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学声乐的人应该怎样“用功”

《歌唱世界》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关于“学习声乐的人应该怎样用功”的文章,我听了题目就笑了,因为我从小到大总是被老师认为是不“用功”的人,只是有点儿小聪明罢了。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用功”这个词是那样的熟悉和令人讨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被这个萦绕在耳边的词纠缠,无奈地被这个“紧箍咒”牢牢套住。

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从这句话被传到中国以后,鼓励了所有的学子。我们一直以为这句话就是这样的,其实,不知道从谁开始,也不知道什么目的,后面的半句话被长辈们长期隐瞒了!爱迪生接着说:“但是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哦,原来如此!

实际上,我们肤浅地把“用功”和“花时间”混为一谈,我们的教育理念简单地理解了“用功”,认为只要花了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成功;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功”的含义,,误认为“功”就是功夫和努力,而没有意识到“功”最重要的是灵魂、智慧和方法。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导就是埋头用功,其实你想想,埋头用功往往是四周的情况都不顾,一条道走到黑,能学好吗?我们也常常会说“聪明的孩子不用功”,比如有些孩子适合学习音乐,他们的灵感、理解力和学习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这才是真正的“功”!

还有一个成语“笨鸟先飞”被奉为经典,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忽悠”。大家想想,如果是笨鸟的话,它连方向都搞不清楚就先飞了,这么大的林子会飞向哪里呢?只能是瞎撞,甚至是朝相反的方向死命地飞......我有个学生,来我这里之前已经学了十几年声乐,是个极其用功的孩子,每天埋头在琴房里苦练,可是他连喉头都没有放下来,怎么会有进步呢?就好比跳上一条船,每天向着大海努力摇桨好几个小时,但摇了十几年后才发现拴在岸上的缆绳还没解开,这是何等令人郁闷的“用功”啊!乐海无边,那么多人还在浅浅的海滩边苦苦挣扎,看不见艺术的海洋是多么的美丽!

学习声乐不能像学习钢琴、小提琴那样一天八个小时玩命地练,最多两个小时,否则声带就要出问题。所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功”、用好“功”,才是学习声乐之“道”。

聪明人的“用功”是奇妙学习、灵活学习,掌握学习的关键。“聪明的孩子不用功”这句话,很愚蠢地认为会学习、会“用功”的人全靠天赋,而要表扬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太不公平了!我们不能鼓励不动脑子的“死用功”和“笨用功”,而要鼓励灵活有效的学习,把“用功”变成聪明,鼓励我们的学生又聪明又“用功”。

俞子正独唱 同一首歌和怀念曲


声乐学习的用功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方面。我们常常说声乐技术的学习几乎是凭感觉记忆的训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如果方法不对还不如不练,因为不断重复错误的方法,越是“用功”,越会巩固错误的技能,怎么能练好呢?

第二个方面谈一下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和技术训练不一样,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需要花时间的,是需要去图书馆、资料室“用功”的。这需要花时间,但也不是死读书,也要讲究学习方法,明白“功”的关键才能用好“功”。

语言文字永远也不能替代声音,音乐必须用声音来表现。声音是音乐艺术唯一的、本质的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必须建立在“有声”的行为基础上,同理,声乐必须用歌声来表现。因此我们“用功”的方向也就十分清晰了。

我很严格的一点要求就是谱子上有的音一个也不能少,谱子上没有的音一个也不能多!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现在唱得很“油”的大有人在,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拿到作品后自己先在钢琴前静下心来一句句学唱,划分好乐句、气口,熟悉作品的风格,待熟练后再听唱片,借鉴大师的精彩之处。

我们也常说“功夫在诗外”,除了音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外,相关学科的“他山之石”也可以借来“攻玉”。我曾经有个学生乐感很差,唱作品就跟唱视唱一样,非常准确但很呆板。于是我让他声情并茂地诵读了许多唐诗、宋词,并告诉他唐诗就像咏叹调,宋词犹如宣叙调。之后,他的乐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擅长写书法,写书法过程中运笔的舒展、墨色的变化、线条的飘逸、结构的均衡和飞白的布局都是一段段优美的音乐。其实用这些“功”不但不会妨碍声乐的学习,反而会促进我们对声乐的理解。当进入某种艺术境界的时候,不同艺术门类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是气质和精美是相融合的。

总之,学习音乐需要刻苦的训练和“用功”,然而,我们要理解“用功”的本质,而不是盲目地花费时间,不动脑子地“死用功”。音乐的精彩是灵性的、是生动、是心灵与心灵的倾诉和感动,就像蓝天里轻盈飘荡的彩云,就像山泉变化活跃的流淌,因而学习声乐的用功过程也应该是灵动的、聪慧的,因为学习声乐的人不是“笨鸟”!

小贴士

俞子正教授,男,1954年出生。19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1981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温可铮教授。1984年考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歌剧系,随意大利声乐家加尔蒂尼潜心研究西洋歌剧。现为宁波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全国高等师范声乐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政协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委员。先后在日本多个城市举办二十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并担任过多部意大利歌剧的主演,在日本歌唱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次应日本皇宫邀请参加皇宫音乐会演出。主要论文有《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三个阶段》、《音与乐》、《歌亦醉人何必酒》、《声乐教学用语的反思》、《普契尼歌剧“托斯卡”研究》等等。


谢谢你对松涛视听沙龙的支持,你点滴的支持,就是松涛视听沙龙前行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陈金鑫 歌剧《唐卡洛》饰演罗德里格
【黑胶】分享3首纯音乐、伴您惬意周末~
意大利歌曲《绿树成荫》
声乐系将开展“音乐爱”音乐沙龙第5期公开课
【开票】星期二艺术沙龙: 圆润天籁——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刘珊和她的高徒音乐会
通讯 | 博雅艺术大讲堂第26期——'戴'你歌唱音乐艺术沙龙成功举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