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易经的元认知思维解脱烦恼|本性|道体|心理学_网易订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就是思维方式,而元认知就是对这种认知的认知,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返观。心理分析对无意识活动的觉察就是一种对意识的元认知过程。心理分析的观念认为思维活动并非完全遵循理性的法则而是受到无意识暗中操控的,而无意识是和本能欲望乃至生物学DNA联系起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心性”,学问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恢复本来如是,但已经迷失的“心性”,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与西方心理学观点不同之处在于,东方文化所复归的性,并不是性本能,也不是DNA,无意识,而是形而上的道体。这个道体从语言文字来描述就是“本来”,从心的角度去体察觉悟到的本体就是性。这个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虽然它是无为的,但是“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是创造力的本源。认识这个道体的方法有很多,中国古人认为通过六根的任一方式都可以返观认识到这个性体。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大概可以归类为“意根”,所谓“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 ”。

从认知的角度,我们成人的一些心理冲突和困惑可以从童年期错误观念形成的初始状态找到原因。例如我们的洁癖可能源于早期观念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了坏的事物,剩下的都是好的事物,世界就美好了。而当我们在心理分析中回溯到最初观念形成的情景中的时候,当我们意识到好和坏是自己意识区分需要接受和排斥的东西的认知过程的时候,是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的时候,我们对认知对象的苛责的“态度”就会改变。在传统文化里,这种心理被称为“我见”“我相”,只有破了我见和我相才能见到本性,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成人的社会中,意识形态之争,地域观念之争,种族性别之争,阶层之争等等集体意识观念都与这种早期的认知观念有关。

“人生识字糊涂始”,当我们因为各种观念而产生心理冲突时,返回婴儿般无知无识的角度便可以获得解脱。因为从元认知认识的角度,这些观念最初是没有的,是后天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是会随情景和境界的变化而变化的,是无常的,因而一些分裂的意识状态可以得到整合的。从自我心理分析的实践角度来看,我们一般能够回忆到两岁左右的童年记忆。通过自我梳理这些早期记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在的一些观念和行为以及情绪问题。但是两岁以前的记忆就基本上很难唤起了,既便是通过照片和一些家长的回忆陈述也很难回忆到那时候发生的具体事情和情景。更早以前,乃至出生时,在胎儿期的记忆就是完全空白的。但是据说有些僧人在坐禅中能够回忆到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乃至许多前世的记忆。如果是这样,那么人生的起点,意识观念的起点就不能从出生时或怀孕时算起了。那么什么时候哪一生哪一世算是生命的起点呢?这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如何才能“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这便是一个十分渺茫的生命起源问题了。所以,我们这里讨论的复归于本性仍然是基于心理分析实践中自我回忆到的意识或观念形成的最初状态的经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心理分析所说的意识被称为后天“识神”,而传统文化说的“本性”是指“先天元神”。识神是阴六根对应的境界,是凡夫可以经验的境界。而通过修炼恢复到相对应的阳六根产生的“阳神”境界就不容易经验到了。而由阳神进入“炼神还虚,炼虚还道”才能见到真正本性的元神境界,这就是传说中的真人或者道人了。

由于我们无法具体实证的这种境界,就只有通过例如《易经》这样的符号体系的“沙盘游戏”来抽象地把握了。在《易经》的符号体系里面,蕴含着“无极生太极,太极孕阴阳,阴阳生八卦”的宇宙演化模式,也是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模式。“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便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基本思维模式的体现。因此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归根到底是虚无的。那么“没关系”“不存在”“无所谓”便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常有的自我解脱之语,也是中国人常有的解除心理烦恼的“认知语言疗法”。除此以外,运用《易经》的卦象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凝神聚气”的修炼过程。孔子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在《易经》的研习过程中要心态要宁静,没有烦恼和杂念,思维要精密,细致入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易也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的至高境界。实际生活中,当我们有烦恼或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随取一卦,反复研读,在心诚意专的状态中,一句卦辞就会突然启迪我们,让我们豁然开朗。古人说“至诚可以前知”,实际上在这种心态下,即便不读卦辞,看到的一朵花,别人随便说的一句话,一不小心滑倒了,都可能成为我们豁然开朗的机缘。以现代语言来说,这是不是我们由左脑的后天思维进入了右脑的“先天思维”,从而打开了“祖先脑”获得了远超我们后天知识范围的理解和洞察呢?

从《易经》卦象所体现的思维认知模式来说,它是一种辩证的思维,事物是阴阳互根,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它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全息的思维模式,所谓小中含大,大中有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还是一种变化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对象都处在变化之中,都处在初始,发展,壮大,衰亡的变易过程之中。这种思维模式对于绝对的,静态的,固定化的,分析式的思维起到纠偏的作用。某种程度上,人是思考的动物,人的很多心理问题,也跟思想上想不通有关,与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有关。古人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常常通过阅读《易经》来启迪自己,也许就是要接通这种高级思维方式。“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也许就是描述得这种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状态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冲破程序的牢笼,鉴别善恶与真伪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构成原因
清醒催眠,最实用的心理疗法。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资本的本性#人性 #认知#思维
神/生活:我告诉你吧:你在世上看到的一切,皆是你关于世界的观念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