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从写意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追求,谈《空山鸟语》创作的文人情怀

编者按

一弓一弦,拙朴若诗,一诉一曲,情意真挚。

寄寓着古老东方文化的内敛纯真,蕴涵着悠久中华文化的坚韧绵长。

松涛君有一位琴友叫“琴墨”,我们相识于互联网,相知于二胡艺术,虽未谋面,但在“云交流”过程中始终相敬如宾,心心相印。


“琴墨”师从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仕安老师。张仕安是我国现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的高足。可见,“琴墨”的学艺之路属于地道的“科班”。

如题之文出自“琴墨”笔下,对于一个学习二胡的琴友而言,能从姊妹艺术中汲取养分并获得灵感,进而去分析研究二胡经典作品,实属难能可贵。“琴墨”的研判视角为我们学习二胡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尤其是对演奏《空山鸟语》的朴素表述,值得借鉴。

从写意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追求,

谈《空山鸟语》创作的文人情怀

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是一代民乐大师、二胡奠基人刘天华先生创作的十大二胡曲之一,相信热爱二胡的朋友并不陌生。很多朋友谈到《空山鸟语》这首曲子时,感受的第一印象是空山鸟鸣,一片欢腾的场景。这其中不乏有刘天华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天籁之音的追求,将此情此景用二胡这个传统的民族乐器来表现,可谓妙不可言。

笔者在接触二胡之前,学习了几年的国画,在国画学习过程中,慢慢了解到中国画的真正美学价值在于以形写神,追求的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妙趣。西洋画追求写实,中国画追求写意。借蔬果这一生活常见的东西,在西洋画家笔下能让观者产生食欲;但是中国画家创作的写意蔬果画在于给人以精神上欢愉,情怀上妙然于心。所以写意国画的生命力就在于画面中的精神和一种文化力量。

《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先生于1918年草拟初稿,那时刘先生还在常州第五中学担任音乐教师,通过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钻研,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组建的军乐队和丝竹乐队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关注。

刘天华先生从1915年秋任职以来,每年暑假都去外地学习二胡和琵琶,通过不断学习演奏技巧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这个时期他的心里得到了很大慰藉。在快乐的心境下,慢慢的酝酿了《空山鸟语》的初稿,起先只是一个小节或几个小节的乐曲片段,通过十年的不断的修改加工,直到1928年才得以正式定稿。

《空山鸟语》的创作不仅仅展现了刘天华先生深厚的民族音乐功底和对大自然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提炼,更重要是刘天华先生带着一种文人情怀来创作。他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情画意中反其意而用之,转变成“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美妙意境。

这首曲子采用以静写动的手法,借鸟鸣声衬托出空山的幽静美,以“似与不似”的鸟叫声来表达百鸟齐鸣、一片欢歌的山谷气氛。

写意国画追求“似与不似”的境界美,在二胡曲的创作上《空山鸟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感。这种模拟的创作手法并不是单纯的模拟鸟鸣,而是将鸟鸣融于音乐之中,以概括性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来引发听着的无限遐想,可谓“神曲”。

因此,在演奏《空山鸟语》这首曲子之前,我们需要的是带着一种情怀来演奏,这种情怀到底是什么,需要个人去领悟。这首曲子不是模拟的越接近鸟鸣声才是成功,而是能否通过演奏来营造那种“鸟鸣山更幽”的情调。只有真正了解了创作者的灵感来源和民族音乐的深层次的魅力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目的。

演奏《空山鸟语》需要一定的技巧支持,技巧可以通过训练来完成,能否领悟到民乐文化的精髓却需要个人不断的学习民族文化,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来不断提高。学二胡容易,学好二胡真的不易,民族音乐是相融共生的,在学习二胡的同时更需要汲取其他的民族音乐养分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通过学习,让自己精神层面有进一步的提高,才是我们热爱和学习民族音乐的真正价值体现。

以上仅为个人一点心得体会,如有不到之处,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胡 |《空山鸟语》山谷幽远,鸟鸣清脆
清音《森林鸟语》鸟鸣山愈静
【二胡】 空山鸟语
古琴 |《空山鸟语》情怀依旧,花月静好
二胡 空山鸟语
于红梅二胡《空山鸟语》值得一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