蒙特威尔第,普赛尔和亨德尔等人传统作品中的新鲜元素,同时,他立志于让那些冷门的小众法国作曲家在他的这支合唱团中来一次重生。受益的名单中包括:法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蒙东维利, 法国文艺复兴早期时期作曲家布津纳克等等,更不用说库泊兰、吕利和拉莫这样的名字了。合唱团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也要归功于其平衡地对待录音与演出两者的智慧态度了。

繁盛艺术合唱团所取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高度的可塑性。所谓“一种模式应付万变”的思路在克里斯蒂眼里完全不可行。因为一支能力完备的合唱团完全可以轻松地在多种个性模式间进行转换。不过,在大部分曲目中,合唱团的音色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水晶般的剔透,分句有着新鲜感,节奏跳跃也清新明快。这也许是繁盛艺术合唱团保持得最恒一的特点吧。

繁盛艺术合唱团所演唱的曲目范围相当之大,涉及到了文艺复兴及巴洛克音乐的方方面面。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有意避免了那些甜腻如蜂蜜,或者被过度诠释的作品,而立志于重估那些被忽视曲目的价值,在这些看似古老陈旧,实则美丽动人的历史产物上所投注的大量热情和精力,让克里斯蒂以及他的团队备受尊敬。

14 牛津新学院唱诗班(Choir of New College, Oxford)(作者Edward Higginbottom是唱诗班的合唱指导)

牛津新学院唱诗班不仅是一支可以获得格莱美奖的合唱团,也是一个教育性的机构。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值得夸赞,不仅是因为下一代的优秀歌者很可能出自其中,更因为我们一般对于“太年轻”的艺术家们根本不屑一顾。

大约在二十年前,我进入了法国文化部,责任是帮助那些法国的学校们重建合唱团。当我在考虑什么样的一种结构能够达到最有效的结果时,我突然意识到,没有第二种结构比牛津新学院唱诗班来得更合理,更完美了。首先,年轻人需要在合唱团中有规律地演唱,直到把歌唱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其次,他们需要一种兼容并包的,宽泛的演唱曲目,从古老的塔弗纳(Taverner),到现代的塔文纳(Tavener),乃至于许许多多来自其他音乐传统的曲目。再者,他们还需要一份可以反复、有规律地演唱的曲目单——比如宗教类的:颂歌、赞美诗或圣歌,接着就是一些只需要在合唱指挥的一生中上演一次的曲目,比如那些经文歌,因为其难度实在已经到达了学习曲线的最陡峭处。

我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觉得,但是人们都会说牛津新学院唱诗班有一种它自己的声音,仔细想来,可能的确如此,我的艺术观可能在对这支合唱团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要具体地说,那么这应该是——我愿意请任何人进来自由展现其嗓音的开放态度所决定的。我敢于让他们冒险,敢于让他们在这里找到自我。这种自我是完全独立于我个人“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的见解之外的。孩子们喜欢什么声音,他们就能够唱出什么声音,他们自己对这一切有着掌控的权利。

13 塔利斯学者合唱团(The Tallis Scholars)(作者:Lindsay Kemp)

这支合唱团已经成立了四十个年头。1973年由菲利普斯先生(Peter Phillips)创建的塔里斯学者合唱团应该是这份“二十支最好合唱团名单”中最能证明“自己最擅长什么,而且应该坚持什么”的最佳范例。在他们的曲目库中,很少有超出从15世纪至17世纪早期的教堂无伴奏合唱作品了。而在他们标志性的若斯坎,拉素斯 (Orlande de Lassus, 1532-1594),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Tomas Luis De Victoria,1548–1611年),伯德和最强项塔利斯的作品上几乎没有第二支合唱团可以匹敌。创始人菲利普先生坚持所的音乐信仰——不希望零敲碎打,浮光掠影地掌握某些曲目,而是追求一种高度的完整性和强度,将这支合唱团推向了顶峰。它的自主唱片品牌Gimell也获得了极好的销量。塔利斯学者合唱团所取胜的地方是音乐织体的高度清晰、完美无瑕的发音技巧和一丝不苟的录音标准。此外,始终从外界吸纳优秀歌手的人事管理制度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难怪塔利斯学者合唱团能贡献给世界那么多优秀的录音,我可以说,它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合唱团在今天的代名词。

12 剑桥国王学院唱诗班(Choir of King's College, Cambridge)(作者:Andrew Davis) 

大约在四年前吧,我曾有幸担任过一段时间剑桥国王学院唱诗班的管风琴助理(organ scholar),那时的管风琴师、指挥家是大卫.维尔科克(David Willcocks)先生。他真是一位有能力做任何有趣事情的人!他不仅能熟练地彩排合唱团的曲目,还能充满幽默感地调侃那些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演唱错误。

在这个唱诗班当一位教师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你每天破晓鸡啼的时候就得起床,然后有一套特别严格的工作流程。这要归功于维尔科克先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他几乎就没法接受任何一种比完美欠缺一点点的东西。所以,他日以继夜地工作,除了周一是休息之外,所有的教堂仪式他都会将音乐准备稳妥。对歌手们而言,严格规范的训练是不可少的。那时的工作量,实在是大得惊人,所以我不得不在晚上进入小礼拜堂练习白天所需要演奏的曲目。

所以说,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合唱指导所作出的努力,接维尔科克先生班的是菲利普.雷吉尔(Philip Ledger)先生,现在则轮到了史蒂芬.克里奥布里(Stephen Cleobury)。我知道,许许多多的其他教堂都有着一样严格的例行排演,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都能获得剑桥国王学院唱诗班这样出色的效果。虽说大教堂的声学构造有助于声音的表现——异常洪亮,但是不失一种柔软感,这就是它的独到之处。但是他们的声音之所以被笼罩上了一层柔美的光环,主要还是因为歌手们的声音是“纯粹英格兰味”的,男孩子们天生嗓子里的一种纯净气息,这种声音如果引导不当的话,很容易变化为一种猫头鹰般的尖锐鸣叫声。但是,这种现象在他们身上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国王学院唱诗班的孩子们一直保持了均匀统一的清澈音色。

在过去的日子里,许许多多伟大的歌手都出自了这个唱诗班,其中包括罗伯特.蒂尔(Robert Tear)和杰拉德.菲因雷(Gerald Finley),今天的他们已经成为了卓有成就的音乐家。事实上,只要你进入了这支合唱团,这些都是不足为奇的——它不可思议的音乐训练能让你迅速将种种技巧掌握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11 达尼丁古乐团(The Dunedin Consort)(作者:David Vicker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八秒合唱团全国合唱展演曲目选
【合唱基本知识】之六——合唱与群众歌咏有什么区别?
童声合唱:要和谐,还是要天性?
听云合唱《春节序曲》,一起开心过大年!
童声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童声合唱团合唱《踏雪寻梅》
合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