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在楚门的世界中
我是一个平凡人,我的出生是平凡的,上学是平凡的,甚至连谈恋爱也没什么轰轰烈烈值得书写的地方。我爱这样的平凡,我因平凡而快乐,准备就这样过一辈子平凡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我溺水身亡的父亲突然出现。
直到有一天,一个姑娘告诉我一切都是演戏。
直到有一天,天空中出现一个窗口,里面有一个自称导演的男人。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这一切的真相。我发现全世界都在观看我这个无关紧要的人,我发现我周遭的人都是演员,我发现我的一生是被安排好的剧本。
我被这个世界欺骗了。
我叫楚门。



《楚门的世界》是由著名导演彼得·威尔在1998年执导的电影。电影中,主角楚门从出生起就置身于拥有5000台摄像机、被搭建起的虚假世界中,他的生活、工作、情感,一切的喜怒哀乐,无一不被转播给真实世界里的十多亿人,制作成电视节目,供人娱乐评点。他生活的整个世界,专门为他而设,也为这个节目而生。当他怀疑起周遭事物的真实性时,开始了探寻、出逃之路。节目制作者为了收视,拼命掩盖真相。楚门最终揭开真相事实,一切都令人心惊。


在这样一个脑洞大开的设定下,剧组做出的行为常常令人感到可笑,甚至荒谬。可转头看看我们真实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自己已不可避免地活在这荒谬和可笑之中了。




谁在看着你?


1998年《楚门的世界》上映之时,新媒体的时代还未来临,电影却预言般地隐喻出新新娱乐时代的视觉文化。大到明星真人秀,小到朋友圈晒日常求点赞,对生活领域的打开不再是“老大哥在看着你”的可怕监视,而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需要。


如今各大卫视真人秀节目不胜枚举,许多网络媒体推出了全天候真人秀直播。近两年来,随着真人直播平台的兴起,全民直播的热潮已然到来。无论你是谁,只要举起手机,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搬上网络。微信朋友圈、微博更是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展露生活状态、发泄情绪的主战场。每天翻手机看动态,或是拍自拍、拍菜肴、拍风景发到朋友圈成为了一种全民风尚。英文trueman show的直译是真人秀,这仅是一种巧合,还是某种文化上的暗合呢?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为我们搭建好舞台,我们将自己置身于舞台之上,既是观众,又是演员。这样一来,我们反而觉得平常了。没有人是楚门,我们都只是在窥探别人的生活时小心翼翼地分享自己。我们都是楚门,我们的生活无意中已被手机、被他人、被那放上舞台的虚荣感和展现欲望所操控我们的存在感需要通过表现来满足,我们的喜怒哀乐需要通过分享来获得肯定。面对手机,我们被纳入其中,成为网络里发出声音的一个元素,而剥离开手机,我们找不到完整的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原子化的时代,我们的工作领域被异化劳动占据,使我们无法获得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尊严感;生活领域又日益碎片化,私人时间被挤压透支,朋友们因为繁忙而在时空上疏远,我们体会不到人作为群居动物的社会网络。于是在我们身边,楚门的世界里吃喝拉撒睡都被数十亿人视奸的恐怖图景奇妙地反转过来。讽刺的是,我们只能靠每天欣赏他人的生活,并呼唤着他人来给自己的朋友圈点赞,以实现存在感和存在价值的自我确证,来维系日益淡漠的人际关系。



Man is true, while world is fake.


看过《黑客帝国》的朋友或许会把自己代入那个科幻世界:如果我所接触到的世界都是虚假的怎么办?有没有可能我现在只是一个插着电极泡在生化溶液中的大脑而已?


《楚门的世界》也是一样,强烈的代入感会让我们产生细思极恐的感觉:如果我所生活的世界,连同亲情、友情、爱情都是虚假的,那么我还剩什么是真实的呢?我的生活,我的身体感觉,到我的思想,哪里是值得相信的?


很好,一个怀疑人生怀疑世界的少年就此诞生。




当然,很早以前就有人在讨论这个世界的真实与虚假,比如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在这个隐喻里人是被绑在洞穴里的,所看到的只是跳舞者通过火光映在墙面上的影像,于是人们把影子当作真实世界,人被自己的感觉欺骗了。后来有位叫李普曼的仁兄从这里获得灵感,在传播学领域中提出“拟态环境”理论,认为人通过媒体了解的现实是先从媒体渠道被加工,后又经过自己的主观加工,形成的可能与“客观现实”相去甚远的“主观现实”。


而同时期另一批思想家们则指出,最能误导人们世界观的其实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科学,它集中体现为一个历史阶段对自身的认识。主流意识形态是大多数人对世界与社会的认识,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正所谓“一切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例如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思想。意识形态活在教育、媒体传播、文学艺术等等之中,像空气一样难以被察觉,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构成了对现存秩序认同的基础。而质疑与批判,则是我们冲破意识形态刻意构建的“楚门的世界”的第一步。


作为此片的观影者,我们也是观众,同影片中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希望楚门能看清真相,逃离被监视的世界。若说影片中真人秀的导演是成功的,那本片的导演彼得·威尔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影片中导演付出巨大成本和心血来娱乐大众,而彼得·威尔则用整部电影来激起我们的反思。反思,无疑是重拾自我的一条出路。

 


自由 vs 看不见的手


“你以为的自由只是你以为的”,影片中楚门看似自己选择了朋友、恋人、工作,他以为自己的人生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但他错了,大错特错。他的天空中站着一个看不见的导演,这是主宰他人生的上帝。舞台切换到现实中,幕后老大哥的猜疑被当作阴谋论遗弃,然而我们又时常感觉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所有人的生活。是的,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使这场提线木偶戏仍在继续,只不过这次幕后的导演不再是具体的某个人或某群人,而置换成了商品货币关系。在商品经济统驭的世界里,它所给予人最大同时也是最有限的自由就是“买买买”的自由。商品面前人人自由,只不过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自由。




消费,消费,多么美妙动听的词汇!工作时我们是低声下气的奴隶,到了商场我们变成了趾高气昂的主人。创造物质产品的时候感觉到压抑,消费物质产品的时候却感觉到自由,商品或者说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成了支配我们自由的上帝。


人的属性为什么要通过商品来体现呢?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一切都可以被商品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依靠商品交换来进行,于是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多地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人的价值以占有物的多少来评判。人们靠“买买买”来获得活着的实感与意义,以至于形成了消费主义乃至拜金主义热潮,才会出现思聪被千百万人唤为“国民老公”这一怪象。



楚门逃离之后


电影中,当楚门意识到自己处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他怀疑、逃跑、反抗,而这又成为楚门秀节目新的高潮和亮点。电影结尾,当他出逃成功,并决定结束这场表演时,观众们与他一同欢呼,楚门的真人秀在庆祝的气氛中落下了帷幕。然而在我看来,这是导演彼得·威尔对这个世界莫大的讽刺——我们既然置身这样的时代中,就绝不可能逃离。


影片中的导演对楚门说的一句话值得玩味:“你是真实的,所以大家才喜欢看你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一样的充满谎言……”对于楚门,他的世界是虚假的;对于观众,楚门的生活比自己的更加真实,简直是异化世界的最后一块净土。楚门逃离之后,真正的自由存在吗?楚门寻求逃离,现实中人们也在寻求逃离,逃进虚拟世界,逃进消费领域,乃至逃进楚门的世界。这种围城式的逃离的冲动揭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个人式的逃离并不是出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自由,铁幕之下无人可以幸免。




当楚门经过与风浪的搏击,最终来到世界尽头,撞到场景幕墙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为他欢呼。比起庆祝自由的到来,我更愿意追问楚门出走之后的世界。这个世界,这个充满着异化与谎言的世界,不会因为楚门的胜利而有任何些许的改变。现实是鲁迅笔下的铁屋,只有联合起来将它打碎,真正的自由才得以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片U约】楚门的世界
经典影荐|楚门的世界:人生就是一场真人秀
《楚门的世界》——怀疑是天赋:是什么在引导习惯被挑战?
楚门的世界
如果上帝把一切安排好了,你是否会去反抗这样的宿命
经典赏析:梦境与现实的距离只是一场真人秀——《楚门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