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论歌唱的四大基本要素

编者按:

6月5日,“心有力量 歌声响亮“益安宁丸杯第二届合唱大赛江苏分赛区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最后精彩落下帷幕。松涛君全程经历了这场合唱狂欢,感触深深,感慨多多,但最重要的感受是见证了一个“小荷刚露尖尖角”的合唱团,是怎样一步步成长和逐渐走向强大的光辉历程。赛后,感觉有必要静下心来,以归零的心态去迎接未来对艺术的探求,唯有心态归零,艺术生命才能常青。为此,还将继续在本公众号刊载声乐方面的相关文章,愿和广大团友和歌友们通过激情歌唱,永葆快乐健康。

《菊花台》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 


关于歌唱要素的论述可见多家文章,对歌唱要素的范畴论定并不完全一致,例如金铁霖教授主张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像。琚清林教授则提出:唱声、唱字儿、唱情、唱味儿、唱神、唱气儿。他们归纳简练,论述精辟。笔者认为各抒己见,有利于百花齐放。故而,对此也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歌唱要素主要的是四个方面,即字、声、情、气四大要素。下面我们分别谈谈这四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字

“字”是指歌唱的咬字、吐字,这是歌唱者必须刻苦练习的基本功之一。我国自古以来许多文献,记载了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古人特别强调“字”的功夫,明魏良辅和明沈宠绥都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这里把字清放在第一,说明字的重要。要想把咬字、吐字的功夫练好,就必须熟悉五音、四呼、四声。清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谈到“唱曲能令人字字可辨,不但平上去入四声准,开齐撮合四呼清而已。“”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齿牙唇处着力,则其音必不真;欲准四呼,而不习开齐撮合之势,则其呼必不清。”

1、五音:这里讲的五音喉、舌、齿、牙、唇,主要指的是字头形成时口中阻气的部位,这个理论主要是研究“出字”的学问。例如“出字”,字头从口中喷出要准确无误、清晰有力,如z(i资)、c(i雌)、s(i思)与zh(i知)、ch(i蚩)、sh(i诗)很多方言常常把两者混淆,这就不准确,称五音不真。在力度上我们常常讲究喷口音,如奔(ben)砰(peng)乒(ping)乓(pang)破阻时要有爆发力,如若软弱无力,出字必不生动。凡是用z、c、s、zhi、chi、shi、j、q、x作为字头的字,在出字时都要有气声感觉,象说悄悄话,也称耳语。五音是负责字的准确、清晰、风格、情感的。要咬准字、咬出味儿,咬出情。

2、四呼:这里讲的四呼开、齐、撮、合,是讲口形的。开口呼是指开口音,齐口呼是指齐齿音,撮口呼是指撮口音,合口呼是指闭口音。口形要正才可保证字正腔圆。这个口形要负责字腹到字尾的声音圆润及字的纯正。所以四呼是字声结合的开始和继续,是字声结合的关键,也是一个字的完成。这个过程的始末歌唱者口形正确,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似是而非。所谓字声结合,就是字头(声母)与字腹字尾(韵母)的结合。

3、四声:古韵四声讲平、上、去、入。如今汉语普通话标注四声用的是阴、阳、上、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遵从四声法则上,虽然一度创作已经奠定了基础,但二度创作的歌唱者,还是要精心准确地把握每个字的四声准确无误。否则失之毫厘,误之千里。

在声母(字头、子音)与韵母(字身、母音)结合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先短后长;先紧后松;先刚后柔;先横后竖;先扁后圆;先明后暗。

二、声

“声”是指歌唱的声音。既然是唱就得有声音,而且是好听的声音。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这是歌唱者的又一基本功。在字头完成以后进入字腹阶段就已经进入声音领域。来自于肺部底端的气息冲击声带发出基音,经过共鸣腔体的美化,成为美好的声音,这个过程称为发声。

1、发声状态:发声状态关系到整个歌唱状态,歌唱者在演唱时给人一种亲切魅人之感,就是从发声开始养成的良好状态。例如微笑感、在发声时就要求笑肌提起。发声时还强调脑后、头顶、眉心、鼻腔、口腔、喉腔、胸腔呈放松打开状态,这就解放了表演者的身躯,使其进入创作的自由境界,同时也自然形成了管子状全腔体的歌唱状态。关于口形状态,必须把母音基本口形和发声基本口形结合起来。母音基本口形,指的是每个字的收声归韵的口形,也就是四呼的基本口形,简称念字口形。歌唱基本口形指的是口竖开,笑肌提起,下巴向下向后放松。简称发声口形。这两个口形要有机地配合,不可偏废一方。

2、“上抗、下坠”:《乐记》的“师乙篇”中提到“上如抗,下如坠”之法。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中也提到“抗坠”之法。唐代《乐府杂录》也谈到“抗坠之意可得”。“上抗下坠”的意思有人解释为:音调上行时,声音昂扬有力,下行时沉着厚重。这个解释也有一定道理。但我比较同意琚清林教授的解释,它是指一种唱法,就是在歌唱时,要有一种上抗其喉,下坠其丹田之感。“上抗其喉”之说与“喉头挡气”之说是一致的,就是加强喉头声带对下方气柱的抗力。在气息上升时,喉头对其产生一种抗力,此时声带积极迎气,咽腔扩大,喉口打开,会厌软骨举起。形成一种良好的歌唱状态。“下坠其丹田”就是强调使用丹田之气。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气沉丹田”。此时腰围扩张,对膈肌造成一种张力,产生下坠之感。“上抗、下坠”联合使用是科学发声法之必须。

3、内里声、两口论: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声中无字,字中有声”一节里谈到“善歌者谓之‘内里声’。”内里声是一种歌唱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歌唱状态。和我们常说的“内唱”是一码事,也叫“管子音”,就是声音全在管子里走动。清代剧作家孔尚任通过他的名著《桃花扇》中“传歌”一场戏,让剧中人苏昆生教授他的学生李香君演唱《皂罗袍》时,提出“嗓子内唱”的方法。“内唱”“内里声”的提法都是科学的。

三、情

常言道情是歌唱的灵魂,因为歌唱就是感情发展的结果。《乐记》云:“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段话说明了感情发展的层次,也就是说,说,不能尽兴,就唱,唱还不能尽兴,就手舞足蹈。总之诗、乐、舞都是感情发展的结果。

演唱一首歌曲,歌唱者首先要根据歌曲的主题思想、感情风格等进行塑造,唱歌首先是唱情,好嗓子不唱情,就好像一朵没有芳香的纸绢花。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严厉地批评了歌唱无情之人,他说“:有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白居易也在诗中批评那些歌无魂声无情的歌者,曰:““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欲说问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

我们常常说唱歌要以情带声,只有发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动人的。《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段话的意思是:声音是从人心产生的,人心的活动是外界事物引起的,人心感应外界事物,使感情激动起来,表现出来就成为声音。因此说“,感于物”而“心动”,随之情动气则抒,发出深情的声音,用歌声作载体,把自己体验到的感情传给别人。此乃“先动己来后动人。”(待续)

(撰文:琚军红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吴增彦:京剧的发声吐字方(二)以声立字
嗓音基本功训练的知识及要领
【唱歌技巧】歌唱过程中的换气和咬字技巧!
京剧吊嗓子技巧及方法(三)
歌唱中的“字正腔圆”
京剧演员的唱功训练:唱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