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夯实声乐基础:重视朗诵,以念促唱

歌唱语言与朗诵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朗诵可以增加歌唱者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作品表现的把握,增加演唱中的语感和内容表达的清晰度,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水平。而且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朗诵的练习成功解决某些影响歌唱中的语言问题。

歌唱语言与朗诵密不可分

“说诵是心灵指导的艺术,歌唱是耳音指导的艺术”。看到这里不禁给我一个启发:朗诵和歌唱做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和情感表达的工具,俩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瓦格那说:“培养灵巧地、戏剧地朗读歌词的能力,并把这种朗读能力运用到歌唱上,乃是学好歌唱的基本功。”在中国传统戏曲教学中也流传下来了“字正腔圆”的演唱规范。为广大的声乐学习者提供了一把开启声乐自由王国的金钥匙,一方面是朗诵与歌唱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创作的基本素材一样;另一方面,舞台的朗诵艺术在发生方法、气息运用、共鸣效果追求上都与歌唱存在很多的相同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与深入研究。 

  “重视朗诵,以念促唱”的声乐观念要求我们在声乐学习中通过朗诵的语感和情感运用,有助于歌唱内容的情感表达,准确把握作品的用声色彩,增强人物的声音形象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在歌唱发声训练中出现问题,通过朗诵的练习可以成功解决歌唱语言的诸多问题。 

  

如何将朗诵正确的使用在歌唱中呢?我们将从歌唱语言和朗诵的异同开始分析。

一、歌唱与朗诵之间发声状态异同 

  从人的发声观念中不难发现:歌唱与朗诵,都是通过人来发声,只是状态有所不同。朗诵与歌唱就是使呼吸、发声、共鸣等器官及相应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协调的运动。利用发声三要素:气息合理运用;发声器官——声带的振幅;共鸣腔体合理的配合。那么发声器官在歌唱时各自运动的状态和相互间的协调程度也就决定着歌唱声音的质感,这就是获得科学的歌唱的关键了。 

  笔者将从气息的运用、共鸣腔的运用、发声器官的运用三个方面了解歌唱与朗诵之间发声状态的异同。 

  (一)气息的运用 

  从上表中我们知道朗诵时气息出入量是自然状态的控制,呈现自然放松的状态。而歌唱则需要根据所演唱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变化进行调整,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呼吸方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较接近说话,音量、音域的宽广度都不如歌唱是需要气息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歌唱中增加呼吸的次数或增加呼吸的深度,使肺的气息出入量加大。 

  (二)共鸣腔的运用 

  人体发声时,声带本身所产生的声音是很微弱的,如果不运用共鸣腔,声音是没有明显色彩的,朗诵和歌唱需充分协调各共鸣器官,吐字的清晰、咬字不能死、语言的规范化的要求上是相同的。 

  在朗诵时会较多的运用口腔及胸腔的共鸣,也强调声音的竖立,是以真声为基础。而“歌唱时多用头腔、口腔、胸腔的混合体”,运用到真假声转换。科学合理调动人体自身的一切鸣腔体来完成声音的润色并增加音色的美感,同时达到扩大音量,增加声音的穿透力,还能起到扩展其音域的作用。 

  在歌唱时歌唱语言的口腔开合度要大于朗诵。“歌唱时口腔空间相对大而且稳定”这样才可以保证音位的统一和音色的一致。更重要的是,通过口腔和后咽壁的开阔连接,让演唱者更顺利通畅的获得头腔共鸣,将歌声送达至远处。 

  (三)发声器官的运用 

  朗诵与歌唱发声器官一样,利用人体发音体——声带。在声带运动频率上,朗诵与歌唱也截然不同。“人体的发音体—声带在适应不同的发音需要时它的颤动频率有明显差异。”在同一厚薄长短的声带条件下,一般朗诵时音高的变化较小,声带振动次数也较多。在控制音响大小时,朗诵较平稳,呼气强度或声带振幅亦小;而歌唱时音响变化起伏波动较大,呼气强度或声带振幅亦大。

  朗诵与歌唱语言的联系: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关系,又有区别。对比发现歌唱与朗诵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毕竟“歌唱不同于朗诵”,所以为了更明确歌唱语言的特殊规律。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歌唱与朗诵的不同之处,将两者进行完美的结合,提高我们演唱的表现能力。

二、歌唱语言与朗诵密不可分 

  “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它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表演艺术。 

  (一)发声观念的建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科学发声观念是歌唱者学习的前提要求。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当人体肺部的气体从气管呼出通过喉部时,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经过唇、齿、舌、喉等吐字器官的加工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也就是发声的三要素:气息;共鸣;发声器官——声带。 

  (二)朗诵与歌唱的概念 

  朗诵与歌唱都是对口语说话的加工和提高;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声音来表情达意,当今朗诵与歌唱的表现形式多为舞台上的表演;较远距离与观众互动,那么这就要求表演者扩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字正腔圆来表情达意,给观众美的享受。

  朗诵与歌唱都是利用清晰、纯正的语音语言这一基本材料进行表达,众所周知语音语言咬字在朗诵中要求甚严,“歌唱中清晰的语言尤为重要,这就是歌唱教学中开朗诵课的原因。” 

  朗诵与歌唱都要用相同发声器官来表现语言艺术,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通过把作品的丰富内涵传递给观众,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演员非常注重念白,戏曲界里有句行话“千斤念白四两唱”可见念白的重要。戏曲中的念白就是介于念和唱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接近朗诵的歌唱。与歌唱状态十分接近,西方歌剧里也有类似的现象,在一些歌剧里,正角儿也就是主要人物是不用对白的,他们除了唱技巧高超的抒情咏叹调以外,对话都采用“宣叙调”,这是一种接近朗诵的歌唱,而那些小人物和逗乐的角色就常常是讲白话的,于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唱宣叙调的人物显得高贵、神秘,讲白话的就很生活化,很现实。两者在情节中穿梭交叉,构成了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对置,也形成了有趣的立体感。金编钟奖终身成就奖得主闫国宜在民族声乐研讨采访时曾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念白。许多民歌、戏曲歌唱的旋律是根据字调来处理的,即我们常说的以字行腔、字正腔圆。这就给我们把朗诵和歌唱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能。还有很多歌曲本身具有叙述性、朗诵性、讲解性、诉说性等,演唱这样特点的歌曲更需要用朗诵的方法说歌。 

  朗诵与歌唱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学习歌唱的同时,应重视朗诵的培养,注重朗诵的练习,如果声乐学习者能够运用“重视朗诵,以念促唱”指导歌唱,并经过长期、艰苦、严格的训练,在声乐表演中就能运转自如、游刃有余,歌唱的生命力才会更强。

养生有道

朗诵可美容   

  无论何时,人们都在追求健康、美丽、快乐、幸福、和谐的人生。其实,人体内蕴含着我们所不知道的巨大的生命能量,只要唤醒她,人生的健康与美丽就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朗诵是朗读的更高层次,它是指清晰、准确、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表达出来,是一种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诵作为一门口耳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文字作品的出现,它应运而生。

表达养生法 

根据多年的研习和实践,我发现表达艺术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表达养生法”是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大众养生法,旨在造福人类!通过正确而美好的表达,能收获人生的财富。表达从心开始,表达带来健康,表达带来快乐,表达带来美丽,表达创造价值,表达成就人生……通过表达――特别是朗诵!朗诵能够给人们带来健康与美容等效果。朗诵可以健康美容!朗诵能够调理身心、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美容祛斑、减肥等。 

   

朗诵能养生 

   

  在朗诵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养生的基础,是人体能量的源泉。朗诵中运用抑扬顿挫的表达技能,同时注重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义、语气和语境等综合表达艺术。朗诵不仅能使语言圆润,悦耳动听,音色浑厚,而且还能引起胸腹之间的横膈肌上下大幅运动,同时振动中枢神经及五脏六腑,从而催动全身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达到养生抗衰老的作用。 

   

朗诵能美容 

   

  朗诵时强化呼吸,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体表细胞活化,消除色素沉着,起到养颜祛斑的作用。朗诵还可以运动面部肌肉,使人的表情丰富细腻,从而拥有一张美好微笑的脸。 

   

朗诵能减肥 

   

  根据医学专家测定,大声朗诵诗文可以消耗全身的一部分热量,持之以恒可以起到减肥的功效。 

   

朗诵能减压 

   

  在朗诵中,运用腹式呼吸,对缓解紧张和压力大有益效。在公众活动中,尤其是在朗诵、演唱、演讲、主持、考试前,做几次深呼吸,可以有效地减压,使人自信和从容。 

   

朗诵能健身 

   

  朗诵犹如歌唱,有增强肺功能的功效,对身心健康有益处,对精神愉悦有帮助。朗诵诗文如同做健身操,可以使大脑皮层保持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身心和谐。 

   

朗诵能养心 

   

  在朗诵诗文时,能使身心与诗境融为一体,如朗诵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文会让人们感受到“山水之大美,人生之高远”,从而体验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的境界。我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诗歌文化是最高境界。在朗诵诗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表达技能,而且还收获了智慧和能力。 

  通过“表达养生法”中的朗诵训练和 日常践行,人们就能够获得“朗诵可以健康美容”的良好效果。

廖昌永、吴碧霞演唱《不忘初心》


松涛视听沙龙 │ 论朗诵与歌唱的关系

【原创】文化碧潭:探源器乐演奏与语文朗诵间的“通感”


谢谢您的关注,我们不做信息搬运工,我们是原创新工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声乐的基本方法
浅谈声音训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发声训练—发声器官认识
练声对于歌唱者的重要性
歌唱呼吸的运用技巧,找到歌唱的“金钥匙”
合唱发声训练的目的与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