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好声音像是制造“乐器”,要靠打磨才能出来

歌唱练习的本身就是一个制造乐器的过程,我们要一直练到当我们一想到要唱,里面所有的状态马上就形成一个最好的歌唱状态。

——@沈湘教授有关声乐教学的三言两语

但凡学过一点声乐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唱歌是分为两种传导途径的。

一种是声带产生振动通过内耳传到神经,我们称之为“内耳”听觉;另一种在唱歌时,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导到耳膜再通过神经传导我们的大脑,这我们称为“外耳”听觉。

往往内耳听觉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是有误判的,特别是有些歌者为了让声音更加响亮,违反了科学的发声方法,采用提喉方式去扩大音量,这对声带无疑是一种伤害。

正因为内听觉和外听觉之间存在着差异,导致许多歌者根本不清楚自己的音色究竟如何?甚至进了录音棚录歌时,发现自己的声音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回事!要知道,只有听了录音你才能够客观地知道自己的声音究竟怎样。

松涛君在练声初期就曾走入过这个误区。当时由于对声乐艺术的理解比较肤浅,更缺乏对所谓“好声音”的理性甄别,总以为唱得响、飙高音才有范,因此对一首作品的演绎没能够按照作曲家的原有意图去诠释,包括谱面的表情符号处理和整首作品的拿捏把控,展示不出作品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高级感”。

就比如鉴别声音的亮与暗,通过近期在“人人讲”云端声乐课程的研修与参悟,终于对声音亮与暗的概念正确认知初现端倪,厘清了以往错误的观念。加之对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原著的反复研读,将其与“人人讲”在线老师的教学加以对比、相互佐证和自我消化,逐渐弄清了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对未来提升演唱的艺术品位获益匪浅。

关于声音的亮与暗,沈湘先生认为最好的声音是又明又暗。意大利语好的声音是Chiaro(明亮)、Scuro(暗),明亮不是炸,不是尖,不是贼亮、刺耳,这样不叫明亮,叫刺耳、叫尖。

沈湘先生进一步解释:(声音)要明亮不是刺耳,要明亮不是憋,不是窝在里面,不是堵,是柔。意大利人所要的暗不包括难听的暗。要正面的理解,暗是柔,柔的声音的泛音甚至比亮的声音泛音的基音都要得到更多的共鸣。

也就是说,“好的声音有它最基本的音响,最好是把人声所有能得到丰富的元音共鸣都唱出来,越多越丰富越好。”声音过亮会带有不必要的嗓音的力量,这种声音出来的共鸣不是很饱满,而是“贼”。但由于局部的共鸣还是很强的,这是不好的。我们要全部的共鸣,这样的亮是好的。相对而言暗是柔,不是真正的暗。

如果说练习高音时没有音色了,那就是说暗了,是把基音滤掉了,或是基音不纯清,就是嗓子不解放。

沈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嗓子的感觉像是提琴弓子的感觉,过紧的共鸣并不好,声音里面有些噪音,不是解放的、放松的。一个声音出来基音很松,即有共鸣和泛音,很容易把琴振动起来。如果压琴弦,琴的声音就死了,虽然好像某几个声音是亮的,但从美的感觉上要求,不够好听。

另外,弓子没有落实,弓子在弦上飘着,即出虚的声音。嗓子也是这样,要音色就不能过头,要找一个最好的状态,就是又明又暗,或者是因为柔的亮,感觉声音出来就够了。嗓子放松地发出的声音音色要非常纯净。不能躲嗓子。有呼吸的支持又有共鸣,这嗓子才能保险,呼吸、发声、共鸣这三者是不能分的。

总之,最好的声音怎么做到?要去磨,去练习,最后必须凭耳朵去判断。每个人的音色各有不同,有人最舒服的音色亮一些,有人暗一些,有了充分的共鸣,找到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就够了。

由此可见,歌唱本来是一个简单的事。方法越简单,越容易,也就越好。可是人们往往把它复杂化了。

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族声乐演唱的共鸣技巧
【京剧学堂】演员怎样练就水亮响膛宽净脆
浅谈美声唱法声音的统一
【转载】声乐训练中解决换声区与咽腔共鸣关系的思考与尝试
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五)
歌唱的诀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