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鸿章一次流产的黄袍加身

岭南的气候一向潮湿溽热,对一个年过七旬、经常咳血的老人而言,广州显然不是久居之地。然而,当1900年朝廷调他回北方担任直隶总督的时候,李鸿章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喜悦之情,相反,他干瘦的身子在宽大的藤椅里越陷越深。

离开紫禁城的时日已久,李鸿章一时间也很难判断出这艘衰腐古老的帝国航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偏向。催促他北上的电报雪片般飞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的时候,荣禄电报里的语气已经近乎于哀求。做了一辈子“消防队员”的李鸿章,这次的反应却显得相当迟钝。北上之前,他决定先去一趟香港,见一见英国港督卜力。因为卜力希望他能够以两广为基地,在中国南方建立一个新政府。

刘学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能文能武,亦官亦商。在晚清的风雨飘摇里,刘学询怀抱着强烈的帝王梦而四处奔走,与孙中山、康有为、李鸿章等人瓜葛颇深。因为政见各异,孙中山与刘学询曾数年不通音讯,庚子年(1900年)夏,二人突然再度恢复联系,据冯自由(是兴中会和同盟会的知名人物,早年跟随孙中山干革命)在《革命逸史》中记载:“总理(孙中山)在东京忽接刘(学询)自粤来书,谓粤督李鸿章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当时,刘学询是两广总督李鸿章幕府里当红的心腹幕僚。孙中山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与宫崎寅藏(也叫宫崎滔天,他是支持辛亥革命的日本革命家、孙中山的好友)等人离开日本,于当年六月六日抵达香港。

此刻,李鸿章正受到幕僚刘学询和港督卜力的双重鼓动——策划两广独立。为人谨慎的李鸿章虽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这一事件的直接信息,但可以肯定,刘学询给孙中山的书信得到了他的默许,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证据予以证实——孙中山离日赴港的时候,驻日公使李盛铎随即给李鸿章派发了一封急电,内容如下:“逆犯孙文,前日由横滨赴港,恐谋滋事,乞严防。”奇怪的是,在由李鸿章幕僚吴汝纶编纂的《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里,这条电报却被刻意地抹掉了。

闻知孙中山已经抵港,刘学询等人派船来迎接。出于安全考虑,孙中山指派宫崎寅藏等人赴粤,自己则乘船避往法属西贡。宫崎寅藏抵达广州之后,与刘学询密谈了一夜,结果是:刘学询代表李鸿章当场答应贷款10万两白银给孙中山,但对两广独立一事,则言语晦涩地表示在“各国联军未攻陷北京前,不便有所表示”。显然,李鸿章在等待来自北京方面的消息,在等待一个时机:京城陷落,清帝国土崩瓦解。

联军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慈禧老太后也自知捅下了一个天大的篓子。“老糊棚匠”李鸿章再次成了她的救命稻草,一道又一道圣旨接踵而来,催促他北上,替帝国去擦屁股。

北上之前,李鸿章乘坐的“平安号”轮船先在香港靠岸。卜力在码头上已经等了很久,他的心情的迫切程度和他呈给英国政府殖民部的电报一样焦躁。他在电报里分析:反满起义预计将于两周内在南方爆发,信任他的中国绅士向他保证,造反者并不排外,且希望在取得一定胜利后得到英国的保护。卜力还说:“如果赞成孙中山和李鸿章总督缔结一项盟约,对英国的利益将是再好不过了”。在李鸿章是否会“背叛”清政府这个问题上,卜力的判断是:“这个李总督正向这个运动卖弄风情,谣传他想自立为王或是当总统。”

李鸿章被卜力从轮船请入密室后,就直截了当地问卜力:“英国人希望谁做皇帝?”

卜力说:“如果光绪皇帝对这件事情没有责任的话,英国对他在一定条件下继续统治不会特别反对。”

李鸿章继续逼问:“我听说洋人们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义和团把北京的所有公使都杀了,列强就有权力进行干预,并宣布‘我们要立一个皇帝’。如果事情变成这样,你们将会选择谁?”停顿了一下,李鸿章补充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许是个汉人?”

这句话暴露了所有汉人内心深处从未消亡过的一个隐痛,自满人入关之日起,这种隐痛已经折磨了汉族知识分子数百年,也许皇帝的恩宠会让它暂时收起自己蜇人的芒刺,但它却从未消失过。无论一个汉人在清帝国政府里面做了多大的官,这种念头永远都是挥之不去的——曾国藩有过,左宗棠也有过……

很难说卜力是否听懂了李鸿章的弦外之音,但至少他的答复没有令李鸿章满意:“西方大概会征求他们所能找到的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的意见,然后作出决定。”说这话时,卜力注意到李鸿章眯起了眼睛,他觉得这是一种微笑。当内心的波澜暂时平息,李鸿章才缓缓睁开眼睛,用一种缓慢、沉稳的语调告诉卜力:“慈禧皇太后是中国最强有力的人。”最擅长破译中国人的外交辞令的卜力也弄不清楚李鸿章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只感觉到:这个老态龙钟的人,说这句话时口齿异常地清晰。

此刻,孙中山正在焦急地等待会谈的结果。但卜力传来的消息却令他倍感失望:“他(卜力)无意冒险搞什么‘两广独立’,而正准备扮演他将来在北京的角色,即充当中国的‘和平使者’。”对此,刘学询也深感失望。他原本已经和卜力达成协议:将李鸿章扣留在香港,然后宣布两广独立——当然,卜力的如意算盘是趁势将两广也划入他的治下,他甚至都已经为李鸿章准备好了囚室。然而在关键时刻,伦敦方面却有了新的指示:不得扣留李鸿章——李鸿章此次北上,职责是与众多列强交涉“分赃”事宜,伦敦方面担心扣留李鸿章会让英国成为众矢之的,惹来一连串外交麻烦。

于是,“平安号”轮船继续往北方驶去。北上的“平安号”,能够给这个千疮百孔的老朽帝国带来平安吗?

尽管历史没有假设,但卜力和李鸿章的谈话仍然惹人遐想不止——如果卜力明确表示英国政府会支持一个汉族政权,李鸿章是否还会继续北上?

时间倒退到1900年7月17日,“平安号”从广州起锚北上的日子。那天,李鸿章坐在甲板上的藤椅上,所有人都在大汗淋漓中等着他下达开船的命令,但他很久都没有开口,半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

南海知县裴景福,李鸿章的一位私交很深的老同乡,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下登上了轮船。他在祝贺李鸿章调任直隶总督时,李鸿章缓缓地睁开了眼睛,用一种极为顿挫的音调说了四个字:“舍我其谁!”

在此后的许多个日子里,人们在评价李鸿章的时候,这四个字将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只是理解迥异:人们或是津津乐道地谈论李鸿章“做汉奸做得当仁不让”;或是为他在国势糜烂之际的敢于担当感慨不已。可当裴景福问及国事时,“舍我其谁”的李鸿章却哽咽了起来:“日本调兵最速,英国助之,恐七八月间不保矣!”当裴景福问到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国家尽量减少损失的时候,李鸿章已是泪流满面:“不能预料!唯有竭力磋磨,展缓年份,尚不知做得到否?吾尚有几年?一日和尚一日钟,钟不鸣,和尚亦死矣!”敲钟的和尚在预言自己的死期。可悲的是,他说对了。

有了“两广独立”这场风波作为我们解读的前提,很难想象,李鸿章此次北上仍是出于对爱新觉罗家族的忠诚。他和裴景福的这段谶言式的对话也许可以被解读为:怀抱着放弃挽救满清王朝的李鸿章,却仍然没有放弃挽救中国的努力和希望!

(据《新历史》 唐荒/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不鸣,和尚亦死矣
这三个人忽悠李鸿章当皇帝,他拒绝的理由很有说服力
1900年,李鸿章众望所归,差点推翻清朝
刘学询传奇
1900年,李鸿章新年“打黑”
精读系列第九十五篇:艰难曲折的“革命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